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都江堰天气好文案短句 正文

都江堰天气好文案短句

时间:2024-09-20 18:45:44

成都东郊记忆散文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成都,四十多年的光阴流水而过,对这座城市愈发的热爱有加,真有点“少不入蜀,老不出川”的感叹,也正如那句流行语“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愿离去的城市”。

  我生活的地方在成都东郊,那里曾经是成都市的老工业区,曾经聚集了解放以来兴建的几十家上万人的大型工厂,大多是部属的国营大型企业,分属当时的航空部、航天部、电子部、机械部、铁道部……。每个工厂都有自己的家属宿舍区,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幼儿园、文化楼、运动场、影剧院等等,还有著名为生活供应站的各种商店和居民菜市场。

  本世纪初,成都市政府实施开展“东调”战略工程,对成都东郊老工业区内的企业实施搬迁。如今的东郊,这些工厂大多不在了,有的关门,有的搬迁到郊外。那些成片的厂房和配套建筑留下的空地,被不同的房地产开发商建成了一片片的商品房。那些原来工厂的职工,不管在职的、下岗的、离退休的,大多还在这里居住着,他们离不开这片熟悉的土地。他们大多搬了新居,有的是原单位的集资建房,有的是开发商拆迁赔偿的住房,还有政府建的经济适用房。这些住房与那些商品房,还有郊区农民被征地后的安置房,混合成了新的东郊。

  几百万人生活的地方,需要休闲娱乐的的场所。政府顺意民情,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存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座大型工厂的旧址上修建了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后来正式更名为“东郊记忆”。“东郊记忆”成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成为对接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成都东郊记忆旅游景区实现了文化创意和旅游服务的有机融合,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一处好的去处。

  “东郊记忆”的所在地,属于原东郊老工业区的一部分,其前身是红光电子管厂,该厂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一五”期间原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当年,我通过红光厂的同学从内部买搞到了一只当时十分稀缺的黑白显像管,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让许多同事羡慕,也是自己的电子技术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为自己在后来的工作中参与多项利用电子技术改造设备的科技项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也是我自己的东郊记忆。

  我常常漫步在“东郊记忆”,昔日的老厂房已经变身为时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厂房里轰鸣的机器声如今已化作各种动人的旋律,锅炉已变成时尚的喷水池。但一走进“东郊记忆”各式场馆,看着墙上悬挂的珍贵历史影像,还有那厂房墙上还依稀可见的“抓革命促生产”之类的红色大字标语,那一段峥嵘岁月仿佛在眼前重现。这些泛黄的照片、滚烫的文字,无言地诉说着历史,让大家记住为城市创造无限荣耀的开拓者与建设者。几位老东郊带着孙辈在一幅幅图片前陷入沉思,久久不肯离去,他们自豪地说,大家聚在一起,看着照片,回忆建设东郊工业区的甘苦,觉得这辈子没有虚度。是的,岁月变迁,东郊人流淌在心中的情怀依然不变。

  园区里,利用旧的车间厂房,改造成了各色各样门脸的店铺。在古色古香的书院书店,常有作家的新书签名发售;还有几家画舫画室,常有本地画家的画作展览和出售。分布着许多的小剧场,轮流开展着各式小型的音乐会、演讲会和各种专业、业余的文艺演出。各种风格的咖啡厅、茶馆和小吃店,恰好适合游人小歇。

  我也常去“东郊记忆”的演艺中心观看演出,演艺中心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亿元。其以典型工业厂房形式为建筑原型打造,既有工业气息也富有现代文化潮流感,极强工业特征的室内空间令演艺大厅独树一格。

  去年9月中下旬,“东郊记忆”戏剧季隆重举行。李伯男导演作品《有多少爱可以胡来》纪念版再献蓉城,在“东郊记忆”演艺中心演出,多版“胡来”演员齐聚蓉城,只为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与“东郊记忆”的氛围很是吻合!《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是李伯男导演的经典小剧场话剧作品,更是中国小剧场话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该剧曾在全国20多个城市演出上千场,席卷百万人的笑声与泪水。另一部话剧《写给爱情的信》也在“东郊记忆”演艺中心顺利演出,剧情梗概:他,相信爱情,为心中那抹不掉的记忆,任凭天涯海角也放不下挂念,但,可否心安?她,相信爱情,谁想命运连自己最后的一点期待都没有留下,从此背上行囊拿起相机游走天涯,但,心安可否?他和她,两个人,三十年,二百三十封信,演绎“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和你……

