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快乐的感受简短句子 正文

快乐的感受简短句子

时间:2024-09-25 09:30:16

快乐的感悟句子

  1、人生的幸福美满其实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现实世界是一回事,我们的内心又是另一种境界——事物本身只是影响我们的触觉,并不能影响我们的心情。

  2、快乐并不是偶然来到的东西,而是你自己决定制造的东西。如果你想等着让快乐主动降临,或者等着别人为你带来好的心情,那你可能会等上好长一段时间。 是的,快乐只存在于你的心中!

  3、有句话说得很好:“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则在自己身旁培养快乐。”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快乐,只是在于你是否感受到了而已。快乐着的人,每一件事,每一个人身上,他都能发现能令自己欢悦的因素来,并让快乐扩张,鼓舞和影响了周围的人。

  4、什么都没有——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谁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没能带上许多东西啊!怕只怕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拥有什么或创造什么——并且,有一天我们离开的时候,也带不走多少东西。反而每一天如何真实地生活着,变得更加重要。不是吗?

  ——下雨的时候说是下雨,天晴的`时候又说太阳太烈;冬天的时候说冷,夏天的时候说热,哪一天才算是自己真正想过的日子?

  ——我们怎能一昧地要求环境或别人应该怎样怎样,却从来没有要求过自己应该怎样呢?

  5、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才快乐,而是快乐着才发生了一些事;换句话说,不是等到什么事情发生了才允许自己快乐!

  6、如果你以为只要保持懊悔或忧虑的心情,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过去或未来,那你就继续懊悔吧。

  7、每一个人都以他独特感受世界的方式来生活!因此,我们别指望别人给我们带来的就一定是快乐。

  8、如果你在生活中总是开着灯光来看到底有多暗,快乐将会离你远去。

  9、生活中,你寻找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每件事物,每一个人身上,你都能寻找到使你“不快乐”的东西——你总是寻找这些,我又如何帮助你?

  10、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遗憾的是:我们向来都是被教导着做最坏的打算来面对事情,因为这样就比较不会失望。然而,这样的想法却摧毁一个人的梦想,阻止我们体验人生当中快乐的感觉!

超脱的感悟句子

  1、要是知道以后的路,那就不叫人生了。

  2、人到无聊,便比什么都可怕,因为这是从自己发生的,不大有药可救。——鲁迅

  3、两个人就算他们属相相克,八字不合,星座不配,恋爱指数为零。只要真心相爱,这些都不重要了。

  4、有的人,认真爱过一次以后就不敢再随便爱了,因为怕重蹈覆辙,怕感情的伤害,怕心灵变得更累。所以,我们都失去了深爱的能力。

  5、爱到深处便无怨尤,有些人可以冷静自持,揭开一切展到台面去拨捡计较,那大抵也是爱得不深的缘故,否则,多少辛苦多少牺牲不过是求个展颜一笑罢了。值不值得,真是不足为外人道,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6、男人本质都是孩子,如果他让你感到的只是他的成熟,说明他还不够爱你。

  7、在对的时间出现的,不可能是错的人;在错的时间出现的,也不可能是对的人。所谓对错,也许只是毫无意义的感叹,甚至只是一个借口。你对了,时间也就对了。——张小娴

  8、有些话,说与不说,都是伤害。有些人,留与不留,都会离开。

  9、你生来是怎样的人,就注定了是怎样的人,无论你多么羡慕另外一种人生,但那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哭闹没有用,忌妒没用,甚至拼命地改造自己都没有用。我们始终只能按照自己内心最认同的那种方式生活,所以,你想要怎样的人生,就会获得一个怎样的人生,这句话,是真的。

  10、行动,才是对智慧的真正衡量。

  11、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勇于放弃一些东西。这个世界没有公正之处,你也永远得不到两全之计。若要自由,就得牺牲安全。若要闲散,就不能获得别人评价中的成就。若要愉悦,就无需计较身边人给予的态度。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12、当你真心相信一切都会好的时候,一切就会真的.好了。

