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慰问老兵暖心语 正文

慰问老兵暖心语

时间:2024-11-14 13:29:29

慰问老兵暖心语

一个心系抗战老兵的人的散文

  二零一六年十月某日的深夜,海南省三亚市某宾馆的一间客房里,一阵急促响起的手机铃声闹醒了沉睡中的那个年逾七旬的小老头。他顾不得睡眼矇胧,伸手抓过床头柜上的手机便接起对方的电话来。

  “喂,您是王一清老师吗?我叫张卫民,我岳父郭振琪,常德人,是长沙313团的炮兵,参加过长沙保卫战,是抗战老兵,现在还没得有关部门认可。为此,我专找了民政局,民政局的干部向我推荐你。他们说,王老师能通过湖南老兵之家办妥此亊。我就冒昧地打电话给你,恳请你出手相援,让老人圆了‘我是抗战老兵’的梦吧。”

  “好,我知道了。你放心吧,只要你把能证明你岳父是抗战老兵的原始材料备好交给我,我一定帮老人圆了这个梦!”那小老头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这个小老头就是专门寻找发现抗战老兵的步云桥镇的退休教师王一清。自二零零八年冬天发现本镇第一个抗战老兵新禾村河南籍的李家怡起至今已达八年之久。这八年来,王一清老师执着于一件亊那就是寻访发现甄别确认抗战老兵。因此,王一淸老师在祁东义工群中被称为心系抗战老兵的人。步云桥镇的抗战老兵们及其亲属一提到王一清无不竖起大拇指:“王老师真心实意地关爱老兵,真是个大好人!”

  王一清老师与抗战老兵们非亲非故,为何多年来都心系他们,为他们的亊而忙碌奔波呢?有人曾就这问题问过他,他是这样回答的:“只要是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做出贡献的,我们作为后代就没理由冷落、遗忘他们!”基于这点,八年来,王一淸拖着瘦羸的身子,在那条艰难、崎岖的寻找、发现和关爱抗战老兵的小路上艰辛地前行着。

  二零零八年冬天,王一清老师在修锁摊前发现一个老人在修锁。老人那普通话里夹杂着当地方言腔调的说话声引起了王老师的关注,他便走过去与老人套起近乎来。王老师经过与老人的一番交流和严格的审查考证,终于确定了老人的真实身份:步云桥新禾村李家怡,是抗兵老兵,祖籍河南,原名王正桥。抗战时期,他是国军高炮独立营营长拔茅冲人肖耀武的警卫员。抗战胜后与肖营长回到了家乡。土改时,肖营长一家被扫地出门,王正桥失去了栖身之所,被好心人介绍到田心町的沙弯李家(属步云桥新禾村)做上门女婿,改名为李家怡。

  了解到老人的身世后,王一清老师的心情极为沉重,当晩,他在床上辗转反侧。“不,我们决不能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流汗、流血的老兵沉寂于世,蒙受不公正的待遇,一定要让他们的功绩昭示于子孙后代!”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去李家怡家细访老人,把他的抗战经历撰写成材料,上报湖南抗战老兵之家。经老兵之家的相关部门严格考查,李家怡抗战老兵身份被确认,享受到了老兵的相关待遇。照常理,事已办到这种程度,一般人都该松懈下来了。可是王一清老师并沒有照常理出牌,他看到李家怡老人还栖身在百年老屋里,就去找有关部门为李家怡争取危房改建项目。经过王老师的不懈努力与奔走和正赶上了党和政府关爱抗战老兵的英明政策的实施,李家怡的危房改造被立了项,相关资金已到位三分之二,目前工程已经开工。这时候,王一清更忙得不可开交了。他既要上工地监工,还要毎天将工程进度拍照发往湖南老兵之家。

  从李家怡被确认为步云桥镇第一位抗战老兵后,王一清便把义务寻找、关爱抗战老兵当做一项大亊来做。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会放弃寻找老兵的半点机会和丝毫线索。

  二零一五年二月,邻居邓德元逝世,亲友陈善信住王一清家。王一清通过陈,寻访到了第二个抗战老兵包角村的陈国金。王一清不辞辛劳,先后走访了四五次,亲自撰写置办证明材料,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四月份陈国金顺利地通过了老兵之家的确认。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王一清在摊前与人交谈获知坪塘谭先桂老人参加过抗日的信息,便于第二天就冒着寒风,骑着摩托去寻访。谭先桂没进过学堂门,又是一个老实憨厚、不善言辞的人,加上年纪大,记忆力衰退。要他回忆几十年前的亊,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王一清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知难而上,迎难而上。经过四五次细心启发和循循善诱,老人终于回忆出了最关键的信息。晚上王一清回到家里,就将这些信息整理成材料,以电子邮件发给省老兵之家。由于王一清的执着与坚持,谭先桂的抗战老兵身份于二零一六年元月六日正式得到确认。可是王一淸却因顶风冒雨为此奔波劳累,患了重感冒住院打了几天点滴。

  王一清义务寻访关爱抗战老兵出了名,免不了引起人们的`嫉妒和误解。

  有亲朋曾对王一清说:“你怎么寻访的抗战老兵尽是国军?当心犯政治错误,惹来牢狱之灾。”王一清笑着回答:“什么共军,国军,都是中国军人。只要是打日本鬼子的中国人,我们都要记住!”

