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语录 > 憎恨经典语录励志 正文

憎恨经典语录励志

时间:2024-11-20 02:19:06

  1、幸福就是,对人对事,能够不怨不恨宽容以待,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2、月中相思人,杯里断肠魂,离恨昨日梦,无言难回绵!

  3、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你迷人的笑容!

  5、我以为,人拥有希望就拥有充实的生活,这样生命才更有意义。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6、爱来过,也走过,痴过也恨过,伤过才会懂,一切皆是错。

  7、想到这里,小豆豆恨不得马上就能赶到学校,虽然还有两站才能下车,但她已经站到车门口摆好了起跑的姿势,只等电车一到自由冈车站就可以立即跑下去了。

  8、人生的多少停停走走,到最后终究要化为了空无。情海的爱爱恨恨,结局总是离合悲欢。活着,只不过短短数十载,一睁眼一眨眼就已过去,谁愿意让悲曲演奏自己的一生?今日的辉煌,也许就是明日的潦倒;今日的潦倒,也许就是明日的幸福。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挫折中学会转型,学会获取。

  9、面对失败和挫折,亲情是一剂良药,填补你那失落的心,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面对误解和仇恨,亲情是一杯凉水,浇灭你那心头的火,然后坦然面对,这是一种达观;面对赞扬和奉承,亲情是一把锥子,刺破你那虚无的梦,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警示;面对烦恼和忧愁,亲情是一阵轻风,吹去你那杂乱的思绪,然后平和释然这是一种境界。

  10、真假徘徊,看透了人间是非,错综复杂,挫折了物是人非,爱恨情仇,理解了是是非非,梦里梦外,忘记了谁是是非,得瑟一下,该表白了,有了你,咱啥都是绝不非。

  11、不曾想到,深爱我的你却在我的自信中渐渐远去。我恨自己,为何拥有时不知好好珍惜。如今,遗憾的我只愿你幸福平安!

  12、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人生的际遇不怕年华老去,怕的是少年心事的“销磨”,怕的是最后只剩“醒后一滂沱”了。

  13、悲伤泪水不再流,快乐歌声天天有;烦恼踩碎脚下丢,幸福成山堆心头;霉运掉头都溜走,好运当空照你头;恨意立刻化灰烬,思念情深到白头。反转日到了,短信快快转。转走所有不如意,转来开心身边留!

  14、雪运情深,将怨恨不快抛开,愿纯真友谊长存;雪韵美好,将忧愁不幸掩埋,让幸福之花盛开;雪蕴真爱,将真挚爱恋表达,俘获佳人芳心。大雪到了,愿你吉祥常伴,幸福永存,快乐每一天!

留在岁月深处的爱与恨散文

  前段时间回家,帮老妈扫院子,老妈在旁边笑吟吟地看着我,突然门口过去一个女人,头发乱蓬蓬的,像枯草在风里呻吟,一种独特而常见的形象:左手六,右手七,左腿挎筐,右脚踢,口眼歪斜,走路栽栽愣愣,身影似曾相识,又实在想不起来。于是问老妈,老妈说,“那不是你三婶吗?”“三婶?”我眉毛画成了问号,“得脑血栓了,这辈子,咋这命啊,唉……”老妈摇摇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我像触电一般,一下子傻了,许久,猛地扔下扫掃,一阵风追了出去。

  我抓住她的手,她看着我,眼里闪过一丝惊喜,颤颤巍巍想说什么,嘎巴嘎巴嘴,一句话也没说出来,眼泪唰的一下就流了下来,一丝丝悲凉涌上心头,我的眼泪也不由自主了,一时间我们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的思绪,不自觉地打着趔趄,陷进了回忆的沼泽地。人生不过是一场喧嚣的梦幻,人世无常,命运起伏难料,那些关于爱与恨的故事悄然在风里飘散,留下的只是无限的怅惘和叹息。

