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读书笔记1
以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已经开展了几个学期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活动的开展并科学运作,不仅拓宽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课程资源,更给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最佳契机。此次活动,本人与学生共同参与,熟读精思,感悟颇深,真乃受益非浅。
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
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读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2
这一个寒假中,我阅读了进德修业,成就智仁勇、愚公移山等10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使我读后受益无穷、难以忘怀。书本十分全面,介绍了立志、做人等各个方面,使我们得到了全面发展,并陶冶了我们的高尚情操。
10篇文章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愚公移山》这一章节了,这一章节主要讲了愚公为了没有山岗阻隔,于是日夜搬山。文章中愚公坚定不移的精神,令我深怀敬佩之情。愚公与家人之间的合作也十分默契,难怪人们说:“团结就是力量。”最终,在天神的帮助下,愚公移动了大山,从此,再也没有山岗阻挡他们了,这个故事正是因为有着深刻的道理,如今才会鲜为人知,成为家喻户晓谈论的话题,愚公这个名字才会流传至今,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这一本书内容齐全,故事生动有趣,其中且又不失哲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并且告诉了我们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这一道理,使我们更深入了解了祖国,祖国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与理解,我认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对我们十分有益,适合我们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3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了解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事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
其中我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很深的见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这居然去您给我受益匪浅的诗句,就是出自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年级来说吧!在这个100多人的大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学习天才罗晓辉,跳舞能手王心怡,唱歌能手王芸,小书法家肖元??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习的道理啊!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岔道,我们有时候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他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他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4
每每翻开我那饱经风霜的《经典诵读》,总能让我从中领悟出不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导师,为我开辟一条条人生道路。
那么多的名言警句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正因为这句话,它为我和同学化解了矛盾,平息了一场风波。
那是一次打扫除之前,我坐在位置上写作业。看见我同学季海鹏走了进来,就跟他开了个玩笑。谁知他还当真了,重重地扇了我一巴掌。我笑着说:“还当真了,别瞎想啊!”说着我就轻轻还了他一下。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他怒发冲冠地走过来,对我的桌子一阵乱踢猛打,又对我的凳子一阵狂轰烂炸。边踢嘴里还嘀咕着:“打架啊,很能打是吧,哥奉陪!”
我愣是给震住了,一下没反应过来。一时间边上围了好多同学,还都在煽风点火:“懦夫,懦夫!”他也在骂我:“懦夫!”顿时我变得热血沸腾,攥紧了拳头,就差就动手了。但刹时间我脑中飘过这样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我忍住了,就当他们是要看热闹的。
“叮铃铃”上课了,大家都迅速地回到座位,季海鹏也怏怏地回去上课了。课间做作业时,他做错题,偏没带橡皮,他到处借却没借到。最后他红着脸走到我桌前说:“对不起啊。”我边递了块橡皮给他边笑着说:“没事啦,我们本来就是朋友啊。”我还俏皮地说了句:“上帝赐与人的美丽和财富是均等的,早晚会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经典诵读》上哲理名言真是让我受益非浅啊。那天如果不是我懂得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后果就无法想象了。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5
当我捧着散发着墨香的《中华经典诵读》时,我在内心热切地呼喊:“让我们充实的度过每一天吧,我永远不会让你孤独。”
新学期的《中华经典诵读》里增添了许多文言文,它让我们能高质量地与人交流,能高品质地与人交往。让我们更进一步增加了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了解,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名篇和名人名言,为日后立身处世,稳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中华经典诵读》的选材非常好,注重了三大点:一是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二是这些诗文表现了励志勤学的理想情怀和国家意识,发扬了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引领青少年确立人生信念,形成核心价值理念和世界观。我相信:通过日积月累地读,温故而知新地思,人人将能出口成章地说,下笔如神地写,身体力行地做。
《中华经典诵读》里有许多诗文都让我铭记在心,这些诗有写清风明月、大好河山的,有写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还有抒发爱国情怀的……每一首都那么令人心动,让人陶醉,每一篇都那么妙趣横生、意味深长。比喻:读了《孟子尽兴》节选之四,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韧而不及泉,犹为井也。”它告诉我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要放弃。又如《论语卫灵公篇》节选之三,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和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短短片语就告诫我们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事不冷静,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有了错而不改必将酿成大错。
