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心无为自静祝福语 正文

心无为自静祝福语

时间:2024-09-21 22:27:47

心无为自静祝福语

  佛教春节祝福语1

  1、年复一年无量寿,月又一月琉璃光;日日夜夜观自在,时时刻刻妙吉祥恭祝新年快乐日日精进!

  2、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恭祝2022新年快乐日日精进!

  3、凛冽的清风和温暖的阳光同在!愿慈悲的法流滋润您的未来,原智慧的光明照耀您的身心!愿六时吉祥!

  4、道生于平和安静,德生于谦和大度,慈生于博爱真诚,善生于感恩包容,福生于快乐满足,喜生于健康成就,愿道德慈善福喜集您一生!新年快乐!

  5、愿佛光普照,法喜充满!愿三宝加持,福慧双收!更上一层楼,早登无上觉!时时心清净,日日事吉祥!

  6、飘动的经幡,转动的经轮,祥和的颂经声,飞舞的风马,六字真言的祝福,佛菩萨的保佑。

  7、慈祥的您是我心目中的“观世音”。远方的我祝您:祝母亲春节快乐!顺心如意!嗡嘛呢叭咪吽!

  8、送你一尊白观音,愿你清静无染;送你一尊红文殊,愿你照彻法界;送你一尊黄财神,愿你妙手金银;送你一尊黑护法,愿你金刚摧魔。

  9、大海承载着佛陀的慈悲,苍穹闪烁着菩萨的智慧,愿佛前的缕缕香烟伴随幽幽的梵音,给你送去无限的祝福与祈愿:吉祥、平安、顺意、安康!佛光普照、春节快乐!

  10、愿我三世累积的一切善根都回向与您,惟愿您速疾成就无上菩提!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作您菩提路上的助伴!恭祝新春吉祥如意!

  11、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怀是和谐的甘露,欢乐的微笑是幸福的阳光。新年佳节,敬祝您欢喜自在,如意吉祥!

  12、安住当下,身心悉清凉;慈悲喜舍,福慧双增长!新年佳节,祝您和家人欢喜吉祥,如意安康!

  13、太平盛世自在年,梵音鼓乐舞翩跹,梵香一柱向佛前,普愿福慧增无边!祝您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14、一粒沙里是一个大千世界,一朵花蕊就是一方净土。把无限放在你的手心上,将永恒在刹那间收藏。

  15、声声佛号传祝福,句句咒音达情意;朵朵莲花缀莲台,首首梵呗除烦恼;盏盏心灯照暗夜,把把红炬遣无明;愿你福慧双增,扎西德勒!愿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安康,违缘消灭,顺缘增长,广闻深思,勤修佛法,六时吉祥!

  16、送你一件般若衣,前襟菩提心,后襟出离心,多闻是领子,善巧是袖子,戒律是扣子,禅定是里慧是面,口袋装方便,穿上吧。祝你新春吉祥!

  17、愿清香的檀香味带走你一天的疲倦,愿清晰的戒定慧增添你无限的清净,愿幽雅的佛乐为您祈祷,愿观世音菩萨永恒在你心间转到,保你身体健康,法喜充满,春节快乐。

  18、有一座七宝楼阁,舒畅为地,福慧为基,悲智为梁,性空为瓦,方便为门,六度为梯,菩提为顶,让她承载着我的祝福到您身边,敬祝春节快乐。

  19、情重意重,情意重重,佛缘修意缘广结善缘,对面相谈是有缘,再而相见是天缘,今生相聚前世缘,互相关心要惜缘!三吉祥即三藐三菩提心!新年吉祥如意。

  20、愿佛法的人生伴随你;观音的慈悲充满你;文殊的智慧带领你;地藏的愿心加持你,普贤的行愿成就你!愿你在佛菩萨的加持下一切如意,法喜充满。合十敬祝同修新的一年里,家家吉祥,一切圆满。

