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作文1
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戏曲作文2
大家可能想不到,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各种戏剧中,惟一吸引我的竟是吕剧,这让人感到很惊讶。不过,这实在没有什么稀奇的。我喜欢吕剧,是因为我们村里的吕剧迷特别多,而且每年都要唱戏。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五到正月十六之间,地点就在我们村的旧学校里。戏台后面原是教室,此时成了化妆室。上小学时,我总爱跑去看,一场同样的戏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当时,虽然看不懂演的是什么,但那豪华的场景、鲜艳的服装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好像每次去主要是为了看那些衣服、头饰,去看热闹,而不是去听戏。
现在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去看戏不再只是为了看场景看服装,主要是听戏。你看,帷幕一拉开,只见一个个姑娘莲步轻移,环佩丁当。这时,我会目不转睛地看个够。常演的吕剧有《李二嫂改嫁》、《王二小赶脚》、《墙头记》、《龙凤面》、《双蝴蝶》等。印象中,剧里的人物个个清秀美丽,形象动人。记得一位戏剧家曾说过,民间艺术是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我感觉,吕剧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是它与我们农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差不多每一出吕剧都是根据人们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事情编写成的,因而具有朴素真实的特点。人们歌唱它,演奏它,总是有感而发的,所表现的感情是真挚的。应当说,这便是吕剧的魅力所在。吕剧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特点而吸引了我。
我喜欢吕剧的另一个原因是,爷爷是演了几十年吕剧的老演员,我从小耳濡目染。我很敬佩爷爷,他不但能唱出男女不同的声音,还能够唱出感情。有时,唱着唱着,他会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现在,爷爷虽然已年迈,但唱上几段还蛮有滋味。平时走路,他还不自觉地显露出演戏时的姿势。因为经常听爷爷讲述,并常跟他去看戏,所以,我对吕剧更加喜爱了。
吕剧是我们山东的地方剧种。吕剧人美、舞美、曲美,极具表现力,我想,这大概是吕剧拥有成千上万吕剧迷的根本原因吧。但愿心爱的吕剧久唱不衰,永远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戏曲作文3
翻开我的记忆,发现关于戏曲的内容是非常少的,因为学校开展的特长训练我才对川剧的“变脸”有所认识。川剧经由国务院批准,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怀着对川剧的好奇,在一个微风习习的周六,我哼着“蓝脸的窦尔敦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打开了电视机,端坐在沙发上,等着观看川剧“变脸”。
随着音乐的响起,表演者穿着精致的表演服,搭配各种各样美丽的扮相,迈着他们特有的步伐走上舞台,或是低头间换了脸;或是抬手间变了脸;或是转身间变了脸;或是挥扇时又是一副脸孔。一举手一投足都让我落不开眼,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这么多的脸谱到底是怎么藏起来的呢?这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演绎,真的好神奇!虽然我听不懂唱的是啥,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的观看。
不过在我心中有个疑问:“每个脸谱怎么那么奇怪呢?”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在面对凶猛野兽的时候,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的形态,以吓跑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其实后来才听妈妈说,我哼的不是川剧脸谱而是京剧里的脸谱,原来戏曲不仅仅是川剧,还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秦腔等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戏曲原来有那么多的种类和表现形式,作为一名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会去多去了解学习并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