《中华经典诵读》短小精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它丰富的知识和内涵。它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中迈步前行。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6
原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只适合小学生阅读,翻了几页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纵览全书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博,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他的阅读对象不应只是中小学生,应该是所有的中华儿女。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称赞《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诺贝尔文学奖得者、作家赫尔曼.赫塞说:“我们现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书中。”是的,《老子》是经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转》、《荀子》……也同样值得我们去一一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把我们带到千年前的古代尽情翱翔,在传统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轻叩中华传统的大门,我们应该做到“自知”、“自胜”、“自省”,自然的规律就像拉弓射箭,要射中目标,箭头高时就压低一些,箭头低时就太高一些,老师称它为“损有余而补不足”。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故事,《老子》(二)中的第七十八章写到:“水不断地滴到石头上,时间长了就可以把石头滴穿”。这是“水滴石出”的故事的出处。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让我们共享经典,引导我们要坚持不懈、任人唯贤、持之以恒,让我们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学会“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思想境界应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
可惜的是现在丧失传统文化教养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丧失传统文化教养的人,同时会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与创造力,如不及时解救,我们的社会将渐渐成为“没有文化而不适合人居住的社会”。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每一个人永远的精神食粮。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7
最近忙于应付研二的学业,都没什么空微信读书了。这两周的一篇作业,写成了文学方向,就贴上来做读书笔记吧。
《劝学》出自《荀子》,是书中的首篇文章,又名《劝学篇》,创作年代战国时期。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的赵国人。他是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当时被尊称为“荀卿”。《荀子》是他的代表作品。与此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和李斯,汉代初期的政治家、科学家张苍,都是荀子的门下高足,其中,李斯和张苍分别担任秦朝丞相和汉朝丞相。荀子老师的教育水准由此可见一斑!
所谓“劝学”,顾名思义,就是“劝人学习”的意思,这是一篇集中论述“关于学习的重要意义”的议论文。
一般的议论文章,都比较地艰涩难读,或是大段说理,或是正襟危坐,难以让人“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但是《劝学》篇,融说理于“缓行游荡”之间,给你描绘一幅又一幅的情景,感觉在翻阅风景的时候,就顺便把道理给听进去了。与此同时,在下笔之时,完全看得出“浓墨重彩”的写作功力,文章“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文章开篇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宗明义,挑明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一上来就跟你们讲清楚,我今天是来讲大道理的。只是,这道理怎么讲?真是一门艺术了。
擅用实景比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它却比蓝草看着更蓝啊,冰是水凝结的,可它显然比水更冷啊。再加上“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因为君子要多不断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身,那么他就能明事理且没有什么过错了。这个道理其实挺浅显的,就是说要借助外界养分,滋养自身,任何人只要通过发愤学习,都是能进步的。
因为作者多用日常的事物来做比,读者在脑海中就会首先构建起这些事物的模样或场景,从感性认识递进到理性认识,快速融入,难怪说这样讲理是“先声夺人”了。并且,大道理只讲了一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马上180度大掉头,跟你讲一些好玩的、易懂的东西,强力吸引你往下读。
这些浅白、通俗的实物实景比喻,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又比如“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无需翻译,也能即刻明白,说得很对呀!所以,由此得出“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不是说君子天生就有用的,是善于借助外力,外力是什么?外力怎么得到?就要不断得学习。
正反对比递进
在文章前四段的正面循循善诱后,作者开始讲“蒙鸠和射干、蓬草和白沙、兰槐”的故事了,这些都是反面的例子,要说明的是它们长错了地方或找错了环境,告诉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后文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大段使用了强烈的正反对比的举例,都引向“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说不刻苦钻研,不会有显著成绩,不埋头苦干,不会有巨大成就。
大量运用排比
文章之所以读来无刻板之感,反而觉得活泼,除了众多的比喻、类比,创作形式上非常多得采用了变化多样的短句排比,也是一大原因。
除了开头抓人眼球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文中的排比句不胜枚举,又如“肉腐出虫,鱼枯生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等等,寓说理于实景,文学色彩强烈,“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不难看到,较为连续、整齐排比句式,同时较为多变,读来因此感觉新鲜、生动。
从理论到实践
文章的前半部门,说“学不可以已”,论说了学习的重要性。既然重要了,该怎么学呢?从“学恶乎始?恶乎终?”开始,文章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习的具体方法。
