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相传先生居乡里短句 正文

相传先生居乡里短句

时间:2024-11-15 17:05:30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赏析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生查子·落梅庭榭香》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注释

  ①“日过”句:南朝乐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怀人之情。

  ②“几时”二句:花里、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这两句看似平易,其实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入,相当曲折的。首先说“关情”,情之所钟,倾心关注。为什么关情于春景?对于游子来说,春景引发春恨,春景越鲜明、越绚丽,春恨也随之越浓烈、越深沉。这春恨,就是离别相思之恨,而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写出了这春恨由萌生恨到发展的时间进程。“日过阑干曲”,每日每时的行经园中曲阑的时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观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开落、景色的种种变化,都时随地地收录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这个引人恨事的`季节一步一步来到了人间。如今刚刚到早春的时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绿,已经让他“春恨最关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归",亦即草长莺飞、落红狼藉的景象,又将使我们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来春去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说明了春恨滋生与蔓延的轨迹,从而把这个“春”字写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元应叹息”的无限感慨,这种写法,当然是生动、深刻而且是传神的。下片则放言夸张,极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于种种羁绊,尽管他对春光及其关情,却连看花的闲暇都没有。于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当然,词里所写只是喻指,及至点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词的题旨挑明,实际是他要说的。

  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介绍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

  黄庭坚的《小山词序》也许给我们一个最好的解释:“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从四痴也就能看到他们孤芳自洁的个性。忠纯真挚的痴情,他仍未失却童心,他难与一般俗人合流,

  晏几道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按:当时苏轼在京,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

  他好藏书,能诗,尤以词著称。据《墨庄漫录》云“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惋。叔原戏作诗云:‘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调,颓瓢庶共操。朝盛负余米,暮贮籍残糟。幸免播同乞,终甘泽畔逃。挑宜筇作杖,捧称葛为袍。倘受桑间饷,何堪井上螬。绰然徙自许,噱尔未应饕。世久称原宪,人方逐子敖。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此诗虽是戏作,而愤世嫉俗之情,高洁固究之趣,斐然可见。

  其存诗只数首,“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与郑介夫》)“穷通不属儿曹意,自有真人爱子虚。”(《题司马长卿画像》)都是寓意颇深之作。

  他的主要著作为《小山词》,《全宋词》收其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词在北宋中期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词合乐的典型音乐形象,使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词风简介

  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但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词风逼近其父。既有晏殊词风的清丽婉曲,语多浑成;又比晏殊词沉挚、悲凉。特别是在言情词上,更优于其父。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

  《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小山词》从《珠玉词》出,而成就不同,虽是走其父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却创造出新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晏几道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与两个层面上发展到极致。

  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能动摇人心”。他的《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通过几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抒写离别之愁,相思之苦和重逢时的喜悦,情真意切,九曲回肠。其中新辞丽句,深为论者所叹赏。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复堂词话》赞它是“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苕溪渔隐丛话》评它为“词情婉丽”;至于“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连认为“作文害道”的理学家程颐听了,都得笑着说:“鬼语也!”(《邵氏闻见后录》)

  生卒年考

  近人编写的晏几道年谱及其他研究晏几道的文章,对他的生卒年均是根据有关材料推算而定。如夏承焘先生编撰的《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中推断,几道约生于天圣八年庚午(1030),卒于崇宁五年丙戌(1106),今人多沿用此说。后钟陵先生昌许田镇,晚年由乾宁军通判转开封府推官。黄庭坚称其"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模。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又称其平生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直斋书录解题》中也说他"纵弛不羁,尚气磊落"。几道喜藏书。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三中说,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漆碗,叔原以《戏作示内》赠之"生计唯兹碗,般:擎岂惮劳。……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其词盛为当时所推,王灼《碧鸡漫志》"如金陵王谢子弟,秀气胜韵,得之天然,将不可学"。有词二百五十九首,诗七首(另有一残句),文一篇传—82—道生卒年小考》中对此质疑,认为他约生于1048年,卒于1113年后,孙望,常国武主编的《宋代文[6学史》采纳了此说。

  97年涂木水先生对这个问题有了突破性的发现。他到二晏的故里江西省进贤县文港乡沙河村查阅了《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临川沙河世系》里面,明确记载"殊公儿子几道,字叔原,行十五,号小山,宋宝元戊寅四月二十三日辰时生,宋大观庚寅年九月殁,寿七十三岁。此谱为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8)的晏殊第二十九世孙,江西省湖口县令晏成玉主修,由晏氏后裔历代相传而保存下来,故所载内容应是真实可信的。