戏曲作文4
上个星期周末,老师布置了一个实践的作业,让我们回家学戏曲。
放学后,我匆匆回到家,打开手机找戏曲。我还没有想过要唱什么剧、什么歌曲,所以我去网上搜索。我看了很多很多东西,最后选定了唱黄梅戏。可是黄梅戏里有好多歌,不知道唱哪一个好,我只好又到网上搜索。我看了一些排行,排在比较前面的黄梅戏只有《女驸马之谁料皇榜中状元》。听网友说这首戏曲比较好学,很快就学得起。
我跑到后面的房间里,关上门,听这首歌。我听了很多遍,还是一点都不会唱。我想:这样下去不行,得试试其他的办法。我觉得可以先背歌词再学歌。于是,我就去搜索歌词。但是,我歌词也记不住。这就是那位网友说的很好学吗?我干脆闭上眼睛,跟着音乐轻轻的哼。我终于有一点会了。我还是继续哼,哼到不会跑调。我有了一点成就感。我又打开手机看歌词,一句一句和上歌词,最后全部连起来唱一遍。前面唱的有一点感觉了,但是后面还是不太熟悉。我本来想再练一下的,但是要吃晚饭了。
我匆匆地吃完晚饭,又开始练了。这一会儿,我想应该只练第二段,把第二段练熟一点。我连第二段的方法和第一段一样,所以比第一锻炼的时候快。现在,我终于可以勉勉强强地唱出来了,我要练得更熟一点。
我有点信心了,所以就打开一个录歌的软件,想要录下来听一下。开始了,我前面安然无恙地唱下来了,但是,后来很多地方唱错了歌词。我把录下来的听了一遍,然后把唱得不好的地方练了几遍。
我终于会唱这首戏曲了。
戏曲作文5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戏曲作文6
在我很小的时候,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戏曲的种子。听爸爸妈妈讲,我小的时候,电视只要调到有戏曲频道,我就表现得很专注、很安静,我被戏曲人物华丽的服饰深深吸引了。后来,爸爸妈妈有意识的培养我在这方面的爱好。听戏、看戏成了治愈我幼儿时期哭闹的“良药”。
慢慢长大了,我对这种“咿咿呀呀”的表演形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知道它叫秦腔,是我们陕西人的家乡戏,更是我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它的服装颜色鲜亮,头彩浓艳干净。每一套戏装就是一个故事,每一张脸谱都书写着忠奸义胆。我喜欢秦腔的故事美,惩恶扬善,满满的正能量。我喜欢它的唱腔,男声粗犷豪放,一个个豪杰令我叹服;女声委婉清亮,一个个奇女子令我神往。
爸爸妈妈也是尽可能给我创造看戏的机会,我更是乐此不疲,像着了魔似的。省戏曲研究院、易俗社等赶着趟儿地跑,看着台上的喜怒哀乐,听着似懂非懂的戏文,我的脸上竟然留下了泪水,我是真的爱上它了!想不到那诗意的台词,豪放的唱腔,舞动的水袖,铿锵的锣鼓,亮丽的妆容竟有这么大的魔力。
回到家随口哼着秦腔的曲调,拿两块毛巾搭在手上当水袖甩。大人们说戏的时候我也会参与其中,不由得说上几句。忽然发现,秦腔在我的世界已经无处不在了。当我抚摸身上的戏服,坐在镜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变成曾经痴迷的模样,那一刻,幸福满满,梦想照进现实。
当同龄人听着流行歌曲,疯狂追星的时候,我的爱好好像跟他们有些格格不入。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继续我的戏曲梦,用心去唱戏,用戏来做人。
戏曲作文7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个剧种,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韵味以及内涵: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还有越剧的轻柔婉转……
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根。如今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了,传统戏曲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挑战。它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更多人喜欢追流行,认为在流行中能够展现西我,获得满足。“弃之戏曲,投之流行”。
为什么传统戏曲会面临如此的抉择?是它乏味?不是。是因为它抵制不住流行的强撼冲击。流行是什么?引领潮流,追求时尚。不可否认,“流行”,也是一门艺术,但是现实中的艺术。
打个比喻,流行就像划过天际的一颗流行,一划而过,短暂却璀璨,更多人惊艳于它的闪亮,于是抛传统追流行,心中只觉得流行放射出的夺目光彩才为自己瞩目。殊不知,一划而过的背后,是寂静,没有任何追求后的精神享受。而传统戏曲,就好像宇宙中一颗并不耀眼夺目的恒星,虽然若隐若现,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韵律哼唱宁静。它摆脱了喧嚣与浮华。深夜,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地听一段戏曲,或是泡上一杯醇香的茶,看一会儿戏剧节目,你定会感到超脱的自然与静心,感觉古老却清新的戏曲很美,很美。
