《梦里不知身是客》阅读答案
①离家十载光景,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回到久别的草原小住,睡在温暖升腾的土炕上,半梦半醒之间,觉得自己仍睡在京城那二十六层的公寓里;回到京城,洗掉一身疲惫,把自己裹在细软柔和的鸭绒被里安睡,晨钟鸣响的一刻,忽然感觉闻到了故乡老屋灶台飘出的微熏的烟气。
②醒来,总是有同一种疑问跃出心海:我身在何处?
③想起三岁时,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五人从秀水江南到塞北草原投奔父亲。初到那里,一切陌生得近乎恐怖。小朋友们拒绝和我玩耍,还成群结队在我身后喊:咱这来了个江南佬,说话就像小鸟叫。我哭着央求母亲带我回江南。母亲对我说:这里才是我们的家啊!那时我无论如何都不承认,黄沙漫天的小城,会是我的家我的故乡。我执拗地认为,有山有水有莲蓬的江南才是我的故乡。
④人的思想很难经得住时光的推敲。在草原萨日朗花一季枯一季荣的时光流转里,十五年的光阴在小城的上空如白驹过隙。十八岁的我,已是地道的塞北小伙。塞北的生活习惯、塞北的口音、塞北的性格,甚至连容颜都带有塞北粗犷的印痕。儿时,曾经让我哭喊着要回归的江南,对我来说,变成了一片梦中的美景,再也勾不起我浓烈的怀乡情结。
⑤十八岁那年,背负繁复的.行囊,踏上南下的火车,到远方参军求学。在去小城派出所办理户籍变更时,望着户籍管理员在户口本上按下的鲜红的“迁出”印章,心,蓦然惆怅。但我想,迁出的是我的身体,留下的是我的灵魂。
⑥十年之后,方才明白,迁出的何止是身体?
⑦去年“十一”长假,我回草原探亲。清闲时,一个人在小城新修建的“迎宾大道”上徜徉流连,望着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楼宇,不禁发出了“今夕何夕”的感慨。正当我沉浸于小城的繁盛景象之中时,一辆捷达车停在了我身旁。“朋友,请问去工商局怎么走?”小车司机一声友好的询问,让我顿时语塞。我迅速地在脑海中寻找曾经存在的工商局的具体位置,可它像遁形一样,无影无踪。我支支吾吾半天,才告诉人家工商局的大概方位。司机师傅浅笑着对我说:“你也不是这里人吧?”“我……只是路过。”这几个令人心旌震颤的字还未说完,一股酸楚的愁绪霎时蔓延心胸。
⑧曾经在异域他乡无数次吟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千里草原闪着金光”的塞外少年,是怎样的把塞北小城珍藏在心里最深最温柔的一角,怎样地在星繁月朗的深夜或是风沙漫卷的黄昏怀想着小城的繁花榭树、毡包和勒勒车。可是现在,司机师傅一声关于小城的询问,竟让身处故乡的我感觉自己如同身处无垠的沙漠看海市蜃楼,像是拥有,其实身居世外。小城于我,已渐行渐远,远得我只有站在十年之外,追忆着它昔日的旧景,陌生于它今日的盛颜。
⑨那么,哪里才是我长久的憩栖地呢?是北京吗?
⑩北京的房子、北京的工作、北京的户口、在北京生长的爱人,这一切都似乎在告诉我:你就是北京人了。可我不愿也不能承认。
最近有一次从单位乘公交车回家。闲来无事,与坐在身边的老者聊天。后来,他问,小伙子你家是哪里的?我说北京。那,你不是北京生长的吧?口音不是北京的。老者自问自答道。我便告诉他我原是内蒙人。老者竟满面的诧异,笑着对我说,我去过好多地方,在内蒙插队多年,你的口音不像!我问,那我的口音像哪里的呢?老者笑说,哪里的都不像!一瞬间,莫名的凄凉从心底翻涌上来,一直以来固守的灵魂家园,顷刻间就被一句无心的话击得七零八落。
我究竟是哪里的人?也许我会永远停留于这座城市,那我也只是名义上的北京市民,绝非京腔京韵的声音就是证明。
原来,过客的身份竟是如此易得。只要一个人的爱和身心在数地之间往复飘泊,就注定是天涯行舟的旅人。渐弱渐淡的乡音早就告诉你我,此生再也无法走进梦里的故乡!