  21、祈万佛之祥光,龙天之赞颂;集旃檀之凝香,曼陀之雅华,智慧无量,身心自在。

  22、愿三宝保佑您及家人吉祥如意,快乐多多。

  23、福慧双增,吉祥如意。

  24、由积广大施福资,出离凡俗而成佛,往昔诸佛所未度,诸有情众我当度,我以所有救生业,及施所生诸福善,愿证佛位度世间,从烦恼中得解脱,佛成道日吉祥。

  25、愿你的法喜如雨,带来智慧甘露;愿你菩提心似火,焚烧一切烦恼;愿你的道歌清凉,唱出慈悲心语!愿你我生生世世长相逢,同行同愿同圆种智功德海。新年吉祥!

  26、大千生色,万类蒙滋,敬维座下禅理日畅,福慧时增!

  佛教春节祝福语2

  1、愿佛光注照全家,祈如意伴您永远!新年快乐!

  2、祝福是一束清净纯美的青莲,飘着一股淡淡的花香,愿戒定的熏香去除您所有忧伤烦恼,带给你幸福清新的一天。阿弥陀佛!

  3、古人都扫尘过年,愿你也扫去心中一年的风尘,在新春佳节的时候,祝你一年都开心!

  4、戒律是扣子,禅定是里慧是面,口袋装方便,穿上吧。祝你新春吉祥!

  5、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当你的目光落在手机上,我的祝福就会在刹那间被你收藏,无论你身在何方,都愿您在新年里广种福田,清净身心,早证菩提!

  6、诸恶莫作,岁岁平安!众善奉行,年年如意!

  7、祝你新年里东行吉祥;南走顺利;西出平安;北去无虑;中有健康;左逢缘;右逢达;前有福星;后有菩萨;上可升官;下可发财;内积千金;外行好运;常行布施;兼济天下;内外法财;悉皆盈满;业障尽除;早证菩提。

  8、圆满佛法,以五戒十善为基础;求生安养,视信愿有无为决定。新年吉祥如意。

  9、一无复始,万象更新,恭祝座右福慧无量,法喜充满!

  10、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愿三宝护念你!愿上师摄受你!愿护法拥护你!自利又利他,快乐幸福的度过暇满人生!新春吉祥!

  11、日子像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愿您用一颗禅意的心来生活,修炼成一朵智慧的极乐莲花。新年吉祥!

  12、佛法给了我一片蓝天,佛法了我一方沃土,佛法是我生命里永远的太阳,祝恩师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13、高官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只求高兴就好!希望你多念一声佛,少一分烦恼!新春快乐!

  14、真心祝愿您增长福寿,如意吉祥,愿三宝加持和护佑。

  15、大海承载着弥陀的慈悲,苍穹烁闪着菩萨的智慧,香烟伴随幽远的梵音,给您送去无量的吉祥!祝福新禧年快乐,万事如意!扎西德勒!

  16、佛佛佛佛佛佛佛佛。把这八个吉祥佛送给佛友,新年佛光普照!新年快乐!

  17、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愿您在新年里广种福田,广结善缘,幸福与快乐常在!阿弥陀佛!

  18、阿弥陀佛!愿您生生世世,不迷正路修行;直取菩提上果,遍度法界众生。新年吉祥安康!

  19、祝您:新春吉祥,吉星高照,百福并臻,千祥云集,万事亨通!更祈祝您:佛光庇佑,有求皆应,所愿速成,早成佛道!

  20、祝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21、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它没有采排;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佛菩萨,人天善神,都看着你;把握好每一个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便是最好的表现;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自在吉祥!

  22、祝同修,新年快乐,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23、清晨曙光初现,幸福在你身边;中午艳阳高照,微笑在你心间;傍晚日落西山,快乐随你一天;关心你的朋友,从早晨到晚上,念一声阿弥陀佛!祝您快乐吉祥永远!