  三婶是我的表婶,三叔是我姨奶的儿子,姓罗,至今我也不知道他的大名,村里人都叫他“罗锛儿髅”,我一直想不通大家为什么这样叫他,因为在我的记忆里,他小头窄脸的,锛儿髅也没看出有多大。三叔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爱闹,说话嘁擦咔擦,嘎嘣多脆,声音洪亮,笑声爽朗,整天嘻嘻笑哈哈,抖抖擞擞,舞舞喳喳,大家都说他没正型,但他确实是村里的开心果。转眼间长大成人,该定媳妇了。姨夫爷有病早逝,姨奶寡妇居家拉扯四个儿子,生活的困顿可想而知,但是再穷,也不能眼看着儿子打光棍啊。姨奶求爷爷告奶奶,把七大姑八大姨都找来,宁可砸锅卖铁也要给三叔说上一个媳妇。亲戚们把胸脯拍得山响:“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你就把心放肚子里。”真别说,皇天不负苦心人,在亲戚们的帮助下,三叔兴高采烈地娶回了三婶。

  三婶不漂亮,个子不高,微胖,四方脸膛,黝黑黝黑的,厚嘴唇,一笑牙床一览无遗,小眼睛,肉眼泡儿。但十里八村出了名的能干,又会过日子。俗话说,丑妻近地家中宝,果不其然,结婚一年,生了一个儿子,那模样活脱脱从三叔脸上扒下来的,三叔乐得直蹦高,一家人和和美美,恩恩爱爱。那时候早已包产到户,三婶勤俭持家,按理说,小日子应该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了,可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老天往往难随人愿。

  三叔哪都好,唯一样:嗜酒如命。刚结婚时,有些收敛,日子长了,原形毕露,不仅如此,还变本加厉,喝醉了回家不分青红皂白就开作妖,摔东西,打三婶,经常把三婶打得鼻青脸肿,三婶一次次离家出走,三叔一次次赔礼求饶,吵吵闹闹了几年,三叔还是老样子不思悔改,身体也不太好,日子过得没有起色,三婶恨铁不成钢,忍无可忍,一狠心抛下他们父子,净身出户。三叔三番五次求人去接,可这次三婶横下心来不跟他过了。

  离婚后的三叔不但没有吸取教训,愈发的借酒浇愁,可哪知道“举杯消愁愁更愁”,喝多了,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吓得孩子躲在墙角哆哆嗦嗦,大气也不敢出,大人之间的爱恨纠葛里,受伤的永远是孩子,每当他撕心裂肺地喊妈妈时,姨奶的心,一片片都被扯碎了,片片滴着血,除了抹眼泪,还能怎么样?三叔不喝酒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温顺得像一只小绵羊,可是喝了酒就像狼一样六亲不认,是非不分,姨奶气得直骂;“上梁不正下梁歪,跟你那个死爹,二样不差,我这是到了几辈子霉,养了你这个孽障。”可骂也骂了,打也打了,怎么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呢,日子总得过下去,孩子还小,能拉把一把就拉把一把吧,是谁说儿子是前世的债主,今生来讨债的。

  乡下有句老话,越瘸越加棍点。三叔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家不像家,业不像业的不说,因为长期酗酒,得了一场重病,这一病无疑雪上加霜,还差点要了他的命,从鬼门关走了一圈的三叔被告知不能再酗酒了,经此一劫,三叔指天发誓要痛改前非,浪子回头,想再去接回三婶,可是三婶早已远嫁。三叔悔不当初,决心洗心革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打打零工,孩子一点点长大了,姨奶也老了,腰都直不起来了,精瘦精瘦,孩子也没人管,像匹野马,整天外面疯,学习也不好,三叔也不在意,“念不好正常,死脑瓜骨,随根。”就这样,孩子可秧长到十六七,就出去自己觅食了。

  那一年,我回娘家,想吃猪血,当时三叔在屠宰点给人杀猪,爸爸跟他一说,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没过一会,他就端着一盆新鲜的猪血给我送来了,放下猪血,坐在炕沿边和我聊了一会,聊到孩子打工挣钱了,他就兴奋了,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我的心竟微微的疼,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天下只有不是的儿女,没有不是的爹娘,对于孩子,他有无数的亏欠,有无尽的爱,对自己呢,也许只有恨吧。

  三叔的日子过得不好,三婶的日子也不好过。那一年,我和老公倒腾化肥下乡卖,在一个叫新发的村子里,遇到一个女人,拦住我们的车要买化肥,我听着声音耳熟,定睛一看是三婶,没想到“他乡遇故知”,三婶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三婶”,“艳杰”,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大致的介绍了自己的状况,老公和她回家送化肥,因为村路泥泞,车进不去,老公只能帮她扛进去,留下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我身边,她眼睛忽闪忽闪的,小脸圆圆的,一点也不像***妈。我问她,“你爸爸呢?”她突然就哭了,哭得很大声,“我爸死了,”……我恍然大悟,前段时间传的沸沸扬扬的那个人原来是她爸爸。听说怀疑她爸偷了人家大鹅,被派出所抓了起来,可能……,气火攻心,犯了什么病,一命呜呼了。小丫头哭得梨花带雨,楚楚可怜,我不忍心再问下去了。

