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美容院励志小故事 正文

美容院励志小故事

时间:2025-01-12 00:48:43

决定你人生的不是境遇,而是这两个字人生哲理

  01

  趁着周末,去图书馆坐了半天。

  在堆积着四六级考研考证书籍的书桌上看小说,感觉还不错。我不知道如果真正离开校园的多年后,会不会怀念图书馆书桌上午后照进来的阳光。

  很多时候的感觉,真的就是,偌大的城市,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今天来校园,是为了陪晓晓考四级,所以忍不住想讲讲她的故事。

  我和她的相识是在小学,那个时候就喜欢给朋友写信,当然就包括她,当时的我幼稚懵懂,不知道身为转学生的她会遇到怎样的事情,直到成年后的今天问起来才知道会有那样的不容易。

  小升初的时候因为学校各种合并、搬迁,她所读的初中是那所学校的最后一届,老师和教学条件都已分崩离析。那个时候还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升学考试,仅仅因为几个领导的大笔一划,命运就分成了两边。

  在她那所初中里,她成绩不错,中考也发挥稳定,但是成绩出来才发现结果原来如此不如人意,之前的一切只不过是个假象。

  就这样,她去了一所她极度排斥和不喜欢的高中,看到学校乱糟糟的教学管理和学习风气,极度失望,她觉得这样学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希望。

  而家里人不明所以,不知道为什么初中成绩那么好,却只考到这个学校,念念叨叨的声音充斥着她的叛逆期。

  她故意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不去做选择题,考了个低分,过年的寒假,她照例被家里人说得一无是处,她明白那是一种恨铁不成钢,却从来没有人问过她为什么会考得这么差。

  所以,十六岁的她,带着一份固执和不甘,毅然决然选择一个人去了上海。

  没有文凭和经验能力的她什么都做不了,只好跟着一个朋友去做美容,头三个月的培训非常辛苦,她每天晚上都会躲在被子里哭泣,家里人劝她回去读书,她却咬紧了牙关。

  因为她说她回不去了,辍学的事情早就人人皆知,她无法想象回去会面对怎样的人生和境遇,也不觉得回去之后的人生会有什么希望。

  但是她还是笑着跟我说,她很庆幸有那三个月的培训,现在的美容师上任都不会再这么系统地培训了,那三个月她掌握了很多扎实的知识。对于学习,她依旧是一个认真而有天分的人。

  02

  就这样,在上海最繁华地段的店面里,她做上了美容师,一个月、两个月日积月累,她成了手上客户最多的`美容师,店里已经缺不了这个人。

  她跟我说,她的业绩好,是因为她在认真对待这份工作,跟每个客户坦诚沟通,而不仅仅是希望他们办卡消费。

  因为一般能做得起这种高端美容的人,都是非常有学识和经历的,而且做美容的时候,人是非常放松的,这些混迹上海的男男女女会聊聊自己的感情史,创业史,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她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别人的倾诉和表达,而是一种改变和教育。

  也许对于美容这个行业,很多人都带着有色眼镜,她工作的店面是上海很大的美发美容一体店,在徐家汇,客户一般都很高端。

  但不排除会出现素质低下的人,在她十七八岁的时候就遇到过,出言不逊让她战战兢兢,她把事情跟楼下的理发师说了之后,几个小伙子都说要上去揍这个客户,他把这里当成什么地方了。

  想想那个时间,我还在高中的课堂上,为了一道数学题而烦恼和忧心,她却要开始面对各种各样的恐惧和张皇,一切显得那么戏剧。

  她的很多客户都很欣赏她,觉得她不是池中之物,不适合待在美容院,就经常帮她出主意,找关系,希望她换一份工作。她也知道这样的一份工作不是长久之计,虽然那时她的工作已经好几万,但总不是她心中所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朋友说可以帮她推荐到上海的一所幼儿园,她很高兴,但在学历和经验方面她没有任何优势。不过她有这个决心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所以决定得非常果断。

  她回家弄好了高中毕业证,想尽办法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在职的大专,然后是幼育证书,她格外珍惜这个改变人生道路的机会。但是幼儿园方面却不能给出准确答复,毕竟她是一个连大专证书都还没有拿到的人。

  而美容院这边的工作,因为领导知道她要离开,所以也就不愿意把客户交到她的手上。等幼儿园消息的那几个月,她换到了一家小美容院,因为只是临时干,所以也接不了什么工作,就每天给别人洗头,从早上开门到晚上下班,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给客人洗头,那个时候她的手都是烂掉的。

