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名言 > 名人名言大全经典励志陆游 正文

名人名言大全经典励志陆游

时间:2024-11-16 23:43:49

陆游名人名言

  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家在万重云外,有沙鸥相识。

  3、位卑未敢忘忧国。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6、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群行。

  7、壮志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8、鬓虽残,心未死。

  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2、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13、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14、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16、身如巢燕年年客,心羡游僧处处家。

  1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8、俯仰人间今古,神仙何处。花前须判醉扶归,酒不到、刘伶墓。

  1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0、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21、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22、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23、满路旋丝飞絮,韶光将暮。此时谁与说新愁,有百啭、流莺语。

  2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2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2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27、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明月?

  28、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9、早岁哪知世事艰?

  30、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

  31、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32、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33、读书本意在元元。

  34、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3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6、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38、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39、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40、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贫。

  4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2、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43、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44、功名本是无凭事,不及寒江两日潮。

  45、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多来误。

  4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7、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妒!

  48、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49、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

  50、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51、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潇潇雨打蓬。

  52、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53、瓶花力尽无风堕,炉火灰深到晓温。

  54、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55、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56、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57、醉斩长鲸倚天剑,笑凌骇浪济川舟。

  5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5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60、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61、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6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6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64、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65、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66、醉觉乾坤大,闲知日月长。

  67、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谁惜泥沙万点红。

  68、丈夫贵不屈,成败何足论。

  69、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

  70、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73、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74、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75、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76、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77、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78、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79、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

  80、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8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82、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83、鲲鹏自有天池蓄,谁谓太狂须束缚?

  8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8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6、蘋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

  87、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以革固其常。

  88、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8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90、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

  91、脱尽利名缰锁,世界原来自大。

  9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9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94、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95、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96、千年精卫心平海,三日於虎气食牛

  97、躬耕本是英豪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陆游简介陆游名人传记

  引导语:陆游是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出自江西诗派而又不局限于江西诗派,他的诗歌以其高度的爱国思想和独具一格的“放翁体”,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下面是关于陆游的人生传记,欢迎大家阅读!

  ○陆游的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晚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生长在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氛围的仕宦之家,曾祖陆?、祖父陆佃、父亲陆宰,在经学或文学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陆游降世时,正值金军灭辽后南下攻宋的动乱时期。他的父亲做到淮南计度转运副使,在卸任回京的途中,陆游出生于淮水之滨。尚在襁褓之中,他便随着家人流寓荥阳。次年,金兵攻陷北宋国都汴京。陆游的父母带着他自中原“渡河、沿汴、涉淮、绝江,间关兵间”,归山阴(《诸暨县主簿厅记》)。金兵过长江后,又逃到东阳(今浙江东阳),直到他九岁时才重返山阴,他的童年是在“儿时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人,他所结交的多是一些爱国志士。父辈交往中的言谈对陆游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陆游在他晚年所写的《跋傅给事帖》里回忆当时的情况说:“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在他的幼年时期,就已经萌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感兴》),青年时代便立下报国的壮志。