  后来官司打了好久,得了点赔偿,娘两孤苦伶仃,让人心生同情。转眼年关将近,我在街里卖水果,再一次与三婶不期而遇。她眼睛红红的,女儿眼睛也红红的,她说刚从乡里回来,在那闹了一阵,乡里给她一袋面,一袋大米,一桶油,还有三百块钱,她把东西和孩子留在我这,去打三轮车。小女孩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有点害羞,白白胖胖,问一句答一句,给她水果,她不要,给她糖,她也不要,我装了一些葡萄干和糖偷偷地放在了三婶的袋子里,小丫头望着我,笑了,笑得让人心疼,往事历历在目,所有的一切都已回不去了,不管将来发生什么,对于她们娘倆,也只能茫然地走下去。岁月不堪回首,爱过,恨过,可是又能如何?命运像一条无形的丝线牵引着你,一步步走向平坦或是泥沼,爱或是恨可能都是一种负担,压在她们身上,寸步难行,却又不得不面对。

  此后便没有了三婶的消息,我打听很多人,只说嫁到远处了,几年以后,三叔的儿子也娶了媳妇,在外地买了房,三叔老了,但精神还不错,依旧没心没肺、乐乐呵呵的,远嫁的三婶并没有过上好日子,命运又一次和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那个老男人又吝啬又古怪,对她们娘倆很刻薄也很粗暴,三婶带着孩子愤然回了老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三婶已经青春不在。知道三婶的情况,村里人自告奋勇,当起了和事老,苦口婆心,轮番轰炸,再一次撮合他们走到了一起。知道三婶要回来,三叔乐疯了,一如当年娶亲是的兴奋和喜悦。那时弟弟开出租,三叔坐着弟弟的车把她们娘倆接了回来,美得直冒鼻涕泡。我知道他一定是想有生之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事与愿违,历经坎坷的三婶始终不能原谅三叔,虽然答应回来了,也只不过是给娘倆寻一落脚之地,他们各睡各的,各吃各的,可即使这样,三叔也心满意足,好歹是个家啊。他相信只要他对她好,就算她铁石心肠,也会被捂热的。

  那时三叔年纪大,不能杀猪了,就给人搬搬水果,青菜啥的,每天晚上回来,都偷偷的`给三婶揣回两个水果,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也给她们娘两留着。可三婶恨他,丝毫不为所动。如果不是这个男人,自己的一生怎会如此曲折?如此心酸和不堪?也许真的是前辈子的冤家,三叔没来得及让三婶回心转意,又一次病倒,这一次,终是回天无力,带着万分的不舍和遗恨,撒手人寰,归于尘土。没有人看见三婶是否会流泪,没人知道她是悲伤还是痛快。人死如灯灭,也许所有的爱恨都化成了一缕轻烟,前世今生不在,来生来世的宿命里但愿不会再有交集。

  三叔去世没几年,三婶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十七岁的女儿正读高中,成绩非常好,为了照顾她,不得不含泪辍学了。大学的梦碎了,接受这么一个破败不堪的家,让她稚嫩的肩膀如何承受?这个苦命的孩子跟随她命运多舛的妈妈风雨飘摇,吃尽了苦头,人世间的辛酸磨难让她过早成熟,坚强,她敏感的心会触动,会悸动,会感动,会回忆吗?会忽然想到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比如生命,死亡,恐惧,梦想,公主的童话,王子的城堡吗?也许她来不及去想,上一代的爱与恨于她也不重要了。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爱也好,恨也罢,都会消散,从中提炼一颗顽强的心,在苦难里挣扎出一条路,勇敢前行。

  思绪慢慢游移回来的时候,三婶已走远,看她摇摇晃晃的背影,依然固执,生命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也许历尽千帆,所有的爱恨都已放下,留在了岁月深处。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爱与恨