  有一次,有个村干部对他说:“王老师,你寻到了一条这么好的发财之道,怎么不带上我?”此人的言外之意,王一清肯定收了礼或吃了回扣。王一淸乜视着那人,一句话也没有回答。因为他觉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的话,是不屑于回答的。

  还有一次,有个叫萧远怡的抗战老兵起初对王老师的寻访很不配合,原来他对王一淸所做工作的动机产生了较深的误解。他在王一淸一行走后,对族弟萧远孝嚷道:“远孝,你干嘛带王一淸来找我?他问我抗日没有?天下哪有这等好亊,吃自家的饭为别人办事?他肯定有利益目的。一定是想利用我们抗战老兵捞钱的。若是这样,我抗了日,就偏不讲。”后来,王一清三番五次去他家做工作,以真诚打动了老人,老人终于对其敞开了心扉,打开了话匣子。不久,年近九十岁的萧远怡被认定为抗战老兵。

  就这样,王一清凭着那份执着和关爱,迄今为止已寻访、发现并关爱了李家怡、陈国金、谭先桂、梁书元、萧远怡、罗重诗、郭振琪(本文开篇提到的那位老人,由于王一淸的努力,因其定居长沙,获得了“抗战老兵”就地关爱的待遇)等七位抗战老兵。

做一个向阳的花儿散文

  没有玫瑰的高贵华丽,菊花的绚丽芬芳;不及广玉兰的纯洁高雅,梅花的香气四溢;太阳花默默奉献,只为太阳开放,淡然的坚持着自己的原则。——题记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身处灯红酒绿、处处充满诱惑的环境。凡夫俗子,经过短暂的的熔炼,总有那么些世俗,总有些那么的迷失;不自不觉间亦或是有意而为之的有了些不自觉的抵御外界压力和对付不利自我的“招数”。久而久之开始侧头侧尾的自我了,开始考虑自我所需,自我得失,这时候,一种“排他”意识立刻建立起来,如果尝到了甜头,侥幸逃脱了道德和法律的红线,紧接着就是忘本的、失心疯似的开始以各种手段追逐和获取。甚至出现了类似为抢财富即使裸身奔出去却顾不上去考虑廉耻、道德的“精神”。

  为什么泱泱华夏五千年的道德伦理教诲,竟随着所谓的时代的进步而倒退了呢?所谓的动物界具有最高智商的“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不知廉耻呢,会这样一边夸夸自谈我们是多么多么的文明时代,一边却干着违背至自己良心的勾当呢?这是土壤的腐殖养育了变异的思想,还是本来就是畸形的种子,加上不良的雨水长成了如今的苗子。为什么自然界的花儿们却依旧那么的自然与坦然,依旧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不曾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而迷失了自我的本性呢。

  太阳花虽然没有玫瑰的高贵华丽,菊花的绚丽芬芳,不及广玉兰的纯洁高雅,梅花的香气四溢,但是却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在见到太阳时才开花,不与梅花争俏,不与玫瑰斗艳,默默的完成者自己的使命,守着自己的原则,不被外界所感染。每天当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时,太阳花们就争先恐后地张开它们的一张张笑脸,努力的绽放着他们的生命力,去迎接太阳的到来,完成自己的使命。一阵微风吹来,太阳花“摇头晃脑”似乎在念诗,视乎在向着太阳致敬,又似乎向行人点头。

  当黎明中最后一个流星划过天空,北极星渐渐升起,黑暗慢慢退出,太阳的光芒慢慢覆盖大地。人世间中或忙绿或沉睡一夜的人们开始了他们新的一天。一些人迷糊着双眼,走出昨夜的狂欢;一些人带着些许的诡笑走出借着黑夜的掩盖进行着自己的勾当的世界;大多数人机械性的迈向自己的一辈子可能都逃不出的“围城“—不知为什么要让这里承载了自己既家庭的一生。

  一些人迷失了自我,一些人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得过且过,也有一些人,他们丢失了人的本性,走向自己缔造的的`世界,从此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到底是这个社会出了。还是自我错了,甚至是都错了,错的种子种进了呗污染的土壤。人性的纯真去了哪里,人性的善良去了哪里,是我们太入这个社会的流,还是我们太易被世俗所晕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各种利益角逐的背景下,你是太入这个世俗的流呢,还是抵御利益的诱惑保持做人的根本呢?