  陆游以荫补登仕郎,绍兴二十二年(1152),陆游被荐参加锁厅试,即在职考试,第二年,他参加礼部考试。当时秦桧因孙子秦埙被降低名次发怒,加以陆游又“喜论恢复”,“语触秦桧”,因此陆游竟遭黜免。从此陆游返归乡里,一面致力于诗歌的写作,一面研读兵书,学习剑法。秦桧死后五年,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才去福建宁德县任主簿,后改授敕令所删定官,绍兴三十一年(1161)被罢归乡里。这时,曾几也住在会稽。陆游十八岁就从曾几学诗,这时来往更密切,他说,“无三日不进见,见必闻忧国之言。”(《跋曾文清公奏议稿》)孝宗即位,朝廷中主战的老将张浚被起用,准备北伐。陆游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据《宋史》本传记载,这一年“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被孝宗召见,皇帝称赞“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这时陆游乘机提出了许多有关军政方面的建议,我们从他所写的《论选用西北士大夫?子》和《代乞分兵取山东?子》两个奏折里可以看出他的政治军事见解。陆游积极支持张浚北伐。此后,由于陆游议论孝宗皇帝宠信的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荧惑圣听”,激怒了孝宗,遂被放出为建康通判。乾道二年(1166),陆游又被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除了隆兴通判的职务,返归山阴。[名人故事]  乾道五年,宣布陆游为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通判。次年五月,他自山阴启程,溯江而上,沿路游览山水,凭吊了李白、白居易、苏轼、屈原、杜甫等大诗人的遗迹,“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水亭有怀》)。到夔州以后不久,他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四川宣抚使王炎,是以副丞相名义任此职,积极准备收复失地,大军进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陆游从夔州到南郑,终于走上了当时的军事前线。从此他不断来往于前线和南郑中间,有时射猎深山,有时戍守要塞,亲身感受了这里的爱国民众迫切希望抗击敌人的热情,考察了南郑一带地理形势,并为王炎出谋献策,提出了经由周至县西南骆谷直取长安的路线。这时期从军的豪迈生活,报国的战斗热情,必胜的坚定信念,对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自己也认为南郑的生活使他获得了“诗家三昧”。后来为了纪念这段有意义的生活,他把自己的诗集题名《剑南诗稿》。但是由于南宋统治者的怯懦,根本无心北伐,他虽在前线,却不能出兵杀敌。王炎被调离川陕后,陆游也被调回成都,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他怀着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吟诵着“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的诗句,问自己是否算一个诗人,抒发了他报国志愿不得实现的忧愤。

  陆游调回成都以后,相继在蜀州(治今四川崇庆)、嘉州(治今四川乐山)、荣州(治今四川荣县)等地供职。嘉州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作过刺史的地方。陆游这时写下不少回忆边防前线生活的诗歌。他在《观大散关图有感》一诗里说:“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诗人认为如果能够完成杀敌报国的志愿,即使死了也是有意义的。同时写的《金错刀行》“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更进一步表达他复国的决心。这时期调遣频繁,陆游颇不如意。淳熙二年(1175),诗人范成大来成都,节制四川军事,以陆游为参议官。他们二人本来有文字之交,这时更是往来频繁,诗酒交欢,又因陆游不拘礼法,言官说他“燕饮颓放”,他干脆自号为“放翁”。

  淳熙五年(1178),由于他的作品“寄意恢复,书肆流传”(《四朝闻见录》),受到朝廷注意,被召回临安,先后担任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淳熙十三年(1186),权知严州。淳熙十五年(1188)除军器少监。次年,光宗立,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他针对当时弊政提出的建议,非但没有被接受,反而被罢斥,退居山阴。

  从光宗绍熙元年(1190)开始,到他去世的二十年间,除去约一年的时间到临安主修孝宗、光宗实录以外,他的晚年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山阴三山村度过的。这时期,他的生活清苦平静,如《贫甚戏作绝句》其八:“?米归迟午未炊,家人窃闵乃翁饥。不如弄笔东窗下,正和渊明乞食诗。”陆游也写有和陶诗,注意学习陶渊明,如《自勉》诗中说“学诗当学陶”。诗风也趋平淡。诗中不时流露出消沉的心境,但爱国热情并未消退,如“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直到临终之际,还写了著名的《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

  陆游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他的作品有诗、词、散文。著作除《剑南诗稿》八十五卷以外,尚有《逸稿》二卷,《渭南文集》五十卷(包括词二卷、《入蜀词》六卷),《南唐书》十八卷,《老学庵笔记》十卷。陆游以诗著称,他从十二岁起开始学诗,到八十四岁时仍是“无诗三日却堪忧”,所以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的诗歌内容十分丰富,差不多涉及了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突出的是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作品里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和请缨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名人故事]  陆游生活在南宋前期,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屈膝事敌,这种妥协乞和的政策与行为,激起了当时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的愤慨,他们强烈要求收复中原,统一祖国。这一时代的呼声构成了陆游诗歌的基本主题。所以,前人说他的作品“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见《鹤林玉露》)。《夜读兵书》是诗人早期的诗歌,写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当时中原沦落于金朝之手,南宋政权置失地于不顾,而陆游个人参加礼部考试,又被秦桧黜免,诗人在这样的形势下,返回家乡,努力研读兵书,希望能有机会施展抱负,杀敌报国: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

