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名言 > 妙法莲华经励志名言 正文

妙法莲华经励志名言

时间:2024-11-13 16:17:15

关于360米佛经书法卷挑战世界纪录的故事

  昨天上午,当记者走进苏州书法家叶兆景的书法工作室时,只见桌子上摊着一卷《妙法莲华经》书法作品。流畅的行书字体在明黄色装裱的映衬下,显得秀逸多姿、气韵流畅。叶兆景说,这一卷作品全部展开后有19米左右,而这只是他创作的佛经书法长卷总长度的十九分之一。

  58岁的叶兆景从今年3月起开始用毛笔书写《妙法莲华经》,耗时70天,用掉3斤墨汁,写坏近30支毛笔,才完成这部共计7万1千余字、全长360米的佛经书法长卷,刷新了世界最长佛经书法长卷纪录。

  4个月磨一剑书法长卷破纪录

  叶兆景创作《妙法莲华经》书法作品的初衷,是因为他之前在网上看到,世界最长的佛经书法长卷是200米,用隶书书写,而且在宝岛台湾。“当时我就想,我们大陆为什么不来一个‘姊妹篇’呢?”叶兆景说,他查了很多资料,最后选中7万1千多字的《妙法莲华经》。

  从今年3月起,叶兆景每天都要花8-9个小时伏案书写佛经。这对年过半百的他来说,不仅考验耐心和毅力,也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叶兆景说,写到后来,自己觉得腰酸背痛,胳膊都抬不起来,小腿也已经浮肿,最严重的时候需要家人搀扶才能从椅子上站起来。身边的人说他这“简直是在玩命”,但叶兆景却说:“虽然身体上感觉很累,但是我心里很舒服,有一种满足感。”

  360米的《妙法莲华经》花了70天书写完成后,叶兆景还花了10天半的时间进行仔细校对,用了30天的时间进行装裱。装裱完的佛经共19卷,每卷长19米左右,光是把这些佛经全部卷起来放进盒子里,就花了叶兆景11个小时。也就是说,这部佛经书法长卷从落笔到装裱完成,共耗时近4个月。

  15岁当小老师40余年习书不缀

  要完成如此宏大的巨作,没有点基本功自然是不行的。

  原来,叶兆景从10岁起就开始接触毛笔字。他觉得学校里每周一次的描红课根本不过瘾,于是在课余时,自己找机会练习,房子的外墙就成了他最早的“练习纸”。后来,叶兆景还在胳膊上挂了个当时盛冷水用的玻璃瓶,一边练臂力一边写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对书法的浓厚兴趣和辛勤练习,让叶兆景在15岁时就在县城的书法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他临写的`颜体字还曾经被小伙伴们拿去当字帖临摹,当上了“书法小老师”。

  参加工作后,叶兆景的时间变得紧张起来,但他从未放弃书法,每天都要挤一两个小时出来练字,而且对楷、行、隶、篆等字体都进行了系统的探索。这让叶兆景对各种书法字体都能信手拈来,还能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字体,让书法能更好地抒发作品中的感情。例如此部长卷,他将汉隶魏碑之长吸引进来,将其糅为一体,使行书字体刚柔并济、静中有动、充满禅意。

  有个小愿望想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对叶兆景来说,360米的佛经书法长卷,并不是简单的书法,而是他呕心沥血打造的高品质作品。在这个长卷的开头,苏州著名书法大师谭以文为该书题跋,不仅称赞叶兆景的书体秀美、风格鲜明,书写态度一笔不苟,同时对叶兆景的“取法高古,会心独深”和“超群毅力”表示“肃然起敬”。

  叶兆景透露,他的《妙法莲华经》作品已经通过世界纪录协会的初审,今年8月上旬,世界纪录协会的认证师将来苏州对这部作品进行丈量,现场认证它的长度达到或超过300米,并发证认可。

  看着自己辛苦完成的作品,叶兆景说,虽然他以前也抄过一些经书,但都是2000字-5000字的小经文。而7万余字的作品创作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作品对他自己也是一种挑战。

  “海峡两岸是一家。我希望台湾200米的佛经书法长卷能与我的一同展览。”叶兆景跟记者讲述了一个愿望:他希望自己的这部《妙法莲华经》能与台湾的佛经长卷“见个面”,两部佛经一起联合展出。

佛经中关于缘分的故事

  关于缘分,在佛经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看完后朋友们有没有懂得了什么道理?