  崇宁四年乙酉(1105),六十八岁。闰二月,因两经狱空转一官。《宋会要辑稿》第一百六十八册《刑法四·狱空》徽宗崇宁四年间二月六日诏:开封府狱空,王":宁特转两官;两经狱空,推官晏几道,,何述李注,推官转管勾使院贾炎,并转一官,仍赐章服。"黄庭坚卒。崇宁五年丙戌(1106),六十九岁。辞官,退居京城赐第。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叔原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城赐第。"案《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因此":"几道辞官时未满七十。他才因两经狱空转一官,仍在任上,故乞身之事当在公元1106年。徽宗大观元年丁亥(1107),七十岁。应蔡京之请作[鹧鸪天]二首,约在大观一,二[7]大观四年庚寅(1110),七十三岁。九月,卒。

  故晏几道应该是生于1037年,卒于1110年,享年73岁。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鉴赏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生查子·落梅庭榭香》鉴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注释

  ①“日过”句:南朝乐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怀人之情。

  ②“几时”二句:花里、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这两句看似平易,其实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入,相当曲折的。首先说“关情”,情之所钟,倾心关注。为什么关情于春景?对于游子来说,春景引发春恨,春景越鲜明、越绚丽,春恨也随之越浓烈、越深沉。这春恨,就是离别相思之恨,而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写出了这春恨由萌生恨到发展的时间进程。“日过阑干曲”,每日每时的行经园中曲阑的时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观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开落、景色的种种变化,都时随地地收录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这个引人恨事的季节一步一步来到了人间。如今刚刚到早春的时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绿,已经让他“春恨最关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归",亦即草长莺飞、落红狼藉的景象,又将使我们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来春去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说明了春恨滋生与蔓延的`轨迹,从而把这个“春”字写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元应叹息”的无限感慨,这种写法,当然是生动、深刻而且是传神的。下片则放言夸张,极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于种种羁绊,尽管他对春光及其关情,却连看花的闲暇都没有。于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当然,词里所写只是喻指,及至点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词的题旨挑明,实际是他要说的。

  作者介绍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引导语:每个在外游荡的朋友都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怀念故乡,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很多有名的思乡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生查子·落梅庭榭香》,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注释

  ①“日过”句:南朝乐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怀人之情。

  ②“几时”二句:花里、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这两句看似平易,其实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入,相当曲折的。首先说“关情”,情之所钟,倾心关注。为什么关情于春景?对于游子来说,春景引发春恨,春景越鲜明、越绚丽,春恨也随之越浓烈、越深沉。这春恨,就是离别相思之恨,而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写出了这春恨由萌生恨到发展的时间进程。“日过阑干曲”,每日每时的行经园中曲阑的时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观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开落、景色的种种变化,都时随地地收录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这个引人恨事的季节一步一步来到了人间。如今刚刚到早春的时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绿,已经让他“春恨最关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归",亦即草长莺飞、落红狼藉的景象,又将使我们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来春去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说明了春恨滋生与蔓延的轨迹,从而把这个“春”字写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元应叹息”的无限感慨,这种写法,当然是生动、深刻而且是传神的`。下片则放言夸张,极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于种种羁绊,尽管他对春光及其关情,却连看花的闲暇都没有。于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当然,词里所写只是喻指,及至点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词的题旨挑明,实际是他要说的。

  作者介绍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知识扩展】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创作背景

  李白看见征战的场景,因此他感叹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

 

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两句诗出自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生查子·落梅庭榭香》。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的词。下面让我们来鉴赏一下。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宋代

  晏几道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注释

  ①“日过”句:南朝乐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怀人之情。

  ②“几时”二句:花里、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这两句看似平易,其实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入,相当曲折的。首先说“关情”,情之所钟,倾心关注。为什么关情于春景?对于游子来说,春景引发春恨,春景越鲜明、越绚丽,春恨也随之越浓烈、越深沉。这春恨,就是离别相思之恨,而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写出了这春恨由萌生恨到发展的时间进程。“日过阑干曲”,每日每时的行经园中曲阑的时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观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开落、景色的`种种变化,都时随地地收录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这个引人恨事的季节一步一步来到了人间。如今刚刚到早春的时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绿,已经让他“春恨最关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归",亦即草长莺飞、落红狼藉的景象,又将使我们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来春去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说明了春恨滋生与蔓延的轨迹,从而把这个“春”字写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元应叹息”的无限感慨,这种写法,当然是生动、深刻而且是传神的。下片则放言夸张,极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于种种羁绊,尽管他对春光及其关情,却连看花的闲暇都没有。于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当然,词里所写只是喻指,及至点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词的题旨挑明,实际是他要说的。

  作者介绍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知识扩展】

  思乡诗: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