  24、春风普煽,化雨频沾。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谨向您及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禅理日畅,福慧时增,六时吉祥,万事胜意!

  佛教春节祝福语3

  1、妙溪禅堂衷心祝愿您长命百岁,好运连连,三宝保佑。

  2、古人是扫尘新年的日子,愿你也扫去心中一年的尘埃,在春节里,祝你新年快乐!

  3、清晨破晓,幸福就在你身边;中午阳光普照,微笑在你心里;夕阳西下,快乐伴你一天;关心你的朋友,从早到晚,说阿弥陀佛!祝你永远幸福吉祥!

  4、愿你的祝福和智慧与日俱增!祝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违反消缘,顺缘成长,广闻深思,修行佛法,六吉祥!

  5、高官不如高枝,高枝不如高工资,高工资不如长寿,长寿不如快乐,只是快乐!希望你多一份佛读,少一份愁!新年快乐!

  6、年复一年,生命不可估量,月复一月,釉色光亮;日日夜夜看自由,时时吉祥。合十礼。祝你新年快乐!

  7、以佛的名义忙碌,顺境与逆境都不忘住在西天。恭祝新年吉祥,幸福和欢乐与你同在。

  8、大海承载着慈悲的.禅坐,天空闪耀着智慧的菩萨,香烟带着遥远的`佛音,送给你无限的好运!祝新年快乐,大吉大利!扎西dl!

  9、祝福是一束纯洁无暇的美丽的绿莲,带着淡淡的花香,愿那香戒去你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带给你一个快乐清新的日子。阿弥陀佛!新年快乐!

  10、为所有佛菩萨的慈悲与祝福,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身体是健康的,心是快乐的,是充满喜悦的!幸福的家庭!

  11、采集曼陀罗的优雅,野檀木的五彩纸屑;为佛光和龙的赞美而祈祷。以舒适为基础,以福慧为基础,以慈悲为乐,福慧双倍成长!祝你和你的家人新年快乐吉祥!

  12、南无阿弥陀佛!大地回春生意好,佛光照喜事多。南无阿弥陀佛!行、坐、卧常读佛,春、夏、秋、冬,始终吉祥。

  13、大千色,万种孟子,经纬座下禅宗天昌,复辉日增!

  14、大海承载着佛祖的慈悲,天空闪烁着菩萨的智慧,愿佛祖前的烟雾伴着隐隐的佛音,送给你无限的祝福和祝福:好运、平安、兴旺、健康!春节快乐!

  15、祝你:新年好运,来日好运,百福至善,千祥云集,万事如意!更多的为你祈祷:佛光护佑,一切应问,愿速速,早日佛道!

佛教三宝

  在佛教文化里当修得佛道圆满之时,就能拥有佛宝。佛宝拥有能让人远离苦恼,破去邪念恶见,是指引人前行的明灯,有着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力量。那么这神奇的佛教三宝分别是哪三宝呢?

  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是佛教徒皈依的对象。佛宝是已成就圆满佛道的一切诸佛;法宝指诸佛的教法;僧宝是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僧团。佛教徒只有皈依三宝,才能真正修得解脱之道。

  佛教三宝中的第一宝是佛宝。佛是梵文佛陀音译的省略,意译是觉者,就是圆满觉悟了宇宙人生的实相并能指导众生皆达圆满觉悟的大圣人。佛宝就是已成就圆满佛道的一切诸佛,圆满佛道主要有佛身和佛德两个条件:

  1、佛身是指于无量阿僧祗劫,不惜生命,勤修六度万行圆满,获一切种智,具足一切胜妙功德的佛果者,包括法身、报身和应身。

  2、佛德是指成就佛果的诸佛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无量心及寿命自在、神通自在等德相,包括智德、断德和恩德。

  佛教三宝中的第二宝是法宝,法宝是三宝的核心。法是梵文音译达摩的意译,意思是佛教的基本义理。所谓法宝是指诸佛的教法,主要以释迦牟尼的教法为主。

  1、以涅槃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

  2、以三十七道品为方便;