  佛经中关于缘分的故事(一)

  一、前世是谁埋了你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病愈。

  二、珠儿与芝草

  传说的灵隐寺房檐上,有一只不知织了几千年网的蜘蛛,有一天,佛对蜘蛛说:“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蜘蛛说:“是未得到。佛说:“你再想想”说完便走了。又过了一千年,佛又来问蜘蛛:“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蜘蛛还是说:“未得到。”忽一日,一阵大风把一滴露珠吹到了蜘蛛的网上,蜘蛛见到露珠晶莹剔透,很是喜欢,蜘蛛每天看着它,觉得这几天才是最快乐的。

  但是突然有一天,一阵大风把露珠吹走了,蜘蛛不仅难过了一阵子。佛又问蜘蛛:“人生是最珍贵的是什么?”蜘蛛说:“是未得到和已失去!”佛说:“即然你仍然认为是未得到与已失去,那你就到人间走一趟吧!”。于是,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之家,成了富家小姐,父母给她起了名字叫珠儿。一晃,过了16年,珠儿已成长婀娜多姿的少女。

  这一年,皇上为金科状元甘露在后花园开庆功宴,甘露在席间,作诗吟词,大展才华,在场少女,均被甘露所迷倒,其中也有皇上的最小的公主,长风公主,珠儿却波澜不惊,因为她知道这是上天的安排,注定甘露是她的。

  过了几天,珠儿陪同母亲去庙上香,碰巧遇到了甘露也陪同母亲上香,两人的母亲不久就樊谈上,珠儿和甘露也走到走廊上聊天,在谈话中,珠儿丝毫感受不到甘露对自己的喜爱,不仅问到,难道你忘了16年前灵隐寺的蜘蛛了吗?”甘露诧异的看着珠儿,说:“你美丽,可爱,很讨人喜欢,但未免想像太过丰富了吧?”

  说完,便挽着母亲离开了,珠儿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上天安排了这场姻缘,却又让他不记得自已。又过了几天,皇帝赐婚将珠儿许配与芝草王子,珠儿真的就要绝望,茶饭不思,身体日益衰弱,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就要回天乏术,芝草王子听说后,跑到珠儿的床前说:“那日在后花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苦哀求父皇,才得到了赐婚,如果你死了,我也活不下去”

  说完便要拔剑自尽,这时,佛又出现了,佛对着灵魂出窍的珠儿说:“那日,你遇见了露珠,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把露珠带到你面前,是风,露珠只是你生命中的插曲,最后又被大风带走了,甘露终是属于长风公主的。而芝草就是三千年前长在灵隐寺门前的.那枝草,它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可你从没低头看过它一眼,蜘蛛,我再问你:“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

  珠儿似乎一瞬间恍然大悟:“人生最珍贵的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正在把握的幸福。”佛听完便消失不见了,珠儿出窍的灵魂也回复到身体里,睁开了眼睛看到正要自尽的芝草王子,她急忙打掉了短剑,和芝草紧紧相拥。

  佛经中关于缘分的故事(二)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阿难点点头,拿着空桶子,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他想说,这么容易的事,一定轻易就能办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务。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庄,真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井边洗衣服。

  阿难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恭敬的作揖,说:“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见这年轻人,不由怒从心生,很生气的说:

  “不行,这口井只能给这村子里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许的!”

