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言文句子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相关文言文内容,一起来看看!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关罘,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关罘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福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版本一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君无谏臣则失政,士而无教友则失德.御狂马不释策,弓不反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1]
版本二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唔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一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呵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注释:
①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
②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③释:放。
④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
⑤谏:直言规劝,批评.
⑥受学:从师学习。
⑦揉:加工。
⑧犀革:犀牛的皮制品。
⑨括: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指装上箭羽。
⑩镞:(zú):箭头,用作动词,指“装上箭头”。
(11)敬:感谢。
(12)失德:在品德方面有失检点。
(13)绳:绳墨。
(14)毁:毁谤.
(15)重:重视,注重.
(16)圣:通达,明智。
(17)反:反对,引申为“丢弃”。
(18)策:马鞭。
(19)砥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20)徒:是,只是
译文: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孔子世家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326题(15分)
甲: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乙:太史公叙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公卿特起则曰列传,此其例也。其列孔子为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耶?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传宜矣,曷为世家哉?岂以仲尼躬将圣人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奕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大非极挚之论也。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处之世家,仲尼之道不从而大;置之列传,仲尼之道不从而小。而迁也自乱其例,所谓多所抵牾者也。
(选自王安石《孔子世家议》)
22.翻译下面句子(3分)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乙文中列传是《史记》写作体例,除上文提到的本纪、世家外,还有________(2分)
24.乙文中,王安石推测司马迁把孔子列入世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段运用引用和对比的手法,突出孔子的至圣至贤以及他的威望之高,影响之大。
B.甲段写作者仰慕孔子,感到读其书还不足以感受其为人,便到鲁地实地考察体会,最后流连忘返。这样写突出孔子思想的感召力和为人的魅力,更令人信服。
C.乙段的辩驳,有理有据,步步深入,作者认为在《史记》中孔子应当被列在列传之中,而列在世家之中反而不利于光大他的思想。
D.乙段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对孔子的才能和思想大加褒扬,说明孔子的.才能足以和帝王相比,孔子的思想可以世代流传于天下。
26.《史记》将孔子列在世家中,甲文司马迁对此作了一定的阐释,乙文王安石对此大加辩驳,你倾向哪一方的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2.(3分)孔子是平民百姓,(他的思想)传递了十多代,求学问的人都尊奉他。
23.(2分)书表24.(2分)仲尼躬将圣人之资,其教化之圣,舄奕万世。
25.(3分)C
26.(4分)要点:观点和理由(倾向司马迁:孔子的功绩,作者仰慕的感情倾向,《史记》
其它篇目等。倾向王安石:史书编排体例的客观规范,孔子的才能和思想的光芒不因编排在哪里而增加或减损,《史记》其它篇目等。)语言表达。
孔子犹江海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孔子犹江海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说:同“悦”。④终业:完成学业。
【译文】
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则奚足以识之?
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一、1.如,像2.了解
二、1.先生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2.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
三、1.善哉,子贡之言也!2.孔子为人何如?
四、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