  她说,来上海那么多年,那是最痛苦的日子。但是为了换得一份体面和有前途的工作,她必须付出代价。

  就这样在没有确定希望的情况下等了三个月,终于幼儿园有个老师休产假回家,她顶替了上去。

  那个时候她还没有拿到大专证书,因为院长的关系勉强进去工作,一开始的她什么都不会,办公软件幼儿教育,完全是一头雾水,但是又不能在别人面前露怯,所以只能硬扛着,通过观察别人积极学习。

  好在,她对待孩子有一份真诚和善良的心,所以在沟通和管理上做得并不比谁差。

  03

  如今的我,大学毕业,来上海工作,和她住到一起。

  她也已经考上了华东师范的专升本,每周去夜校上课,在幼儿园也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和信任,拿下了所有该有的专业证书。然后有了一个交大硕士毕业的男朋友,支持他的创业和扩展,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太多,其中的艰辛是我没办法想象的,我以为她是顺顺利利当上了幼儿教师,在上海幼儿园工作,听起来光鲜体面,却不知道这六年的曲折和荆棘。

  在她的朋友都在学校里因为期末考和晚上中午吃什么而烦恼的日子里,她得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付出那么多努力,她让我很震惊,也很敬佩。

  日常生活中,我们聊得最多的除了男朋友,就是她的幼儿园小朋友了,也许是因为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缘故吧,她的心态比我们刚毕业的还要年轻。

  她对小朋友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不管再怎么爱玩爱闹,工作却从来不愿意请假,每天关注的新闻都是跟孩子有关的,空间里就是个晒娃狂魔。

  她说幼儿园以后老师可能要入编,她一定要在那之前拿到本科文凭,考过四六级和计算机,她说了,也正在做。不断健身,不断考试,不断学习,生活充实,独立而美好。

  我试想过,如果我遇到相似的事情,我很难走到现在,即使可以,在日后的生活中我可能就会失去一份充满活力的心态,我会害怕会胆怯,会疲惫和小心翼翼。

  但是她没有,眼睛干净得天真无邪,生活阳光得无畏无惧。

  很开心她有着很多大学同学都已经失去的天真和善良,对孩子和陌生人都有着真诚的耐心和怜悯。

  我不明白我之前所遇到的很多人,他们在学校生活,却早已变得世故和圆滑,对社会早已心存戒备,满是抱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只是因为害怕而害怕而已。

  那晚我们聊到深夜,她语气平稳,轻描淡写,只是说到离开学校、家人不理解的那段日子,还是会忍不住流泪。

  我问她后不后悔,她说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些留下来的班上的前几名,也有很努力靠自学考上大学的,那就是另外一条生命轨迹了。她选择了自己的这条,如今走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

  她告诉我说,她现在去美容院还会遇到以前的同事,她们还在做美容,然后老公是做美发的,工资虽然高,但是没有节假日从早到晚地工作,十分艰辛,没时间陪孩子,没条件买房子。他们的想法还停留在以前,觉得工资高赚到钱就好,她庆幸自己跳出了那个圈子。

  人生的确会因为境遇和环境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最后步入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其实并没有后不后悔,而是要弄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为了它不断努力,得到最自在的生活方式。

  当你的眼睛看到的并不是自己所局限的这个圈子和人生的时候,就要试图跳脱出来,努力优秀,努力改变。决定你人生的不是你的境遇,而是你的眼界。

  六年前,这个地方,大家还不叫它魔都,但是依旧有一群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为它着魔。

人生哲理文章:毁掉你的不是平庸,而是固步自封

  导语:每个人都是自我镜像的一小片,迷茫时多看看周围的人,可以让我们看到生活更多的可能。分享一篇人生哲理文章,欢迎阅读:

  毁掉你的不是平庸,而是固步自封

  文/陶瓷兔子

  1

  亲戚家的小妹妹大学毕业,学中文,在本地的一家小公司做文案工作。才实习了三个月,便苦恼地跑来找我吐槽。

  公司规模小,并没有多少业务,人事却复杂,虽说每天只用干三四个小时的活儿,可情绪上的内耗却让她觉得特别累。最让她郁闷的,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公司里论资排辈已成传统,好一点的项目根本轮不到她这样的新人,只好做些跑腿打杂改标点符号的小事。

  我问她:那你有没有考虑过去应聘一家规模大一点的公司,或者干脆去一线城市工作。首先,资源多,不存在你有我无的困境;其次,人人都忙,自然能少去很多无事生非。

  她立刻摆摆手否决了我的提议,说:我也没有什么出众的天赋和才华,在小公司里还有熬成鸡头的可能,到了大公司的话,说不定就是凤尾了。

  我说,工作能力的提升本就需要真刀真枪的比试,你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就算几年之后熬到了鸡头,也不过是矮子里面拔将军而已啊。

