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作文 > 关于故宫的励志作文 正文

关于故宫的励志作文

时间:2025-01-16 13:07:28

  有关励志的作文篇一

  近日,与一位年长我十余岁的姐姐相邀聚会。我们曾经在一个城市,关系亲密,后来我从南方来到北京,便极少见面,只是在电话里、在网络上,互致问候。分开的这些年,听闻她遭遇丈夫外遇,听闻她离婚、争孩子、争财产,各种狗血剧情宛如电视剧;听闻她罹患疾病卧床半年,但她从来不愿意对我讲起。几次致电,她只字不提,我也不便过多询问。

  心有惴惴,害怕看见她那张美丽的脸被怨恨扭曲,害怕看见曾经那么充满活力和阳光的生命被生活侵蚀的满目疮痍。

  但当我见到她的那一眼,内心的担忧和阴霾一扫而空。四十余岁的她,妆容精致,眼神清澈,体态轻盈,着一身白色便装,随意的披散着头发,于他现在的男朋友挽手而来,笑语盈盈,眉目传情。

  这样美好的恋爱场景,似乎只能发生在20几岁的小姑娘身上,她们未经世事,所以她们美好如花,澄净如水。

  但是现在,她是一个遭遇丈夫抛弃,离异过的女人,她曾在仇恨与痛苦中挣扎,她从最黑暗的地带穿越而来。我们都以为她会凋谢了吧,她会沉没了吧,然而,她从地狱走来,依然盛开成一朵明艳的花。

  有文说,心若不死,烈火烧过青草地,看看又是一年春风。对极,美极!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当春风再来的时候,你扬起的,是怎样的一张面孔。

  试想一下,此时的她,如果身体发福,如果面容衰老,目光浑浊,恐怕也没办法与身边的人形成这样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果她有一个饱经风霜后疲惫不堪的灵魂,或者有一个经历俗世风云,变得面目可憎的扭曲人格,就算她保养的再好,身姿苗条,美若天仙,她也享受不到这份等到风景都看透,一起看溪水长流的美好。

  就这样,一个45岁的女人,经历了人生那么多起起伏伏,风霜雪雨,却再一次,如少女般恋爱了。然而生活中,别说45岁,就连很多35岁的女人,都已经面似中年,心如老妪。生活的琐事,耗光了她们的耐心;人生的.无奈剥夺了她们的笑容;曾经温柔恬静的小女孩,变成对内焦虑对外暴躁的妇人;曾经宽和善良的女人变得尖酸刻薄、狭隘自私。

  我经常在公众场合看到一些年轻的妈妈用训斥的口气对孩子说话,明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让孩子过来,或者让孩子不要爬高,但她的语气里充满了极大的不耐烦,再看看她的面孔,面色如蜡,目光如灰;还见过一个女人,当着孩子的面,训斥自己的母亲,就是很简单的喂饭的时候忘了系上围脖,她就在餐厅里不管不顾地训斥了足足十分钟,一般有教养的人,对待保姆都不会这样;还有一些女人,对老公横挑鼻子竖挑眼,左看右看都嫌烦。多少年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各种各样的艰辛磨难,不仅带走了她们的青春年华,也耗尽了她们身上那些美好的东西,她们的身上存储着巨大的负能量,这种负能量辐射到她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尤其是孩子。

  有一部电影,说一个小孩有特异功能,可以看到别人身上的光环。在他小的时候,他的妈妈身上是有光环的,可是等他慢慢长大了,***妈身上的光环就没有了,随之出现的画面,就是在一个胡同的平房里,***妈围着围裙,对着正吃饭的他唠叨:为了你上学,家里花了那么多钱,我为了你,辛苦了一辈子,你还不好好学习,你对的起谁;而这个小孩的爷爷,虽然已过古稀,但精神矍铄,豁达开朗,他的光环始终都在。

  电影没有解释,但我觉得,这个光环,应该就是对生活的热情。岁月可以带走我们的青春,皱纹可以爬上我们的脸庞,但带不走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明天的期待,日子除了柴米油盐,还有诗意的存在。

