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包利民温暖心语 正文

包利民温暖心语

时间:2024-12-22 19:33:54

包利民温暖心语

《阳光》阅读习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①我的师娘从板桥乡下寄来一封信,她在信上说:

  “这里的杜鹃花早开了,我今年又把庭前美化一番,沿篱笆有一排美人蕉,进门的人行路也铺上了碎石子。我已经把你所讨厌的那两棵垂着长须的榕树给锯掉了,这么一来,你所喜爱的阳光便可以充分晒进这条宽宽的走廊。这个周末你如果再不来,你会后悔又失去一个可爱的春天。而且,清清和洁洁也真想念你。……”

  ②我简单地提了个手提袋,赶五点二十分去板桥的火车。在火车上独坐无聊,我又把师娘的信打开来仔细读着。她目前的情景和十年前却是不同了。

  ③十年前的北平,如果是周末,你一定会在西城鲍家街一所幽静的住宅里发现我,那便是这位师娘的家。在学校里,我虽是图书课的劣等生,但在他府上,我却特别受到师娘的宠爱,原因是在另一个学校教国文的师娘,有一天偶然到我们班上参观她的丈夫教学,竟无意中发现了像她死去的妹子的我。

  ④鲍家街的房子是一排五间带廊的北房,那条宽宽的长廊,真令人难忘!师娘爱布置房间,走廊也不放过,廊檐下挂着两盆麦冬草,长长地垂下来,廊前石阶长年摆着四季不同的盆景,是月季,也许是秋菊,廊下放在两张可以摇动的躺椅,我喜欢躺在上面,把三岁和五岁的清清、洁洁搂在身上,来回地摇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这里的阳光真可爱,它穿过长廊一直送进宽大的玻璃窗,刚好落在老师的画桌上。当老师挥笔作画的时候,师娘便放下了手中的针线或学生的作文本,给老师调色、铺纸,我们就躲在窗前看,一看就是老半天,连清清和洁洁都乖乖地不会吵。

  ⑤这样一家人的生活,我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十分的幸福。可是不知为什么,后来老师和师娘竟分了手,好像是老师有了另外的女人的关系吧,又好像没这么严重,总之,我那时还是个孩子,没有深究过这件事,只是听人家这么讲。后来年代久了,这件事被淡忘,大家也不再谈起。不过我一年年长大,反而对于他们的分居愈加不解,我不懂得师娘怎么会这样乐观大方,她好像完全没有把那回事放在心上似的,既不怨恨也不悲观……

  ⑥板桥到底不远,我手拿着信还在回想,却已经到站了。刚站起来,车窗探进两张小圆脸儿,笑嘻嘻地喊我。原来是清清和洁洁姐儿俩来接车,两个小姑娘的个子已经赶上了矮矮的我,一边一个,连推带挤,我们才算出了车站。

  ⑦在路上两个小姑娘说,今天接了我三次。“这一次再接不到,”清清说,“我妈妈说明天要到台北跟你算账!”我说:“好凶的师娘呀!”我们嘻嘻哈哈走到时,已经暮色苍茫,“别墅”在苍茫中模糊了,只见那高大的椰树在晚风中摇头。走近跟前,发现师娘正站在门前等待,她看见我来了好高兴。我说:“不失信吧?师娘!”她捏着我的嘴巴说:“小鬼!”

  ⑧第二天早上七点钟,我们已经梳洗完毕,坐在廊下吃点心了,推开走廊的窗门,庭前美景立刻映入眼帘,我不由得“啊”了一声,和师娘信上所描绘的,一些也不差!师娘指廊下的阳光说:“这阳光怎么样?和鲍家街的差不多吧!”我抚摸着被晒暖的旗袍,低头看着走廊光亮的地板,心中不禁想:阳光到处是一样的,它今天走了,明天还会来,只是师娘的头上更添了几茎白发。这家人还是这么快乐,眼见两个女儿长得亭亭玉立,做母亲的心里当然无限快慰,可是,可是,——我摇摇头,师娘说:“怎样?你觉得这里的.阳光不同吗?”我那时想说:“当然不同,这儿的阳光里究竟少了那个男主人!”可是我并没有这么说,便笑笑道:“当然不同,这里又不是鲍家街!”师娘也笑了。

  ⑨回到台北,给师娘的信里,我终于忍不住地说明了我当时真正的观感。

  ⑩师娘的回信来了,果然被我一串疑问引出了她的心语,她说:

  “……你既然要探师娘的心底,那么我也不妨对你讲,你的师娘在她和你的老师分居之日,并没有这么硬心肠决心想拆毁一个完整的家,她只因为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像一切这类女性一样,当然有着她们相当程度的矜持,可是你的老师竟是这样一个缺乏了解女性的艺术家!在我们分手之日,如果你的老师背抱着两个孩子向我深一步的忏悔,那时我也许会哭倒在他的怀里,我无论多么刚强,毕竟是女人。可是你的老师到底不是像你所说的那阳光——今天走了,明天还会来的。我们便这样分手了……”