  3、以八万四千法门为调伏众生的甘露法药。

  佛教三宝中的.第三宝是僧宝。僧是梵文音译僧迦的省略,意译是和合众、法众,一般指出家四人以上所组成的僧团。僧宝就是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僧团。僧宝可分为义僧、贤圣僧和福田僧三种:

  1、义僧是指诸佛如法而住于世间,随众生的机缘和悟境显现差别相,而其实相不可亲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不可思议,为一切众生的良佑福田;

  2、贤圣僧是指道位以上的贤圣,小乘佛教中是指证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大乘佛教中是指初发心住以上的菩萨;

  3、福田僧是指在凡夫位的出家沙门,虽然未证道果,但亦能庇荫众生,能给予众生安稳快乐。

刘禹锡与佛教高僧

  刘禹锡与佛教高僧交往,有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他的个人经历为背景,影响到他的哲学思想和诗学思想。

  一、关于“困而后援佛”

  刘禹锡《赠别君素上人》诗的引语说:“不知予者,诮予困而后援佛,谓道有二焉。”刘禹锡是否“困而后援佛”?今人看法不尽相同,或强调他崇佛“不是仕途受挫才产生的”,或强调他的“崇佛倾向与他的仕途经历密切相关”。从前述刘禹锡与高僧交往始末来看,我以为他平生崇佛既与当时社会风气有关,也与他个人仕途经历有关,应该将社会背景与个人境遇联系起来作统一的说明。

  佛教自东汉传入至唐代中期,在中国传播已有500多年历史,已经中国化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唐代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以儒学为主体文化的同时容纳佛道。刘禹锡生活时期的德宗、顺宗、宪宗等都是热心崇佛的皇帝。以儒为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文人同时信奉佛教,也是当时的普遍现象。中唐四位同辈的顶尖文化人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之中,白、刘、柳三人崇佛。开始崇佛的年龄,刘在19岁以前,柳约在10岁,都还没有踏上仕途。白开始师从洛阳圣善寺的凝公大师学禅法的时候是28岁,次年才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他们都是与佛教发生关系在先,进入仕途在后。这证明他们崇佛是受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能说刘禹锡崇佛是仕途受挫才产生的。

  但是,观察刘禹锡贬谪时期以及晚年时期与高僧的交往,又会发现他的崇佛的确与他的仕途经历密切相关。刘禹锡一生交往过的高僧,现在知道名号的超过40人,多数相识于贬谪时期。如果没有永贞革新失败后的仕途挫折,他不会交往那么多高僧,不会对佛学产生那么大的心理共鸣和理论兴趣。贬谪时期的刘禹锡,与高僧相接于厅堂之上,流连于山水之间,或谈禅论道,或赋诗唱和,或究天文之奥义,或演奕棋之奇局,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情的愉悦。有人把士人礼佛参禅分为士宦禅隐和贬官禅悦两种。前者是对仕宦的装饰,以求更快飞黄腾达,即所谓终南捷径,属于官场权术。后者是面对贬官逆境寻求心理解脱,往往会与学术发生联系。刘禹锡是后者的典型。

  贬谪后刘禹锡处于痛苦之中,精神状态是复杂的。对于永贞革新和革新派领袖王叔文他始终是肯定的,对于自己与革新派人物的密切关系他是坦承不讳的,对于自己参与政治革新他是从不言悔的。他临终前不久写的自传里声称: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自春至秋,其所作为,人不以为当非。”革新派中坚人物吕温、李景俭、柳宗元“三子者,皆与予厚善。”又自称“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这集中表现出后人所赞扬的刘禹锡的战斗性格,是他精神状态的主流和本质。