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如一袭清风吹拂着,精神与灵魂,此刻,都能得到升华。其实,中国传统戏曲,根本不存在什么“去”与“留”,它一直是我么民族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永恒的历史文化。
听,风的拂动,叶的摆动,云的笑声,是我自失地又想到了古老而自然的韵律。
戏曲作文8
有一支戏,曾经必然是这样的:从那戏子银铃般的嗓音滚落,或圆润,或尖细,或流水般婉转,又像旭日般慷慨。于是,那一颦一笑,一吟一唱,便穿过水袖飘飘,滑落缭绕云丝,复又化作阵轻风儿,挂在了一树老海棠,摇曳不定……
那戏子,定是素手柔荑纤细葱白,身着一袭青衫飘飘。轻抬手,掩朱唇;眸子若弯月点点氤氲,声似银铃,或是轻嗔,便有无限韵味。
有一支戏,曾经必然是这样的:那青袖女儿默然独立,一抹黛眉如烟,一汪清眸若水。袖儿飘飘,娇嗔间轻起腔,似悲似喜,像那杏花扑面,又若细雨淋漓。上演一出西厢记牡丹亭,将那人间世事演尽。那看戏的人,沉浸戏里;那演戏的人,如痴如醉……
关于戏的名字,必然曾经有一段这样的故事:在《诗经》之前,在《楚辞》之前,在仓颉造字那时节,人们将歌舞吟唱融入到一个故事里。于是那故事,变得多情,多姿,多了一分韵味。水袖轻甩,红幕半掩,演绎一场悲欢离合,潸然泪下……
那时的人们苦苦思索,轻启唇齿,便予了它一个名字——戏曲。
优伶启嗓咿咿呀呀一曲别离相遇,婉转水袖间珑玲袖线轻挥而过,留下刹那间的芳华。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是柔如水,还是金戈铁马,将那戏台上一出又一出繁锦传奇演绎……
所有的戏,都交给看客去评述,去品味。所有的梨园子弟,都掩在华丽的红幕后,那戏台旁的千百颦笑与回眸,便储入彩袖飘飘,任它们再一一去回忆罢了。
戏曲曾经必然是这样的,还是它仍藏在哪个角落?愿能透过望不尽的高楼,走出看不完的电子屏幕,去追溯从前的那一角梨园……
戏曲作文9
一处凉亭,一戏子;一曲高歌,一文化;一缕留声,一约定。
一月的雨,把空气洗得格外清凉。天空像被红袖浸透的纸,朗润而朦胧。阳光透过树隙,流淌了一地的暖。
“听戏?”小时候的我,稚嫩童真,对这未接触过的名词也是尤为好奇,正一脸疑惑,便被奶奶带到了望海楼的湖心亭。
犹记得那时,一个建在水面的亭子高高地立在面前,巨大的黑影笼罩着我,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戏亭,只因心中的一丝恐惧,便对戏曲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如今想来,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心里正打着小九九,音乐便乍起,一声“当”骤然间将我的心绪拉了回来,又瞬间被惊住。一句“当——一轮明月挂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让我愣了神,高亢、激昂、刚正、愤怒,一瞬间交织在一起,长矛舞动,剑影衬晖,让人仿佛能看到古代史上那个为国着想,拳拳之心的伍子胥,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我欣赏着,心中有种微妙的情感。
从那时起,我便与戏曲有个约定。
现在长大了,奶奶也老了。
“听戏?”长大了的我,活泼成熟,终是在奶奶的请求声里想起了我与戏曲的约定。于是,我搀着奶奶,坐着公交,又来到了熟悉却又陌生的地方。
十月的黄叶,飘落;十月的落花,飘香。再次来这儿,耳畔是萧瑟的秋风,刚下过雨的地,也格外清冷。然而,那一声熟悉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立刻触动了大脑深处那片隔膜,将尘封已久的记忆又一次打开。
我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
我在这浮华尘世之中,停下脚步,品味沁人的余声,携一方曲月,传承这千年戏曲文化之香。
我与戏曲有个约定,一直,永远……
戏曲作文10
“书房门前一支梅,树上鸟儿对打对……”
婉转,悠扬——我这样形容它。别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没错,就是它——戏曲。
也许你会笑我喜欢它。“戏曲?不会吧?你也太土啦。现在哪儿还有人听这个啊!”原本,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我今天才发现了真正的它,然后,喜欢上了它。你听见了吗?它在诉说。诉说着千古的绝唱,诉说着永恒的经典,诉说着世界的惊叹。我想,它需要听众,我愿意听它诉说,用心。
第一次真正打动我的戏曲是它。那浓烈的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无数次的暗示,而那木头脑袋又屡敲不响,无奈于伤心离别。那颗心是火热的。我能感觉,我能触碰得到。而那股莫名的感动便也就通过我的指尖刺激了神经。