  这两场话戏我都到现场看了,随着剧情也悲喜交加,想起了自己在东郊的这些岁月,这里也有我青年时期的爱情,是我安家立业的地方。期待着即将在这里上演的根据巴金原作“家”改编的话剧“鸣凤”,该剧有浓郁成都地方特色,据说四川人艺为这个剧派了很强的阵容,已经预定了票。

  东郊记忆,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情怀。成都东郊,这里渐渐变成了一个时髦和陌生的地方,虽然比以前的年代漂亮了很多倍,但我还是会想念以前的那些老房子,老邻居,那个我们一起住过的东郊。我很愿意在东郊去搭乘记忆的列车,在“东郊记忆”对那些整修如旧的工业原貌中,体验创意园区的时尚文化,回忆旧事,感悟人生。

  *大地震后之随笔

  我从企业退休后被聘于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地方在成都高新西区,就在成都绕城高速与成灌高速相交的地方,那里是成灌高速的入口,是从成都市区到都江堰风景区的主要通道。

  每天清晨,我们驱车从市内经三环路转羊西线到单位上班时,看着宽阔的道路两旁那些高楼大厦和花园式工厂,面对这座既古老的而又现代的都市的巨大变化,心情都很不错。

  昨天是5月12日,上午天气非常好,初夏的骄阳让人在午后有些许疲倦。下午2时,公司管理层召开重要会议,公司老总正在布置有关公司境外上市的准备工作。会议才开了大约半小时,身下坐着的沙发突然有些轻微摇晃,接着就越摇幅度越大,桌子上的茶杯倒了,墙角的饮水机倒了。紧接着,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地震了,快跑”,大家冲出会议室加入了从办公室冲出来的人群,一起向楼梯口跑去。

  奔跑的人们,心是慌的却不忙乱,都知道不能乘电梯,只能走楼梯。楼梯仿佛在晃动,内墙上的抹灰层一块块的脱落,墙上挂着的灭火器摔在地上乱滚。在下楼的过程中大家次序井然,没有出现拥挤的现象。

  当我跟随着人流从三楼跑下到楼底,又跑到远离高楼的花园绿地,掏出手机看了时间正好是14时30分。我抬头看了看前面的高楼,外墙的抹灰层已局部脱落而现出红砖,墙体有的地方出现裂缝,掉下的水泥块状物将楼下停放的一辆小轿车车头砸坏了。

  这时的我,知道发生了地震,但不知道发生了多大的地震,不知道震中在哪里,不知道局面还会怎样发展。挂念着家中亲人的情况,手机却一直打不通,没有任何消息,心中那份牵挂难以言表。

  下午3时,天空从艳阳高照变成了阴云密布。当我们驱车沿着羊西线回市内时,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堵车,进城的车多,出城的车也多。一路上看到路旁的`人们,都从楼内出来集中在室外,不免心中紧紧地。但是看到市内的楼房都没有像我们的那幢工作楼那样出现掉灰和裂缝,我知道地震在城外而非城内人口集中处,心中才有所释然,但也为那些身处地震中心的受灾人们担心着。

  平常40分钟的路程,那天用了两小时才到家。到家时,通过广播得知了消息,当天下午14:28,距离成都92公里的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而离成都很近的都江堰市灾情严重。我上班的那个地方就在成都到都江堰、汶川那条直线上,可以说是成都市区内离灾区最近的地方了,心中不免有些后怕。

  晚上不断地收到问候的电话,都是远方的亲人、同学和友人,他们都在牵挂着处于地震区的我。由于移动通讯的堵断,许多当天下午在灾后就及时发出的问候我的短信,到了晚上我才受到。为了让亲友们放心,我都一一给与回复,因为那不是一般的短信,那都是感人至深的关爱。