13.作者回忆了在“塞北”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阅读文章第③—⑧段,参照所给语句,梳理行文思路。(4分)
①→十八岁离开塞北时惆怅难舍→②
14.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⑩段作者“不愿也不能”承认自己是北京人的原因。(4分)
答:
1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第?段划线句子的理解。(不超过150字)(7分)
答:
参考答案:
13.(4分)(4分)答案要点:①三岁时初到塞北感到陌生恐怖。
②十年后重返塞北时酸楚失落。(评分说明:每个要点2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4.(4分)答案要点:作者始终认为塞北是自己的故乡,他在北京没有归属感,所以他不愿承认是北京人;作者不具备北京口音,不被外人认可北京人的身份,所以他不能承认是北京人。(评分说明:“不愿”和“不能”分析各2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5.(7分)答案示例:
作者三岁到塞北时认定江南是自己的故乡,作者十八岁离开塞北时认定塞北是自己的灵魂家园,作者十年后身居北京,感觉自己和塞北渐行渐远,而自己也并不认同北京人的身份。三地辗转,让作者认识到:飘泊之人注定是个过客,再也无法走进梦里的故乡。表明了作者追寻故乡而不得时的茫然、失落和酸楚。
(评分说明:结合文章内容2分,分析4分,语言表达,1分)
《梦里不知身是客》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长长的静默,风吹叶落。1973年3月6日,81岁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带着满腔遗憾和对中国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永远闭上了双眼。自此,她倾情热爱的第二故乡——中国,与她天各一方。
1972年5月,收到拒绝她访华的回信时,赛珍珠衰老孤独的身体如同深秋的雨布,顷刻瑟瑟成薄凉。只是,误会也好,曲解也罢,甚至连那些常人难以接受的人身攻击,亦不能动摇她的“中国心”。她对中国的感情如同种子发芽生根,早已渗透到骨子里。
赛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除去回美国上大学的4年和读硕士学位的两年,均在中国度过。她自小跟一位姓孔的先生学习“四书五经”,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童年的赛珍珠最喜欢听奶妈讲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口头文学,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岁那年,父亲安排她回美国读大学。在康奈尔深造时,她主修的是英文,论文却洋洋洒洒地写了《中国与西洋》。硕士毕业后,赛珍珠再次返回中国。在土地贫瘠的宿州生活了三年。其间,她接触到许多目不识丁、辛勤劳作的中国农民,亲眼目睹了他们如何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不屈不挠地挣扎和拼搏。最可贵的是,她还尽可能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跟老百姓交朋友。因此,她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识甚至不亚于许多中国作家。赛珍珠写中国,纯粹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同情甚至是感恩。她曾说过:“我早已学会了热爱中国农民,他们如此勇敢,如此勤劳,如此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长久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为他们讲话。”就这样,赛珍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为了表达对中国兄弟姐妹的挚爱深情,她主动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发言人”。
1919年,赛珍珠与丈夫来到金陵大学任教,在学校分配的一所小洋楼的阁楼上,她面向群山,文思泉涌,几乎完成了后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这座洋楼现在仍然静静地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