关于学习的途径,“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从诵读《诗》、《书》等经典书籍开始,到读《礼记》结束,这样的意义在于,从做书生开始,一直到成为圣人。“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这一段短短几句话,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之感,不仅饱读诗书,并且能高度集纳概括,向人进行推荐,名师水准的体现。
关于学习的方法,“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不要浮躁,不要啰嗦。“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习要亲近良师;“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学习还要崇尚礼仪,“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君子要“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不要浮躁,不要怠慢,不要盲目,谨慎对待每一位前来求教的人。
关于学习的态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学习要专心致志,学得全面彻底。
“在作品集中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这种手法,在修辞上叫做“博喻”,一般大都用来辅助景物描写。而荀子作品中的博喻都是用来说明事理。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来论述,这是《劝学》非常突出的创作特点。”
荀子讲的“大道理”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结构严谨、质朴,却又不是华丽,一个能言善辩、满腹经纶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其实,这就像现在一样,学生们坐在教室里,同样是学知识、听理论,但如果老师自身水准高超,并且课讲得生动有趣无枯燥,没有学腐气,自然是会大受欢迎的。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8
这一天,我在家里诵读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这本书。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让我受益匪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第一文摘:经典诵读读书笔记)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习等等。
我平时也没有礼貌,大人们总是教育我,可我,总是不听他们的话,有时还会和他们吵架,我太任性了,爸爸和妈妈是为我好,我却不好好听他们的话,不好好学习,还和他们吵架,太不应该了!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爸爸和妈妈,之所以会啰嗦,是因为他们关心我,我还这样,真是太不因该了,以后我一定会听他们的话,再也不和他们吵架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知道了学习要勤学多思。我也要学习不懂就问的精神,学习生活中,我有不懂的题目我不问,不懂就不懂了,随他去,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了,我怕问老师和同学,怕麻烦,怕动脑,。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一直这样,日积月累,不懂的题更多了,直接导致我成绩下滑严重,到最后考试,这不会那也不会,最后考得很差。在家里,我也要多多问家长,但我太懒了,懒得问、懒得想,最终使我成绩惨不忍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一定要牢牢记住这句话。
子曰:古之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告诉我说到就要做到,这是一个人的信用。我有时,会不诚实,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骗人或做出一些不诚实的事来获取个人的利益,看了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过失感到十分的后悔莫及,我不该做那种事情。
《中华经典诵读》历经千百年让人百读不厌,我将把这本书当成我的一位老师,因为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9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下至当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文字记载的就长达近五千年。在这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一代一代的艰辛奋斗,不断创造,征服自然,建设社会文明,至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使得中国成了世界瞩目的文明古国。
钻木取火、结绳记事、酒池肉林、丧家之犬、南门立木、卧薪尝胆、焚书坑儒、三顾茅庐、闻鸡起舞,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牵引出了一系列的风云人物,如商纣王、孔子、商鞅、勾践、秦始皇、项羽、诸葛亮、杨贵妃、忽必烈、海瑞、文天祥、和坤等等。他们虽然早已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风尘中,却个个性格鲜明,读其故事如见其人。而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这些人早已有了一种历史标签的味道,几乎每一个人都成了一个人格典型,在每个时代,都有千千万万现实中的人与之对应。
人物勾连历史,从三皇五帝时代,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盛世、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辉煌灿烂,而其中的故事纷繁精彩,每次读之,总会给人振聋发聩的启示。这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中华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用文学化的语言一一展现,读之,既能了解中华历史的发展脉络,又可以享受文学的熏陶,汲取历史的智慧。
《中华经典诵读》读书笔记
当我捧着散发着墨香的《中华经典诵读》时,我在内心热切地呼喊:“让我们充实的度过每一天吧,我永远不会让你孤独。”
新学期的《中华经典诵读》里增添了许多文言文,它让我们能高质量地与人交流,能高品质地与人交往。让我们更进一步增加了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了解,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名篇和名人名言,为日后立身处世,稳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中华经典诵读》的选材非常好,注重了三大点:一是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二是这些诗文表现了励志勤学的'理想情怀和国家意识,发扬了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引领青少年确立人生信念,形成核心价值理念和世界观。我相信:通过日积月累地读,温故而知新地思,人人将能出口成章地说,下笔如神地写,身体力行地做。
《中华经典诵读》里有许多诗文都让我铭记在心,这些诗有写清风明月、大好河山的,有写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还有抒发爱国情怀的……每一首都那么令人心动,让人陶醉,每一篇都那么妙趣横生、意味深长。比喻:读了《孟子尽兴》节选之四,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韧而不及泉,犹为井也。”它告诉我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要放弃。又如《论语卫灵公篇》节选之三,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和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短短片语就告诫我们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事不冷静,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有了错而不改必将酿成大错。