《梁祝》——一个不老的神话。人们惊异于它的凄美。又该怎样让它更广为人知呢?戏曲便为它插上了双隐形的翅膀,让它飞跃了国界,在世界自由翱翔。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让它来诉说这最初的神话,自然就成锦上添花,给予了它最好的诠释。于是,便有了千古绝唱。
经典,何谓经典?依我看,能绕梁三日,使人齿舌留香,便是经典。而那兼容二胡的温宛、铜锣的刚劲、琵琶的飞扬、月琴的优雅的戏曲又岂是“绕梁三日”?它是一种力量,穿透你身上的每个细胞;它是一股清泉,沁透了你的心脾;它是一缕阳光,贯穿于你的发梢到足底。于是,便有了“永恒”的经典。
闻声寻去,世界惊叹的源头在哪儿?掀开那神秘的面纱,欣然,原来早已有种命定的情愫牵绊着你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早已有那潺潺的戏曲之流在血液中流淌。
于是,你找到了我,我也找到了你。欣喜若狂的打声招呼,然后相伴一生。
七年级戏曲的作文1
“书房门前一支梅,树上鸟儿对打对……”
婉转,悠扬——我这样形容它。别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没错,就是它——戏曲。
也许你会笑我喜欢它。“戏曲?不会吧?你也太土啦。现在哪儿还有人听这个啊!”原本,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我今天才发现了真正的它,然后,喜欢上了它。你听见了吗?它在诉说。诉说着千古的绝唱,诉说着永恒的经典,诉说着世界的惊叹。我想,它需要听众,我愿意听它诉说,用心。
第一次真正打动我的戏曲是它。那浓烈的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无数次的暗示,而那木头脑袋又屡敲不响,无奈于伤心离别。那颗心是火热的。我能感觉,我能触碰得到。而那股莫名的感动便也就通过我的指尖刺激了神经。
《梁祝》——一个不老的神话。人们惊异于它的凄美。又该怎样让它更广为人知呢?戏曲便为它插上了双隐形的翅膀,让它飞跃了国界,在世界自由翱翔。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让它来诉说这最初的神话,自然就成锦上添花,给予了它最好的诠释。于是,便有了千古绝唱。
经典,何谓经典?依我看,能绕梁三日,使人齿舌留香,便是经典。而那兼容二胡的温宛、铜锣的刚劲、琵琶的飞扬、月琴的优雅的戏曲又岂是“绕梁三日”?它是一种力量,穿透你身上的每个细胞;它是一股清泉,沁透了你的心脾;它是一缕阳光,贯穿于你的发梢到足底。于是,便有了“永恒”的经典。
闻声寻去,世界惊叹的源头在哪儿?掀开那神秘的面纱,欣然,原来早已有种命定的情愫牵绊着你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早已有那潺潺的戏曲之流在血液中流淌。
于是,你找到了我,我也找到了你。欣喜若狂的打声招呼,然后相伴一生。
七年级戏曲的作文2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七年级戏曲的作文3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日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由于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七年级戏曲的作文4
20xx年3月24日,南环中学师生们再一次走进沁兰厅,去体验那久违的昆曲。昆曲,对于我来说是一场熟悉而又陌生的梦……从小,我便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晚少不了那缠绵婉转的声音伴我入睡。但自从和爸妈来到苏州,那种熟悉的声音便渐渐离我远去。直到今天,昆曲再次扣响我的心门,拉开我对其兴趣的序幕……
据说,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此,2001年5月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从今天的观赏可见昆曲是以抒情为主的,优美的唱腔与优柔的舞蹈相互结合,更显其温文尔雅。你瞧,一位身着朴素的女子以她那柔漫悠长的声音将我们从空荡荡的舞台上引向那百花齐放的园林里。听!我似乎闻到那美妙的花香;听!我似乎看到了花开的瞬间;听!我似乎感觉到主人公的心痛……每一回昆曲结束,总会没回过神来,每次都会被那激烈的掌声拉回到现实中。说实话,我不懂昆曲,但我愿意欣赏它。欣赏它的一言一行,不愿去探究其深意,只要被眼前的景象陶醉就够了。沉浸其中,欣赏它的深邃,理解它的曲折,只愿那一刻永远存在……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兴致早已改变。或许,昆曲成为遗产是如今人们早已默认的观点吧!现实如今,有几个人愿在空闲时间来听一段昆曲?除了那几位怀旧的老人。青少年听流行歌曲并不为过,毕竟它充满活力,风靡一时。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应该多去了解祖国的艺术文化,如昆曲,要知道经典的才是永恒的!