1931年,她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巨作《大地》在纽约出版,引起轰动,她也在一夜之间名声大振。1932年,《大地》荣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一生共创作了近百部文学著作。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赛珍珠在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说中,向西方文化知名人士宣告:“虽然我生来是美国人,但恰恰是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写作上的成就。”接着,她如数家珍地阐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又详细介绍了中国小说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最后,她由衷地说:“我想不出西方文学中有任何作品可以与它们相提并论。”
另外,在创作《大地》之余,她还花费5年时间,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虽然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国外译本,但赛珍珠翻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无疑是最为准确、最有影响力的。
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不仅呈现给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并且她亦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放在跟西方人同等地位来描述的外国作家。这样的言论,对现在而言,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当时那个对东亚充满偏见的年代,却可谓石破天惊。正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所言:“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
赛珍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不仅源于她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她创立了世界首家无种族收养机构“欢迎之家”,为成千上万名儿童提供了生活保障与资助。
由于各种原因,自1934年回到美国后,赛珍珠再没踏上过中国这片令她日思夜想的故土。虽然她被称做“大地之女”,然而她热爱的大地却不在脚下,而只能萦绕在梦里。梦里不知身是客,读大学时,籍贯一栏她填的是“中国镇江”。病逝后,按其遗愿,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称谓,只镌刻着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
(选自《读者)2011年18期,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即使受到误会、曲解甚至人身攻击,赛珍珠也没有动摇“中国心”,因为她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属于中国。
B.赛珍珠热爱中国农民的.勇敢、勤劳、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的精神品质,因而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
C.在现在仍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的小洋楼的阁楼上,赛珍珠完成了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
D.赛珍珠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和西方人一视同仁的外国作家。这在当时充满偏见的时代,具有石破天惊的作用。
E.虽然赛珍珠被称为“大地之女”,但是自1934年回美国直到去世,她再也没有踏上中国这片令她魂牵梦萦的故土。
(2)赛珍珠对中国无与伦比的“倾情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赛珍珠在中国生活的40年间,哪些经历为她取得的卓越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分)
(4)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2.(1)(5分)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C过于绝对,遗漏“几乎”。D原文是说西方人对东亚充满偏见。E原文中的语意转折并没有包括“且1934年回到美国直到去世”的信息。)