  13、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总是愿意相信一句话:生活在别处。很轻易地放弃一份工作,很轻易地放弃一段爱情,很轻易地放弃一个朋友,莫不是因为这种相信。很久之后才能明白,这世上并不存在传说中的“别处”。人所拥有的,也不过是手上的这些。而兜兜转转最终得到的,也不过是在第一个站台错过的。

  14、时间告诉我,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

  15、这个世界是一个中立的地方。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没有一样是绝对的正面或负面。让它成为正面或负面经验的力量,是出于你的诠释。你心中的因应态度,决定了它的意义是正面还是负面。所以决定你是否快乐的关键是你的心境,而不是你的遭遇。

  16、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便可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天空之城》

  17、有时候你最想要的东西偏偏得不到,有时候你最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你每天遇到千万人,没有一个真正触动你的心,然后你遇到一个人,你的人生就永远改变。

  18、梦想,有时候也许像流星一样短暂易逝,却有着无比璀璨的过程。做一个不计较得失的人,不为抗衡人世风雨,但求无愧于心。

  19、当你面对挫折、面对不如意的时候,应该有淡定如水的心境。读懂了淡定,才算懂得了人生。

  20、看开些,看淡些,情在心中,心在世外,一切就会简单得多。

《雨巷》:从凝视到超脱

  在《雨巷》的创作时期,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雨巷》:从凝视到超脱。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雨巷》:从凝视到超脱

  [摘要]本文试图对戴望舒的《雨巷》一诗进行较为细致的文本审美分析,并论述《雨巷》作为现代诗,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同时与《诗经·秦风·蒹葭》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雨巷;蒹葭;意象;抒情主体

  施蛰存曾这样评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兴起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戴望舒虽被看作是现代派的主将,但是他的成名作《雨巷》却并不是纯粹的“现代的诗行”。

  《雨巷》对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有明显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雨巷》中出现多达7次的“丁香”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就已经存在,多用来表现愁怨之情。如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浣溪纱》“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第二,《雨巷》中的“丁香姑娘”意象是超感官的,例如“丁香一样的忧愁”是抽象的心理活动与视觉的融通,“太息般的目光”是听觉与视觉的融通,这种突破语言局限的通感修辞手法,多被认为是戴望舒接受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影响的结果。其实,“通感”手法早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的“季札闻乐”就有所体现:“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1]。第三,《雨巷》运用了大量的近义形容词和具有复沓效果的词语、句子。近义词的使用例如:“惆怅、哀怨、愁怨”、“默默、冷漠、静默;词语的反复:如“惆怅”使用2次,“彷徨”使用3次,“悠长”使用4次;句子的反复,例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种词语、句子的反复手法在《诗经·秦风·蒹葭》(以下简称《蒹葭》)中也有所体现,甚至有论者认为《雨巷》表现的“邂逅情结”起源于《蒹葭》。

  此外,《蒹葭》与《雨巷》都是抒情诗,主题历来都有争论。有所不同的是,因《雨巷》诗作者身份明确,有论者将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诗人当时的人生经历及其性格特征加入到主题的确定过程中。但是我们认为,“抒情主体”与实在的作者是有区别的。“在诗人的意象中,抒情主体根本不必是他自己。它可以是一个完全虚构的形象,诗人可以进入这个形象,也可以用它作为面具,把自己掩藏在它背后。”[2]这一主体感受、描绘的对象,只是“对于他自身中展开的经验有关键作用的东西。以这种方式投射的抒情主体环境中的对象,在抒情诗客体层次的整体中,发挥着刺激物和背景的作用,抒情主体的经验和情感由此得到展开。这些情感通常根本不是用语词指出的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提到,可以说它们是借助于句子的表现功能由读者个性化地唤起的,它们可以为他感受。”[3]抒情主体与客观现实有距离又非完全独立,抒情诗中的现实是被情感主观化的现实。《蒹葭》的诗作者身份未定,无疑有利于诗歌从情感上影响读者这一功能更好地发挥。那么,有明确作者的《雨巷》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感染读者的呢?