  但在《夔州刺史谢上表》里却表白自己“无党援”,永贞革新期间得到重用属于“在台三载,例迁省官。权臣奏用,分判钱谷。”在《苏州刺史谢上表》里的表白更明确。他的表白既非事实也非真心,如此掩饰和自损难免委屈自保的心态。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如何抉择,刘禹锡也有矛盾表现。他的精神世界基调是积极入世的,即便研究佛学的时候,所取也重在佛家的济世精神。

  他的诗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因为鲜明生动表达出热爱现实生活的激情而流传千古。但他又有过“唯出世间法可尽心”的感叹,有过“哀我堕名网,有如翔飞辈”的忏悔。指出复杂的心态不是贬低历史人物,而是还原真实的历史人物,再现活的历史人物。正视历史人物自身的矛盾才能深切感受他的处境,理解他的心灵。

  交往高僧本身也表现出刘禹锡的复杂心态。他交往的高僧有的以技艺见长,包括很多诗僧,还有擅长棋艺和天文历法的僧人,有的以佛学理论造诣和修炼境界高深出众的高僧,有的与政治关系密切的高僧。单就交往热心政治的高僧看也有不同情况。灵澈崇拜以鲠亮著名的张九龄,曾请吕温为张九龄的画像作“赞”。他与王叔文集团的革新派人士刘禹锡、柳宗元、吕温、韩泰都有交往,政治上同情永贞革新。

  刘禹锡早年从灵澈学诗,贬谪后一直保持交往,自然与政治倾向一致有关。宗密也是一位有政治抱负的高僧。《旧唐书》卷一六九《李训传》记载:李训谋诛宦官败露,逃走入终南山,投寺僧宗密。宦官仇士良因为宗密收容李训要杀宗密,宗密坦然地说:“贫僧识训年深,亦知反叛。然本师教法,遇苦即救,不爱身命,死固甘心。”可见宗密也对宦官专权,共同的政治倾向也是刘禹锡结交宗密的原因。

  广宣的情况不同,他是个追求功名富贵的和尚,他能够在元和、长庆两朝任内供奉,至少没有同情革新派的表现。而刘禹锡与广宣应酬唱和,还几次托回长安的人问候广宣,难免带有希冀施以援手的动机。

  晚年期的刘禹锡,与高僧的交往没有中断。他自称,过着“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的日子。结束贬谪生活,重返离开20多年的朝廷,他受到尊重而对朝政已经相当陌生。故吏多已离去,由老僧填补冷清的客厅。但是,他的晚年再也没有写出如前一时期那么多发抒“援佛”感受的诗文。他的“援佛”,已经从应对逆境的借慰,升华为人生境界的内在需要。他已经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达到了一种恬淡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是佛的菩提智慧,也是孔子的“六十而耳顺”,说到底是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国文化造就的睿智老者的人生境界,无须勉强分辨是佛是儒了。

  二、关于对佛学的理论兴趣

  与常在家中斋戒、打坐的白居易不同,与“自幼好佛”的柳宗元也有所差别,刘禹锡对佛教的兴趣首先集中在理论领域。他以儒学为坐标探讨佛学的性命、修养、济世等理论问题。

  何谓性命?最广义、最普通的解释,性命就是生命。联系儒学史的用语,性与人性、心性关联,命与天命、命运关联,性命便具有人性与天命、人心与命运的意思。在佛学中,性命与佛性、因业联系在一起。刘禹锡看到一种历史现象,就是遇到衰乱之世,儒学便失去影响力,佛教反会更加得到尊崇。他以为原因在于“儒以中道御群生,罕言性命”,“佛以大慈救诸苦,广起因业”。

  因业是佛学用来解释人的命运的,认为人的贫贱富贵、苦乐穷通皆有原因,这原因不是别的,就是自己先前(包括前世和今世)的作为(包括所做、所言和所念)。人生一切都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现在一切遭遇都是先前作为造成的结果,又都是造成将来遭遇的原因。同时,佛教的佛性说又认为佛理遍在于一切众生,成为众生必然觉悟的根据。