  无论是哪种,请你先看看花儿他们的世界吧。为什么人们都很羡慕和喜欢孩子的世界,那是因为他们的世界充满了童真,充满了纯真的人性,就像太阳花一样简单着,单纯着,但同时又高洁着。

  徐志摩曾说:“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林语堂曾说:“你去,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以一种淡然的心情去面对你所面对的世界,就像席慕容“把含著的三百篇诗,写在云淡风轻的天上。”

一个叫乌镇的地方散文

  12年去过一个叫乌镇的地方。

  早就知道江南有这么一个守着历史和沧桑,枕水而眠的小镇,早就听说这里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而著称。

  后来又因《似水年华》的上映,更爱上了乌镇,爱上了乌镇的韵味。

  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是个阳春的三月的中午时分,在街头吃过中饭,来到早已定好的酒店。开门之际,对面的房间里走出一个背包的男人,看样子好像正要出门,准确的说是一个男孩子;高大挺拔的身材,一身蓝色休闲,满脸的阳光,事实上人家本来就是阳光般的年龄。''刚来的?出去不?要不要一起走?''正打量他之际才发现对方也正打量着我,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也听不出他到底来自哪里?向来我对陌生人是有排斥的,特别是陌生的男人,可是那天当我面对他清澈的眸子时,我没有拒绝的勇气,他亦没有给我拒绝的机会,看着他帮我把行李拖进门,来不及梳洗和休息,就和他一起往外走。

  缓缓地走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小街上,身边的这个男孩足足比我高了一个头,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让我倍感安全。看两边各式各样的居民和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也就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仔细倾听还可以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另一条小巷上回响。这时,天空,云朵,绿树,红花,白墙黛瓦,晒着太阳的老人,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面,宛若人在画中游,画在人间走。放眼望去,黑白分明,错落有致,水榭长廊,临水的木楼,都在静静的诉说着几百年来的曾经和沧桑。水墨的晕染,小桥流水的点缀,长长的青石小巷,偶尔走来穿着蓝色印花旗袍的姑娘,让你一眼就会爱上那青花瓷般的忧伤,想起丁香姑娘。而这些更给乌镇平添了几分烟火红尘的味道。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个男孩宛若一个能说会道的导游,文雅,帅气!一直在我耳边轻轻讲诉这个小镇的历史和小镇的风土人情。他磁性的声音在这个充满蛊惑的地方充满了蛊惑,给我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也感觉自己年轻了很多,如懵懂的小女情怀。这个时候他还是没有问我是谁?来自何方?我亦没有问他。

  黄昏时分,夕阳灿烂,古镇在落下满天下更显神秘和安宁,我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也不过如此吧?临水的木栏上一只雪白的猫跳来跳去,甚是惹人喜爱。身边的这个男孩,拿了相机不停地拍摄着。嘴里唠叨着;''不是猫儿馋,确是花儿香。''知他另有所指,也不点破。街道两旁的小饭庄不时有穿着旗袍的服务员吆喝,拉扯着,想不进都不行。选了一家较为幽静的饭庄,等餐之际,男孩轻轻地向我讲叙了他的故事。故事很普通。

  N年前,男孩认识了一个美丽的女孩,然后相知,相恋,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正在''他非她不娶,她非他不嫁''之时,女孩结婚了,新郎却不是他。男孩说;''我当时没有问及原因,尽管我很想知道,不过既然不爱了,再问原因,什么话都是苍白的了。''说到这里的'时候,男孩的眼睛红红的,心有点痛想伸出手,握握他的手,最终还是放弃了。

  ''不久,我也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孩。妻子贤惠温柔,儿子活波可爱。''继续诉说他平静了很多,感觉有点云淡风轻,好像已经不是他的事而是在诉说一个故事;''后来,我们重逢了,还是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这样的日子维持了一年多,她的老公发现了,也就没有了再维持下去的理由,她离婚了。于是她低低在我面前哭诉,请我给她一个家,她承诺会把我的儿子当亲生的对待。她那时的样子楚楚可怜,我心痛了,也害怕了''。于是他选择了逃避,而来到了这里。

  我静静地听完没有打扰他,当他说完的时候明显感觉他轻松了许多。''姐姐,你说我是不是没有担当,我的心是不是有点贪?''他再一次抬起清澈的眸子问。我轻轻地握住手中的杯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我其实是很爱她的。''他接着替自己辩解。

  我告诉他,婚姻之外的爱情,不是爱情,只是爱欲,男人怎么会舍得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家园,去奔赴所谓的爱情?因为他丢不起,但又舍不掉,所以他懂,而她不懂。

  当我这么回答他的时候,他的眼睛了有了惊讶之情,他小孩一般抓住我的手;''姐姐,你把我看得透透的。''''姐姐你是不是有故事?是不是也为爱出走?''

