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送我“自静其心”的条幅,我很喜欢。观历史脉络,看人世沧桑,艺事的研习、科学的探索、文坛的攀登、事业的成功,无不是在静心的“温床”上孕育种子,在静气的`“暖棚”里吸纳营养。
关于静的哲学,古代圣贤先哲有许多精彩的议论。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纷繁万物回归根本就是静,只有静才能回归生命。古人说,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说明人的理想和追求与宁静是密切相关的。
关于静的种种好处,古人似乎都讲到了。笔者以为,在当今纷扰浮躁之风很盛的情势下,自静其心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追求、一种生活心态。
静心好读书。图书馆里飞拈而出的一个“静”字,于落针可听、翻页能闻的氛围中,可以听到人类精神世界的悸动;夜深人静,万物皆入梦中,与白天的喧嚣告别,回书房安下心来阅读,可以听到学人一腔热血的涌动。作家、学者郑振铎每天清晨挟书寻一静地,孜孜相读,夕阳西下,挟之而归,他称之为“人生一乐也”。人要生存、要发展,总是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增益新智慧的。这就需要有一点摆脱纷扰的心智,有一点拒绝浮躁的定力,能忙里偷闲,能让心静下来,专心致志地读一点书,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这无疑是令人快慰的事情。
静心好励志。古往今来,一些清修之士喜欢远离尘嚣,隐居山林,排除杂念,以求得心灵的宁静。现代人不可能远离凡尘,过隐士生活,只能自静其心,保持一种心态的平衡和超然。只有心静,方能使我们坦然面对一切,在各种诱惑和视觉冲击面前,保持一种清醒、一种彻悟、一种睿智,自觉摈弃诱惑、滤防杂念、滋养灵魂,进入自我完善、人格升华的境界,最终使自己站得稳、立得住。倘若让自己跟着“诱惑”走,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身外之物”所束缚,缠上了“名缰利锁”,又岂能站得住呢?
静心好思考。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思想这个精灵与喧嚣无缘,只有静心才能悟出真谛。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就经过了10年的潜心思考;黑格尔在着书立说之前,曾谢绝一切公务活动,闭门苦读苦思6年。还有文学家的“神来之笔”,军事指挥家的“出奇制胜”,科学发明家的“茅塞顿开”,思想战略家的“豁然贯通”等,无不是静心思考的结果。人都是有思维能力的,但要使这种思维能力表现得深刻有力,身处喧嚣扰攘的氛围是不行的。经验表明,静则安,安才可能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把所做之事、所言之语用“联系”与“发展”之线串起来,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把握。
自静其心是一味良药,它可以医治浮躁、攀比、埋怨、冷漠等“现代疾病”;自静其心又是一种追求,它可以把人们引入自律、自省、自警、自励的境界。不难设想,倘若能修炼到官员没有浮躁气、商人没有市侩气、读书人没有迂腐气等,那么就进入了至静至乐的境界,也就得到了静带来的生命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