  这两天,大地不时的还有时强时弱的晃动。昨天从下午到晚上,人们都不敢呆在家里,大家都在远离楼房的空地安营扎寨。今天,随着消息的不断明确,人们开始平静,生活慢慢恢复正常。

  让人得以安慰的是,全国人民都动员起来了,抗震救灾的斗争正在有序而紧张地进行。我上班那条路,正是通往灾区的必经的通道,为了让满载着抗灾人员和物资的车辆顺利通行,我们公司和附近的单位都没有上班了。

  现在已经是地震的24小时以后,家中的宽带网线刚刚恢复正常。匆忙中写下这篇随笔,记下地震前后的一些事,写给关心我的朋友。就在写这篇短文时,我在电脑桌前的椅子上感受到了两次比较大的晃动,第一次是13:10,第二次是15:10,我知道那是两次比较强的余震,对此我的心情已经很是平静。

成都东郊记忆的心情随笔

  在成都的时候,经常会看见路牌上的旅游点-东郊记忆。春日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坐车来到了成都东郊的音乐公园——东郊记忆。

  这是一个用停产的大型工厂改建的音乐公园。从南大门开放式的公园进去,首先看到的是鲜花,但不是栽在花盆里,而是栽在大型的铁器中,想象中原来的工厂是做大型铁器的。而路两旁的房屋中开有电影院、咖啡厅、酒吧、餐馆。各具小资情调、文艺风范。在转向露天演艺广场的街口,一个摄制组正在拍摄有一对年轻男女模特演绎的广告照片,这种露天的楼梯应该能呈现出工厂的纯朴感觉。广阔的'的露天舞台要在晚上有嘉宾演出,现在只有空旷的舞台,走到舞台前,向台下侧望去,只有U型排列的建筑下铺面的饮食店,露天的桌子,椅子上边休息的游人,在悠闲的喝茶聊天,哦,瞬间我感觉到盛世下的真正祥和、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平凡生活。真正休闲的生活。

  向西看见路标有火车,心想它可能就是模型的,走近一看,原来正是一列蒸汽火车,一列退役的蒸汽头绿色客车。长长的火车是我回忆起生平第一次,在小学6年级在嘉兴乘火车的感觉。那时叫“学军”的活动,从看见火车的激动、到乘上火车的惊喜、最后的感觉就是平稳的位移。安全的运送我们至嘉善站。蒸汽火车时留在儿时记忆里是永远的首次坐火车的美好记忆。

  顺着火车转弯,看见高高的烟囱,高大的厂房,若没有墙上的这些现代标识,仿佛有进入了以前上班的工厂。又走到了南门,看见墙上的最高指示,又穿梭到了40多年前的文化革命的洪潮中。“弹指一挥间”。老去的岁月带来的是回忆。

  向前望去,鲜花开在各种大型的器皿,人们三三两两的在散步闲聊,有青年情侣,有老人推着婴儿车,更有游人在观赏这有特色的建筑和风景。若20年后,那婴儿车的小孩长大了,留在他的东郊记忆是什么印象,我想应该是这宁静的公园和谐又安静的环境,适宜游览又有创意别致的东郊。

  回忆在成都的点滴,尝试着把这份感触用文字纪录下来。一点一点。留着回忆。

《东郊》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作品赏析】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诗人走出官衙,春日郊游,呼吸到郊外清新的'空气而心旷神怡,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想到要在此结庐长住,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

东郊韦应物

  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韦应物的这首《东郊》!

  【作品简介】

  《东郊》由韦应物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描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这首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东郊》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注释】

  1、跼(jú):拘束。

  2、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3、澹:澄静;

  4、虑:思绪。

  5、霭:迷蒙貌。

  6、庶:庶几,差不多。

  【译文】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赏析】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诗人走出官衙,春日郊游,呼吸到郊外清新的空气而心旷神怡,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想到要在此结庐长住,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作者晚年对陶渊明极为向往,不但做诗效陶体,而且在生活上也慕陶,等陶。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