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作文 > 莫言励志作文素材 正文

莫言励志作文素材

时间:2025-01-09 00:38:53

莫言的励志故事

  莫言只是小学毕业,没有上到初中,可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文曾被拿到了中学生的课堂里宣读,作为一种学习的范文。

  莫言的作文很棒,记得第一次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写的是一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学校篮球比赛。每逢“五一”,小学里就举行体育盛会,有乒乓球、标枪、跳高、赛跑。写作文的时候,同学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流水账一样把各种运动项目都写一遍。他另辟蹊径,别的比赛一笔带过,把绝大部分笔墨专门写篮球比赛,写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受到了老师赞扬,当作范文全班宣读。

  莫言受了表扬,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因为那是他出风头的时候。后来,他经常在作文中虚构故事,而他的'小学作文还被拿到中学里宣读,给中学生当范文。他回忆说,自己文学的开窍比别人多了一份觉悟,那就是对“虚构”的重视。

  小时候推10圈磨才准看1页书

  莫言嗜好读书,小时候冒着家长惩罚的风险读书,甚至出力推磨换书看,推10圈磨才能获准看1页书。在访谈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问:“您不能推1圈磨就看1页书吗?”莫言大声说:“我愿意人家不愿意啊!”

  莫言仍然记得读《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书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怎么办,他跑到一个草垛上躲了起来,放羊这个“本职”工作被放到了一边,羊儿饿的咩咩叫,他读得忘乎一切,气得母亲要打他。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莫言读遍了周边10多个村庄的书籍。一天之内读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记忆清晰,还记得书中的一些段落。回想以前,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感慨:“那些回忆都变成了我宝贵的资源。”

  你们用眼睛看书时我在用耳朵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授奖词的关键词之一,就是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其实,这种熏陶从莫言的幼年就开始了。拿他的话说是:恐怖故事听多了,经常感到恐惧,吓得割草都割不着。可是,越恐怖越想听,越想听越恐怖。

  漫长冬天,无以为乐,他就在村子里、炕头上听恐怖故事,听多了自己都乱寻思。恐怖故事方面,比如,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人在桥头走路,听到背后有人嘿嘿笑,可是回头又没有人。自己乱寻思方面,比如,一天晚上,莫言在自己的大门口,仿佛看到远处田野里有一个橘黄色的球,被两只狐狸抛来抛去。

  当然,还有很多土匪豪杰的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传说,最后都成了莫言创作的素材。一位幼时伙伴说:“咱小时候听到的那点儿事儿,都上你的书里去了!”在与同行交流时,莫言曾骄傲地说:“你们在用眼睛看书时,我是在用耳朵阅读!”

  我看到野草燃起来,心里就高兴

  在接受专访的时候,莫言透露了自己的一个爱好:喜欢到田野里,河滩上,把枯草烧成灰,一来让它们变成灰肥,二来也满足一下自己“想做点儿坏事的冲动”。莫言说:“在田野里烧草,既很快乐,又不犯法!”

  这种独特的快乐,其来有自,绝非偶然。莫言从饥荒年代走来,“记忆最深的就是饿”,没粮食的时候,村民都挖野菜吃,有人因此得病、死亡。不仅粮食匮乏,连烧火的野草都是一个大问题,都弄不到。所以,今天的莫言回到乡村,看到田野里的秸秆,河滩上的野草,都枯萎在那,没人收捡,自己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感慨:“哎呀,这些东西怎么都堆在哪里没人要?”

  所以,当莫言走近这些昔日的柴草,他就喜欢点火。他说:“我看到野草燃起来,心里就高兴。”

莫言的励志人物故事

  2012年12月6日,莫言抵达斯德哥尔摩。一个在瑞典的好友手里拿着女汉学家陈安娜翻译的《生死疲劳》,请莫言签名。莫言犹豫了半天,很抱歉地说:“我还是不签了吧。”朋友不依也不解。莫言推辞不过,就把名字签在了扉页的一个角落里,并示意把大部分的空白处留给陈安娜签名。翌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为莫言举行见面会。演讲时,莫言说道:“我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跟各个国家的、各种语言翻译的创造性工作是分不开的。有时候,翻译比原创还要艰苦。我写《生死疲劳》这本书,初稿只用了43天,但是陈安娜,整整翻译了6年。”

  作为中国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在巨大的.荣誉面前,莫言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清醒地知道,成功的背后有他人的付出。所以,他懂得腾出一个位置,懂得给予一份尊重。

  无独有偶。约翰尼·默瑟也在这方面为我们立了一道标杆。

  约翰尼·默瑟是英国广为人知的作曲家。一曲《我愿在你身旁》以朴实的歌词,优美的旋律,迷倒了无数的听众,至今备受欢迎。而细心的歌迷留意到,在唱片上,《我愿在你身旁》的标签还有另一个人的名字——萨迪·维姆斯蒂。

