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养生心语
1、轻轻的问候,道声早安,愿熟睡一晚的你,伴着清晨清香的空气,开始自己最美好的一天!
2、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早安!
3、做事添耐力,稳定好情绪;应酬练酒力,轻松脱人际;锻炼长臂力,健康好身体;奋斗助财力,生活享富裕。只要你顺意,祝福就给力!早安!
4、你就像个孩子,总是让人担心,所以我必须在你身边……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一辈子。
5、真心爱过一个人,无论是否在一起,只希望你好。
6、每个睡醒后的早晨当成一件礼物,把每个开心后的微笑当成一个习惯。
7、向日葵说,只要你朝着阳光努力向上,生活便会因此变得单纯而美好。
8、再风光的人,背后也有寒凉苦楚;再幸福的人,内心也有无奈难处。早安!
9、新的清晨,新的阳光,新的一天,新的希望,新的起点,新的想象,新的问候,新的飞扬,新的祝福,新的愿望,又是新的一天,祝大家早安。
10、谁都没有比谁生活的容易。只是,有的人痛不欲生。而有的人,却默默地咬牙,逼自己学会坚强!早安!
11、早上好,送你清新的问候,温馨的祝福,祝你心情美美哒!
12、睁开眼,让晨光妆扮你的笑脸;推开窗,让晨风送你清爽舒畅。
13、能说出来的,未必是太在意的;能写出来的,其实是可以放下的;存在心里的,才是欲罢不能挥之不去的。
14、与其做一个有价钱的人,不如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与其做一个忙碌的人,不如做一个有效率的人。早安!
15、朋友,早安!愿你心情无比灿烂,生活舒心无忧烦!
16、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思想的价值和思想的影响力是成正比的。早安!
17、最美好的事,是看到了某人的微笑;而更美好的事,是他是因你而微笑。早安!
18、我希望有那么一个人,把我宠得无法无天。早安!
19、牙痛可以拔掉,胃痛可以吃药,你在我心里,难道要我把心挖出来扔掉。
20、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是不在,而是不在意;所以,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不是不想,而是不想理。
21、看不清的.东西,就让它继续,模糊下去吧,有些事,有些爱有些人,看得太透彻,反而会受伤害。
22、早晨醒来笑一笑,心情快乐精神好;活络胫骨扭扭腰,生活健康每一秒;事业芝麻节节高,好运连连天天妙!愿晨起好心情!
23、早晨,我推开窗户。空气像滤过似的,格外清新。雾把大地上一切景物遮住了,到处白茫茫一片。
24、祝福你新的一天好的心情,新的季节有个新的开始,美好的一天属于你!
25、有时候,不联系不是遗忘、不是躲闪、不是诀别,是为了给对方一个想念、怀念、思念的距离。
2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敞开祝福门,问候早早添精神。
27、清晨放飞祝愿,展开崭新一天。
28、早上醒来,送你个真心的祝福,愿我的祝福带给你好运无数,工作轻松又舒服,祝你今天开开心心度。早安,朋友!
29、人生,要的就是惊涛骇浪,这波涛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是伟大的,最后汇成闪着金光的海洋。早安!
30、你不懂我的时候,就算我把我心掏给你看,你也看不懂。
31、我们都在猜着,对方是否会想自己。我们都在心里,期待着对方先主动。于是,我们各怀心事。最后,我们渐行渐远。
32、没有人瞧不起你,因为别人根本就没有瞧你,大家都很忙的。早安!
33、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感同深受这回事,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早安!
34、早安,朋友!愿幸福一直在你身边!
35、美丽的天气,美好的你,美好的情意滋润你!
36、每天醒来,敲醒自己的不是钟声,而是梦想。早安!
37、祝你甜甜蜜蜜,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早安!
38、我叫太阳每天把幸福的阳光洒在你身上,我叫月亮每天给你一个甜美的梦境,祝愿你事事如意!
39、岁月带不走记忆,只会让我更加想念。时间并不可以冲淡一切,只会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开出思念的花。
40、有时候沉默,就是最好的诉说。早安!