《中华经典诵读》短小精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它丰富的知识和内涵。它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中迈步前行。
诵读中华经典读书笔记范文
诵读中华经典读书笔记范文1
以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已经开展了几个学期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活动的开展并科学运作,不仅拓宽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课程资源,更给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最佳契机。此次活动,本人与学生共同参与,熟读精思,感悟颇深,真乃受益非浅。
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
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
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读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诵读中华经典读书笔记范文2
这次有幸参加《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培训,在培训中听了宋立林博士的“国学的前世与今生”报告和王月平老师的公开课,使我受益匪浅,读一本好书,能改造一个人的一生。更可况这是一本薄但内容丰富的书,一本写有古人智慧的书,一本有古人精神的书,我读完之后,感受颇深。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更有值得让人学习的古人的精神的书!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因为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所以它不仅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更能让我们深刻的读懂文章的内涵,这不正是我们所喜欢的愉快阅读吗?在这本书中,有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给我学习的方法;有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教育我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这本书蕴含了太多太多,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古诗向我描绘出一幅幅古老的图画,这本书中有很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阅读时,我还积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语,这些对我们拓宽知识,提高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茫茫书海,好书难求,愿《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样的好书多起来,也愿读这样好书的读者多起来,拓宽知识,丰富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好处多多,同行们,快快行动吧!
诵读中华经典读书笔记范文3
这一天,我在家里诵读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这本书。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让我受益匪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
诵读中华经典读书笔记范文4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诵读中华经典读书笔记范文5
每每翻开我那饱经风霜的《经典诵读》,总能让我从中领悟出不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导师,为我开辟一条条人生道路。
那么多的名言警句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正因为这句话,它为我和同学化解了矛盾,平息了一场风波。
那是一次打扫除之前,我坐在位置上写作业。看见我同学季海鹏走了进来,就跟他开了个玩笑。谁知他还当真了,重重地扇了我一巴掌。我笑着说:“还当真了,别瞎想啊!”说着我就轻轻还了他一下。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他怒发冲冠地走过来,对我的桌子一阵乱踢猛打,又对我的凳子一阵狂轰烂炸。边踢嘴里还嘀咕着:“打架啊,很能打是吧,哥奉陪!”
我愣是给震住了,一下没反应过来。一时间边上围了好多同学,还都在煽风点火:“懦夫,懦夫!”他也在骂我:“懦夫!”顿时我变得热血沸腾,攥紧了拳头,就差就动手了。但刹时间我脑中飘过这样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我忍住了,就当他们是要看热闹的。
“叮铃铃”上课了,大家都迅速地回到座位,季海鹏也怏怏地回去上课了。课间做作业时,他做错题,偏没带橡皮,他到处借却没借到。最后他红着脸走到我桌前说:“对不起啊。”我边递了块橡皮给他边笑着说:“没事啦,我们本来就是朋友啊。”我还俏皮地说了句:“上帝赐与人的美丽和财富是均等的,早晚会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经典诵读》上哲理名言真是让我受益非浅啊。那天如果不是我懂得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后果就无法想象了。
诵读中华经典读书笔记范文6
《经典诵读》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里面包含了许多诗人在作诗时所流露出的丰富感情,还有很容易理解的诗意……我觉得《经典诵读》是一本能让不爱学习的孩子记得清清楚楚的一本书,每个诗意和注释都很通俗易懂,能让我们较容易记住。
《经典诵读》里的诗有的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有的是让我们惜时如金,有的是教会我们要做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懂礼貌的好孩子……而且在有时背诗背累了还可以阅读《经典诵读》里的成语故事,这样既能让人放松放松,同时也能学到广泛的知识和道理。
在《经典诵读》里面的《独坐敬亭山》中,作者李白写出了他孤独的思想感情。“众鸟高飞尽”这句诗描写了敬亭山的景色,描述了鸟儿们已经高飞远去;“孤云独去闲”这句诗中的“孤”字写出了作者孤独、孤单的心境,仿佛作者就是天上的那一朵云彩十分自在,慢悠悠地越飘越远;“相看两不厌”这里是指现在只剩下我和敬亭山了,我们俩都彼此相望互不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只有敬亭山”大概只有这座和我相望着的高大的敬亭山吧!此时,我也己陶醉其中,仿佛我就是作者正在与敬亭山相互对望着……我觉得作者写诗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写出自己的孤独,从而赞美敬亭山。每次我背书时就会有一种快乐,既可以自我模拟一下,又学到了知识,这样不是很有趣吗?真是一举两得……
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背诗爱好者了,我也希望自己能写出几篇自己的诗歌和散文,最好还能在各种征文中获奖!