  这首诗大气磅礴,表现出作者不计个人安危得失,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金兵大举南侵,曾一度逼近南京附近,并攻占瓜州镇。陆游听到消息心急如焚,写下了《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不安。乾道六年(1169)十二月,陆游被任命为夔州军州通判,次年五月自山阴登程入蜀时,他在《投梁参政》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献身报国的决心:“游也本无奇,腰折百僚底。流离鬓成丝,悲咤泪如洗。”“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

  他一面希望南宋能有像霍去病率领的那样善于作战的军队,出兵打击敌人,一面表示自己也要投身抗敌的斗争:“士各奋所长,儒生未宜鄙。复毡草军书,不畏寒堕指”。

  入蜀以后,陆游生活在宋金交界的前线,满怀高昂的斗志,写下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爱国诗篇。《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是陆游于乾道七年(1173)在成都任参议官时写的一首诗: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抒发了诗人誓死讨伐入侵敌人的心愿。乾道九年(1175)写的《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

  陌上弓刀拥寓公,水边旌旆卷秋风。书生又试戎衣窄,山郡新添画角雄。早事枢庭虚画策,晚游幕府愧无功。草间鼠辈何劳磔,要换天河洗洛嵩。

  从自己主持秋操检阅说明自己并不是不能打仗的文弱书生,只是苦于没有抗战立功的机会。十月,诗人又写了《观大散关图有感》和《金错刀行》,这些诗同样抒发了诗人的抗战理想和为国立功的誓愿。陆游对复国斗争充满信心。又如诗人在第二年写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名人故事]  这是书写胸中愤慨的诗篇。诗人一生主张用军事力量收复中原,到六十多岁,仍是壮志难酬,满腔愤懑。首联写年轻时的雄心。早年哪里懂得世界上的事情是多么艰难险恶,没有考虑有多少障碍,北望中原“气涌如山”,豪气磅礴,信心很足。表面上看来好象自愤当年不知世事,实际上是为世上有这么多邪恶的东西感到愤慨。接下去颔联是回顾自己在抗敌斗争中值得回忆的事迹。“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任镇江通判时,曾经为加固防线,添置战舰尽力,后来陆游还因“力说张浚”免职。陆游也曾戍守大散关,还曾提出“进取之策”。这些在诗人心中都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然而又都是未能实现志愿的恨事,回忆起来愈增愤慨。自己的志向未能实现,空有自比为国家长城的雄心,镜中照见自己的两鬓已经花白了。南朝时刘宋的名将檀道济北伐有功,被人诬陷,临死时说:“乃复坏汝万里长城。”词句充满英雄暮年难平的愤慨。诗的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真足以名扬后世,虽然世事充满艰难,他却毫不动摇坚持北伐,千年以来谁能和他相比呢?借史咏怀,更是对南宋无人坚持北伐的现实无比愤慨。庆元三年(1197)春天,诗人在他所写的《书志》里更痛快淋漓地唱出他为国复仇的决心:“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匣藏武库中,出参髦头列。三尺粲星辰,万里静妖孽。”诗人表示自己死后要把心肝凝成金铁,铸为利剑,去为国雪耻。在另一首《书愤》中,又表示死后要变厉鬼,痛击侵略者: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杀敌报国的雄心,至死不衰。在他八十二岁的高龄时,又写下了“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何人知壮士,击筑有余悲”(《杂感》其三)的诗句,炽热的爱国热情不减当年。”

  由于陆游对祖国有着强烈的爱,所以对那些腐败无能、妥协投降的统治者自然表现出无比的憎恶。他在许多作品中都愤怒地谴责了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罪行。陆游在诗里不只一次地揭露了和议的恶果。如《关山月》是一首反对统治当局不抵抗政策,以及揭露与金人订立和约罪行的著名诗篇: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一首七言乐府古诗,全诗十二句,四句一韵。开头四句:“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宋孝宗隆兴二年,张浚恢复无功,又值金世宗刚刚即位,不准备用兵,所以达成和议。南北讲和后,金朝金世宗注意内治,宋朝宋孝宗也注意休养生息。南北三十多年无战事。陆游写这首诗时距和议时间共十四年,说十五年是约数。诗人对宋孝宗下求和诏书以后不思恢复的局面不满。将军长期不战,徒然驻守边境,忘记了抗击敌人的责任。贵族的深宅大院内按节歌舞,沉迷声色之中,忘记了偏安的局面。战马在马房内养得肥死,弓长期不用都断了弦,荒废了战备。