  接着就赶阿难走了,任由阿难苦苦哀求也不为所动!阿难无奈,只有带着空桶回去。他将他所遭遇的种种情形,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世尊点点头,示意阿难坐下,接着他叫舍利弗去。

  舍利弗一样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庄;一样见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妇还在井边洗衣服。

  舍利弗一样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人说:“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见这年轻人,不由得心花怒放,彷佛见了一个很投缘的亲人。她很高兴的说:“行!行!来来,我来帮你打水……”

  打好一桶水给舍利弗后,又叫他等一下;老妇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斋食叫舍利弗带着路上吃。

  舍利弗带了整桶水回去,将他所遇到的种种情形,也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

  世尊点点头一样示意舍利弗坐下。阿难和在场弟子就很纳闷、疑惑,问世尊是何种因缘?造成阿难和舍利弗这两人有这么大的差别。

  世尊开示说道:

  在远劫前的一世,这位老妇沦为畜牲道,是只老鼠;牠死在路边被烈日艳阳暴晒着……。阿难那时候是个赶货经商的贾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嫌恶之心,掩鼻而过……舍利弗那时是个正要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怜悯之心,顺手捧把泥土将牠掩盖。

  经久远劫以后,现在他们见了面,产生这样不同的差别待遇。众人可以想象……

  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如此大的善恶果报,何况是直接加诸痛苦在人身上呢!

佛经中闻香悟道的故事

  (一)沉香烧为木炭

  在《百喻经》第二十二喻里面,就有一个入海取沉水喻,这一喻非常有意思: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这讲的是有一个人入海,就是到海岸边的一个国家去取沉水香。因为沉水香多半生长在一些沼泽地带,海边大森林里面。积累了很多年,总算凑了一车沉香,拿回来就到集市上去卖。结果卖了半天也卖不掉,心中非常懊恼和着急,这么多钱不能变现,可不着急么,怎么办呢?就看旁边有人在卖木炭,卖得很快,一买几十斤一买几十斤,他就说我哪有这个功夫,这个沉香这么卖得卖到什么时候啊?我不如把沉香烧成炭,就能快快的卖掉了。于是真的就把沉香全部烧成炭了。一车沉香卖的钱还没人家半车炭卖的钱多。这就是讲愚昧的人不识宝,不知沉香的宝贵。宝贝这东西当然不容易卖掉啊,但是它的价值要超过炭很多很多倍。这个是《百喻经》里面的一个小故事,在印度也有这样愚蠢的人,艰辛得到的宝贝结果被自己当木炭贱卖了。

  (二)人间有香象藏

  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曾参访一位鬻香长者,就是卖香的老人,这位长者是大菩萨,他回应善财童子的祈请,介绍了他对香事境界的通达,说:

  善男子!我善别知一切诸香,亦知调合一切香法,所谓:一切香、一切烧香、一切涂香、一切末香。亦知如是一切香王所出之处,又善了知天香、龙香、夜叉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T罗伽、人、非人等所有诸香。又善别知治诸病香、断诸恶香、生欢喜香、增烦恼香、灭烦恼香、令于有为生乐著香、令于有为生厌离香、舍诸x逸香、发心念佛香、证解法门香、圣所受用香、一切菩萨差别香、一切菩萨地位香,如是等香形相生起、出现成就、清净安隐、方便境界、威德业用及以根本,如是一切我皆了达。

  如果说香道,这里以香通达解脱之道,才可以称为香道。

  鬻香长者还专门介绍人间有一种著名的香叫“象藏香”,这是一种沉香宝。

  善男子!人间有香,名曰:象藏,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即起大香云弥覆王都,于七日中雨细香雨。若著身者,身则金色;若著衣服、宫殿、楼阁,亦皆金色。若因风吹入宫殿中,众生嗅者,七日七夜欢喜充满,身心快乐,无有诸病,不相侵害,离诸忧苦,不惊不怖,不乱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净。

