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描写水杉树的短句 正文

描写水杉树的短句

时间:2024-09-25 06:27:08

水杉树的句子

  1.棵棵水杉树挺拔笔直,就像一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的解放军战士。

  2.水杉树的树形秀丽,既古朴典雅,又肃穆端庄,树皮呈赤褐色,叶子细长,很扁,向下垂着。

  3.我家门前有几棵高大挺拔的水杉树,远远望去,像一座座绿色的宝塔,又像一把把收拢好的绿色巨伞。

  4.笔直笔直的水杉树可高了,足有五六层楼那么高。树干披着灰褐色的外衣,皱皱巴巴的,摸起来很粗糙,好似刻在老人脸上的皱纹。

  5.水杉树那枝枝丫丫的树枝,向四周伸展,下面伸得比较长,越往上越短,好像一枚冲天的火箭。

  6.水杉树那数不清的叶子挂在树枝上,宛如绿色的羽毛,风一吹,叶子摇摇摆摆,随风飞舞。仔细看,那叶子中间还有一根细细的叶柄,叶柄两旁整齐地排列着一根根针状的小叶。

  7.水杉树就一个高大的巨人直立在教学楼的中间。树枝多的象无数双手一样,向大地展开,就象要抓住每一个青春一样,给大地展现出美丽。

  8.水杉树有“活化石”之称,一棵棵高大如云、清秀挺拔的水杉像忠诚的哨兵一样,挺立在那儿,世世代代守卫着汉江的人民。

  9.春天,万物复苏,水杉树也长出了嫩绿的芽儿。这些嫩绿色的芽儿在在细长的树枝上,就像婴儿刚长出的牙一样稀疏。

  10.夏天,水杉树的小芽儿长成了苍翠的叶儿。那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像一把绿色的大伞,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11.参天的水杉披上了一件深绿色的大军衣,整齐地排列着,好像等待人们的检阅。

  12.秋天,水杉树的叶子都变黄了。一阵风吹来,叶子随风飘落,就像一只只蝴蝶在林间飞舞。

  13.冬天,一场鹅毛大雪过后,地上积了厚厚的白雪,又松又软,踩上去舒服极了。水杉树的枝条上也挂上了白雪,就像披上了白色的大衣。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树上,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4.水杉树的树干上小下大,非常粗壮,树干上长着绿得发黑的青苔,说明水杉树的年龄已经很大了。

  15.春天到了,水杉树渐渐地长出新的叶子,绿油油的。站在窗口看,叶子是椭圆形的,看起来毛茸茸的,像小鸟的羽毛。

  16.冬天的时候,水杉树的'叶子全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

  17.水杉树的树皮是深褐色的,树干笔直粗糙,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

  18.春天一到,它就用自己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力量,用极短的时间,吐露出娇嫩欲滴的新叶,使山林焕发出勃勃生机。

  19.水杉那嫩绿的新叶就像一片片羽毛,微风轻拂,轻柔的羽毛随着风轻轻摆动,荡漾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每棵树都笔直向上,肩并肩努力成长。

  20.夏天到了,烈日炙烤着大地,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水杉树长的枝盛叶茂,郁郁葱葱。稠密的枝叶绿的发亮。

  21.秋天的水杉树,像是给叶子施了魔法,把叶子变成一片锈红色。

  22.山风掠过,落叶如雨,如天女散花般美丽,飘落在人头上身上,在树下也铺上了诗意般一层厚厚的地毯,水杉树干高大挺直,如仪仗队一样挺立着,一排排地把路延伸,引你走进一副唯美的秋景图。

  23.冬天的水杉树虽然叶子落了,挺拔的身躯却不带丝毫的萧瑟感。细弱而倔强的手臂伸向灰蓝的天空,深褐的枝干深深扎进地底,像站岗放哨的战士与严寒作斗争,无声地守卫这个林子。

  24.水杉树的叶子非常茂密。它就像人的头发,又像一团毛球。它的树干是非常直的,像一个绿巨人,又像一座绿色的高楼大厦,高的直立在天空中了!

  25.水杉树还特别粗壮,它的颜色是棕色的,像一只熊。它的叶子又细又长,摸上去凉凉的,像是把手放进凉水里了!

