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至于负者歌于途的短句 正文

至于负者歌于途的短句

时间:2024-10-02 12:35:44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阅读答案1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页。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翻译。

  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作者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参考答案:

  1、①滁人游

  ②太守宴

  ③众宾欢

  ④太守醉

  2、①背着东西的和赶路的人们在旅途中唱歌,在树下修息。

  ②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C.而不知人之乐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D.射者中,弈者胜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庐陵/欧阳修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意对即可)

  4.众人游宴之乐,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至于负者歌于途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至于负者歌于途(2)伛偻提携

  (3)泉香而酒洌(4)弈者胜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小题3】上文中第一段共四句话,每句话用三个字概括其内容。(4分)

  答:(1);(2);(3);(4)

  【小题4】具体说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其乐也。”是用什么方法来突出“太守之乐”的?(4分)

  答案

  【小题1】(1)通“途”(2)牵引,牵扶。这里指小孩。(3)清澈(4)下棋

  【小题1】醒了能用文字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小题1】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小题1】衬托。用禽鸟之乐来衬托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其乐”。(只写“衬托”不能得满分,须具体来说)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典型的判断句式语气要到位。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了解衬托手法的特点,能够体会此手法的表达作用,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具体表达,表述合理即可。

关于至于负者歌于途文言文阅读答案

  【甲】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①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杂然而前陈者⑵宴酣之乐

  ⑶有风飒然而至者⑷庶人安得共之

  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3.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1)摆放(2)尽兴地喝酒(3)到(来)(4)怎么(每个1分,共4分)

  2.(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2分)

  (2)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2分)

  3.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

  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2分)


  于园阅读答案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或短语。

  ①非显者刺显者_____________

  ②缘坡植牡丹、芍药缘_______________

  ③四围灌木蒙丛蒙丛_____________

  ④禽鸟啾唧啾唧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按照空间顺序有层次地介绍于园。阅读文章,按顺序将空格填写完整

  前堂的石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传神而有表现力,试从文中找一句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有地位的人②顺着,沿着③草木茂盛的样子④唧唧喳喳,鸣叫

  2.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看到于园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3.后厅的池塘,卧房槛外的沟壑,园后水阁处。

  4.例:“四围灌木蒙丛”中的`“蒙丛”一词,就写出灌木丛生覆盖地面的状态;“一壑旋下如螺蛳缠”这一通俗的比喻,很形象地写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