  望着这个小男孩,我笑而不答。后来,我告诉他;''一个人的行走叫放逐,两个人的旅行才叫爱情。''而我来,只为寻梦,不为寻爱。

  ''不对,姐姐你一定有故事,你的双眼泄露了你的心事。''敖不过他,于是我告诉了他结婚前的故事。

  ''那后来呢?''

  ''后来,我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他也结婚了,有了他的小家;''

  ''那他那时爱你吗?''

  ''爱啊,我说;''如果不爱,他不会在冷冷的街口拥抱我,不会一次次吻我到嘴唇破裂疼痛,不许我放任,不许我沉沦萎靡,更不会忘记我们所有的纪念日。

  ''会有不甘吗?''

  浅笑,我答;''也有啊,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想到他妻环子绕的样子,会嫉妒的发疯。''

  ''那怎么办呢?''

  ''那时候,就大口大口地喝凉凉的白开水,或者穿上衣服,去大街上漫无目的的走,然后,买了一大堆零食,一袋袋撕破,摆满床铺,吃到烦累,困倦,就沉沉睡去,醒来,就什么都忘记了。''

  男孩一直认真的听着,这顿饭,我们吃得很慢。

  ''姐姐,你是一个睿智的女人,你懂得保护自己。''

  ''不,我其实是一个很自私的女人。''我告诉他;''因为,我怕受她一样的伤害。''

  ''姐姐,你们还联系吗?''

  ''当然啊。''

  ''那想过将来吗?''

  ''有啊,我说;''假如有一天,我们都成了千年老妖,我们的爱人都不在了,我一定要他娶我,他若不娶我,我就跟他哭,跟他闹,要他过得不安宁。''

  ''姐姐,你好坏哟。''男孩格格地笑,那般天真无暇。

  后来再回酒店的时候,他把我挤在门上,他清澈的眸子静静地盯着我,充满了某种欲望。他把我绕在他的臂弯下,他说''姐姐,你说我们会有故事吗?''记得那天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近得我可以听到他的呼吸。

  我说;''你的老故事还没结局,新的故事不要急着上演。''

  最后我也拒绝了第二天他的相约,连同他的人一起关在了门外。

  我知道他还年轻,转身还会遇到很多的人或者风景。

  而我,到乌镇就是圆一个江南的梦,此生,再也不去。

一个叫做韩愈的人

  骑自行车东行一个钟头,到了孟州境内.水浒里武松不知道是不是发配到这里.也没有见附近的饭店用水浒来做招牌.宋时的犯人一般充军作军人,有些军队,例如保卫皇帝的军队,驻守的地方离东京很近.不过我觉得用犯人作亲军是不是不合适.后来皇帝因为亲军判乱.导致身死国亡的很多.

  骑自行车旅游,要挑好时候,还要舍得出皮和脸去.嘴勤腿勤,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爱美的小姐们就别做此打算,会把好不容易美白的小脸晒黑的.

  骑车累了,在路旁的小店讨水喝,问有没有好地方,店主说附近有韩愈墓.

  韩愈是孟州人,可他自己说是昌黎人,后人有称他韩昌黎的`.骑车来到墓前,不算繁华,一个小院子里面有一个大土包,上面种了一棵树,来游玩的人很有兴致考古,在韩愈的坟头上走来走去,竟然在不大的坟头上踏出了一条路.

  借韩愈文章好的名头,还有他的谥号是文,这里的人都称这里是韩文公墓.有许多为了孩子或者是自己的人,来这里求他显灵,保佑自己可以如愿考上学,在院旁的墙上,也帖了几面还愿的锦旗.

  韩愈墓前有一个墓碑,人说谁在上面粘上了钱,就可以考上学.碑上面也粘了几枚,我在旁边看了一会,来的人几乎每人都粘一下,照这样,韩愈他老人家每天可以吃一块冰糕了.其实,墓碑能粘上钱,是因为烧香色缘故,香火把墓碑熏粘了,自然可以粘上钱币.

  这里的人,敬仰韩愈,是因为他是生前是一个官员,如果他生前什么都不是,只是文章写的好,我想他的坟墓早就没有了.中国的文人,很少是靠文章写的好出名的,那些被人记住得好的文章,还是因为作者有地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