  导语:爱情是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之一,其间表现出的爱情与名份、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呈现出独特的爱情特点。加之作者的生平经历,《长恨歌》同时也传达出他自身的爱恨情愁。一曲爱情悲剧的哀歌,演奏出不同韵味的绵绵长恨,令人不觉为之赞颂、惊叹。

  无人不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它呼吁出了普天下有情人祈祷眷属的心声。无人不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它道出了李、杨生死别离、相思成恨的无尽悲苦。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因爱生恨,且长恨绵绵。细讨之,这首悲歌哀叹的爱与恨别有一番滋味,发人深思。

  一、爱情简介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杨氏受宠,鸡犬升天。玄宗沉于酒色,不理朝政,酿成了安史之乱。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二、爱情特点

  1.爱情与名份、地位

  白居易《长恨歌》中李、杨的爱情是有名有份的,是封建帝王和妃子之间的爱情,典型的帝王爱情。尤其对杨玉环而言,她位居贵妃,是一代君王的合法妻子。李、杨的爱情描写是白居易《长恨歌》文本中分量最重、最感人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对杨玉环群压众芳充满魅力的传神描写,而这一描写证实为下文“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作下铺垫,极力渲染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痴情挚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更是对贵为国君却用情专一的赞许,也写出了杨贵妃身为嫔妃的幸运;“姊妹弟兄皆列士”又可以说是唐玄宗爱屋及乌的表现;“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则是对唐玄、杨贵妃二人趣味相投、知音互赏的尽态极妍的吟咏。“所谓‘三千宠爱在一身’,所谓‘度春宵’、‘夜专夜’、‘醉和春’,正是发生在皇宫里的帝妃情爱的特殊印记;所谓‘姊妹弟兄皆列士’,所谓‘不早朝’、‘看不足’正是这对情痴意浓的帝妃沉浸在爱河中的有力佐证。”[1](P35)“君王掩面救不得,会看血泪相和流”真切地传达出玄宗身为一国之君,却无力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的内心的苦楚与无奈,可见他对杨贵妃的情之真之切之浓。最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将这段真挚、难以割舍的爱情转为连绵无期的长恨。

  从文本中不难看出,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是发生在深宫六院的皇宫里,极为罕见的真挚感人的帝妃之恋。他们的爱情为历时历代所认同,有夫妻的名份。就杨玉环来说,她在这段爱情中不仅拥有普通妻子的名份与地位,还拥有身为贵妃的荣耀与显赫。

  2.政治因素对爱情的影响

  爱情的存在主要取决于男女双方的努力经营、维持、但它同时也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其中,政治因素不可小觑,它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有时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爱情的结局。

  谈及这个,我们都会想到安史之乱对李杨爱情的重大触击。755年,担任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内兵力空虚,在范阳发生叛乱,整个大唐王朝遭受了空前绝后的浩劫。如果不是玄宗统治后期“渐肆奢欲,怠政事”且军事举措失当,怎么会发生此番动荡?如果玄宗不宠信陷害忠良功臣、贪赃枉法的杨国忠,又怎会引来高力士与其因权利之争而诱发的诛杨氏一族的预谋?如果不是这一切冲突的蓄积,又怎会招来杨玉环不死则“六军不发”的局面?为了抚恤民心,集结众军,身为国君的唐玄宗只得“无奈何”,只能“掩面救不得,会看血泪相和流。”严峻的政治形势是致使杨玉环死的根本原因,是影响李、杨爱情发展的重大因素,它对李、杨爱情的影响和作用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

  三、作者的创作意图

  1.婉劝帝王

  历史视野中的李、杨关系是白居易创作其《长恨歌》的基础。文本中作者有意地隐去李杨关系的一些不纯洁部分,对他们的爱情用艺术的.手法进行了大肆的铺张渲染,极尽文辞之美,把李、杨故事写成真挚、悱恻的人间悲剧,从具有传奇色彩的帝妃出发,以艺术典型与形象,动之以情,婉劝帝王。

  “《长恨歌》不是简单地批判、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腐朽堕落,而是以帝妃深情之珍贵无可挽回的失去这种切身之痛感染帝王———不取愤激批判,而以深情劝说。换句话来说,如果作者不渲染李、杨深情,《长恨歌》表达政治主题的力度将极有限或难以实现———尤其是臣下对帝王的讽劝。”[2](P178)

