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励志与忍辱的故事 正文

励志与忍辱的故事

时间:2025-01-16 02:42:10

忍辱负重寓言故事

忍辱负重寓言故事1

  “忍辱负重”这则成语的忍辱是忍受屈辱;负重是承担重任。能够忍受屈辱,承担重任。带有赞扬的意思。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谱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不顾将军赵云等人的反对,出兵攻打东吴,以夺回被东吴袭夺的战略要地荆州(今湖北江陵),并为大意失荆州而被杀的关羽报仇。东吴孙权派人求和,刘备拒绝。于是孙权任命年仅38岁的陆逊为大都督,率领5万兵马前往迎敌。

  次年初,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在长江南岸六七百里的山地上,设置了几十处兵营,声势十分浩大。陆逊见蜀军士气高涨,又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阵地,不与交锋。当时,东吴的一支军队在夷道(今湖北宜昌西北)被蜀军包围,要求陆逊增援。陆逊不肯出兵,并对众将说,夷道城池坚固,粮草充足,等我的计谋实现,那里自然解围。陆逊手下的将领见主将既不攻击蜀军,又不援救夷道,以为他胆小怕战,都很气愤。众将领中有的是老将,有的是孙权的亲戚,他们不愿听从陆逊的指挥。于是陆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畏惧他。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劲敌。希望诸位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同消灭来犯敌人,上报国恩。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我当克尽职守。国家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调遣,就是因为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军令如山,违者要按军法从事,大家切勿违反!”陆逊这一席话,把众将领都镇住了,从此再也不敢不听从他的命令了。

  陆逊打定主意坚守不战,时间长达七八个月。直到蜀军疲惫不堪,他利用顺风放火,取得了最后胜利。刘备逃归白帝城,不久病死。

忍辱负重寓言故事2

  天高云淡,月明星稀。远行的天鹅呜叫着从空中掠过。

  天鹅的叫声唤醒了潜伏在岩石底下的癞蛤蟆,他们开始忙碌起来了。

  癞蛤蟆是庄稼的卫士,他们瞪大双眼,在菜地里夜巡。无论是小爬虫或者小飞蛾,全都逃不过他们闪亮的眼睛。只要它们稍一动弹,便被癞蛤蟆发现了目标。别看癞蛤蟆一付呆头呆脑的样子,到了节骨眼上可一点也不含糊:一个腾跃,凌空弹起,等到落地时,扁平宽阔的大嘴巴里一定衔着猎物。

  为了捕捉更多的害虫,癞蛤蟆开展了除虫大竞赛。他们打趣地把那些空中捕获的小飞蛾称作“天蛾”,可得lo分;他们又把那些地面捕获的害虫戏称为“地虫”,只能得5分。为了能得高分,他们争先恐后跃上空中捕捉“天蛾”,兴致勃勃地高喊着:“吃天蛾肉啰!”

  小爬虫和小飞蛾对癞蛤蟆恨之入骨,便一齐出动大肆造谣,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啰。这事被幸灾乐祸的乌老鸦知道后,便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故事添油加醋地渲染得有声有色。癞蛤蟆非常委屈,他们再三辩白:“我们想吃的是天蛾肉,而不是天鹅肉!”“蛾”与“鹅”两个同音不同义的字口头很难讲清楚,所以谁也听不懂他们的辩白。

  有一天傍晚,一群天鹅飞落在野地歇脚,乌鸦立即警告道:“快快逃命吧,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啰!”癞蛤蟆赶紧解释:“天鹅姐姐,别误会,我们想吃的是天蛾肉啊!”天鹅一听,啊,癞蛤蟆自己都承认了,那还有假!天鹅惊叫一声,一齐飞向高天,他们一路惊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啰!”

  于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几乎成了无可辩驳的事实,就是跳进清水池塘也难以洗刷这不白之冤了。所以不论是谁见了癞蛤蟆总是嗤之以鼻:“哼,这付模样,也想吃天鹅肉呢!”癞蛤蟆不想再辩白了,只有任凭别人嘲笑、讥讽。大白天,他们尽可能躲避人群,钻进阴暗角落,好象真的问心有愧,羞于见人。可是到了晚上,他们仍然悄悄到菜地巡逻。他们接连腾跃,捕捉飞虫,他们一丝不苟地履行庄稼卫士的职责。小爬虫和小飞蛾挖苦道:“癞蛤蟆,你想吃天鹅肉的黑锅还背在身上,何必那么认真啊?谁能理解你们的一片苦心呢!”

  “消灭害虫是我们的天职,个人荣辱毕竟是小事啊!”癞蛤蟆理直气壮地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最难的是身背黑锅却依然忠于职守!尽管我们的外表丑陋不堪,但是我们要追求的正是这种崇高境界啊!”