  因业论与佛性论结合,给生命、命运提供了内在解释,正是儒学缺少的,也正是衰世儒消佛涨的原因。宏观考察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可知,刘禹锡的看法颇具真知。从魏晋玄学到宋明理学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就是,由突出本体转向突出心性。理学的心性论是传统儒学理论的重要发展。唐代思想家韩愈、李翱是这个转折的先导,以往已经注意到了。刘禹锡也是这个转折的先导者,至今很少有人论及。

  关于修养(修持、修炼)问题,刘禹锡将儒佛两家的理论加以比较,有段话说得相当明白。他说:“昔予习《礼》之《中庸》,至‘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悚然知圣人之德,学以至于无学。然而,斯言也,犹示行者以室庐之奥耳。求其径术而布武,未易得也。晚读佛书,见大雄念物之普,级宝山而梯之,高揭慧火,巧鎔恶见,广疏便门,旁束邪径。其所证入如舟沿川,未始念于前而日远矣。夫何勉而思之邪!是予知突奥于《中庸》,启键关于内典。”

  《中庸》是先秦以至秦汉儒学中最具有理论色彩的著作,在人生修养方面提出,“不勉而中,不学而得”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的境界,是圣人的境界。可是没有指明怎达到这个境界。刘禹锡觉得,儒家指出了修养的目标,没有告诉人们修养方法和步骤,是一个缺憾。佛学对于成佛有一套细密的论证,有一套可操作的修养方法,解决了如何达到目标的道路和步骤问题。他譬喻说,儒学指出最高境界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使得人们知道应该走进那个房间里去,人们还是不知道由哪一条路走,怎样走,才能走进那个房间。佛学指出了修炼方法,犹如让人们乘船沿着河流驶去,自然会一天天越走越远。

  我们知道,与早先的儒学比较,注重修养方法也是理学的一个发展。后来理学的两派就修养途径有“道问学”与“尊德性”之争,而不管两派如何不同,都注重修养的路径和方法,与早先儒学对修养方法语焉不详比较进了一步。研究者都看到,理学修养途径的“道问学”、“尊德性”与佛学修持的渐悟、顿悟类似,理学讲修养路径和方法是受到佛学启发而有所汲取。在这里,刘禹锡同样是前导者。

  济世是佛教与儒学共有的精神,因而也成为刘禹锡研究佛学关注的理论问题。刘禹锡说:“天生人而不能使情欲有节,君牧人而不能去威势以理。至有乘天工之隙以补其化,释王者之位以迁其人。则素王立中枢之教,懋建大中;慈民起西方之教,习登正觉。至哉!乾坤定位,而圣人之道参行乎其中。亦犹水火异气,成味也同德;辕轮异象,致远也同功。”这里首先给了文化(“圣人之道”)一个崇高的定位,指出它有上帝和君主不能代替的功用。

  进而指出,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文化和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同有济世的功能。他用中国人熟悉的譬喻做了说明:儒佛如五行中的水、火,互不相同,而同有烹饪功能;车辕、车轮,形状不同,而同有致远的功能。这是刘禹锡重视佛教济世精神的理论前提之一。

  刘禹锡重视佛教的济世精神还有一个理论前提,就是他的'“随方而化”观念。他说:“佛法在九州间,随其方而化。”这个命题是说,佛教传法济世要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特点,所以具体内容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这本来是就中国不同地区而言,但逻辑地包含着佛教在中国传法济世具体内容与在印度有不同的见解。

  在这两个理论前提下,刘禹锡与柳宗元一样,强调佛教教义与儒家的孝道一致。印度佛教本无儒家的孝道,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渐接纳了儒家的孝道,有的僧人虽然出家亦不忘孝道。僧人元暠出家四十年仍然不忘孝子思亲之心,惦念死去的父母。他向刘禹锡诉说自己的苦情,希望得到开导。他说:“虽万姓归佛,尽为释种。如河入海,无复水名。然具一切智者,岂惟遣百行。求无量义者,宁容断闻思。”刘禹锡说元暠“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对他的孝子之心表示理解、同情和赞扬。