  《蒹葭》一诗,在凄清的氛围之下,在对“可望而不可即”的佳人的反复吟咏背后,都是诗人凝神注视的目光。这首诗最终在诗人的长久凝望中结束了,在可望而不可即的.凄清氛围中结束了,情感并无起伏变化。而《雨巷》中“抒情主体”的情感是一个动态的展开:相遇进而凝视,但在第四小节、第五小节反复强调的“姑娘”只是“飘过”而已,在第六节,甚至“姑娘”的“颜色、芬芳、眼光”都“消散”了。此外,首尾两小节用几乎完全相同的文字强调“丁香姑娘”只存在于自己的“希望”之中。难得的是,即便“丁香姑娘”已经消散,诗人并没有遗憾之情。与古典佳人形象不同,“丁香姑娘”的价值不完全在于拥有吸引诗人接近的美感,而是能让人生步入“雨巷”的“我”,得以通过“丁香姑娘”而一抒愁怨。在这一过程中,读者是在从凝视到超脱的心理转化中完成了“抒情主体”的具体化,并被这不可言喻的情感所感染。这种效果是与追求情感单纯的《蒹葭》截然不同的。

  综上,尽管戴望舒的《雨巷》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多有继承,但是“雨巷诗人”从凝视而达超脱的情绪变幻节奏是充满着现代感的。或者说,诗人将自身从客观世界提炼出来融入作品之中,并用抒情主体面对“丁香姑娘”时产生的多层次的变幻的情感感染读者的心灵,以此增加作品艺术价值的创作手法是对古典诗歌的某种超越。对于《雨巷》的解读,也许我们在关注戴望舒个人经历给诗歌带来的多元化解读可能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并探究这首诗歌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http://www.eyjx.com/eyjx/1/ReadNews.asp?NewsID=2340

  [2][波]罗曼·英加登著.陈燕谷晓未译.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65

  [3]同上:167

从多元角度解读诗歌雨巷

  《雨巷》是一首现代派诗的代表作,它摆脱了自由诗的过于奔放直白和格律诗的过于呆板拘谨。它精致唯美的外形,朗朗上口的乐感,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的诗情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经典之作。然而,我们知道,越是经典的也越是开放的,这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品读《雨巷》提供了可能。本文试着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品读《雨巷》,希望可以为读者更好地进入并理解这首诗提供可能。

  一、诗作联想:伤春与悲梦主题

  《雨巷》描绘了一幅烟雨濛濛中江南小巷的暮春图。诗人似乎对春具有独特的偏爱,在诗《偶成》里写道:“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由此可见,在诗人看来春是与美好的梦相连的。当春已走到尽头,年轻诗人的梦却在雨的哀曲里,消了颜色、散了芬芳,伤感之中诗人把自己化身为在雨巷中徘徊的抒情主人公,在细雨笼罩着的小巷当中他怀揣着一个朦胧而执着的“梦”,“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根据法国文艺批评家泰纳的“三因素”说,艺术作品是记录人类心理的文献。人类心理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外在条件。因而文艺创作及其发展趋势,是由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力量所决定的。诗人自小生长在烟雨迷蒙的杭州城,那里氤氲的气候培育了诗人太多的柔情和忧郁,加之现实生活的残酷,致使在戴望舒创作的诗中频繁出现“春”、“忧郁”、“梦”、“孤独”的字眼。诗歌成了诗人灵魂修养和净化的方式,他沉浸其中倾听自己生命的律动而喃喃自语,同时向深处挖掘了生命缺憾所带来的种种沉郁和悲凄,并在《雨巷》中一一展示出来。

  二、《雨巷》意象的忧郁美

  艾略特认为“表情达意的唯一艺术公式,就是找出‘客观关联物’,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这些都是表情达意的公式。如此一来,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物象一旦出现,就会唤发起某种特定的情意。”(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339.)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欧阳修.六一词话[A].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211.)诗人戴望舒曾说自己喜欢读法国象征派诗人的诗,并受其影响。而象征派诗人追求把强烈的情绪寄于朦胧的意象中,主张诗要写得像“面纱后面美丽的眼睛”,传达出内心的真情。在《雨巷》中,诗人创设了一系列具有强烈象征色彩的意象,如那孤独徘徊的“我”、神秘而古老的“油纸伞”、梦一般飘渺的“丁香姑娘”、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来表达追寻梦的路上渴望遇见心意相通之人及不畏“冰山”、“旱海”对美好梦的执着追求。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的寻梦之旅,从鲁迅先生“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喟叹,到徐志摩“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梦的美好被强大的黑暗和恐惧笼罩,政治的血腥、人生的迷惘,使得知识分子再次踏上寻梦之旅,然而紧接着的大革命失败,年轻的知识分子满腔热血却只能将美好的理想投注到诗的梦境中。