  她又摇头,搬出自己一年前做过的职业测试,说自己的性格属于稳重中带点保守,太有挑战性的话,恐怕也不适合。

  她从未有机会接受过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压强,却固执地默认自己不行。

  2

  我想起公司曾经有个应届毕业的小姑娘,手脚伶俐头脑清晰,实习期综合考评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她的强项是营销与方案设计而不是数据分析,出于优势最大化的考虑,便想把她分去销售组。

  消息公布之后,小姑娘却坚决不去,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守在部门老大的办公室门口,赌气说如果项目部不要她,她就离开公司重找工作去。

  老大被闹得头疼,派我去跟她谈心。可无论我如何劝说,从职业发展的前景到可观的奖金到见世面拓展人脉的机会,她都一直坚定地拒绝。到最后,我也无计可施,随口问:你觉得销售工作都是干什么呀?

  她说:陪吃饭,陪喝酒,谈回扣,给客户接孩子做家务,四处受气仰人鼻息……这种差事,我真的不能做。

  我被她气得哭笑不得,问,你知不知道有一种销售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管控不同产品的营销比重?知不知道有一种销售的工作重点是配合前段研发跟客户谈判交货周期?知不知道销售并不等同于街头的推销,还需要懂合同拟定与成本分析?不同的企业对于销售的`定位和需求都不一样,你连试都没试过,怎么就理所当然地觉得销售就是陪吃陪喝呢?

  她有些羞赧地看我一眼,说:小时候看的电视剧上,都是这么说的……

  那个小姑娘最后还是去了销售部,而次年年底,她就成为了销售团队的年度明星。

  人有所不为,是在知其然之后,考量所有的成本利弊然后做出选择;但不知其然而不为,不过是一厢情愿地凭着自己的臆想去推理和猜测,跟盲目的随大流,本质上没什么不一样。

  因此,不为贵在知。先知其所以,然后再去抉择。

  3

  有个读者给我留言,说自己今年大二,读语言类专业,但是一直找不到兴趣点,每天茫然度日,却又很不甘心。想到两年之后的毕业季就难免惶恐,不知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

  我问她,那你的同学们都在做些什么呢?她秒回:我们宿舍的人都一样,就是每天上上课、逛逛街、回宿舍追追美剧而已。

  那如果你看的范围更广一点呢?比如整个班级、整个年级、高几届的学长学姐们,还有其他学校的同龄人,他们又在做什么呢?

  她有点不高兴地打断我,说,我向你求助是想找回自己的,你怎么总让我去看别人?我不想人云亦云地模仿,只想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然后投入所有的精力去做。

  听起来远大而有志气,可是,你连最小范围的世面都没见过,连自己拥有的选项都不清楚,又如何能够选择呢?

  每个人都是自我镜像的一小片,迷茫时多看看周围的人,可以让我们看到生活更多的可能。我希望你是聪明的,懂得将别人的人生拿来参考,却并不是抄袭。

  4

  我有时候在想,一个人的生活是怎样慢慢被毁掉的呢?

  难道因为生来平凡,就不得不在与生活的交手中一次次败北,从眼里有光心里有梦的热血青年,变成面目模糊麻木沉默的中年人?

  让那个屠龙少年消失的,从来不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而是当他自己闭上眼,再也不去看向龙的那一天。

