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名言 > 尊敬老师的名言励志 正文

尊敬老师的名言励志

时间:2024-11-26 17:53:17

  尊敬老师的名言一

  1)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3)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4)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5)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6)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7)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8)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9)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0)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捷尔任斯基

  11)没有大陆,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黑格尔

  12)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3)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14)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15)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务了。——夸美纽斯

  16)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17)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1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19)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连您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尊敬老师的名言二

  1)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2)我崇拜伟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师您。

  3)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7)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8)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9)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连您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10)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11)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12)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13)君子隆师而亲友。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广潜书》

  1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16)您推崇真诚和廉洁,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您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1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8)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1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20)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尊敬老师的名言三

  1)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5)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6)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7)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8)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9)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10)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11)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2)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泽东

  13)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14)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