  26.大楼对面的水杉树,在雾中远看,像灰白色的宝剑,直指天空。

  27.那两棵水杉,一棵大约两层楼那么高,它的主干最粗的地方直径有50厘米。还有一棵近三层楼高,但它的枝干比较细。

  28.水杉树发芽了,那小芽看上去不明显,感觉还是只有光溜溜的树枝。

  29.一小簇一小簇地扩散在整棵水杉上,一阵风吹过,叶子随风摇摆,像一位身穿绿裙的少女翩翩起舞。

  30.水杉树的样子是与众不同的。远远望去它像一座绿色的宝塔。近处看去,它的树干并不粗壮,棕色的表面摸起来很粗糙。

杉树排的变迁散文

  两条路在这里交汇,结成了一个“丁”字,那两笔中间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叫杉树排。

  在南方的山岗上,杉树和松树都是最常见的树种,然而杉树排四周的山坡上,恰恰多的是松树,按理说杉树排本应该叫“松树排”。

  两条路走过这里,如同两条纽带,连结了外部遥远的世界。杉树排本是个封闭的山旮旯,四面群山环峙,高岭低丘重重叠叠,夹着山坳里的一片片小薄田。

  山上的土是赤红的,石头不少,土质并不肥沃,此外水源稀缺,河流离得远,溪水也不多见,以局外人的眼光看来,这是一个极不适宜人居的地方。

  这是我老家西江去往县城的必经之地,从小到大我曾无数次经过这里。车来了,一拐往左是县城,往右是赣州,那是一个更大更远的城市。杉树排如同一个新生的婴儿,在无数人目光的注视下,一点一滴地拔节生长。

  八十年代末这里开始有了些人气,马路边缘聚集了一些居民,记忆中是一层的红砖房,还有木板房,共有十来户。商店稀有,除了杂货店外只有一家小餐馆,炒个素粉块把毛钱,算是大餐。

  时间在推移,改革在深入,杉树排的路在扩建,在不断地升级换代。路给这方平常的村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人气、财气、信息和生机。

  “丁”字头上面那一横是323国道,这是赣南通往闽西的主要动脉,每天车流不息熙熙攘攘,货车、客车、小汽车、摩托车穿境而过。路在拓宽,路面质量在改善,从粗糙窄小的国产油路,到平坦厚实的水泥路,再到宽敞亮丽、坚硬质感的进口油路。

  路在不断变着,杉树排房屋景观也在悄然嬗变着,从一层到二层,从二层到三层、四层。

  屋子长高了,也在变美,杉树排更远的一些路边甚至有了别墅,有了造型别致、设计精巧的农家小楼,尖尖的顶,黄黄的瓦,耀眼夺目。

  杉树排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路还在不断翻新,高速路来了,高架桥在圩市上头横空而过。杉树排有了高速出口,这是县一级的口岸,称作“会昌北”。从时间意义上讲,杉树排成了全县距离赣州最近的村庄。

  曾几何时,这里人口达上百户,房屋越来越多,把路两头挤得密不透风的。

  商业门类更是名目繁多,从传统的零售餐饮到五金建材、室内家居、摩托销售、汽车修理、美容美发、医疗卫生等等,林林总总,无所不有。

  杉树排很小,但很邪门,这是一个缔造商业奇迹的地方,如果说一般商家还是小打小闹,或者叫做不显山不露水的话,那么吉祥餐馆和南洋酒家则堪称传奇。

  吉祥餐馆和南洋酒家是一对竞争伙伴,彼此有共同成长的历史,老板池天长和池南洋都是杉树排本地人,也是洗脚上田的`农民,长得和一般人没啥两样,也没什么高学历,而这两酒家生意一直火爆,每到饭点门口就摆满了吃饭的车辆,二十多年了一直如此,让人目瞪口呆!

  有了竞争才有发展,餐饮行业见证了杉树排的辉煌。杉树排一方弹丸之地,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前些年曾有小道消息,小密圩镇要移居这里,十年一晃而过,杉树排无声无息,依旧是一个普通的村落,一个与道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路边村,一个行政级别上的很普通的村庄。

  其实,杉树排是幸运的,323国道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因为这里人口稠密不便穿行。

  时光流转,道路蓬勃建设期过去了。路无言,车在行,人依旧,每逢集日农忙过后圩市摆摊卖菜的人就多了起来。圩场将散未散时,朴实的老人就会找个熟悉的茶馆聚拢一块,坐下来歇歇脚,三五成群依坐在溜光发黄的老竹椅上,端起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叽叽喳喳地闲扯着,说着村庄最近的趣事,还有刚冒出头的新闻……

  聊着聊着,偶尔有人会感叹一声:“哎呀!当年这马路上车子多得很,可现在很多都走高速了!”