  孝道是亲情问题,推开去是一般的人与人的情感问题。佛教是否反对人与人之间有情感?刘禹锡认为是不反对的。乘广禅师卒后,门人还源要给其师建塔刻碑,“茧足千里,以诚相投”,请求刘禹锡撰写碑文。刘禹锡完全认同还源尊师的深厚情感,感慨地说:“彼堕泪之感,岂儒家者流专之。”

  三、沟通禅学与诗学

  禅学以静虑为修炼门径,要求坐禅默守、寂然无为。刘禹锡不但有人们常说的战斗性格,而且是个情感强烈的人。好友吕温去世,在贬谪中的刘禹锡哭喊“一夜霜风凋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政见相左的武元衡被暗杀,同在贬谪中的他却挖苦说“适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刘禹锡性情如此,很难践行禅宗的修炼方法。他结识不少禅僧,赞赏禅师达到的高深修炼境界,主要出于对禅理的浓厚兴趣,着力将禅学与诗学沟通。

  刘禹锡早年师从的诗僧皎然的著作《诗式》,已经将禅学与诗学联系起来。后人用“论诗如论禅”表达的这种联系,即是说诗学与禅学有相通之处,诗和禅的最高境界都超越语言文字,须靠人的悟性去感受、领会。刘禹锡受到皎然的影响,又通过长期接触禅学和诗歌创造实践,明确认识到“悟不因人,在心而已”的道理。这八个字是刘禹锡对禅学精髓的把握,也成为他的诗论的基础。

  刘禹锡的诗学意境理论,是从悟在人心的禅学理论引发的。他说:“诗者,其文章之蕴也。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诗是含蓄不外露的文章。诗离不开语言却要超越语言而出意境,所以诗的创作精微而难能。诗的意境产生于物象之外,来自诗人的内心体悟。有了独特的内心体悟,才会写出意境独特的诗。领会诗的意境也不能完全着眼于形象,赏诗的人也要有自己的内心体悟才能成为知音。

  刘禹锡说过柳宗元的诗“其辞甚约,而其味奋然以长”。柳诗奋然而又深长的“味”也就是他的诗的意境,它不是来自言辞华丽,不是来自物象纷呈,而是来自超越言辞和物象的内心体悟。物象、形象是实,而意境、诗味是虚,写物象、形象是为创造意境、诗味,而意境、诗味本身又是主客融汇契合的产物。这种受到禅学启迪发生的“境生象外”的诗学理论对以后诗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刘禹锡崇尚自然清丽的诗学理论,也与悟在人心的禅学理论相通。他赞赏僧人鸿举的诗“唧唧而清,如虫吟秋,自然之响,无有假合。”僧人的诗何以会有这样的风格呢?他认为与离欲禅定的修炼有关。他说:“梵言沙门,犹华言去欲也。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词。词妙而深虚者,必依于声律。故自近古而降,释子以诗闻于世者相踵焉。因定而得境,故修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僧人禅修的时候离欲澄心,摒去一切尘世杂念而虚以待物,自然接纳客观万物,进而提炼加工出完美的诗歌。僧人禅修的时候,从功利和伦理中解脱出来,获得空灵澄彻的心境,能够体悟清丽自然之美。禅心与诗心的相通,定慧与清丽相随,所以僧人中涌现出很多诗人。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不限于自然清丽一格。有自然清丽一格,以他的乐府诗尤其竹枝词为代表。有辛辣尖刻一格,以他的讽喻诗为代表。还有低回深沉、透辟睿智一个,以他的怀古诗为代表。从刘禹锡的全部诗歌出发,探讨禅学与他的诗歌创作的关系,是一个值得开掘的课题。面对这个课题,笔者学力不足,就此住手,敬待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