懂得昆曲!懂得自然!懂得优雅!懂得人生!——我的追求。
七年级戏曲的作文5
中国的戏曲可谓流芳千古,历史悠久了,而且中国戏曲的种类繁多,全国许多的地方都有自我的剧种,而且每一个地方都具有自我独特的地方文化风情。不信?我们这天就一齐走进戏曲文化瑰宝,享受它独特的美吧!
中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就是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更就是惊人:能够以万数计!我们明白许多剧种很多剧种都就是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明白的比较有名的剧种:如京剧,越剧,吉剧等等。而且中国的戏曲与西方的戏剧不一样,此时它有自以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表演体系,此刻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吧:“生”就是除大花脸与丑角以外的男性主角统称,里外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就是女性主角统称,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净”就是指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净”又分以唱工及以工为主的花脸;“丑”扮演喜剧主角。
怎样?看了之后就是不就是觉得搞笑呢?此时其实还有很多呢!我国戏曲主要戏曲有:昆剧,京剧,黄梅戏这三派。二京剧又分:梅派,程派,苟派,尚派,这四派。而且我们在电视上能够看到这京剧人物脸谱就是十分微妙的,在演员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此人的性格与品质。主角和命运就是京剧一大特点,它的作用就是帮忙观众理解剧情。简单讲,红脸内含褒义,代表英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就是神秘,代表神妖。而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这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存了这一点。
看了上方的介绍感觉不错吧!中国的戏曲文化就就是这么精彩,此时要一点一点讲十天十夜都说不完呢!期望未来的我们能继续发扬它哦!
戏曲的记叙作文篇1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戏曲的记叙作文篇2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个剧种,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韵味以及内涵: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还有越剧的轻柔婉转……
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根。如今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了,传统戏曲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挑战。它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更多人喜欢追流行,认为在流行中能够展现西我,获得满足。“弃之戏曲,投之流行”。
为什么传统戏曲会面临如此的抉择?是它乏味?不是。是因为它抵制不住流行的强撼冲击。流行是什么?引领潮流,追求时尚。不可否认,“流行”,也是一门艺术,但是现实中的艺术。
打个比喻,流行就像划过天际的一颗流行,一划而过,短暂却璀璨,更多人惊艳于它的闪亮,于是抛传统追流行,心中只觉得流行放射出的夺目光彩才为自己瞩目。殊不知,一划而过的背后,是寂静,没有任何追求后的精神享受。而传统戏曲,就好像宇宙中一颗并不耀眼夺目的`恒星,虽然若隐若现,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韵律哼唱宁静。它摆脱了喧嚣与浮华。深夜,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地听一段戏曲,或是泡上一杯醇香的茶,看一会儿戏剧节目,你定会感到超脱的自然与静心,感觉古老却清新的戏曲很美,很美。
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如一袭清风吹拂着,精神与灵魂,此刻,都能得到升华。其实,中国传统戏曲,根本不存在什么“去”与“留”,它一直是我么民族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永恒的历史文化。
听,风的拂动,叶的摆动,云的笑声,是我自失地又想到了古老而自然的韵律。
戏曲的记叙作文篇3
中国的戏曲可谓流芳千古,历史悠久了,而且中国戏曲的种类繁多,全国许多的地方都有自我的剧种,而且每一个地方都具有自我独特的地方文化风情。不信?我们这天就一齐走进戏曲文化瑰宝,享受它独特的美吧!
中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就是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更就是惊人:能够以万数计!我们明白许多剧种很多剧种都就是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明白的比较有名的剧种:如京剧,越剧,吉剧等等。而且中国的戏曲与西方的戏剧不一样,此时它有自以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表演体系,此刻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吧:“生”就是除大花脸与丑角以外的男性主角统称,里外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就是女性主角统称,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净”就是指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净”又分以唱工及以工为主的花脸;“丑”扮演喜剧主角。
怎样?看了之后就是不就是觉得搞笑呢?此时其实还有很多呢!我国戏曲主要戏曲有:昆剧,京剧,黄梅戏这三派。二京剧又分:梅派,程派,苟派,尚派,这四派。而且我们在电视上能够看到这京剧人物脸谱就是十分微妙的,在演员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此人的性格与品质。主角和命运就是京剧一大特点,它的作用就是帮忙观众理解剧情。简单讲,红脸内含褒义,代表英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就是神秘,代表神妖。而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这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存了这一点。
看了上方的介绍感觉不错吧!中国的戏曲文化就就是这么精彩,此时要一点一点讲十天十夜都说不完呢!期望未来的我们能继续发扬它哦!