  先被稳定俘虏,又被封闭招安。带着一身沉沉的暮气跟后辈的年轻人感慨:我也曾有过梦,但还是败给了自己的普通。

  殊不知,闭目塞听,固步自封,任由好奇心褪色,任由参考系消失,将自己活成汪洋大海中孤零零的一座岛屿——这才是毁掉我们生活的终极武器啊。


你需要的不是仪式感而是对生活的掌控感人生哲理

  掌控生活其实很简单,是我在操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生活在操控我。

  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仪式感成了一个自媒体文章热词。

  一个人吃饭,要给它起个名字,叫一人食。还要配上素色的桌布,木筷子,淘来的和风小碗,用90度拍下照片。

  读书的时候,要关掉手机,断网,倒上一杯茶或者咖啡,一定要是纸质书,打开台灯,翻开一页,慢慢品味。

  买来许多无用的小物件,摆在窗明几净的角落,每天拂拭,打扫,让阳光照进来,晒在它们身上。

  还有爱情里的仪式感:恋爱纪念日,约会纪念日,520,七夕,圣诞节,鲜花,高档西餐厅和明亮得纤尘不染的灯光。

  这些怎么说呢,其实也不坏。

  我不是要抨击仪式感。

  我自己在生活中,也是会去寻求某种仪式感的人。

  比如,写作的时候,我不会一直坐在电脑前码字,而是会站起来,在客厅里来来回回、一圈一圈地踱步,抑或扫地,整理卫生。

  一边做事,一边让脑海里的概念和想法自由浮现、自由组合,直到构造出一个精巧的模型时,再把它写下来。

  前公司是一家非常精干的创业公司,也深谙仪式感的道理。

  每周五的下午,惯例都要开个周会,放下所有的事情,所有人聚在一起,看看数据,听听CEO讲话。

  平时来了新人,总会由HR带着巡一遍楼,巡到的部门要起立鼓掌。

  离职的时候,离开的人会在大群里发个红包,写一句在这里的日子很开心,谢谢大家,然后大家纷纷送上一句前程顺利!

  尽管可能压根没几个人认识他,尽管这样的行为没太大实际意义,但的确会让每一个人感到:

  你是活在一个集体里面,你在跟大家一起,做着一些正当、重要、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事情。

  我想,大多数在日常生活中,追寻仪式的人,其实也是一样的:

  通过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仪式,让日常生活呈现出某种与众不同的重要性。

  这也是我们用来对抗日常的最好武器。

  02

  人为什么需要仪式感呢?

  或者说,仪式感背后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学术上,可以为仪式找到源头。

  法国人类学家ArnoldvanGennep的代表作《通过仪式》,提出了仪式的三重结构和阈限理论。

  苏格兰人类学家VictorTurner,则在他的基础上,将仪式的研究发扬光大,形成了特纳学派。

  他的主要观点是(这个太学术了,肯定没人看,咱们还是聊点通俗的吧。)

  总而言之,仪式的本质是什么?

  是社会性和自然性的暂时剥离。

  人在仪式之中,一切所从属的身份被暂时剥离了。

  不再有等级,尊卑,上下,分类和结构,一切的参与者都遵循仪式本身的规则,而这套规则的导向,是将人往自然本性的深处进行引导:我是谁?

  你会感觉到,一切熟悉的东西都变得陌生起来。

  你会重新去观察和思考它们的意义,它们与自己的联系。

  你会体会到一种极端独处、独一无二,极端自由的感觉。

  这就是自然性和个人性的释放。

  其实,这也正是日常生活中,追求仪式感的背后源头。

  我们所追求的,不是仪式,而是借由对仪式的重复,将自己从等级森严的日常中解放出来,重新审视自己,本质上,这是一种掌控感。

  03

  社会结构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

  只要你在社会之中,无论你处于哪个位置,你都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都必须遵循社会规则。

  前阵子,很多人热炒财务自由这个词。

  他们总觉得,努力挣钱,做投资,当老板,开公司,只要自己能累积到足够的财富,并且这些财富能带来稳定的被动收入,自己就自由了,想干什么干什么,再也不必为五斗米折腰。

  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识一些创业公司的老板,以及一些大公司的高管。

  按一般人的认知,他们应该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我看到的现象是,他们天天飞遍全国各地谈业务,做方案,天天在公司加班到凌晨、住酒店,可能几周都回不了一趟家。

  在他们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潜藏的永远都是三个词:累,忙,没时间。

  这就是社会结构的残酷。

  社会有它自己的节奏,无论你是谁,是企业家还是白领,都不得不跟着它的节奏跑。

  对他们来说,仪式感是什么?

  也许就是自己开车回家,到楼下,不下车,在车里静静坐着的这一阵子。

  因为只有这一阵子,他们才是自由的。

  只有这一阵子,他们才能褪去自己肩上一整个公司、一整个部门的重负,重新找回对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04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也是一样的。

  我们都习惯了被生活推着走。

  早晨急匆匆去上班,一边赶地铁一边吃早饭;午餐在楼下买个便当;晚上加班到九点、十点,回去洗个澡,累得只想埋头就睡。

  难得有一个周末,也会睡掉一大半,再匆忙把这周的剧补上。

  然后准备下周一要交的'报告。

  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不是。

  在生活的重负之下,我们的自然性和个人性,都让位于社会性。

  与其说是我们在生活,不如说是生活本身,在我们的生命里,不留情面地径直走过。

  一不小心,我们就老了。

  所以,我们借由仪式,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小事赋予意义,目的是什么呢?

  无非是,通过这些仪式,重新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重新让自己感到:我才是生活的主人。

  这就是掌控感。

  掌控感带给我们安全感,因为每个人只有确认自己的存在,确认自己能够对身边的事物、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确认自己的自主意识,才能确认自己的价值。

  而这是一切存在的精神基础。

  我存在,是因为我觉得,我有价值。

  我有价值,是因为我觉得,我能掌控自己的一切。

  我能掌控自己的一切,靠什么体现?