  中间四句:“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接着写戍边战士的苦闷心情。在戍楼上听着敲起刁斗的声音,一遍一遍地催着月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也由壮而老,已是白发苍苍。谁知道笛曲“关山月”所传达的壮士的心志呢?明月徒然照着留在沙场上的征人的尸骨。难道把这些都忘了吗?最后四句是: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逆胡”是对外族的蔑称。中原的动乱从古以来也曾有过,但是这些政权岂能长久?中原的人民忍受着痛苦盼望着恢复,今夜不知多少地方的人民在落泪。人民希求恢复的愿望何时实现呢?

  作者在他七十七岁时写的《追感往事》诗里,更尖锐地指出“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苟安投降的罪责不只在秦桧一人,而是整个统治集团。他大胆地揭露了他们的罪行:“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悲愤地控诉了“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锋芒毕露的诗句中流动着诗人沸腾的爱国热情。

  但是,由于陆游的报国理想,长期遭到冷酷现实的扼杀,因此他的诗歌在回荡着昂扬斗志的同时又多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愤懑,带有浓厚的苍凉、沉郁的色彩;另一方面,由于破敌卫国的宏愿在现实中难于实现,诗人便通过梦境或醉酒的幻化境界来寄托他的报国理想。清赵翼《瓯北诗话》谈到陆游的纪梦诗时说:“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多,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其实诗人是借助梦境来表达在现实中不可实现的向往。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诏降诸城,觉而有作》,是诗人于乾道九年(1173)在嘉州时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所写都是梦境中发生的事情,于梦境中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立功万里的决心。“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楼上醉书》诗人写自己醉中如一员猛将,跃马高呼,斩将夺关:“三更抚枕忽大呼,梦中夺得松亭关。”淳熙七年(1180),陆游在抚州(江西临川)所作《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名人故事]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诗中说,自从唐代天宝之乱以后,直到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五百年来,北庭安西地区一直没有收复。而他在梦中却看到了偏安的皇帝实现了收复失地的盛事。特别是全国一心,只要大军一出,各地纷纷响应,很快平定了辽远的北方,通用南宋王朝“淳熙”的年号。各地群众都为太平盛世而欢呼,边境的妇女梳头打扮也学着京都的式样。诗人向往着“尽复汉唐故地”一统天下的太平景象。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只有在梦境里去寻求。嘉定元年(1208)六月,陆游在《异梦》一诗里叙述了自己见到的奇异的梦境,他梦到自己身穿铠甲去作战,收复了中原:“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的迫切愿望和为国奋战的决心。

  陆游的爱国热情,渗透在他的全部生活之中,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无不可以引起诗人的联想,或游圣地,或凭吊古人,或读古书,或看地图,或闻雁声,或赏雨雪,或睡梦,或醉酒,无不使他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正如清赵翼在《瓯北诗话》里所说:“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反映南宋农民生活,描写农村风光的诗,在陆游诗集中占有相当的位置。其中有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诗篇,如《农家叹》: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

  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倘得食,妻子鸿毛轻。

  全诗写出了农民的辛勤劳动,以及县吏们对他们的掠夺。《秋获歌》:“数年欺民?凶荒,转徙沟壑?相望,县吏亭长如饿狼,妇女怖死儿童僵。”写出了残暴官吏对人民的剥削压榨。《太息》其三,更为我们如实地描绘了一幅农村的惨景,农民在豪吞暗蚀的迫害下,成批逃亡: 北陌东阡有故墟,辛勤见汝昔营居。豪吞暗蚀皆逃去,窥户无人草满庐。

  开禧二年(1206)七月陆游写《书叹》,斥责了封建政权对人民的掠夺:“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夺;正如横江网,一举孰能脱!”诗人把统治阶级的剥削与掠夺比喻为横截江河的大网,使人民无法逃脱厄运,揭示了南宋社会严重的阶级矛盾。陆游在《上殿?子》里曾经指出:“今日之患,莫大于民贫,救民之贫,莫先于轻赋!”又说:“赋敛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之事,宜核大商,是之谓至平,是之谓至公。”然而现实与他的意见截然相反。因此诗人以极大的不平,揭露了“公子皂貂方痛饮,农家黄犊正深耕!”(《作雪寒甚有赋》)“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岁暮感怀》)的贫富悬殊的现象。