诵读中华经典读书笔记范文7
这个学期开始,我们每天都读《中华经典诵读》,读时,引发了我很多思索。“道可道也,无恒道也。”,以这样开始,却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什么意思啊?”宣传片看完后,同学们纷纷说。这样乍一听,真是不懂。这其实是《道德经》中的一段话。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被称为经典的书,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经》,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孟子》,还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论语》等等,古代人经常以这些书为圣贤之书,学习它,感悟它,从而知晓了人世间的道理,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而今天,人们大多从小说中获取感悟,而把古代的圣贤之书视为一种“老旧”的观念,现代人已不需要这种所谓的“圣贤”来为人们指引方向。
但是,人们的精神特别需要这类书,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习惯。比如《弟子规》可以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对长辈有礼貌。我阅读《诗经》时,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经典诵读也可以放松学生学习的疲乏,当阅读《桃花源记》时,我看到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出一幅恬淡的风景,让人神往。而现在的人,每天都在操劳之中度过,最好的享受就是看一看小说,来抚慰疲惫的心灵,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放松心情,像古人一样阅读经典,获得自己的平静呢?
《中华经典诵读》读书笔记(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积极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中华经典诵读》读书笔记(二)
《经典诵读》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里面包含了许多诗人在作诗时所流露出的丰富感情,还有很容易理解的诗意……我觉得《经典诵读》是一本能让不爱学习的孩子记得清清楚楚的一本书,每个诗意和注释都很通俗易懂,能让我们较容易记住。
《经典诵读》里的诗有的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有的是让我们惜时如金,有的是教会我们要做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懂礼貌的好孩子……而且在有时背诗背累了还可以阅读《经典诵读》里的成语故事,这样既能让人放松放松,同时也能学到广泛的知识和道理。
在《经典诵读》里面的《独坐敬亭山》中,作者李白写出了他孤独的思想感情。“众鸟高飞尽”这句诗描写了敬亭山的景色,描述了鸟儿们已经高飞远去;“孤云独去闲”这句诗中的“孤”字写出了作者孤独、孤单的心境,仿佛作者就是天上的那一朵云彩十分自在,慢悠悠地越飘越远;“相看两不厌”这里是指现在只剩下我和敬亭山了,我们俩都彼此相望互不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只有敬亭山”大概只有这座和我相望着的高大的敬亭山吧!
此时,我也己陶醉其中,仿佛我就是作者正在与敬亭山相互对望着……我觉得作者写诗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写出自己的孤独,从而赞美敬亭山。每次我背书时就会有一种快乐,既可以自我模拟一下,又学到了知识,这样不是很有趣吗?真是一举两得……
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背诗爱好者了,我也希望自己能写出几篇自己的诗歌和散文,最好还能在各种征文中获奖!
《中华经典诵读》读书笔记(三)
当我捧着散发着墨香的《中华经典诵读》时,我在内心热切地呼喊:“让我们充实的度过每一天吧,我永远不会让你孤独。”
新学期的《中华经典诵读》里增添了许多文言文,它让我们能高质量地与人交流,能高品质地与人交往。让我们更进一步增加了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了解,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名篇和名人名言,为日后立身处世,稳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中华经典诵读》的选材非常好,注重了三大点:一是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二是这些诗文表现了励志勤学的理想情怀和国家意识,发扬了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引领青少年确立人生信念,形成核心价值理念和世界观。我相信:通过日积月累地读,温故而知新地思,人人将能出口成章地说,下笔如神地写,身体力行地做。
《中华经典诵读》里有许多诗文都让我铭记在心,这些诗有写清风明月、大好河山的,有写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还有抒发爱国情怀的……每一首都那么令人心动,让人陶醉,每一篇都那么妙趣横生、意味深长。比喻:读了《孟子尽兴》节选之四,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韧而不及泉,犹为井也。”
它告诉我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要放弃。又如《论语卫灵公篇》节选之三,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和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短短片语就告诫我们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事不冷静,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有了错而不改必将酿成大错。
《中华经典诵读》短小精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它丰富的知识和内涵。它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中迈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