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彼有未尝失母短句 正文

彼有未尝失母短句

时间:2024-09-22 17:36:14

杨万里《李台州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杨万里是宋代著名诗人,写了许多的脍炙人口的佳作。下面这篇就诗人杨万里所写的《李台州传》,这篇文章是现在语文考试的重点。

  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

  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罹:遭遇

  B.愿霁怒霁:停止

  C.除知台州除:罢免

  D.终身饮恨饮:含着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

  ①东南无之,必也蜀

  ②必宽譬之,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

  A.焉乃于者B.乎其以者

  C.乎乃以也D.焉其于也

  10.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

  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

  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

  ⑥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①⑤⑥D.②④⑥

  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0小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2分)

  (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

  (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部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分)

  试题答案:

  三、(15分,每小题3分)

  8.C9.C10.B11.A12.B

  四、(21分)

  13.(8分)

  (1)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2)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

  (3)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想通吗?

  【解析】

  8.试题分析:除:授予官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此题中的“除”解释为“罢免”就是典型的以今释古,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9.试题分析:此题中③前面是“负”后面是“归”,是两个动词,应是表承接的词语,“焉”做语气词一般放到句首,由此排除AD,②中前后句应该是条件关系,用“其”无法衔接前后文,由此排除B。

  【考点定位】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此题注意“焉”和“以”的用法,然后分析所给语句前后的关系。

  10.试题分析:注意全后句的语意关系,重点注意“失母”“求母”和“母存“的三个层次,同时注意“而”“或”的并列结构。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注意“失母”“求母”和“母存“的三个层次,同时注意“而”“或”的并列结构。

  11.试题分析:③不能反应“至孝”,⑥与“李台州”无关。

  【考点定位】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还有是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此题是人物是“李台州”,品质是“至孝”,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③不能反应“至孝”,⑥与“李台州”无关。排除这两项,自然得到答案。

  12.试题分析:“素来”错误。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文中有“亦未知其孝”。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素来”错误,文中有“亦未知其孝”。

  13.试题分析:重点词语:“轶”“竟”“揖”“以”“若”“兹”“谓”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轶”“竟”“揖”“以”“若”“兹”“谓”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知识扩展

  翻译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方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展,是妾,生下宗质后遭

  遇靖康年间的动乱,母子失散了。宗质凭着父亲的官职得到荫赏。长大以后,到达做官的所在必定到处寻找母亲,没有找到。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去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东南地区没找到,一定在蜀地吧?”于是跟随他到西部去,乘船经过各个州,像是县或者是村市,一定登上岸边,走遍这个地方大声呼叫,喊道:展婆,展婆,到了傍晚,才哭着回去,不吃饭,司马家的人很同情他,一定多方宽慰告诫他,他才一边哭着一边勉强吃点东西。等到季思任职期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到了荆州,仍然这样。每天早晚号叫呼喊,咽喉疼痛,身体疲惫,在茶楼稍事休息,流泪。

  坐了一会儿,一个讨饭的老妇人来到他的面前,作揖说:“官人给我一文两文钱吧。”宗

  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喝完茶以后,询问老人的家乡姓氏。老妇人勃然大怒说:“官人能给我多少钱,为何猛然问我姓名?我不是要饭的。

  ”宗质更加恭敬,道歉说:“我十分惶恐,忤逆了阿婆,希望您能停止生气,试着说一说,又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或许是乡邻或亲族,我愿意倾囊为阿婆馈赠财物。”老妇人高兴地说:“我的姓氏很怪异,不能说。”宗质极力恳请,老妇人忽然说:“我姓展。”宗质惊讶地站起来,抱着她,大哭道:“夫人,您是我的母亲啊。”老妇人说:“官人不要错了,我儿子有可以验证的标记,他的右腋下有一紫色的痣,大小如杯子。”宗质跪拜说:“是这样的。”露出右腋给她看,于是母子拥抱在一起哭泣,周围观看的人有几十甚至上百人,他们都一边叹息一边哭泣。

  宗质背着他的母亲回去,季思和家人孩子也为他们哭泣,

  从此以后迎养母亲孝顺奉养十多年,母亲在高龄寿终,宗质也已经白头了。

  宗质乾道庚寅年间为洪倅,我当时是奉新县县令,多次拜见他,不知他们母子之间的这

  些事情。第二年,我到中都做官,宗质回到朝廷,授予台州知州。朝士们说:“李台州,是曾觌的荫家,曾觌没有儿子,把台州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我见了一次不敢见第二次,也不曾知道他的孝顺。十七年后,李台州去世以后,我和丞相京公一同做宰掾,