  “是呀!是呀!”有人附和道。

  三十年的故事沧桑变幻,杉树排的变迁宛如平常一首歌,婉约、激荡、清亮,在宽敞的马路上流淌着,在每一个杉树排人的心头缭绕着……

散文的变迁

  散文,以其优美的意境,梦幻的情怀,给人以心灵的震憾和洗礼。然而其发展,却有着诸多的演变。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戏剧小说。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相当清晰,唯独不见了曾经辉煌的散文。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散文的视野越来越狭窄,从内容到形式都陷入一种狭窄而浅显的层次中,散文演变成一种纯粹遣情抒怀的应景文字,成了茶余饭后的消遣。这些,应该是散文衰落的`主要原因。

  到了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如何呢?在那些灿若星辰的文学家的名字中,有谁以散文而著名呢?鲁迅是一个,冰心、朱自清也可以名列其中。可是,我们仍然可以明显感觉到现今的散文创作,散文的视野越发变得狭窄了。将散文人为地细化,由丰富到单一;由厚重到单薄;由海纳百川到小桥流水,散文越发变得纤细、肤浅、精致。逐渐失去了苍凉、厚重、磅礴。散文,在历史不断演变的进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

  先秦的散文,汪洋恣肆,大气磅礴。可以抒情、可以说理、可以刻画人物、可以神话、可以传说、可以寓言,包罗万象,丰富而厚重。到了现代,你的文字抒情的意味浓厚了,就划归为抒情散文;说理成分多了,就划分为哲理散文;你寄情山水,就是游记;你写景抒怀,就是写景散文了,等等等等。这样细化的结果,不仅导致了散文内容的单薄,表现手法的单调,也使得散文的视野愈加狭窄了。

  在如此狭窄视野下的散文,见不到那些厚重而苍凉的文字,见不到那些质朴而雄浑的文字,见不到那些淋漓痛快、感情充沛的文字,见不到那些深入浅出、语约义丰的文字。

  面对大海,不能于平静的海面反映其浩瀚深邃,无法去揭示海底那种暗流涌动的惊心动魄,也不能去驰骋想象,像庄子那样做逍遥游。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可我们的散文却无法由一叶而推知天下,由一草一木的兴衰而感知生命的沧桑演变。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生。我们是否窥到散文的真谛,小切口,大容量,用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我们是否知晓,散文之小,小在篇幅而非内容。我们是否真得读懂了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奥之所在?

磨的变迁散文

  故乡曾有过石磨,是用大山的石头凿做;那是乡村匠人的杰作。

  把它放在村子的路边、角落,它便有了生命,有了生活,年年月月日日,不停地旋转,不停地劳作。

  它用坚硬的躯体磨碎百姓送来的土黄小麦、黄玉米、白地瓜干儿……用辛勤的劳动改善着乡村百姓的生活。

  它喜欢忙碌,喜欢劳作。它的忙碌系着百姓的暖冷饱饿;它的劳作关乎乡村的`盛衰起落。

  它劳作的时候,蒙着眼睛的毛驴子拉着它沉重的躯体,一圈一圈,慢悠悠,慢悠悠,缓慢度过。在这一圈一圈里,记载着小脚女人急速的脚步,追逐着乡村姑娘的欢快和执着;记载着漫长的、单调乏味的岁月,印记着乡村百姓贫穷落后的生活。石磨发出呜呜的声响,唱着一支古老不变调子的歌,晴天白日里辛苦劳作,慢慢长夜里倍感寂寞。

  忽一日,乡村里有了机械磨,人们在磨坊周围听到了“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伴随着阵阵男女的欢乐,机械磨代替了石磨,石磨比先前更落寞。

  人们离它远去了,即使偶尔从它身旁走过,也只是发出一番惋惜的、爱怜的、感念的述说。

  又一日,乡村里有了电磨,不远处传来了隆隆的电机声,在电机的牵引下,磨轮飞转,唱出了对新农村的赞歌,电磨取代了机械磨,又是一个跨越,电磨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欢乐之余,人们才会想起久违了的石磨,石磨代表了那个时代,只能给人们带来回忆,留下童年、少年的印记,留下对过去的诉说,乡村百姓想起一步一转的石磨,看着眼前飞转的电磨,打心眼里感受到时代的飞速发展,亲眼看到了祖国的变化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