  原来,约翰尼·默瑟曾收到一封在俄亥俄州以卖化妆品为生的孀居老人的来信。她在信中希望约翰尼·默瑟能为自己写一首歌,歌名叫《当你心碎时,我愿在你身旁拾捡那些碎片》。约翰尼·默瑟也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歌名,只是作词、谱曲不是常人想象中的那般轻松,也就没有立即行动。后来,约翰尼·默瑟创作歌曲时,根据老人的建议,给歌曲起名为《我愿在你身旁》。这个老人就是萨迪·维姆斯蒂。

  莫言与约翰尼·默瑟,虽然是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大师,但在做人处世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注重细节,轻己重人。也许,这才是大师的风范。

  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能够对翻译其作品的翻译家保持永远的尊重与敬意,体现出了他做人的真我本色。一位享誉世界的作曲家,能够在唱片中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妇女留一个位置,彰显出他处世的高尚品德。莫言和约翰尼·默瑟,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心中永远装着他人,处处显示出大家的风范。

  1.慷慨,尤其是还有谦虚,就会使人赢得好感。

  ——德国作家歌德

  2.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法国作家雨果

莫言的幽默励志人物故事

  1997年,莫言从部队转业到了检察日报社影视部工作,人生角色里又添上了记者这一行。五年后,有人曾问起他这份职业时,莫言直言不讳地说:“我在影视部的工作多半是搞搞影视专题片的策划,要不就是跑东跑西,很少坐班。实在算不上是个合格的记者,在报社待了好几年,到现在还不知道。报纸究竟是怎么出来的呢。记者证我倒是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去逛公园时,只要掏出它总能免票,坐火车也能享受到特别的照顾,好像比莫言这个名字管用多了。”

  自称是“乌鸦”

  在一次访谈快结束时,主持人对莫言说:“您的小说其实走的是比较狂野的路线,肯定不是精致的路线,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莫言习惯性地半边的嘴角向下一搭,说:“我们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当这个世界所有的鸟都变成风凰的'时候,是多么的单调,所以我们要有凤凰、要有乌鸦、要有麻雀、要有孔雀那才好看,当然我是乌鸦。”

  自嘲“熊样”

  有一次,一个记者问莫言:“您认为您对人类精神的贡献在什么地方?”莫言轻描淡写地说道:“我时人类精神毫无贡献,我的贡献就是打破了作家的神秘感。大家看看,我这么一个熊样的人,竟然被说成‘中国著名作家’,对作家的神秘感和崇敬感,是不是顿时就会烟消云散呢?”

莫言励志语录

  引导语:与其在别人的辉煌里仰望,不如亲手点亮自己的心灯,扬帆远航,把握最真实的自己,才会更深刻地解读自己……

  莫言励志语录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

  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

  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学会与内心深处的你对话,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静心学习,耐心沉淀。

  人,来到这世上,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有许多的不公平;会有许多的失落,也会有许多的`羡慕。

  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

  你羡慕我的车,我羡慕你的房;

  你羡慕我的工作,

  我羡慕你每天总有休息时间。

  或许,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

  事实上,大千世界,

  不会有两张一模一样的面孔,

  只要你仔细观察,

  总会有细微的差别。

  同是走兽,兔子娇小而青牛高大;同是飞禽,雄鹰高飞而紫燕低回。

  人,总会有智力、运气的差别;

  总会受环境、现实的约束;

  总会有人在你切一盘水果时,秒杀一道数学题;

  总会有人在你熟睡时,回想一天的得失;

  总会有人比你跑的快……

  参差不齐,才构成了这世界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是的,走在生活的风雨旅程中,当你羡慕别人住着高楼大厦时,也许瑟缩在墙角的人,正羡慕你有一座可以遮风的草屋;

  当你羡慕别人坐在豪华车里,而失意于自己在地上行走时,也许躺在病床上的人,正羡慕你还可以自由行走……

  有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欣赏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事实上,人生如一本厚重的书,有些书是没有主角的,因为我们忽视了自我;

  有些书是没有线索的,

  因为我们迷失了自我;

  有些书是没有内容的,

  因为我们埋没了自我……

  一生辗转千万里,莫问成败重几许。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与其在别人的辉煌里仰望,不如亲手点亮自己的心灯,扬帆远航,把握最真实的自己,才会更深刻地解读自己……

  面向太阳吧,

  不问春暖花开,

  只求快乐面对。

  因为,透过洒满阳光的玻璃窗,

  蓦然回首,

  你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