  谈话间,京公对我说起李台州母子的事情。我八岁的时候,先太夫人去世,我终身抱憾。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哭泣不能停止,感动并且为他做传。

  称赞说:孔子说:“孝悌达到极点是和神明相通的。”像李台州,生下来就不知道失去母

  亲,成年以后知道寻找母亲,寻找母亲却找不到,找不到却不懈怠,走遍半个天下,到老了才找到。昔日苏东坡歌颂朱寿昌,至今人们都咏叹歌颂并以为美谈。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如果不是至孝怎么能和神明相通,不是和神明相通怎么能找到母亲?我每次对士大夫们说起这件事,听到的人必定哭泣。人们谁没有母亲?有母亲谁没有这样的心呢?他们有母亲,未曾失去母亲,有母亲,不用等待寻找母亲,母亲活着有的人却忽视并且不尊敬她,亦或者违背甚而不爱惜她,他们这是什么心啊?

杨万里李台州传

  杨万里的代表作原文是怎样的呢?杨万里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一生都在为抗金而努力,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杨万里的李台州传,欢迎阅读!

  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

  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诚斋乐府》。

  这是一个风狂雨横的年代。金兵大举入侵中原,于上年闰十一月攻陷汴京,这年四月,俘虏徽宗、钦宗二帝及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宣告灭亡;五月,康王赵构即位,是为高宗,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从此,便开始了宋、金战战和和南弱北强的长期对峙局面。杨万里八岁丧母。父亲杨芾(公元1096-1164年〉,字文卿,号南溪居士。

  他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积十年,得藏书数千卷。他曾指着藏书对杨万里说:“是圣贤之心具焉,汝童怒之!”(胡铨《杨君文卿基志铭》)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

  他14岁拜高守道为师,17岁拜王庭程为师,21岁拜刘安世、刘廷直为师。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春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27岁拜刘才邵为师。几年后在赣州司户任上,父亲又携领他去拜见滴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李台州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

  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罹:遭遇

  B.愿霁怒霁:停止

  C.除知台州除:罢免

  D.终身饮恨饮:含着

  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

  ①东南无之,必也蜀

  ②必宽譬之,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

  A.焉乃于者B.乎其以者

  C.乎乃以也D.焉其于也

  3.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林运使墓志铭(杨万里)阅读答案附翻译杨万里《三花斛三首·右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小池杨万里阅读答案附赏析野菊杨万里阅读答案附赏析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

  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

  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

  ⑥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①⑤⑥D.②④⑥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2分)

  (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

  (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部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分)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B

  6.(8分)

  (1)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2)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

  (3)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想通吗?

明史·李侃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景帝监国,陈简将才、募民壮、用战车三事。也先逼京师,议者欲焚城外马草。侃言敌轻剽,无持久心,乞勿焚,免复敛为民累。皆报许。时父母在容城,侃晓夜悲泣,乞假,冒险迎之。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忤旨,被诘,尚书胡濙为解,乃已。

  再迁都给事中。军兴,减天下学校师儒俸廪。侃奏复之。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征租,侃论濂,下之吏。石亨从子彪侵民业,侃请置重典,并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细民,有司隐者同罪。帝宥亨、彪,余如其请。时给事中敢言者,林聪称首,侃亦矫抗有直声。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擢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改太常丞,进太仆卿。明年复设山西巡抚,迁侃右佥都御史任之。奏言:“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非生长其间者,未有能宁居而狎敌者也。今南人戍西北边,怯风寒,闻寇股栗。而北人戍南,亦不耐暑,多潜逃。宜令南北清勾之军,各就本土补伍,人情交便,戎备得修。”时不能用。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六年考察属吏,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百六十人。因言:“诸臣年与臣若、不堪任事者,臣悉退之,臣亦当罢。”诏不许。侃性刚方,力振风纪,贪墨者屏迹。其年冬以母丧归,军民拥泣,至不得行。服除,遂不出,家居十余年卒。

  侃事亲孝,好学安贫,殁几不能殓。弘治初,国子生江纪等言,前祭酒胡俨,都御史高明、李侃学行事功,彰著耳目,并乞赐谥。寝不行。侃二子:德恢,严州知府;德仁,河东盐运使。(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B.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C.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D.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C.天顺是庙号名,庙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用以表示年份。