  如果转轮圣王要出兵打仗,只要取象藏香一烧,他的整个部队就会腾空而起,飞到那就能够把敌国打败,所以象藏香很厉害。北京制香厂在大约三十年前就生产过一款叫“象藏香”的香。北京制香厂是百年老店,据记载清朝中晚期,京城专为清宫制香的“香老铺庙香阁”,即为其前身。我感觉在过去全国做得最好的就是北京制香厂,我差不多三十年前买到的最好的香就是北京制香厂做的两款香,一个是象藏香,一个叫敦煌艺术飞天线香。老北京可能有人看过,后来这个香被河北的古城香业模仿了。当时就是仿制北京制香厂做的象藏香,味道差很多。我是先知道有象藏香,后来信佛后读《华严经》的时候才知道,这是《华严经》里面说到的香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现在网上检索才知道,这款象藏香也还在生产,只是风味如何有点不敢轻易重逢,不如怀念吧。

  (三)香烟净水请佛

  在元魏慧觉所译《贤愚经》卷六里面也有这么一个故事,正好应证赞宁的说法:

  时富那奇,教化其兄,令为世尊立一小堂,覆堂村木纯以钐础F涮靡殉桑教化其兄请佛。羡那答曰:“请佛之宜,以何等物能屈世尊?”时富那奇,俱与其兄,办足供养,各持香炉,共登高楼,遥向o洹,烧香归命佛及圣僧:“唯愿明日,临顾鄙国,开悟愚朦盲冥众生。”作愿已讫,香烟如意,乘虚往至世尊顶上,相结合聚作一烟盖。后遥以水,洗世尊足,水亦从虚,犹如钗股,如意径到世尊足上。尔时阿难,睹见是事,怪而问佛:“谁放烟水?”佛告阿难:“是富那奇罗汉比丘,于放钵国,劝兄羡那,请佛及僧,故放烟水,以为信请。”

  当时阿罗汉富那奇教化他的哥哥羡那信佛,羡那就为世尊专门用旃檀木建了一个佛堂。当时佛跟他们不住在一个国家,羡那说这么远,我怎么能够请佛呢?于是富那奇尊者就说,这样,我们把供养的东西都置办好,手捧香炉,一起登上高楼,远远地向佛住的o洹精舍烧香,皈命三宝,发愿祈祷,“唯愿明日,顾临鄙国,开悟愚蒙,盲冥众生”,希望您明天到我们这来开示我们,令我们大家都得到解脱的法意。“作愿已讫,香烟如意,乘虚往至世尊顶上,相结合聚作一烟盖。”香烟就凝成一个宝盖,在空中不散,一直飞到世尊的o洹精舍,在世尊头顶上聚集。这还没有完,富那奇尊者又手持水瓶,观想为佛洗沐双脚。因为印度赤脚走路,不穿鞋子的,先要把双脚洗干净。所以密宗八供两碗水,第一碗水,沐足,第二碗水,沐浴的,要先把脚洗干净,才能踏到人家家里去。所以先要洗脚。结果就远远地用水观想,为世尊沐足,水也从空中飘到o洹精舍,很细,像发钗一样都流到佛的.脚上,为佛沐浴。阿难就觉得很怪,这是谁在这放烟又放水啊?又是香烟供养,又是水来沐佛足啊?富那奇一方面是阿罗汉有神通,另一方面虔诚,有诚意,于是佛就告诉阿难说,“是富那奇罗汉比丘,于放钵国,劝兄羡那,请佛及僧,故放烟水,以为信请。”传达自己的信心,邀请我们明天去应供。这是香为心使的来历。

  (四)以香而做佛事

  《维摩诘经》说:

  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

  众香国中是以香做楼阁。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黄金为地,各种珍宝而成楼阁。在众香世界不是的,众香世界都是妙香,各种香做的楼阁,经行的是香地,花园更是芬芳馥郁。他们的食物香气甚至十方世界都能闻得到。这时,香积如来与诸菩萨正在吃饭。本来舍利弗这些大阿罗汉正和维摩诘居士讨论佛法呢,一看,到中午了,过午不食,维摩诘家也没有准备啥供养啊。阿罗汉们就担心,这一顿没有饭吃我们大家就得饿一天了。结果维摩诘就变身为一个菩萨,到众香国去取饭供僧。化菩萨来到众香国顶礼香积佛,“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您给我一点您吃剩的。香积如来就拿众香钵盛满香饭,交给化菩萨拿回娑婆世界维摩精舍。经中说:“饭香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