  (选自《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典藏》,有删节)

  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开头从师娘来信写起,结尾又以师娘回信收束,这样写前后照应,首尾圆合,使结构完整。

  B.“庭前美景立刻映入眼帘”、“走廊光亮的地板”等环境的叙写,从侧面表现了师娘对生活的热爱。

  C.“当然不同,这里又不是鲍家街!”这一句委婉表达了“我”对师娘婚姻生活现状的质疑与惋惜。

  D.本文叙述了北平西城和台湾板桥两个时期反差鲜明的生活,旨在表现师娘追求个性解放的意识。

  E.本文叙写我和师母的交往,展示师娘人生经历和精神风貌,语言温婉真切,淳朴简约,畅达自然。

  13.本文③~⑤段叙述了师娘十年前北平西城鲍家街的生活情形,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

  14.文章以“阳光”为题,有什么用意?请根据文本加以探析。(6分)

  答:

  试题答案:

  (甲)

  12.(5分)CD(C项,“表达了‘我’对师娘婚姻生活现状的质疑与惋惜”这一理解不准确,不是“质疑”,而是“不解”;D项,“反差鲜明”这一表述不恰当,“表现师娘追求个性解放的意识”这一理解也不恰当。)

  【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

  13.(4分)交代了“我”与师娘的亲密关系,(1分)为下文写台湾板桥时期的生活状况作铺垫,(1分)为下文写师娘坦露“心底”埋下伏笔,(1分)起到了充实内容,丰满人物形象(突出她的“乐观大方”)的作用。(1分)

  【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分析,各2分】

  14.(6分)【要点】①从标题与人物形象的关系看,以之为题,象征师娘乐观淡定、积极向上、温婉而坚强的性格(或:象征师娘对“我”的关爱,对生活的热情、乐观,对女儿的辛勤哺育);②从标题与情节的关系看,以之为题,明示了文章行文的线索,“阳光”在情节的发展中起连贯作用,使情节集中而紧凑;③从标题与主旨的关系看,以之为题,赞扬了师娘的“阳光”般的心态,同时也蕴含着作家对家庭完整、婚姻美满和幸福生活的认知。

  【以上三点,每点3分,其中概括2分,举例分析1分;能答对两点,即给满分。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王安石待客》阅读习题及答案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⑤,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果蔬:泛指菜肴。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④脔:切成块的肉。⑤箸:筷子。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因谒公()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③不复下箸()④公取自食之()

  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是吾剑之所从坠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

  C.久之,目似瞑D.故时有物外之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4分)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

  9、(B)(2分)

  10、(2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重点字:具、怪)

  11、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阴影与阳光》阅读题及答案

  阴影与阳光

  14岁的中学生小佳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了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

  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他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动,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都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佳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更是倒霉了。现在他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后;刚准备跨上自行车时,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滚下来一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一一捡回装进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了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呜呜。”小佳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能回来吗?傻瓜!以后一定要接受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佳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住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了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精神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好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小佳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了丈夫,一旁的小佳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你知道的,我是去那家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照片,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这时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在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就走。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在叫。我回头一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原来我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票给了他,他是来追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想看,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拍儿子的头。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佳的爸爸是在取了照片后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21、小佳前天碰上了什么倒霉事?他为什么会被唤到教务处谈话?(3分)

  22、小佳今天为什么“眼泪越流越多”?(2分)

  23、妈妈叫小佳接受怎样的教训?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2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题目中“阴影”和“阳光”含义的理解。(4分)

  阴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划线句中的“竟”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6、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想一想,作为“作家与父亲”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小佳的爸爸为了教育儿子而“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你是如何评价他的做法的?(3分)

  参考答案:

  21、小佳碰到的倒霉事是前天为班级出黑板报反被人疑心当贼。(2分)他被唤到教务处问话的原因是他最后一个离校且行为古怪。(2分)

  22、因做好事却被人偷走了自行车,好心没有换来好报,所以十分委屈。(4分)

  23、妈妈叫小佳接受的教训是“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2分)其理由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2分)

  24、阴影:比喻生活中的虚伪、丑恶、奸邪等现象;(2分)阳光:比喻生活中的真、善、美。(2分)

  25、不能删去。“竟”表现了小佳出乎意料,他万万没想到平日熟悉的、要好的同学都不相信他,这事使他深受打击。(2分)

  26、作家的责任是歌颂真、善、美。父亲的责任是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爸爸之所以“编了个美丽的故事”,是因为他想到小佳的妈妈对小佳的教育是错误的,当孩子遭遇到丑恶人性而心灰意冷时,不应雪上加霜,使孩子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失去对真、善、美追求的勇气。他编个故事给儿子心中“播洒阳光”,用心良苦。(4分)

曹操《观沧海》阅读习题及答案

  引导语: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作下了这首《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阅读题及答案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

  观

  2、诗中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几个诗句是写想象的?

  答案:现实之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想象之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诗中哪几个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中的“临”是“登上”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C.本诗结尾两句,与正文的`内容有直接关系,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D.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