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我不是最弱小的短句 正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短句

时间:2025-01-18 11:02:50

  《我不是最弱小的》

  夏天的一个周末(mo),五岁的萨(sa)沙和哥哥托(tuo)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ling)兰花。

  “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大家被萨沙的叫声吸引过来。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cu)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sui)风舞动,芬(fen)芳(fang)扑鼻。一家人坐在野蔷薇旁边,聊(liao)起天来。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qing)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di)给身边的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妈妈回答说:“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萨沙又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妈妈说着摸了摸萨沙的脑袋。

  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jiao)嫩。萨沙掀(xian)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妈妈笑着说:“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教学日记

  今天,我教同学们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一课,这篇课文叙事有序,结构明晰,语言浅近却喻理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深入感悟。

  首先,带领同学们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弄明白文章所写的事情。在学生了解本文所写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读书中对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其次,在初读的基础上,然后精读,重点放在深入领会“妈妈”两次说话的用意上: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教育萨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护弱者;第二句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是在激励孩子。其次是重点读萨沙说的三次问话:第一句“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指导学生体会萨沙不懂他们为何这样做的心理,读出天真幼稚的语气;第二句“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揣摩萨沙不甘为弱、也想保护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萨沙把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之后说的话,“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这一句指导学生体会萨沙的自豪感,因为他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够保护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了。这样,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语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萨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质,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萨沙家庭中的一员,在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

  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了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结果效果很好,同学们上课也都很投入。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在课文的理解,对人物心理的揣摩上花了太多的时间,生词的学习只能放在下一课时学习。

  总的来说,这次教学是很成功的。

  课后习题

  一、我会加部首写字

  二、我会填

  分(区分)令()北()京()亥()

  芬()铃()背()景()该()

  三、读句子

  1、“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读出惊讶,喜欢的语气,因为它美丽而弱小。)

  2、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重音突出“为什么”,读出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

  3、萨沙又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读出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语气,“了”字略读上扬。)

  4、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因为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思维拓展】

  一、做一做

  请小朋友自己设计卡片的样子。把下面的词语写上去。

  森林景色露珠清新盛开应该保护娇嫩弱小

  勇敢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二、写句子

  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知识

  蔷薇。落叶灌木,茎上多刺,夏初开花,有红、黄、白等色,可制香料、也可入药。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理解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着、爱护着。有了爱,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

  课文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课文中自然而平实的对话,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并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表达其中的感情。

  本课中的好词佳句较多,要引导学生积累。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这篇课文生字较多,要充分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自读课文。下列指导识字的方法供参考:

  1.教师在课前找几个学生试着读课文,看看他们识字的难点在哪儿,以便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自主识字,找出特点和规律。如,“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3.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4.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5.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6.写字指导。

  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

  “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末”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带提手旁的字(扑、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二)朗读感悟

  本文生字较多,但内容比较浅显,因此可把注意力放在读通读顺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1.激发兴趣,自读自悟。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爸爸、妈妈眼里,在老师眼里,我们是最弱小的吗?萨沙才五岁,妈妈夸他是勇敢的孩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自读自悟,交流自学成果。

  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之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协作,细读提高。

  要求各组同学针对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有的采用主讲式;有的用分角色感情朗读式;有的用提问式;有的用表演式等,为学生构建主动学习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朗读欣赏,迁移思维。

  (1)让每个学生练习朗读,可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或是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边读边想怎样才能表达出思想感情。

  (2)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听了以后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能否表达课文中人物当时的思想情感。如,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否能读出妈妈欣喜、夸奖的语气。

  (3)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你怎样理解“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和“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这两句话?学生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森林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娇嫩

  弱小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2.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巩固识记生字,并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4.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四)实践活动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一: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先读原文,读完后让学生自由谈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把这些句子从原文中找出来,先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再读一读写大雨中的蔷薇的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

  3.引导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追求准确完整,关键是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探究的积极性。)

  片段二:在指导学生朗读三个问句中感悟萨沙的心理。

  1.读萨沙的第一问。

  (1)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怎样读。

  (2)指名朗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读萨沙的第二问。

  (1)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朗读。

  (2)指名朗读、齐读。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读萨沙的第三问。

  (1)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朗读。

  (2)指名朗读、齐读。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教后记

  《我不是最弱小的》早已教过,点点感受一拖再拖才逼着自己记下,如果这种习惯消失了,我也就虚空地拍着翅膀飞走了。

  上课时,学生问:“爸爸为什么不把雨衣直接给了萨沙,而是把雨衣先给了妈妈,然后妈妈再把雨衣让给萨沙?”我被学生问住了。在论坛上也看到大家议论这样的问题,没有答案只能自己寻找,不能再用借口敷衍:“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先让学生猜猜为什么?看看能不能触动自己的思维。课堂上师生思维地碰触会燃起智慧的火花。

  有个学生小声说:“因为爸爸疼妈妈。”

  心中一动,看过太多的文学作品,经常会描绘爸爸疼妈妈多一点,妈妈又疼孩子多一点。这就解释了上面的'问题;爸爸为何先把雨衣给妈妈,两个孩子在妈妈的心中是一样疼爱,妈妈为何先把雨衣给了萨沙而不是叙利亚?因为“每个人都在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爱是有细微差别的,有轻重不同的。

  有学生说:“蔷薇是花又不是人?妈妈说‘我们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不是有矛盾吗?”这一课的改编不够完美,确实会让人产生种种质疑。人教版二年级的教材上这一句是这样写的:“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因为在孩子的心中花与人是一样的,都有生命的。我举了儿子小时候的一件趣事来说明。如果学生再进一步问我:“我也跟萨沙一样是四年级的学生,怎么都不会认为花与人是一样的。”我会哑口无言的。

对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的理解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着、爱护着。有了爱,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

  课文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课文中自然而平实的对话,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并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表达其中的感情。

  本课中的好词佳句较多,要引导学生积累。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这篇课文生字较多,要充分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自读课文。下列指导识字的方法供参考:

  1.教师在课前找几个学生试着读课文,看看他们识字的难点在哪儿,以便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自主识字,找出特点和规律。如,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3.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4.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5.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6.写字指导。

  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

  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末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带提手旁的字(扑、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二)朗读感悟

  本文生字较多,但内容比较浅显,因此可把注意力放在读通读顺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1.激发兴趣,自读自悟。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爸爸、妈妈眼里,在老师眼里,我们是最弱小的吗?萨沙才五岁,妈妈夸他是勇敢的孩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自读自悟,交流自学成果。

  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之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协作,细读提高。

  要求各组同学针对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有的采用主讲式;有的用分角色感情朗读式;有的用提问式;有的用表演式等,为学生构建主动学习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朗读欣赏,迁移思维。

  (1)让每个学生练习朗读,可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或是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边读边想怎样才能表达出思想感情。

  (2)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听了以后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能否表达课文中人物当时的思想情感。如,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否能读出妈妈欣喜、夸奖的语气。

  (3)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你怎样理解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和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这两句话?学生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森林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娇嫩

  弱小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2.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巩固识记生字,并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4.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四)实践活动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一: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先读原文,读完后让学生自由谈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把这些句子从原文中找出来,先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再读一读写大雨中的蔷薇的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

  3.引导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追求准确完整,关键是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探究的积极性。)

  片段二:在指导学生朗读三个问句中感悟萨沙的心理。

  1.读萨沙的第一问。

  (1)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怎样读。

  (2)指名朗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读萨沙的第二问。

  (1)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朗读。

  (2)指名朗读、齐读。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读萨沙的第三问。

  (1)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朗读。

  (2)指名朗读、齐读。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