  大家既然吃到如此希有的香饭,特意问从众香国来的菩萨,香积如来说什么法教化众生呢?众香菩萨回答说:“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不以文字说法,仅仅坐香树下即可令菩萨功德一切具足,闻香入道确实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进而告诉大家,不仅有以香做佛事的,更有无量无边种做佛事的方便:“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这是在佛经里面讲的香的又一个故事,后人称为“取饭香积”,这是很著名的一个典故。

  (五)香严闻香悟道

  在《楞严经》卷五,有二十五位菩萨分别讲自己修的法门,每个菩萨都不一样。香严童子所修是香因法门,以闻香悟道;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每个人修学的法门都不同。《楞严经》中说: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这就是香严童子讲他悟道的因缘,这段话很有禅意,好好地体会。他说,“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谛观诸法实相,即是空相,谛观有为相就是教他空相,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幻不真实的。谛,就是真实不虚,了知有为法的真实状况,就是空相。佛教香严修空观,“我时辞佛”,香严当时就跟佛告辞了,自己“宴晦清斋”。宴就是安然,宋怀远录《首楞严经义疏释要钞》卷第五解释说:“宴晦者,宴然安静于晦夕之时也。”就是在晚上清斋静坐。宋子璇集《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五中解释说:“我于向晦宴然安息,在于静室。清静之室,洗心之处,故名清斋。

  就是在那儿静坐。“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当香严入静,学习佛所教的观诸法之实相的时候,忽然在刹那之间闻到了比丘们焚香供佛时的沉香的香气,这个香气突如其来,忽然进入了鼻中。这个地方注意,是用的“寂然”二字。寂然,安静的意思。寂,是悄悄的,无声无息。这个沉香的香气静悄悄地忽然来了,就好像有人在背后跟着你走,然后伸手拍了一下你,你感到一惊,因为你忽然闻到了香气。

  “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这个时候,香严童子就产生了一个疑惑,沉香之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究竟是什么?宋可度撰《楞严经笺》解释说:“非木,香且无相。非空,嗅且有香。非烟,无可熏蒙。非火,绝诸热焰。去无所著,无灭相。来无所从,无生相。由是意销,第六不与五同缘。”

  我们也可以思维一下,香气是实有呢,还是虚幻不真呢?这个香气是从烟而生的,还是在火里隐藏呢?“去无所著,来无所从”,香气来的时候,找不到它来的痕迹;闻不到的时候,这个香气忽然一灭,也找不到它去的踪迹。“由是意销,发明无漏”,他这样子去观察的时候,发现这个香跟佛讲的诸法实相之理、生灭变异之法,讲的无我、无常、空相完全相应。不仅如此,香严在观察这个香的时候,顿时妄念全消。意销,意是妄念分别之意。妄念灭掉之后,突然就发无漏智慧,无漏智产生了。“刹那间观烟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于是妄念顿消,漏尽。“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如来就印证说,你的这个开悟是正确的,所以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香严”,以香庄严。“尘气倏灭”,尘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香是六尘之一,这是气味,所以叫尘。尘气也指的无明烦恼习气,“尘气倏灭”,这个香气忽然就消失,“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我就是以闻沉香其味得阿罗汉的,“佛问圆通”,佛您现在问我修的什么法门?“如我所证,香严为上”,以闻香悟道,这是最好的法门。

  二十五位圆通大菩萨,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擅修的法门。大势至菩萨修的是什么?念佛圆通。观音菩萨修的是什么?在《楞严经》里是什么?耳根圆通。香严童子修的是香严圆通。二十五位圆通大士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香严童子因香入道,所以他推荐大家修香严法门。所以,我们今天的香道,如果真能够借香入道,那也是值得赞叹的,否则单纯的烧钱就不必了。