  也有一些女子,她们把生活的磨砺沉淀成人生智慧,她们面容柔和,目光纯净,她们也经历过伤害但对人性依然信任,他们也经历过苦痛,但对生活依然热情。她们在职场努力工作,也会把生活经营得繁花似锦;她们还可以对陌生人报以善意微笑;她们待人接物心平气和,哪怕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会如倒垃圾般口无遮拦;她们与孩子平等交流;与爱人恬静相守。

  她们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存在。这种美好,无关乎年龄。四十五岁的王菲面若少女,四十六岁的邓文迪面目狰狞,如何选择,只在于你。

  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从书中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体验了我们之外的人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经历,从而对世界有更多的见识,而不只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盘算着身边的是非纷扰。

  有一个爱好。

  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之外,为自己留一个甜蜜的空间,或插花,或茶艺,享受一份遗世独立的美好。

  保持一颗童心,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

  对于有孩子的妈妈来说,孩子就是你最好的老师,当孩子指着这个那个对你惊叫的时候,别只会说,快走快走,这有什么好看的。蹲下来,用他的视角,去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宽容淡定。

  人生过了几十年,会明白,没有什么是非要不可,也没有什么是非怎样不可。世界上的事情,都有他发展的规律,我们能决定的,微乎其微。兢兢业业工作,认真负责地对待家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爱养育孩子,但对于结果,不要太过苛求。玉米的种子,永远也结不出南瓜,只要我们尽力了,剩下的,交给命运。

  爱自己,对自己好一点。

  无论家庭需要你怎么样的付出,都记得适时地犒赏自己一下。我记得一篇文章里,写到一个全职的妈妈,孩子刚出生,非常辛苦,她每天一定要去楼下的咖啡厅坐一个小时,吃个甜点,读一读书,享受一下。孩子不会因为这一个小时妈妈没有带他就失去什么,但她却在这一个小时里面,放松自己,调整自己,然后回家继续面对哇哇啼哭的婴儿,夜半哺乳的艰辛。

  人,生而美好,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在岁月的长河中,把她丢掉。

  有关励志的作文篇二

  我们的眼睛,往往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都为外物所遮蔽、掩饰,浮华的事情占据了我们的目光,以致我们看不到自己真实的内心,因此在人生中留下许多遗憾:在学业上,由于我们看不到自己真实的内心,所以盲目地选择了别人为我们选定的、他们认为最有潜力与前景的专业;在事业上,我们故意不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在一哄而起的热潮中,我们也去选择那些最为众人看好的热门职业;在爱情上,我们常因外界的作用扭曲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因经济、地位等非爱情因素而错误地选择了爱情对象……

  我们都是现代人,现代人惯于为自己做各种周密而细致的盘算,权衡着可能有的各种收益与损失,但是,我们唯一忽视的,便是自己的心灵。

  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压力容易使人心境失衡,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宁静的心灵面对无穷无尽的诱惑,就会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动。

  一位长者问他的学生:你心目中的人生美事有哪些?学生列出一张“清单”:健康、才能、美丽、爱情、名誉、财富……谁料老师不以为然地说: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项--心灵的宁静,没有它,上述种种都会给你带来可怕的痛苦!

  大街上有一位老铁匠因为早已没人需要他打制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手里是一个半导体,身旁是一个紫砂壶。

  他的生意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从这里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个紫砂壶,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正是这些吸引了他,于是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个紫砂壶。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3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16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个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然后又拒绝了,因为这个紫砂壶是他爷爷给他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个壶。

  壶虽然没有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蜂拥而至,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个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已经102岁了。

  心灵的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陋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心灵的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我们很忙,行色匆匆地奔走于人潮汹涌的街头,浮躁之心油然而生,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冷静驻足的理由和机会。现代社会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时,使我们作为一个人的优雅在逐渐丧失。那种恬静如诗般的岁月对于现代人来说,已成为最大的奢侈和批判对象。

  物质的欲望在慢慢吞噬人的灵性和光彩,我们留给自己的内心空间被压榨到最小,我们狭隘到已没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和眼光。而唯有宁静的心灵,才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奢望、乞求和羡慕,都是一厢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加速心灵的浮躁,而与豁达康乐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