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乔布斯得病的励志故事 正文

乔布斯得病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4-12-26 01:20:46

关于史蒂夫·乔布斯的励志人物故事

  在17岁那年,我读过一句格言,大概内容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这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话从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原本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刻到了。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在早晨7:30我做了一个检查,扫描结果清楚地显示我的胰脏出现了一个肿瘤。医生告诉我,几乎可以确定这是一种不治之症,顶多还能活3至6个月。我回家,把诸事安排妥当,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用语。这意味着,我得把今后10年要对子女说的话用几个月的时间说完;这意味着,你得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尽可能减少你的家人在你身后的负担;这还意味着,向众人告别的时间到了。

  我整天和那个诊断书一起生活,直到有一天早上医生给我做了一个切片检查。结果,大夫们从显微镜下观察了细胞组织之后,惊讶得集体尖叫了起来:因为那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胰脏癌。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我能够更肯定地告诉你们:没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是希望能够活着进去。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终点站,没人能够成为例外。生命就是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造物,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送走耄耋老者,给新生代让路。

  现在你们还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将逐渐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台;很抱歉,我说得这么富有戏剧性,但生命就是如此。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自己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经知道你其实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我年轻的时候,曾在一本杂志的封底看过一张清晨乡间公路的照片。照片的下面有一排字: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我总是以此自省。现在,我把这句话也送给你们,希望我们随时都能想起这句话。

  非常感谢你们。

史蒂夫乔布斯传阅读答案

  史蒂夫乔布斯传

  2011年10月3日,星期一,史蒂夫乔布斯意识到他最后的日子到了。在他抗击癌症的努力中,他不再说“进入人生下一阶段”;取而代之,他的思想转变到——他任何时候改变焦点都是这样突然——自己即将面对的死亡。

  他之前没有提到过关于自己葬礼的安排。劳伦曾经以为他希望火葬。这些年来他们也随意讨论过骨灰洒向何处的问题。但周一上午,乔布斯宣布他不希望被火化,他想挨着自己的父母葬在他们所在的公墓。

  那个上午,苹果正在发布带有Siri声音识别软件的新iPhone4s,乔布斯在最后一次参加董事会议时把玩过这款手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苹果总部不大的“市政”会议厅里举办的发布会气氛稍显肃穆。史蒂夫最亲密的同事都知道他现在情况十分糟糕。发布会一结束,乔尼艾夫、埃迪克尤、蒂姆库克和其他几位都接到电话,并在周一下午依次与乔布斯道了别。

  第二天早上,乔布斯给妹妹莫娜辛普森打电话,告诉她赶快来帕洛奥图。莫娜在悼词中深情回忆:“他的声音满怀深情,可爱,让人喜欢,但感觉就像一个行李已经放在了车上的即将启程之人,对于离我们而去,他感到很抱歉,真的十分抱歉。”他开始与她告别,但她说她已经坐上了去机场的出租车,很快就到。“亲爱的,我现在告诉你,是因为我担心你可能赶不上了。”乔布斯回答道。他的女儿莉萨从纽约飞回来了,尽管这些年他们之间的关系反复无常,但她一直在试着做一个好女儿,她也确实做到了。乔布斯的另一个妹妹帕蒂也来到他的身边。

  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乔布斯与深爱的家人们在一起。他并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好男人,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但对一个人的评价总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作为一位商业领袖,他可能严苛挑剔、喜怒无常,但他打造了一个狂热而忠诚的团队,这个团队深爱着他。作为一个有家之人,他可能很粗暴,还经常心烦意乱,但在他的婚姻中,他和女强人妻子之间有着完全的伙伴关系,非常浪漫。他还拥有四个孩子,他们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都陪伴着他,让他感受到爱。那个周二,他一直盯着孩子们的眼睛看。他一度长久地注视帕蒂和他的孩子们,然后看向劳伦,最后目光越过他们看向远方。“噢哇,”他说,“噢哇,噢哇。”

  这是他遁入无意识状态前最后的话语,大约是下午两点钟。他的呼吸变得沉重。“即使是现在,他依然有着坚毅的、英俊的轮廓,一个专制者的轮廓、浪漫者的轮廓。”莫娜回忆道,“他的呼吸表明他就要开始一段艰辛的旅程,一段急剧升降的路程。”莫娜和劳伦整晚都陪在他身边。第二天——2011年10月5日,星期三——史蒂夫乔布斯走了。他的家人都在他的身边,亲抚着他。