(2)①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长篇巨作《大地》以中国农民为题材。
②读大学时,籍贯填的是“中国镇江”。
③墓碑上镌刻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
④1972年她申请访华被拒后受到打击。
(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3)①“四书五经”的从师学习和奶妈讲的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口头文学的影响。
②广泛阅读中国小说并深入钻研《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
③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并跟百姓交朋友。
(4)赛珍珠在积累了中国的丰富生活经验,了解到大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更感悟到了中国农民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挣扎和拼搏精神,(以上4分)而且她用一片赤诚之心,以真诚平等为写作原则,(2分)使她的作品很好地揭示了中国的现状和中国文化的特点,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搭设了良好的桥梁,所以说她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2分)
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散文
以为幸福是真的。一梦初醒,现实到底还是这个冰冷的现实。我努力的伸出手,却再也抓不住那些从指缝溜走的幸福。梦是幸福的,可转瞬即逝,醒来之后只好更加凄凉、迫寒。
泛黄的信笺细数着那些已短暂夭折的美好。想把回忆深藏,可它总是在脑海里搁浅。不忍去想,不忍去看。生活中总有一些细微的琐事让我不经意的怀念曾经,怀念幸福。
浅笑流年,我寂寂的行走在路上,凉风袭来,纯白的'梨花正在凋亡,落樱纷纷。我醉卧花下,花瓣滑过唇角,泪水滑过眼角。
风吹花残,泪触眼眸。一眼成空,澄净如水的月光,倾泻爱的圣洁。爱本无果,心却有伤。
梦醒回望,转身沧桑,红颜弹指老。凭栏望,听风吟,兀自的流连,自叹,有情未必终老。辗转在流年的彼岸,荡尽我一厢的情愿,独守寒夜,遥遥等待,终不如期。宁愿,用笔尖的相思轻绘你的红颜。宁愿,我只是曾经不经意飘落在你眼前的一朵零散的花瓣。思绪寥寥,一遍又一遍细数着过往的画面,漠然间,泪已拆两行,眸子里尽是忧伤,再难相忘,多余的不过是无奈罢了。
畔愁千首,点点残灯,寂寥了清影,梦,渐渐偏冷,辗转难眠。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轮。唯见,月影依旧,斑驳的青阶,盘踞着婆娑的残影。难忆昨日长亭古道,七弦绝殇,瑶琴难响,冷落了一窗江南烟雨。
夜深,寻一条幽静的小巷,独自默默行走,意念中这样的小巷总是多了些远古的味道,柔风拂过,丝雨缠绵,于灵魂的某一处长满怀想。或许,尘世的沧桑已让太多的心盈满负累,而一隅清幽,一处老旧,偶尔传来的一声虫鸣鸟啼,更可以让灵魂与俗世烟火有一个恰好的接点,用来安放疲惫的灵魂。
细数那些点点滴滴无法遗忘的过去,不愿面对的现实,总想逃脱,却更加不舍。宁愿永远在梦中,永不忘却。
终是无法割舍,一个人走着,念着,在这样一个夜晚,于寂寥的星空下,于幽静的小巷里。月如钩,点点梦,几许微寒,几许疼。
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经典散文
每晚都做梦,也就是说每个夜晚,总有一些大脑皮层兴奋着,像长着翅膀的小精灵穿越时空隧道去漫游。因此,那些林林总总的梦,就像夜晚的星辰,无以计数,飘忽闪烁,自生自灭。有的梦像老相片充满温馨,有的梦如鬼魅令人魄散,有的梦神秘得像个预言,有的梦荒诞得令人莞尔,有的梦浪漫得令人追念……
人常说,境由心造,梦由心生。每个清晨,许多人都在谈论自己的梦,由梦引发一些感慨,一些遐思。几个朋友闲聊,谈到了梦,大家都有感而发讲了各自的梦境,我想那些如花儿般开了又谢了的残梦,都揣着怎样的一颗心啊!
我梦见了老家门前的那条大河。清清的水流汹涌地打着旋,像急行军一般浩浩荡荡。站在河桥上,望着一河急流,我担心河水会漫出河床,蹿到青纱帐一般密实的秋田里撒野,担心那被激流挟裹在浪里翻跟头的爬虫再也靠不了岸,担心高涨的浪头会悄悄地拽走那两个坐在河桥斗草的闲汉脚上的鞋子。忽然,我的心里又涨满了欢悦,大河终于又重现生机,又是满河星月满河歌了;槐花又可以流光溢蜜香飘两岸了;青青的苇叶中又能听到蛙鼓鸭戏的喧吵了;孩子们又可以比赛从河这边的青石跨到河那边青石的神勇了!这时,我看见许多姑娘媳妇端着盆扭着腰来到河边洗衣涤物。她们披着一身霞光,搂袖挽裤地站在河里,满脸的水花,满眼的欢愉。我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任满河清波浸湿我的裙角,亲吻我的双腿。我索性坐在河石上,濯我的双足,涤我的双颊,洗我飘逸的长发,看着水中如藻荇招摇的长发,望着水面上碎银般跃动的光波,我似乎沉浸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意境里,心里像撒满了月光那样清明。
