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负盐负薪者》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0分)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3.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4.翻译句子:(6分)
⑴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⑵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5.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4分)
参考答案:
3、(2分)C
4、(6分)
(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释”1分;句式“于树荫”1分)
(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
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
(“顾”1分;通顺1分)
5、(4分)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人有负盐负薪者》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有负盐负薪者
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颖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域民不以封疆为界
C.徐喷以烟
D.不以千里称也
2.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李惠)让相争的两个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合理即可)
3.李惠是一个仔细、认真、聪明、机智的人。
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
4.
①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
②遇事要善于动脑筋。(答案不一;合理即可)
《人有负盐负薪者》阅读答案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0分)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6.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8.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3分)
(一)(10分)
参考答案
6、(3分)C
7、(4分)
(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释”1分;句式“于树荫”1分)
(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
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
(“顾”1分;通顺1分)
8、(3分)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人有负盐负薪者》阅读答案4
人有负盐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于树荫。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背之物①。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衬垫。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人有负盐负薪者()②遂讼于官()?
③顾州纪纲()④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小题2】以下句中划线的“之”与“使争者视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B.主人处处款之C.至之市,而忘操之D.两狼之并驱如故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4分)①背②于是、就③回头看④柴草
【小题1】(2分)B
【小题1】(2分)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羊皮,看见(发现)有少许盐末。
【小题1】(2分)聪明机智、生活常识丰富、经验很多、办案公正(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B中与例句“之”都是代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置、席、击”等。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人有负盐负薪者”阅读答案1
人有负盐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于树荫。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背之物①。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衬垫。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人有负盐负薪者()②遂讼于官()?
③顾州纪纲()④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小题2】以下句中划线的“之”与“使争者视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B.主人处处款之C.至之市,而忘操之D.两狼之并驱如故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4分)①背②于是、就③回头看④柴草
【小题1】(2分)B
【小题1】(2分)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羊皮,看见(发现)有少许盐末。
【小题1】(2分)聪明机智、生活常识丰富、经验很多、办案公正(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B中与例句“之”都是代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置、席、击”等。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人有负盐负薪者”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有负盐负薪者
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颖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域民不以封疆为界
C.徐喷以烟
D.不以千里称也
2.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李惠)让相争的两个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合理即可)
3.李惠是一个仔细、认真、聪明、机智的人。
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
4.①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②遇事要善于动脑筋。(答案不一;合理即可)
“人有负盐负薪者”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0分)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3.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4.翻译句子:(6分)
⑴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⑵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5.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4分)
参考答案:
3、(2分)C
4、(6分)
(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释”1分;句式“于树荫”1分)
(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
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
(“顾”1分;通顺1分)
5、(4分)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人有负盐负薪者”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0分)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6.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8.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3分)
参考答案:
6、(3分)C
7、(4分)
(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释”1分;句式“于树荫”1分)
(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
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
(“顾”1分;通顺1分)
8、(3分)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人有负盐负薪者”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3.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4.翻译句子:(6分)
⑴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⑵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5.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4分)
3、(2分)C
4、(6分)
(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释”1分;句式“于树荫”1分)
(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
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顾”1分;通顺1分)
5、(4分)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人有负盐负薪者》阅读答案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1.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分)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3分)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徐喷以烟D.不以千里称也
3.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李惠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3分)
答:①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②遇事要善于动脑筋。(从文中引发出来,且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
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