  10月19日,公司追悼会在苹果总部举行。

  活动中最用心的设置还是来自乔布斯自己,他的声音就像是盘旋于阳光庭院上方的幽灵一般。库克介绍乔布斯,描述他在1997年重回苹果之时如何帮助设计“非同凡响”的商业广告。乔布斯未被公开的、自己配音的版本——而不是理查德德莱福斯配音的版本——首次公诸于世了。麦克风里传出他那辨识度很高的声音,在人群上空飘动,让人感觉心酸而又刺耳。“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感觉就像乔布斯正和大家一起坐在后面,诚挚而又激动不已地描述自己。“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乔布斯的声音在这时稍微加强了语气,带着兴奋,就好像他正坐在人群的前方,眼睛里还闪耀着光辉。人们不禁回想起他年轻时候说话的声音,以及在他最喜爱的贝兹或迪伦的音乐中,他如何永葆年轻。“他们推动了人类向前迈进,”那是乔布斯亲自写下的一句话,他接着发表了著名的总结词,这句总结词很适合那天,也很适合这本书,“或许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摘自《史蒂夫乔布斯传》)

  相关链接:

  他不是众人尽可效仿的模范老板,或是人类楷模。他就像被恶魔驱使一样,可以让身边的人狂怒和绝望。但他的个性、激情与他的产品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就好像苹果的硬件和软件一样,各为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因此,他的故事既有启发性,也有告诫意义,其中充满了创新、品质、领导力和价值观方面的`经验。

  (《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他的思想从不受现实的束缚,他对可能性充满了史诗般的感觉。他看待事情是从完美主义的立场出发。

  (乔布斯妻子劳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2011年10月3日,史蒂夫乔布斯意识到他自己即将面对死亡,宣布他不希望自己被火化,想葬在父母所在的公墓。

  B.虽然乔布斯也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居家好男人,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希望亲人们都在身边,他的妻子及他们的四个孩子陪伴他度过了最后时光。

  C.作为一位商业领袖,他打造了一个狂热而忠诚的团队,这个团队深爱着他,在新iPhone4s发布会后,他最亲密的伙伴和他一一道了别。

  D.2011年10月5日大约下午两点钟,史蒂夫乔布斯走了。10月19日,在苹果总部举行公司追悼会。

  E.公司追悼会也是乔布斯设计的,他的未被公开的、辨识度很高的声音盘旋在人群上空,感觉就像他和大家坐在一起描述自己。

  (2)作者在乔布斯去世两年之后为这本传记补写的后记,这篇后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作者对乔布斯持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6分)

  (4)你是否同意乔布斯有关“‘疯子’改变世界”的言论?请结合原文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AC答C给3分,答A给2分。

  【解析】:B.文相关表述是“他还拥有四个孩子”,选项犯了想当然的错误,这也是高考命题陷阱之一。D.原文中没有说是10月5日几点钟。E.追悼会并不是他设计的,原文中的“设置”指的是他本人的声音。

  (2)篇后记讲述了乔布斯在生命意识进入最后阶段的主要时刻以及他在追悼会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声音。(1分)主要内容包括:①意识到死亡来临。②葬礼的安排。③同事们的告别。④亲人陆续赶来。⑤最后时刻亲人陪伴。⑥追悼会上独特的声音。(3分,每点0.5分)这篇后记的特点为:忠实记录或叙述,同时又饱含深情,文笔优美,重点突出,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完整性。(2分)

  (3)评价一个人应该考虑到他的方方面面。作为家人,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作为商业领袖,他有狂热而忠诚的团队,他不是一个可供众人效仿的模范,他的个性与他的激情创造力相关联,他的故事具有启发性,可借鉴,可告戒。

  (4)观点一:同意。(2分)①这里的“疯子”指的是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看待事物眼光不同,不墨守成规,也不安于现状,他们有改变世界的想法、勇气、创造力和能力,所以能改变世界。②他们思想不受传统的束缚,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并不断追求完美,便真的在创造中改变了世界。