《周易》养生思想
《周易》的《颐》卦探讨了饮食养生的问题,具体是怎样的?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图翼·医易义》中说:“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虽阴阳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周易》以阴阳、八卦、六十四卦表达宇宙自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故应效法宇宙自然规律而生活,这为中医养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提出“生”为“大德”,认为天道的表现即是生生不息,表明其在本体上是极其重视生命的。六十四卦卦象及卦爻辞也是要告诫人们如何趋吉避凶,获得生命的延续和美好,因此《医门棒喝》说:“是以《易》之言,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周易》的养生思想是很丰富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既有重视生命本体的宏观涵摄,又有在伦理意义上对生命大化流行的总体把持;既有对生命调节的理论架构,又有技术层面的养生实践。”本文主要谈谈《周易》的饮食养生、补益养生、时间养生和预防养生思想。
一、“节饮食”与饮食养生
《周易》的《颐》卦探讨了饮食养生的问题。《序卦传》说:“颐者,养也。”“颐”即是颐养、养生之意。《颐》卦提出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养正则吉。《颐》卦卦辞说:“贞吉。”《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提出饮食养生一定要养正。但是什么才是“正”呢?《说文·正部》:“正,是也。从止,一以止。”认为要止于一,才算是“正”。我们再看看“一”是什么意思。《说文·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认为“一”是道的化生和表达,是宇宙最高本体的表现。如此说来,“止于一”即是说停止在“道”那里,或者说与“道”保持一致。《说文》还说:“正,是也。”我们再来看看“是”是什么意思。《说文·是部》:“是,直也。从日,正。”“是”的本意是“直”的意思,又引申为正确的。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正”的涵义,即“正”是正确的,是符合于“道”的状态。也就是说凡是符合于“道”的,都可以称为“正”。《周易》提出的“养正则吉”,就是说凡是符合正道的思想和行为,用于养生都是吉祥的。
饮食养生必须遵守正道,那么这个正道又是什么呢?饮食的正道当然可以有很多种,但《颐》卦认为最重要的正道是“节饮食”。《颐·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节饮食”就是要节制饮食。关于节制,《周易》中还专门有个《节》卦。《杂卦》说:“节,止也。”《节》卦卦象是坎上兑下。《节》之象是这样的:“泽之容有限,泽上置水,满则不容,为有节之象,故为节。”②意思是湖泽能够承装水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往里面注水的时候要适可而止,否则将溢满而出。其卦辞说:“亨。苦节不可贞。”程颐解释说:“事既有节,则能致亨通,故节有亨义。节贵适中,过则苦矣。节至于苦,岂能常也?不可固守以为常,不可贞也。”就是说,人们做事情,若能保持节制,则可以顺利亨通。但又不能过于节制,过于节制也不合于正道。古人云:“过犹不及。”事情做过头和做得不够都不能称为“节”。“节”是一种中庸的状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节饮食”是说人们的饮食既不能过量,也不能过少。过度饮食,脾胃乃伤,脏器为消化过量的饮食要不停地工作,消耗大量的血气,有损身体。现代医学指出过度饮食会引发早衰,还会引起肥胖、糖尿病、心脏病、肠胃病等,可见过量饮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吃到七八分饱的时候,就应该停止饮食。
另外,“节饮食”对于早中晚三餐还有着不同的规定。我们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对三餐量的这种规定是很有道理的。《周易》讲阴阳和谐,又讲扶阳抑阴,早上七点到九点阳气已经渐盛,且是胃经当令,食物属阴,此时摄取饮食一方面可以补充能量,补足血气,亦是用食物之阴气去平和身体内上升的阳气,保持阴阳和谐。但此时阳气尚不盛壮,故饮食不需多,吃的精致营养即可。到了中午,人的阳气盛壮,故可以吃得多些,品类亦可以丰富一些,以平衡阴阳。而到了晚上,人的阳气渐弱,阴气上升,而饮食又属于阴,若吃得过多,其结果是助长了体内的阴气,导致阴阳失衡。另外,晚上体内阳气不足,无法很好地化解这么多的食物,会导致肠胃过度疲劳,长此以往会使肠胃功能减弱,导致人体气血不足,疾病丛生。更有,晚餐饮食过度,晚上人就容易兴奋,胃不和则卧不安,难以入睡,更进一步耗杀阳气。故晚上一定要少吃,晚餐最好吃得清淡一些,可以吃些易于消化的粥类、素菜等。
总之,《颐》卦饮食养生最核心的原则是节制饮食。人们应该加强修养,控制好自己的欲望,管好自己的嘴巴,做到适量饮食,这样身体健康才有保障。
二、“同气相求”与同类相补养生
《易传》在解释“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时,有这样一段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指出“同声”、“同气”相互感应的道理,即同类的事物会互相吸引,能够引起共鸣。这运用到养生实践中,即是同类的事物可以互相补益,民间说的“吃啥补啥”,就是这个道理。
同类相补的思想在日常养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栾加芹写的《不生病的智慧·易经养生说明书》就集中介绍了同类相补的养生法。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先天体质,按照八卦可以分为乾人、坤人、震人、巽人、坎人、离人、艮人、兑人。每种人可以按照各自的卦象找到相应的补益食物、药品等。作者说:“天地之间,具有相同特性的事物是息息相通的,他们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感应,并且在危难的时候为对方伸出援手。”④又说:“只要知道了我们自身五脏六腑所对应的卦象,知道了自己的体质属于哪一类,牢牢记住《易经》中‘同气相求’这一不变真理,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可以有意识地选用自然界中那些同卦象的食物、保健药物、运动方式和经络穴位,从而为自己量身定制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同时体会到养生防老的大喜悦。”⑤作者可谓深谙易理,《周易》八卦即是取象比类的结果,把同一属性的事物归为一类,取成相应的“象”。比如《乾》为健,但凡属性为健一类的事物,都可以称为《乾》。《说卦》云:“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这些事物尽管外形不同,但都有健之性,故从性质上取象,这些事物都归于《乾》。《周易》提出同气相求的道理,即启示我们可以取同一类的卦象事物(如饮食、运动等)来补益我们的身体。结合栾加芹的论述,我们可以提炼出同类相补养生的几个原则。