佛经中的经典故事

  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这样可分为三种,即经、律、论。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佛经中的经典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烧香作炭

  佛陀在舍卫国说法的时候,感化了一位青年发心跟随佛陀出家、修持。五年以后,年轻的比丘得到佛陀的许可,独自一人离开僧团,遯隐山林,精进修行。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正当大家还在为他祝福的时候,年轻的比丘却垂头丧气,满面风尘地回来了。

  佛陀慈祥的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青年比丘嗫嚅地回答说:“佛陀!自从离开您以后,我虽然一直在努力修行,但是至今却还不能证果。我觉得佛道长远,自己既然无法达成,不如回家营生,照顾家计,以尽人子之道。”

  佛陀听了,慈祥的`垂示:“你既然信奉我的教法而出家,为什么不让人敬佩你是一位精进者,反而让人唾弃你呢?”

  这时佛陀为青年比丘说了一则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青年入海采集沈水香,经过了一年多,终于满载而归。他装满一车到市场贩卖,但是因为沈水香价格昂贵,始终没有人买。经过好多天,还是卖不出去,青年不免心生疲倦厌烦。这时看到有人在一旁卖木炭,木炭很快就销售一空,青年很是羡慕,于是把满车的沈水香烧成木炭出售,结果其所得不及沈水香半车的价钱。

  佛陀说完故事后,看看青年比丘,语重心长地说:“世上有很多人最初发起勇猛精进心学佛,但是一进入佛门以后,发现佛法浩瀚如大海,很难一口吸尽,于是心生退怯,宁可渴死也不再喝它一口,这样的人岂不是和烧香作炭的青年一样愚痴?”

  众生对于修行普遍患有畏久畏远的心理,一味追求迅速完成,就像烧香作炭的青年,结果本末倒置,反而失去了最宝贵的本来宝藏。

  御马三法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总是应病与药,观机逗教。是什么样的人,佛陀就说什么样的法。佛陀像钟一样,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

  有一天,一个训练马的调马师带着诚恳的心来请求佛陀指示他的迷津。佛陀明白他的身份,就问他:“你很懂得调马,马的性情你都已经知道。现在我来问你,你究竟用几种方法来调伏你的马匹呢?”

  调马师毫不考虑就回答道:“我调马有三种方法:一是柔软,二是刚强,三是柔软刚强并施。”“假如这三种方法都不能调伏时,你又怎么办呢?”佛陀进一步问。

  “那就没有办法了,只有把牠杀掉。”调马师回答后,又再反问佛陀道:“佛陀!您是用什么方法调御众生呢?”佛陀答道:“我也是用三种方法:一是柔软,二是刚强,三是柔软刚强并施。”

  假如这三种方法都不能调伏时怎么办呢?调马师反问佛陀。

  佛陀肯定的答道:“没有别的办法,也只有把他杀掉。”

  调马师听后,惊疑地问道:“佛陀!你的教法中,杀生不是犯戒的行为吗?”

  佛陀庄严真实的说道:“你说得不错,在佛陀的教法中,杀生是不净业,是要受因果的轮回。不过,我所谓的杀,与你流血的杀不同。因为众生用柔软、刚强,以及柔软刚强并施都不能调伏时,就不再和他交谈,不必教授,不要睬他。一个不能受教,不听教诫的人,如同被杀掉一样的无救。”

  调马师终于了解佛陀的意思,俯伏低头,要求皈依佛陀,受持五戒,从此改往修来,不再虐待动物,更不杀生。佛陀的十号之一调御丈夫,佛陀对于刚强的众生,就用柔软的慈悲心来摄受他;对于怯弱的众生则加强他的信心,使他坚强;或者两者并用,好比调马师驯服马匹一般。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病,佛陀就示现八万四千种法门。佛陀的慈悲真是无量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