梦醒之后,我只有长叹:梦中的大河和那些像水一样流走的岁月是不会回来了。老家门前的那条大河,枯萎消逝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这个山可以移湖可以填的时代里,一条条河流的干涸枯萎乃至消逝是不争的事实。一眼眼机井喷涌而出的股股清泉,正奔腾于纵横阡陌的灌溉渠中,田野村庄依旧充满了生机,而我们也只能习惯于在哗哗的水龙头前浴洗尘垢。我期盼故乡的大河能再现于梦境。
我小时候做梦,总是惶急地到处找厕所,而找不到厕所就会急醒;少年时代老梦见自己在考试,黑板上那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冲我鬼迷迷地眨眼,直晃得我犯晕犯傻,耳听得下课铃响我会在万分焦急中惊醒。现在,我依然会从梦魇中遑然惊醒。曾梦见自己抱着儿子,牵着女儿,站在繁华街市的公共汽车站牌下,周围全是陌生的面孔,匆忙的脚步。当车门打开人们一拥而上时,我用力把女儿推上了车,刚准备上车,儿子却嚷着他的鞋子掉了。在我蹲下身捡鞋子时,车门砰一声关了,汽车扬长而去。我锐声喊着司机停车,看见女儿趴在车窗前扬着小手喊妈妈,我拉着儿子边追边喊:别怕宝贝,你在车上等妈妈,妈妈乘下趟车来接你。我的话还未说完,只见女儿已哭着从窗口跳了下来,我唬得大叫一声醒来。拉亮灯,儿子女儿都小猫一样乖乖地睡在我身边。最令人绝望的梦境是自己代表学校参加县上的赛教活动。上课的铃声刚一响,各位老师都鱼贯而出赶赴参赛的教室。此时,我忽然意识到还未弄清楚自己参赛的'场地。看着公布栏上的示意图,我如同走进迷宫一样茫然紧张。惶急之中,我拦住一个正在上楼的学生询问清楚,狂奔至授课室时,评委老师和学生已就坐正拭目以待。我站在门口略一定神却发现自己忘了带教案,这一惊唬得我差点魂飞魄散!回去取已不可能,我只能硬着头皮给自己打气:没关系!课已成竹在胸,见过哪个名师上课带教案!当我面带微笑走上讲台,刚一张嘴,我再次发现自己的嗓子哑得发不出任何声音!瞠目结舌的我从令人窒息的虚脱中醒过来,原来又是一场梦!生活中的种种负载和压力投影于梦中,连梦也如此焦虑无奈!但是随之到来的黎明,会让这些绝望烟消云散。
也曾梦见自己站在书架前,看着友人送自己的那套外国名著系列,我想起了许多旧事,不由得叹了口气。在这个网络让世界成为地球村的今天,朋友却消失在茫茫人海,渺无音讯。忽然我的电话响起,电话那头那个天底下最美丽的声音顿时令我热血沸腾泪落如雨!我紧紧地握住电话,犹如攥着友人的手不想松开,连接在我们之间的电波,涌动着情感的暖流。我又像当年那样迷恋专注地听他讲他的人生际遇,听他讲笑话,唱京戏,论时事。我告诉他,我做的最蠢的一件事就是负气撕碎了他留给我的电话号码。当我流着泪再想把它们拼凑在一起时,才发现碎了的一切是再也捡不起来了。当看见别人打电话发短信给朋友时,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了迷茫和酸楚。我狂热地诉说着我的肺腑之言,直到东方破晓。朦胧晨光中尚未打开的手机冰凉得连一点温度都没有,梦中的温暖顷刻间荡然无存!
还曾梦见和自己暗恋的人在一起。有时我们相遇在街头,感受着他温暖亲和的笑容,我的心总会莫名地怦怦狂跳。我们会一起在街市闲走,看字画,赏古玩,逛书摊,看电影,开心地闲聊。他喜欢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我喜欢装傻充愣刨根问底。有时,我们会默默厮守,他专注地做事,我认真地工作,偶尔,他会深情地回眸,即使什么也不说,自有一份默契和心领神会的柔情在彼此心间荡漾。有时我会告诉他我喜欢一个人在这条街上散步,看春天陌上花开、秋天黄叶纷飞,看他的身影早出晚归。他静静地听我诉说,轻轻地拉住我的手握在他温暖宽厚的手掌中。有时我们彼此都像个孩子,热情扬溢天真浪漫地讲述各自的梦想,讲述彼此老去时,谁会在坟头写什么样的墓志铭。有时,我们会在汽笛鸣响的车站离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古人的离情,我只想轻轻揽住他的腰贴近他说珍重,然后放手看他渐行渐远。有时候我一想他,他就会款款入梦……
我深切地感受到“梦”这个虚幻的世界,对人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梦境自由地穿越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我们活在某个时空中,感受人生的苦辣酸甜。虽然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不变的永远是梦中的情怀。每个夜晚来临,我都会卸去自己白天所有的面具,在温软的枕上阖上那双倦眼,静静地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