《内经》养生观
《内经》“治未病”思想作为超越时代的医学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医疗实践,并给现代医学的发展以新的启迪。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将“治未病”的医生称为圣人,认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为时己晚。指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
“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两大方面。“未病先防”,即通过养生保健来维护机体的健康状态。《内经》在其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即提出了养生的要点,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并指出,这样才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养生的内容非常丰富,现简述如下。
1顺应四时
《内经》把人与天地自然界联系起来,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强调人的生活起居、体育锻炼,都要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具体论述了四时养生的法则,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臧,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若违逆四时而作,将会损伤五脏精气,对人体造成危害:“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飨泄,夏伤于暑,秋必疹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受自然规律的直接影响,所以养生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和谨防其发生的太过与不及。“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
2调畅情志
情志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及机体内部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为生命活动的表现。情志生于五脏,“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而情志的变化,又能影响其相应脏腑的功能和气机的运行,“喜怒不节则伤脏”(《灵枢・百病始生》),“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必须认识到精神意志对健康的影响,以达到形神统一的健康状态。“精神内守”则“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灵枢・本脏》)。
保持心身健康的最好方法是加强自身修养,遇事乐观豁达大度。时时注意把情志调整到最佳状态,知足常乐,心胸坦荡,淡泊名利,宁静至远,顺应自然。“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素问・上古天真论》),达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的境界,从而做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只有达到精神上和生理上和谐统一的高尚境界,才是最完美的健康状态。
3合理饮食
饮食物是人体营养的.来源,《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灵枢・五味》说:“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而“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脏气法时论》),“五味入胃,各归所喜……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内经》认为饮食五味,各有所通,分别滋养不同的脏腑,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长养五脏,促进健康,而饮食偏嗜则会导致脏气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奇病论》更指出:“数食甘美而多肥。”现代医学也认识到,很多疾病是由于饮食不节造成的,所以适度节制饮食对于疾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还是那句话,“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4动静结合
《内经》提倡“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广步于庭”、“导引按跷”。《灵枢・脉度》说:“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静以养神,如“恬淡虚无”,去欲以养心神。动以养形,通过运动,可以强壮筋骨,促进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总之,《内经》养生理论系统而全面,对于今天仍有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气候变迁、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社会竞争等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现代医学面临着一个又一个严峻的挑战。WHO的一项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约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何阻断这一过程?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中医。继承发扬中医在养生和亚健康方面的优势,不但是拓展中医学术空间的需要,更是人类保健事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