  观点二:不同意。①“疯子”既然有很多不同于常人的一面,如作者所说“可以让身边的人狂怒和绝望”,那么他便很难融入社会,他的才能也很难被发现并被大家支持,乃至实现。没有“疯子”生存的土壤,他便很难成为天才。(3分)②光有“疯子”的个性,没有“疯子”的才能,即便自以为能改变世界,最终恐怕也一事无成。毕竟世界只有一个乔布斯,“乔布斯”无法复制或模仿。(3分)

励志人物故事

  1985年,张树鹏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19岁那年,北京一家滑翔伞俱乐部在赤峰进行滑翔伞表演,还在赤峰学院读书的张树鹏和同学一起去观看。张树鹏看见一只只滑翔伞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从小就有着“飞”一般梦想的他,感觉自己的血液在沸腾。于是他找到活动的负责人。经过严格考核,他和另外4人幸运地被录取了。

  2009年6月20日,第五届世界滑翔伞定点锦标赛在南欧的克罗地亚山区举行,只有五年飞翔经验的张树鹏夺得了冠军。在颁奖举行升旗仪式时,组委会竟一时找不到中国的国旗。“中国虽然有几十家滑翔伞俱乐部,从事这项运动的也有近800人,但在国际性的大赛上,中国人很少获得好成绩,更不用说是冠军了,所以当时根本就没有准备中国国旗。”这件事对张树鹏刺激非常大,他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单纯地从事一项运动,而是承载了一种更大的希望,他的心已经走上了追求更高目标的征途。

  2012年,张树鹏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飞行者身着一种装备,从直升机上跳下,像一只鹰一样在空中飞翔。张树鹏后来了解到,这是世界上最时新的一种运动——翼装飞行。翼装飞行堪称“世界极限运动之最”,飞行者身着翼装,从高楼、高塔、悬崖、直升机上跳下,紧贴着高空中的建筑物或自然景观进行无动力飞行。张树鹏坐不住了,他要去学习这种飞行技术。

  2013年1月,张树鹏来到美国的一家俱乐部学习。教练告诉他学习流程:先学会跳伞,拿到跳伞的资格证书后,再去积累跳伞的次数。跳够200次之后,再拿着证明去找跳伞中心或者跳伞教练,经过他们集体商定,最后学习翼装飞行。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达到200跳的次数,张树鹏几乎开始玩命似的跳伞。一般人每天只是跳一跳,至多两跳,但张树鹏私下找教练磨,每天要跳上十跳,最多的一次一天跳上十二跳。

  在成功完成200跳的那天,张树鹏难掩兴奋之情。他回到休息室,刚一进门,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就把他抬着,一次又一次抛向空中。

  “在被学员们抛向空中的'那一瞬间,我非常自豪,我觉得我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它改变了欧美人对亚洲人在极限运动上的偏见。”

  2013年3月15日,张树鹏迎来了自己在美国培训的首次翼装飞行。“我成功了!”从4000米高空纵身一跃的一刹那,张树鹏的胸腔里迸发出一声低吼。耳边是呼啸的风声,他激情地表演起了360度翻滚。“翻过去的一刹那就像在空中仰泳,眼前是连鸟都没有看过的天空,一种没法用语言形容的绝妙体验。”

  学成回国时,张树鹏说:“我要代表中国人乃至亚洲人从事这项运动,为的是与世界上那些顶尖的翼装飞行选手PK。”

  张树鹏享受在空中的每一刻,因为对他来说,翼装飞行不仅是一种运动。“我将飞行当作是追随内心自我的过程。因为只有当我挥动翅膀的时候,我才能在呼啸的风声中感受心灵的宁静与回归。”

关于凡人苏轼的励志人物故事

  苏轼的《定风波》,大家都很熟悉了。还有一篇《游兰溪》,可能很多人不记得了: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大概就是说他前两天因为去一个叫沙湖的地方看自己买的地,得病了,然后找了个聋哑人看病如何如何,这件事发生于元丰五年三月。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已经想起来了,《定风波》前面有一句说明: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我当时上课看到这里,是真的笑,笑出声。

  两件事连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在三月七号去沙湖看地的时候碰上下雨了,而且没伞,人家都躲雨,只有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