  陆游还是写景咏物的能手,他擅长刻画各种风物,描绘出丰富多样的生活画面,如《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地农村的淳朴民风、习俗与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挚情。又如《牧牛儿》:

  溪深不须忧,吴牛自能浮。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寒雨山坡远,参差烟树晚。闻笛翁出迎,儿归牛入圈。

  只是寥寥数笔,就把牧童的形象勾勒出来。[名人故事]www.zhlzw.com中华勵志網名人传记

  陆游晚年写的《沈园》是为悼念他的妻子唐琬而作: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大约二十岁时和唐琬结婚。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琬,迫使他们离婚。但陆游对唐琬的爱情始终如一,离婚后曾在山阴城东禹迹寺南的沈园相遇。几十年后重游沈园,感情仍是那样深沉。

  陆游也擅长填词。刘克庄说:“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后村诗话续集》)。晚年写的〔诉衷情〕。概括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又如〔鹧鸪天〕一词: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极写放达闲适的生活,却掩饰不了才不得施的悲辛。他的咏梅词〔卜算子〕也为大家所熟悉。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陆游诗歌出自江西诗派,开始学诗吕本中,他在《吕居仁集序》中说:

  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捐馆舍。晚见曾文清公,文清谓某:‘君之诗渊源殆自吕紫微,恨不一识面’,某于是尤以为恨。

  从这里可以看出陆游对这位江西派诗人的倾慕和他当时的诗风。他直接师事曾几,多次谈到从曾几学诗的情况,在《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诗中说:“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但是中年以后,他否定了自己从吕本中、曾几所学的东西。他自己删定诗稿时,按照中年以后的标准去取,以至我们今天几乎看不到他早期受江西诗派影响所写的诗篇了。当然,模拟的痕迹虽抹去了,但却不能完全去掉已完全溶化到自己技法中去的艺术传承。他诗歌中的炼字炼句、工致的对偶,乃至善于用典,都是这种影响的表现。正如赵翼《瓯北诗话》所说:“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亦不事涂泽”,“才气豪健,议论开辟,引用书卷,皆驱使出之,而非徒以数典为能事。”

  陆游还熟读了屈原、陶渊明、王维、岑参、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林逋、梅尧臣、苏轼等人的作品,宋以前的作家,他最尊崇屈原和杜甫。屈原、杜甫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们在思想意境与表现手法方面,都给陆游以深刻的影响。杨万里在评陆游诗时说:“重寻子美行程旧,尽拾灵均怨句新。”既说明了陆游所师承的诗歌传统,又指出了陆游的创作特色。宋代诗人中,陆游与梅尧臣无论是就其所生活的时代,还是他们的出身与遭遇,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从生活时代看,都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时代,而这些矛盾,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他们都比较关心人民的疾苦。因此陆游也最推重梅尧臣,并不断地向梅尧臣学习。最终在成就上远远超过了梅尧臣。陆游不是向前人乞求残余,而是把各家熔铸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

  陆游的诗风更与他的生活经历直接相关。他在绍熙三年(1192)写的《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癆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他认为自己悟到“诗家三昧”是到达南郑后的变化。正是生活实践使他突破了江西派的樊篱,走出自己的路。他的杰出的成就是他所生活的那个南宋时代赋予他的。他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他有饱满的爱国热情,渴望杀敌报国,再加上他善于向前代和同时代的诗人学习,他的诗歌终于具有了自己的内容与风格。

  陆游的诗歌广泛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主要矛盾,从这方面来看,他的诗很接近杜甫的风格,因而获得一代“诗史”的称誉。陆游善于抒写自己对现实的主观感受,而很少对客观现实生活去做具体的铺叙与细致的描绘,把复杂丰富的现实内容经过高度概括,凝聚在简炼的诗句之中,着重写出自己的感情,抒情味道浓厚。如“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追感往事》)“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等诗句,都犀利的揭露了投降派的本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凝炼而又概括的诗句,表现了诗人深沉而又丰富的感情。陆诗中很少有像杜甫“三吏”“三别”那样的叙事诗。也没有白居易那样的夹叙夹议的讽刺诗。陆游的诗具有概括性强、抒情性强的特点。