烟斗寓言故事

  王对邻国宣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近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国家距离战争已经太过遥远。邻国也是,两个王的爷爷是莫逆之交,到了王这一代,更是亲如手足。邻国之王送王一匹千里马,王马上回送邻国之王十箱赤足金,邻国之王再回送王百位绝色美女,王无以回报,便将一只烟斗送给了他。那只烟斗曾是王的爷爷的爷爷的心爱之物,仅一个烟嘴便价值连城。叼上它,立刻就有了王的样子,可以一统江山,目空一切。

  作为大将军,我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我说:“我们的百姓并不需要江山,他们需要的,只是安稳的日子。”王瞅我一眼,说:“我已经决定了。”我说:“可是我们需要一个宣战的理由。”王说:“解放邻国受苦的臣民,便是理由。”我说:“最为重要的.是,以吾国之力,根本没有取胜的把握。”王再瞅我一眼,说:“我已经与西北四国立下盟约,到时候,五国握成拳头,十天之内,必取之。”

  可是战争并非如王想象得那般轻松。单是打过邻国边界,就耗费半月有余。镇守边关的邻国将士完全以死相拼,似乎他们的王将他们送来,就是让他们与我们同归于尽。到最后,他们高呼着邻国之王的名字,将身体涂满油脂,点上火,嚎叫着冲进我们的炮营。爆炸声和哭喊声惊天动地,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和凌乱缠绕的尸体,场面恐怖惨烈,我们损伤惨重。单是这样的代价,我想,纵是明天就将邻国占领,也不值。

  但其实,战争才刚刚开始。队伍每推进一步,都会受到最为顽强的抵抗。邻国自知不是我们的对手,他们采取的战术,便是战至一兵一卒。几乎每一座被我们攻下的城池都是空城,既见不到士兵,亦见不到百姓。房屋被烧毁,骡马被宰杀,粮食被掩埋,兵器被折断——他们不想给我们留下任何东西。

  每一座城池的外围,山一般堆满了我们的尸体。我多次请求王放弃这场战争,终于将王惹恼,他说:“你再胡说八道,我就将你斩首。”我不想被斩首,更不想看着我们的士兵毫无意义地死去。每一天,战场上的我都心如刀绞。

  一年以后,我们终于打到邻国国都。那里聚集着邻国所剩无几的部队和国民,那是他们最后的希望。防线被一次次撕开,又被一次次补上,终于,当最后一名士兵死去,我们扑进了城。

  城已经空空如也。

  吾王和西北四国之王信步狼藉的皇宫。

  我们找到了邻国之王。当然,那只是一具尸体。当最后一名士兵死去,他绝望地将一把尖刀捅进了自己的胸膛。

  王看到了那个烟斗。烟斗躺在邻国之王的身边,距鲜血咫尺之遥。王将烟斗捡起,擦了擦,迫不及待地装上烟,大口吸了起来。

  西北四国之王却在屋角展开邻国地图,将一个国家像蛋糕那样切成四块。他们每人分得其中一块,却完全没有把我和王放在眼里。

  作为大将军,我当然提出抗议。他们却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与王早就签订的协议。你的王,不需要一砖一瓦,一针一线。”

  我惊愕,问王:“真是这样?”

  王满足地吐出一口烟,说:“是这样。”

  “可是这怎么行呢?”我说,“为了这场战争,我们耗尽千两黄金,战死百万士兵。而当战争胜利,你却什么也不想得到。吾王能否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了我的烟斗。”王再一次将烟斗装满,说,“战争只是借口——我需要一个借口来讨回我心爱的烟斗。”

科普寓言故事

  在南太平洋生存的海葵群,像一簇簇菊花,开放在海底,他们似乎也给绚丽多姿的海底世界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些看似美丽的花丛,其实并不美好,他是阴险的海葵为海洋鱼类设下的有毒陷阱。当不明真相的鱼类误入其中时,海葵便立即收拢起他那带毒刺的触手,把来者残忍地吃掉。

  但是,有一种身上横长着两条带子的马哈鱼却在海葵丛中进出自如,他经常和龙虾、海蟹等钻进菊花丛中,躲避敌人的追捕。

  有一天,一条海鲤鱼来到菊花丛的边缘游玩,当他看到马哈鱼在这里悠闲地散步时,也想进到这里观观风景。马哈鱼当即提醒他不要盲目进入,因为这里危险。可是,海鲤鱼却以为马哈鱼是在欺骗他:“有什么危险?你在那里不是很安全吗?”

  海鲤鱼的话音刚落,又有几只龙虾和海蟹也钻进了菊花丛中,他们同样安然无恙。这下就更加使海鲤鱼产生怀疑了:一定是马哈鱼在耍心眼,不想让我享受海底美景。想到这,海鲤鱼猛地向前冲去:“你不让我进,我偏要进。”就在海鲤鱼的.头刚刚冲进菊花丛时,海葵的触手收拢了。海鲤鱼的脑袋被海葵抓住了,要不是他反应迅速,摇头摆尾地挣脱出来,一准成为海葵的美餐了。

  海鲤鱼惊魂未定,头痛得像是要爆炸。他不明白,为什么马哈鱼和虾蟹们在那里就一点事都没有?而他的身子还没等进去,就差点丧命?”

