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名言 > 徒弟对师傅说的励志名言 正文

徒弟对师傅说的励志名言

时间:2024-09-24 04:27:50

陶行知教书育人的故事

  日本友人斋藤秋男说:“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我是一个日本知识分子,战争使我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不知该怎么生活,该走怎样的路,我从陶先生身上受到了鼓舞,明确了人生的真谛,陶行知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也是各国知识分子的模范,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今天小编就来分享陶行知教书育人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1、要金子还是要点金术

  陶行知对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方法,经常有所指点,最为突出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也可以说是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最首要、最关键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学校的晨会上,陶校长上汉去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众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立刻石块都变成了黄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块。从徒弟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徒弟说:"每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吃用的吧!"徒弟们都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有的要选一块颜色最黄的,有的要拣一块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块最大最大的,大家东翻西找忙个不停。这时却有一个徒弟,他没有去拿金块,只是呆呆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盯着师傅点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你最喜爱的一块金子呢?"这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讲到这里,陶校长突然不讲了。学生们急于要知道故事的结局,都催促他:"校长,你讲下去呀!""快点讲下去呀!"

  陶校长不再讲故事,却一转话题,进行了一番评述,他说: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师和书本传给你们的现成知识,这些知识虽好,但仅仅是世界上人武部知识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你能人武部背出,你在追求学问(真理)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你能责怪老师没教过、书本上没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亲,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一批批的学生都比老师差,那末,我们的国家就会一代不如一代。我们求学必须要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你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毫无止境地去探求知识,你们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更比一代强。同学们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懂得了陶校长讲故事的意图。从此,大家不再死记硬背,各自努力探索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老师们也不是片面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知识,而是创造各种各样的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学会"学好各门学科的方法和能力"。

  2、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有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感到有些后悔。“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告诉那位后悔的母亲,最应该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抹杀孩子的创造精神。

  3、书呆子忙

  陶行知提倡“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不要关起来“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要不得的。

  战时期,陶行知提倡要把抗日与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懂得国难当头,要学抗战之能,知抗战之理,为抗战服务。有人说,小孩子只要读好书就可以了,抗战是大人的事。陶先生说,国将不保,读书又有何用?如果读得一国皆是书呆子,别说保国,只怕保命都成问题。

  他写诗道:“遍地发瘟,妈妈病倒在床。叫他倒口水,他说功课忙。叫他请医生,他说功课忙。叫他买一服药,他说功课忙。等到妈妈死了,他说,妈,您告诉我,写讣告、写祭文,如何去忙?”这样的书呆子,要了有何用?教育一定要灵活运用,培养真正的读书人。

  4、教育史缓的艺术

  有一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作报告时,提到了教育方式的问题。他把一只老母鸡放到讲台上,平静地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是怎么喂它的。”说着他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强性把鸡嘴对准米粒,让鸡吃米,老母鸡执拗地把头一歪,奋力挣扎就是不吃。稍停,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于是,他又使劲按住老母鸡的头,更加用力让它吃,可老母鸡头昂得更高了,简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

  这时,陶行知说:“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只见他轻轻放开老母鸡,捋捋老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开始四处瞅望,突然发现前面有米粒,便冲上去,一下就把米吃光了。

  陶行知先生的报告告诉我们,教育是“缓”的艺术,尤其当孩子接受某项新事物时,更需要多一份“缓”的从容。当孩子未能马上接受某项新知、没能一时达到理想效果或者对某个方面的学习不感兴趣时,我们不妨让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心情缓一缓,让教育孩子的思路缓一缓。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陪孩子散散心,多考虑考虑孩子的长处与短处,给孩子适当的缓冲。否则,为了取得认为理想的教育效果,不管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孩子不想“吃”的学习硬给孩子“吃”,孩子已经在某方面“吃”得适度了,还强要孩子“吃”,那么,孩子本来健康的求知胃口反而会被破坏的。

  5、教学做合一手迹

  早在1921年,陶行知先生在金陵大学暑期的一场演讲会上提出了"活的教育"这一命题,后来经过一系列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化和完善,形成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精髓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在教育、民主事业中做出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晓庄师范是陶行知先生亲自创办的教育试验基地,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从无到有,积极创造,对晓庄的生活体验无疑是陶先生当时非常深切的感受,赞成"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的陶行知先生总结出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即"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经为自己设计了一枚独特的印章,为"行知行"三字的合体,据吴树琴先生口述,陶先生念做干(gbn),意为凡事必要先做起来才好。可见"教学做"的"做"在陶行知思想中的重要地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落在"教学做合一"之上。陶行知先生经常拿这几个字送人,勉励大家要"在劳力上劳心",在"做"上下功夫,尤其与吴树琴经常谈起晓庄的岁月,在一次心情激动之时,用毛笔郑重写下"教学做合一",作为二人的座右铭,这也是他们美好爱情的见证。该手迹是当年陶先生应吴树琴请求,欣然题写的。手迹中"吴合小姐",即吴树琴。二十世纪50年代晓庄师范复校筹建陶行知纪念馆,吴树琴把这幅珍贵的手迹捐赠给南京晓庄师范,现由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纪念馆永久珍藏。

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到一位朋友家去,见朋友夫人正在打孩子,孩子正在地上委屈地哭着。

  陶先生忙问怎么回事。朋友夫人指着一块被拆的乱七八糟的手表,气呼呼地说:“陶先生,这块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

  陶先生听了笑了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夫人又接着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坏呢?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了有滴答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在响……”

  陶先生说:”你很好奇,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跟我一起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问:“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么拆,又去怎么修,怎么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跟朋友夫人大了声招呼,就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

  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1元6角修理费。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要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见识。“师傅同意了。

  陶先生与孩子站在一旁,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

  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滴嗒声,孩子高兴的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了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名人故事:爱读书的陶行知

  【名人介绍】

  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汉族,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郭沫若曾赞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安徽、南京、上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修建了陶行知纪念馆。

  【名人故事】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后来,陶行知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陶行知名言名句

  1、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4、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四解放嘴,王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

  5、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6、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7、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8、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的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莲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所提出来的警告。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9、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0、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1、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12、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13、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14、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5、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最驳假话,不说诳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

  16、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17、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18、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1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0、教育是立国之本。

  2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2、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23、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24、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25、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7、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28、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www.lz13.cn)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29、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30、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31、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3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3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4、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35、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

  36、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7、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

  38、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