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短句 > 律诗押韵短句励志 正文

律诗押韵短句励志

时间:2024-12-14 12:50:50

唐诗七言绝句的押韵要求

  导语: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古诗(律诗)格律知识

  古代诗歌,其作品蔚为大观,其种类也纷繁芜杂,在这里,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相应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另外,从诗句字数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因此,本文就将古诗格律的讨论,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上。

  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讲律诗的格律时,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和“对仗”等概念。

  一、押韵

  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近韵母”。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里的“苔”、“栽”和“来”的韵母都是“ai”,自然属于“同韵”,所以,它们是押韵的。

  例(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耕耘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中的“麻”、“家”和“瓜”的韵母分别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韵母都是“a”,在古韵中属于“同韵”字,所以,它们也是押韵的。

  例(三):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较“斜”、“家”和“花”三个字的读音可以发现,“xie”和“jia”“hua”不应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作“sia”(相当于xia),因此在当时,它们也是押韵的。所以,在判断古诗押韵问题时,还应考虑到字音的演变因素,不能完全按照现代汉语的字音去衡量。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照官方颁布的“韵书”来押韵的。

  律诗中,一般是在二、四、六、八等偶数句,也就是每联的对句的句尾押韵,三、五、七句也就是每联的出句不押韵,全诗的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五律首句多数不入韵,七律首句多般入韵);并且,韵脚(押韵的字)一般为平声字(即阴平、阳平调的字)。例如:

  (一)送魏大将军(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二)咏煤炭(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一)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

  (二)诗中“金”“深”“沉”“心”“林”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押韵,且首句即入韵。

  二、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根据平仄的要求,律诗在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它们是:

  (一)五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当然,律诗还可以由此而变化出其它诸多格式来,我们就不必要一一了解了。

  律诗在平仄上也有特别要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律诗的平仄有“粘对”规则。“对”就是对立,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重复。“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的。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第二,律诗格律中的“孤平”禁忌。孤平是律诗格律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都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那就必须采取补救(见下文)的办法。

  第三,律诗格律中的“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就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拗救”的具体方式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无须一一了解。

  第四,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的禁忌。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唐诗七言绝句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笔。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附加阅读:七言绝句格律分类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

  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首句平起入韵式(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十五删韵)

  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十五删韵)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忆江柳》(十一真韵)

  例;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刘长卿《会赦后酬主簿所问》(五微韵)

  首句仄起入韵式(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四支韵)

  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六麻韵)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四支韵)

  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一真韵)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表示首句平起平收或平起入韵,(--|)表示首句平起仄收或平起不入韵,(|--)表示首句仄起平收或仄起入韵,(||)表示首句仄起仄收或仄起不入韵

唐诗七言绝句诗

  导语:七言绝句包括了唐代各个时期著名诗人的七言绝句诗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唐诗七言绝句诗,欢迎借鉴!

  1、《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凉州词》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仞万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色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11、《回乡偶书》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闺怨》

  唐代·王昌龄

  少妇闺中不知愁,春节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4、《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5、《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王岐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