  靠生活中每个重要的事件,每个仪式性的瞬间,每个我能够不管不顾时间、去做一些毫无实际意义事情的时刻。

  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我,才能体会到:是我在操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生活在操控我。

  这就是一种悲剧的神圣。

  05

  回到仪式。

  特纳认为,人性在仪式、宗教和艺术中得以发展。

  他认为,西方上世纪中叶的嬉皮士文化,正是扩展了阈限,抹除了社会结构,强调人性至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性迸发出创造力和能量,再造了社会文化,使陈腐的、死板的社会,再次获得生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发展出来的种种仪式感,也正是一种内省和沉思。

  在我读书的时候,我不是任何人,我只是一个读者。

  在我做饭的时候,我不是任何人,我只是一个工匠。

  在我创作的时候,我不是任何人,我只是一个艺术家。

  诸如此类。

  正是这种对生活的掌控感,以及它所带来的安全感,让我们得以在日常生活的慵常、无聊和空虚中,重新获得对生命的激情。

  这种现象把两个人联结在一起,推而广之,就是什么呢?爱情,婚姻,乃至于婚礼。

  爱情之中的种种仪式,都是在强调一件事情——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仪式。

  爱情多伟大啊。

  爱情是两个人联手起来对抗全世界。

  06

  最后,回到正题。

  除了给生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仪式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掌控感呢?

  1、掌控身体

  有氧运动,以及锻炼协调性。

  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提高体能,从更大的意义上说,是提高我们对整个身体的掌控能力。

  身体是大脑的基础。

  通过掌控身体,我们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节律,获得更充沛的精力,更稳定的情绪和思维控制能力。

  这些,都是保证我们的大脑,工作在最好状态的基本条件。

  2、掌控时间

  掌控时间,本质上,就是提高我们对时间的知觉和管理能力。

  前者,可以采取柳比歇夫方法,坚持一段时间,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时间开销,从而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时间模型。

  后者,可以通过对时间的合理安排,将不同优先级、难度、类型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时间段,来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杜绝被时间赶着跑的被动。

  3、掌控情绪

  一个人成熟与否,最主要的表现,是看情商,也就是察觉他人情绪,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无论任何时候,情绪都是理性思考的大敌。

  学习正念,练习冥想,了解一些心理学中对情绪的管控方法,可以有效地摆脱情绪对大脑的影响。

  4、掌控目标

  以上这些,都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最佳状态的方式。

  而保持最佳状态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用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你一定要确立一个目标,一个你愿意为之奋斗、不断超越自己的目标,并把它细化、分解、落地,践行到每一天的活动之中,让自己看到每一天的进步,让每一天都成为非同寻常的一天。

  这才是最本质的掌控感的来源。

和善对立的不是恶而是伪善人生哲理

  有一个美丽的草原,那里住了一群善良的喜羊羊,他们每天都辛勤劳动,为的是能吃上肥嫩的青菜,过上安逸的日子。奇怪的是,这群羊的首领居然是一只狼。狼不是羊的天敌吗?羊羊们怎么就不怕?没错,这群羊还真不怕狼,因为狼一直告诉羊羊们:它是羊羊的保护者,草原外面的那些美羊羊总是算计着大家的青草。换句话说,这群喜羊羊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狼是朋友,而且狼曾经救过喜羊羊的`羊爹,羊妈,羊奶,羊姥姥,狼可是羊羊的救星。有人说这怎么可能呢?这个故事也太离谱了吧,哪有狼救羊的事啊?话是没错,事实上狼也从来没救过羊,可是羊羊们一直被强调:没有狼就没有羊。

  现实中也是如此,我们一直以为和善对立的就是恶,可是却不知道有一种恶叫伪善。伪善才是最可怕的,因为披上了冠冕堂皇的外衣,用肥美的鲜草隐藏了“吃羊”的刀叉,加上一直给羊羊灌输扭曲的观念,使得羊羊们难以分辨真正的善与恶。当可怜的羊被狼吃掉时,才明白:原来狼是吃羊的。可惜已经晚了。

  幸运的是,已经有一些羊羊明白了狼的伪善,为了使得其他的羊羊不再落入狼口,揭露了狼的伪善,可惜很多羊羊被狼的伪善迷惑,不愿脱离狼的束缚,甚至还感谢狼的青草,却不知狼已狞笑举起了锋利的刀叉。

  可怜的羊啊,快快觉醒吧,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欺骗了。狼永远是狼,狼再怎么伪装也成不了羊,请抛开已有的观念,用你的真心去明辨是非,分辨真正的善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