  陆游诗浪漫主义特色也十分浓厚,尤以七言古诗更为突出。这些诗多侧重于抒写诗人的理想、抱负,和为祖国献身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乐观自信,表现出诗人执着的追求,热情的向往。古体诗的形式,平仄束缚少,韵脚自由,也适于表现热烈奔放的激情。如《醉歌》、《楼上醉书》、《醉中下瞿塘峡》、《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对酒歌》、《神君歌》等等,从构思到表现手法,都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的色彩。他在嘉州时写的《醉歌》:

  我饮江楼上,阑干四面空。手把白玉船,身游水精宫。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肺肝生崔嵬,吐云为长虹。欲吐辄复吞,颇畏惊儿童。乾坤大如许,无处著此翁。何当呼青鸾,更驾万里风。

  诗人在江天空阔的高楼之上饮酒,醉后神游看到祖国大好河山遭到侵略,顿生无限激愤之情。最后两句写出诗人热情的憧憬,他希望能收复失地,乘青鸾驾万里风在祖国的江天自由遨游。这首诗想象丰富,气魄宏伟,有气吞山河,神游天外的气势。又如《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

  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许愁亦当有许酒,吾酒酿尽银河流。酌之万斛玻璃舟,酣宴五城十二楼。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却驾白凤骖班虬,下与麻姑戏玄洲。锦江吹笛余一念,再过剑南应小留。

  这首诗是淳熙四年(1177)陆游在成都时写的,诗人从古代神话故事中吸取素材,发挥他瑰丽奇幻的想象,抒发了沉积在胸底的浓郁的愁闷感情,他永远怀念在蜀中前线的戎马生活,希望能驰骋战场杀敌立功,拯救被侵略的家园。即使自己能如传说中人物一样,化仙而去的时候,仍然有一个念头不能放下,那就是再过剑南时,要稍作停留,不忍立即离去。“锦江吹笛余一念,再过剑南应小留。”诗人对国家、对理想怀有何等深沉炽烈的热情!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又看到李白诗风对陆游的深刻影响,难怪在当时有人称他为“小李白”了。[名人故事]  陆游写诗兼及各种体裁,无论古诗、律诗或是绝句都有佳作,尤以七律为佳。沈德潜在《说诗癇语》中说:“放翁七言律,对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他写诗重锤炼,清赵翼《瓯北诗话》说他“或者以其平易近人,疑其少炼,抑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放翁工夫精到,出语自然整洁,他人数言不了者,只在一二语了之,此其炼在句前,不在句下,观者并不见其炼之迹,乃真炼之至矣。”对诗句的锻炼决定了陆诗的语言特色,即晓畅平易,精炼自然,圆转流畅。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放翁体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是令人咀味。”这些评论,都非常贴切地指出了陆游诗歌语言方面的特点。

  陆游是南宋一代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无论在思想上与艺术上都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无论在当代或者对后世,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明时期,陆游作品广泛流传,许多人向他学习,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称之为“广大教化主……于南渡后得一人,曰陆务观,为其情事景物之悉备也。”到了清代,许多人为他写诗话,编年谱,选印他的作品,高度赞扬、肯定陆游爱国诗歌的成就。陆游的爱国诗篇一直教育和鼓舞着后人。

《钗头凤》陆游

  钗头凤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释】

  黄縢(téng):酒名。或作“黄藤”。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ì):湿润。鲛绡(jiāo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数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是错误,是错落,更是错责,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像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像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不然,就不会如此消瘦。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而在“人”“瘦”之间加一个“空”字却另有深意。“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古诗·陌上桑》)

  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那这个“瘦”就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不能不哭,不能不泪流满面。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像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词人自己的心境,也像“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了。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却难以表达。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意谓: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总而言之,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写作背景】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有人说唐氏即陆游的表妹唐琬)。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钗头凤陆游

  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陆游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此词催人泪下。全词如下: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释】

  黄縢(téng):酒名。或作“黄藤”。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ì):湿润。鲛绡(jiāo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红润,焕发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消瘦。“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像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像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而在“人”“瘦”之间加一个“空”字却另有深意。“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古诗·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那这个“瘦”就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不能不哭,不能不泪流满面。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