  白居易的《长恨歌》相当有力,也相当成功地描写了李、杨之情。虽然白居易对真实的李、杨感情持有保留态度,却写出了切肤之痛,甚至锥心之痛。“《长恨歌》写至深的真情是实,渲染得美好,生动感人也是实,但目的指向却不在感情本身。”[3](P178)作者这样艺术地美化李杨爱情的有鲜明的意图的:李、杨的爱越是美好,越是真挚,越是深厚,就越珍贵,帝王失去的就越多,唐朝政治危机通过这一个侧面反映出来的后果就愈严重,骄矜懈怠,宠妃荒政就愈不该。反过来说,如果李、杨之间并无真情,安史之乱给予唐玄宗感情上的直接损失不过是抢劫一位无足轻重的女子,没有切肤之痛,锥心之痛,如何达到婉讽目的?讽劝的效果有多大?

  2.寄托情怀

  通过写李、杨的爱情,除了起到婉讽、劝诫帝王的作用之外,白居易也是借帝王之事,来抒写一己之情。20世纪80年代,王拾遗考证白居易贞元末在徐州符离曾与一位叫湘灵的女子感情甚笃,但因为封建社会门第等级观念和风尚阻隔,被礼教所限,白居易未能与这位女子眷属,最终忍痛与其分别。因此,《长恨歌》中也寄托着作者的“长恨”。

  “《长恨歌》凭借古人之灵寄托白居易与湘灵永别的遗恨,表现出它与情人永别离长相思之痛,为自己的不幸爱情写了一首凄婉的哀歌。”[4](P69)有他的《冬至夜怀湘灵》为证“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作者对湘灵姑娘的爱恋是如此刻骨铭心,深爱却无法结合,因此他怀着绵绵的长恨,创作《长恨歌》来写李、杨的爱情,他的痛苦、思考、感伤便抒发了出来,“诗人把明皇与贵妃当作一对普通的生死之恋者来歌颂,这显然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感情,而这感情的酵母,正是湘灵”。[5](P81)从这层意义上讲,白居易描写李、杨爱情的意图之二是以此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憾事,给予自己对美好感情生活的向往。

  总之,看待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仅需要我们感性地品读主人公凄婉、缠绵的爱情,也需要理性地体会作者的创作观。

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爱与恨

  《长恨歌》传达出诗人自身的爱恨情愁。一曲爱情悲剧的哀歌,演奏出不同韵味的绵绵长恨,令人不觉为之赞颂、惊叹。

  无人不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它呼吁出了普天下有情人祈祷眷属的心声。无人不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它道出了李、杨生死别离、相思成恨的无尽悲苦。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因爱生恨,且长恨绵绵。细讨之,这首悲歌哀叹的爱与恨别有一番滋味,发人深思。

  一、爱情简介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杨氏受宠,鸡犬升天。玄宗沉于酒色,不理朝政,酿成了安史之乱。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二、爱情特点

  1.爱情与名份、地位

  白居易《长恨歌》中李、杨的爱情是有名有份的,是封建帝王和妃子之间的爱情,典型的帝王爱情。尤其对杨玉环而言,她位居贵妃,是一代君王的合法妻子。李、杨的爱情描写是白居易《长恨歌》文本中分量最重、最感人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对杨玉环群压众芳充满魅力的传神描写,而这一描写证实为下文“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作下铺垫,极力渲染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痴情挚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更是对贵为国君却用情专一的赞许,也写出了杨贵妃身为嫔妃的幸运;“姊妹弟兄皆列士”又可以说是唐玄宗爱屋及乌的表现;“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则是对唐玄、杨贵妃二人趣味相投、知音互赏的尽态极妍的吟咏。“所谓‘三千宠爱在一身’,所谓‘度春宵’、‘夜专夜’、‘醉和春’,正是发生在皇宫里的帝妃情爱的特殊印记;所谓‘姊妹弟兄皆列士’,所谓‘不早朝’、‘看不足’正是这对情痴意浓的.帝妃沉浸在爱河中的有力佐证。”“君王掩面救不得,会看血泪相和流”真切地传达出玄宗身为一国之君,却无力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的内心的苦楚与无奈,可见他对杨贵妃的情之真之切之浓。最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将这段真挚、难以割舍的爱情转为连绵无期的长恨。