  尽管现实和通往理想之路如“雨巷”般潮湿阴暗且悠长,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雨巷中的“我”仍“希望逢着一位丁香姑娘”。“丁香姑娘”是这首诗的核心意象,也是诗人幻想的能与之同病相怜的对象。在这个充满了诗意的,伤感的雨巷里,诗人幻想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向“我”走来,诗人以丁香喻姑娘,颇有屈原以美人香草自喻的风范。而以丁香来象征人们的愁心,以梅雨来烘托悲凉的气氛也是古代常用的表现手法。南唐李璟就曾写下“风里花落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浣溪沙》),把丁香结和雨中愁联在一起了。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也以丁香花蕾象征人的愁心。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由那白和紫的颜色。淡而雅的芬芳可见丁香除了代表忧愁还象征着高洁的人格。

  诗人从视觉、嗅觉各个方面感知“丁香花”。这种手法也有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的影子。波德莱尔在《交感》一诗中提出了大自然中“味、色、音感应想通”的主张。在此处我们也可以体会到那结着仇怨的“丁香姑娘”其实就是诗人内心的外化。在那样一个凄风冷雨的时代,诗人是寂寞的.,不光是肉体,就连灵魂也处于一片寂寞之中。因而他希望遇见一位像他一样结着仇怨的“丁香姑娘”。幻想中的姑娘最终消散在雨中,走到颓圮的篱墙,走尽了雨巷,可是“我”仍然希望身旁能飘过一位“丁香姑娘”。就像诗人在《寻梦者》一诗中所说“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在青色的大海里,藏着金色的贝一枚。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然后你逢到金色的贝壳。”苦闷,忧郁,却仍然心怀追求。

  三、《雨巷》情感价值美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很突出的艺术特色。1928年,当戴望舒的《雨巷》出现了出现在《小说月报》上时,人们首先关注到了诗中复沓、叠句、重唱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叶圣陶先生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但是,笔者在读《望舒诗论》时发现诗人对这首诗的音乐性也不是很满意,他在《望舒诗论》第五条中这样写道:“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诗情的程度上。”[5](戴望舒.望舒诗论[J].现代,1932,(1).)细读《雨巷》我们发现在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下面,诗人戴望舒在寻梦、失梦的伴奏下唱出了一个寻梦者在寻梦路上对美梦触而不得,得而复失的咏叹调。由“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仇怨的姑娘”,诗人的内心热切地希望梦能出现;当梦的完美呈现者“丁香姑娘”默默地向“我”走进时,作者似乎真的实现了梦,享受沉浸其中宽慰;可是美丽的“丁香姑娘”带着愁怨,似乎早已象征着梦的转瞬即逝的感伤,“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然而“我”却依然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结着仇怨的姑娘。通过“得而复失”的圆型结构,给读者留下意犹未尽之感。同时,《雨巷》也揭示出了人生所固有的悲剧性,即人往往满怀欲望,有欲望就需要满足,但是,即使欲望是合理的,人有时也会因为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无法得到这种满足,这样,人就会经常陷入一种求而不得的痛苦与惆怅之中,而这种痛苦与惆怅又是人永远也无法摆脱的。从而使他的诗作深深地打上了现代派精神的烙印。

  结语

  人生需要梦,梦的沉浸,梦的惊醒,梦的徘徊,有梦就有追求,所以他后来又写出了两篇象征色彩很浓的作品《断指》《乐园鸟》,表达了对革命的坚贞不渝,这首诗里不再有彷徨者的苦闷,而是一种于宁静中激励自己奋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