  D.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太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是古代主管教育的最高官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帝代理朝政,李侃曾上书建议选拔将才、招募士兵、使用战车等三事件。当蒙古部落首领也先逼近京师,朝中议事者想焚毁城外粮草,李侃独持己见,最终得到批准。

  B.户部尚书金濂、石亨的侄子石彪违反诏令,征收租税,侵占百姓产业,李侃上书请用重法处治。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严惩了金濂。

  C.天顺六年,李侃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并请求皇帝将自己罢免。当他因母亲去世归家服丧,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

  D.李侃安贫乐道,死后几乎无法装殓。到弘治初年,国子监生江纪等人上书,认为应该赐给像他这样的人谥号。但这种建议被压下,最终也没有执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5分)

  (2)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5分)

  答案:

  4、解析:选D。首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本题中的“初”和“者”。

  5、选C。天顺是年号名。

  6、选B。B项中不能将“户部尚书金濂”与“石亨的侄子石彪”所做的事糅合在一起。

  7、(1)朝廷讨论更换太子,大臣们唯唯诺诺。李侃哭着说东宫太子没有失德,林聪和御史硃英也说不可,当时人们谈论此事时都非常赞赏他们。

  (2)(李侃)上奏揭发巡按李杰的.罪行,李杰也揭发他。查李杰的罪行得到验证,他被除名。李侃没有赃罪,得到宽宥。

  【解析】:(1)译出大意2分,重点词语“易储”“唯唯”“壮”各1分。(2)译出大意1分,重点词语“发”“讦”“按”“宥”各1分。

  【参考译文】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户科给事中。景帝代理朝政时,他上书建议挑选将才、招募民壮、使用战车三件事。也先逼近京师,朝中议论者想焚掉城外的马草。李侃说敌人轻装剽劫,没有持久之心,请不要焚掉,以免再次征敛,苦及百姓。都得到批准。当时他父母在容城,李侃日夜悲泣,请假去冒险迎接回来。景泰初年,计划登记扈从英宗出征的死难大臣的后代。李侃因而说避难偷生的人,应该严加谴责以励臣节。上皇将回来时,他与同官刘福等人说礼仪应该从厚。这建议忤逆了皇上,遭到斥问,尚书胡濙为他们解释,才罢了。

  李侃再升为都给事中。当时正用兵,减少天下学校师儒的俸禄。李侃上奏恢复原额。户部尚书金濂违犯诏令征取租税,李侃弹劾他,使他受到司法官员审问。石亨的侄子石彪侵占百姓产业,李侃请用重法处治他,并严禁勋戚、宦官不得强夺小民,有关官员隐瞒不报的与之同罪。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其他的都批准了他的请求。当时给事中敢于说话的,林聪可说是第一个,李侃倔强而有正直的名声。朝廷讨论更换太子,大臣们唯唯诺诺。李侃哭着说东宫太子没有失德,林聪和御史硃英也说不可,当时人们谈论此事都赞赏他们。升为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改任太常寺丞,进升为太仆寺卿。第二年重设山西巡抚,升李侃为右佥都御史担任该职。他上奏说:“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不是生长其间的人,没有能够安居而对敌的。现在南方人戍守北部边疆,他们害怕风寒,一听说敌人来便发抖。而北方人戍守南疆,也不耐暑热,多潜逃回来。应令南北清勾军各就本土补入军队,这样人情两便,而军备也得到修整。”他的建议当时没被采用。他上奏揭发巡按李杰的罪行,李杰也揭发他。查李杰的罪行得到验证,他被除名。李侃没有赃罪,得到宽宥。六年,他考察属吏,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他顺便说道:“那些年龄与臣相当,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人,臣都把他们罢免了,臣也请求罢免。”诏令不许。李侃性格刚直,力整风纪,贪赃者因此敛迹。这年冬,他因母亲去世回家,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守孝期满后,他不再出来为官,家居十余年后去世。

  李侃事奉亲人至孝,喜欢学习,安于贫穷,他死后家里几乎不能装殓。弘治初年,国子监生江纪等人说,从前的祭酒胡俨、都御史高明、李侃,无论是学者的品行还是事功,都昭然著于耳目,并请求赐给他们谥号。这建议被压下,没有执行。李侃有两个儿子,李德恢担任严州知府,李德仁担任河东盐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