  从文本中不难看出,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是发生在深宫六院的皇宫里,极为罕见的真挚感人的帝妃之恋。他们的爱情为历时历代所认同,有夫妻的名份。就杨玉环来说,她在这段爱情中不仅拥有普通妻子的名份与地位,还拥有身为贵妃的荣耀与显赫。

  2.政治因素对爱情的影响

  爱情的存在主要取决于男女双方的努力经营、维持、但它同时也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其中,政治因素不可小觑,它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有时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爱情的结局。

  谈及这个,我们都会想到安史之乱对李杨爱情的重大触击。755年,担任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内兵力空虚,在范阳发生叛乱,整个大唐王朝遭受了空前绝后的浩劫。如果不是玄宗统治后期“渐肆奢欲,怠政事”且军事举措失当,怎么会发生此番动荡?如果玄宗不宠信陷害忠良功臣、贪赃枉法的杨国忠,又怎会引来高力士与其因权利之争而诱发的诛杨氏一族的预谋?如果不是这一切冲突的蓄积,又怎会招来杨玉环不死则“六军不发”的局面?为了抚恤民心,集结众军,身为国君的唐玄宗只得“无奈何”,只能“掩面救不得,会看血泪相和流。”严峻的政治形势是致使杨玉环死的根本原因,是影响李、杨爱情发展的重大因素,它对李、杨爱情的影响和作用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

  三、作者的创作意图

  1.婉劝帝王

  历史视野中的李、杨关系是白居易创作其《长恨歌》的基础。文本中作者有意地隐去李杨关系的一些不纯洁部分,对他们的爱情用艺术的手法进行了大肆的铺张渲染,极尽文辞之美,把李、杨故事写成真挚、悱恻的人间悲剧,从具有传奇色彩的帝妃出发,以艺术典型与形象,动之以情,婉劝帝王。

  “《长恨歌》不是简单地批判、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腐朽堕落,而是以帝妃深情之珍贵无可挽回的失去这种切身之痛感染帝王———不取愤激批判,而以深情劝说。换句话来说,如果作者不渲染李、杨深情,《长恨歌》表达政治主题的力度将极有限或难以实现———尤其是臣下对帝王的讽劝。”

  白居易的《长恨歌》相当有力,也相当成功地描写了李、杨之情。虽然白居易对真实的李、杨感情持有保留态度,却写出了切肤之痛,甚至锥心之痛。“《长恨歌》写至深的真情是实,渲染得美好,生动感人也是实,但目的指向却不在感情本身。”作者这样艺术地美化李杨爱情的有鲜明的意图的:李、杨的爱越是美好,越是真挚,越是深厚,就越珍贵,帝王失去的就越多,唐朝政治危机通过这一个侧面反映出来的后果就愈严重,骄矜懈怠,宠妃荒政就愈不该。反过来说,如果李、杨之间并无真情,安史之乱给予唐玄宗感情上的直接损失不过是抢劫一位无足轻重的女子,没有切肤之痛,锥心之痛,如何达到婉讽目的?讽劝的效果有多大?

  2.寄托情怀

  通过写李、杨的爱情,除了起到婉讽、劝诫帝王的作用之外,白居易也是借帝王之事,来抒写一己之情。20世纪80年代,王拾遗考证白居易贞元末在徐州符离曾与一位叫湘灵的女子感情甚笃,但因为封建社会门第等级观念和风尚阻隔,被礼教所限,白居易未能与这位女子眷属,最终忍痛与其分别。因此,《长恨歌》中也寄托着作者的“长恨”。

  “《长恨歌》凭借古人之灵寄托白居易与湘灵永别的遗恨,表现出它与情人永别离长相思之痛,为自己的不幸爱情写了一首凄婉的哀歌。”有他的《冬至夜怀湘灵》为证“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作者对湘灵姑娘的爱恋是如此刻骨铭心,深爱却无法结合,因此他怀着绵绵的长恨,创作《长恨歌》来写李、杨的爱情,他的痛苦、思考、感伤便抒发了出来,“诗人把明皇与贵妃当作一对普通的生死之恋者来歌颂,这显然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感情,而这感情的酵母,正是湘灵”。[5](P81)从这层意义上讲,白居易描写李、杨爱情的意图之二是以此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憾事,给予自己对美好感情生活的向往。

  总之,看待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仅需要我们感性地品读主人公凄婉、缠绵的爱情,也需要理性地体会作者的创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