戏曲的记叙作文篇4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戏曲在不同的地方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我的家乡有座百年古庙——齐天庙。庙里每年的九月初就开始唱庙戏,一直持续一个多月。在我的记忆中,每到这个时候奶奶就会带着年幼的我去看戏。我坐在观众席,看着戏台上那化着彩妆,穿着戏袍,边舞边唱的戏剧演员们,特别喜欢,总情不自禁的站起来,学着他们的模样,跳起来,乱哼调儿。旁边的爷爷奶奶一个劲的为我鼓掌,连台上表演的人也冲我微笑,我心里甜滋滋的。
那时候,我就特别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戏曲表演者。可是后来我并没有学习戏曲,心里总有些小遗憾。今年湖北恩驰市推出了一套戏曲操,随之推广进入我们的校园。这套戏曲操一共10节,在京剧的背景音乐下,很多动作都融入了中国戏曲的元素,包括腕花小云手,飞天十三响、涮腰等。戏曲操进入我们的体育课堂,让我们的体育课变得新奇有趣。我学得特别认真,在网络上下载视频,边看边模仿,很快我就学会了所有动作并掌握了不少戏曲的舞蹈要领。在今年的校运会上,我骄傲的站在班级前排,尽情的释放我的戏曲表演梦。台下手机里留下不少我得意的身影,收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戏曲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集诗、乐、舞、器乐、服装、化妆等为一体,是一门综合艺术,将会一直传承下去。这一套戏曲操让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让更多的人受到它的熏陶。培养了我们广大的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感,链接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戏曲的记叙作文篇5
戏曲,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神,源于它立世五千余年。
在这个星期三的上午,我们十一小学迎来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同学们都一个个怀着激动之心来到了现场,在学校搭起来的舞台上,演员们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的气息撒至操场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掉入了京剧的大殿。我们在演员们身上看到了戏曲的魅力,不是想象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眼中充满了赞叹的神色,好美丽啊!
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得这么洒脱,富有虚实的色彩。舞台上演员的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更是坚持,演员们的唱、念、做、打看似信手捏来的,却在台下付出了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结束,台下同学们的掌声犹如阵阵波涛,席卷了整个校园,叫好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演员们谢幕的微笑,沐浴在同学们的赞美声中,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递来说,校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土壤。一方面,戏曲进校园,到底应该采取什么形式,期待获得哪些目标,如何才能够让戏曲进校园不再流于形式,这些细节问题都应该思考到。另外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龄层次,都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戏曲进校园的方案,而不是只是为了节约工作而进行各种敷衍了事的工作。有鉴于此,戏曲进校园的工作贵在“精准”二字上做足文章,否则,戏曲进校园往往不能够获得预想中的效果。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我相信,中国的京剧必定会闪耀出它璀璨的光芒。
关于戏曲的谚语
关于戏曲的谚语1
1、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2、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4、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5、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6、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7、腔好唱,味儿难磨。
8、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9、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10、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1、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12、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13、字不清,唱不明。
14、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15、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16、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17、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8、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19、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20、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21、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22、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3、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24、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25、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26、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27、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8、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29、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0、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31、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32、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33、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4、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5、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36、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37、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38、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9、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40、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仅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41、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42、私下练,台上见。
43、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44、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5、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46、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47、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8、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49、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关于戏曲的谚语2
1、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2、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5、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6、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7、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8、私下练,台上见。
9、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10、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11、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2、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4、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15、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
16、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17、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18、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19、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仅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20、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1、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22、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23、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24、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25、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26、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27、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28、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9、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30、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31、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2、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33、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34、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35、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36、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37、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8、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39、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40、字不清,唱不明。
41、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42、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43、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4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4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46、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47、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48、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4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50、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51、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52、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53、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54、腔好唱,味儿难磨。
55、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56、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关于戏曲的谚语3
1、字不清,唱不明。
2、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3、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4、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5、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6、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7、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关于戏曲的谚语4
1、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2、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5、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6、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7、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8、腔好唱,味儿难磨。
9、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1、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2、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13、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15、私下练,台上见。
16、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8、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19、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0、字不清,唱不明。
21、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22、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3、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24、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25、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6、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仅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28、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2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3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1、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2、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33、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4、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35、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36、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7、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38、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39、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40、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41、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42、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4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44、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45、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46、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47、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8、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49、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50、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51、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52、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53、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54、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55、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关于戏曲的谚语5
1、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2、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3、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5、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6、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