  马哈鱼告诉他:“虾蟹的身上都有盔甲,海葵的毒刺穿透不了他们的硬壳,而我的浑身上下也都带有一层厚厚的保护粘液,他同样拿我没办法。”

  海鲤鱼非常后怕:“我浑身上下没有一点防护设施,逃的要是再慢一点,命就没了。”

  “是的,记住这血的教训吧,没有防毒的能力,千万别进有毒的场所。”

寓言故事合集

  挖掉马肝

  从前有个叫迂公的人,遇事不爱动脑子,总是做些傻事。有一次,迂公去一个朋友家吃饭。席间,大家都说些轶闻趣事来解闷。有一个客人说:“马的肝脏有毒,能毒死人。所以汉武帝曾经说过:‘文成将军吃马肝而死’。”迂公听了便笑起来,反驳这位客人说:“您恐怕在说谎哩,马肝长在马的肚子里,要是有毒的话,马为什么不死呢?”这个客人知道迂公一向有点糊涂,有心跟他开个玩笑,就说:“那您见过有一匹马活过100岁吗?这就是因为它们肝脏有毒的缘故啊!”迂公恍然大悟,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迂公突然想起家里也有一匹马,是他从小养大的,感情远超过一般的坐骑。它也长有马肝,不是也要早死吗?想到这里,迂公眼前不由出现了将来某天爱马倒毙的情景,“不行,我必须回去救它!”迂公酒也不喝了,菜也不吃了,急匆匆往家赶去。

  一回到家里,迂公顾不得休息,赶紧去马厩把心爱的马牵了出来,拴在院里的树上。又去厨房取了一把刀,坐在马旁边磨了起来。马看见主人用力磨刀,仿佛知道他想干什么,就用悲伤的眼光看着主人,发出一声声哀鸣。迂公不忍看马,背过脸去说:“你别怪我,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啊。虽说有些疼,但挖掉了有毒的肝脏,你就可以活得长久些了。”迂公把刀磨得锋利无比,抓住马缰,咬了咬牙,一刀刺了下去,把马肝挖了出来。马长嘶一声,倒在地上死了。迂公扔掉刀,大哭不止,边哭边说:“马肝果然是有毒啊,挖掉了它,马都还是活不成,更何况是留在肚子里面呢!”

  迂公不懂得动物的器官是不能随便摘除的,所以害死了爱马还不醒悟。如果我们遇事不弄懂原委,胡乱听信别人的话,就会像迂公一样遭到惨重的损失。

  挥斧如风

  战国时,有一个叫惠施的人,他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哲学家。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学上他们又是一对观点不同的对手。庄子与惠施经常在一起讨论切磋学问。他们在互相争论研讨中不断深化、提高各自的学识。特别是庄子,从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启发。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才智过人、博古通今,能与自己交心、驳难、使自己受益匪浅的朋友了。因此,庄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庄子给一个朋友送葬,路过惠施的墓地,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为了缅怀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响的朋友,他回过头去给同行的人讲了一个故事:

  在楚国的都城郢地,有这样一个泥水匠。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涂抹了一层像苍蝇翅膀一样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请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将鼻尖上的白灰砍下来。石木匠点头答应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飞快抡起斧头,一阵风似地向前挥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看起来,石木匠挥斧好像十分随意,但他却丝毫没有伤着泥水匠的鼻子;泥水匠呢,接受挥来的斧子也算是不要命的,可他却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心不跳,泰然自若。倒是旁边的人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

  后来,这件事被宋元君知道了。宋元君十分佩服这位木匠的高超技艺,便派人把他找了去。宋元君对姓石的木匠说:“你能不能再做一次给我看看?”

  木匠摇摇头说:“小人的确曾经为朋友用斧头砍削过鼻尖上的白灰。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我的这位好朋友现在已不在人世了,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跟我配合默契的人了。”

  庄子讲完了故事,十分伤感地看着惠施的.坟墓,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自从惠施先生去世以后,我也失去了与我配合的人,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能够找到一位与我进行辩论的人了!”

  庄子和石木匠的感受向我们表明,高深的学问和精湛技艺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红花虽好,还要靠绿叶扶持。一个人如果不注意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吸取营养,他的智慧和技巧是难以得到发挥和施展的。

  施家和孟家

  鲁国有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爱学儒家的仁义之术,小儿子爱学军事。大儿子用他所学的儒家仁义思想去游说齐王,得到齐王的赏识,聘请他为太子的老师。二儿子到楚国去,用他所学的法家军事思想游说楚王,在向楚王讲述自己的思想、观点时讲道理、举例子,有条有理,楚王听了很高兴,觉得他是个军事人才,就封他为楚国的军事长官。这样,兄弟两人一个在齐国任职,一个在楚国做官,他们赚的钱多,使家里很快富裕了起来。兄弟两人都有显赫的爵位,让他们家的亲戚朋友也感觉到非常荣耀。

  施家邻居中有一户姓孟的人家,家庭情况与施家以前相仿:家境并不富裕,也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与施家大儿子一样,好学儒家仁义之术;二儿子也是爱学兵法之术;两家的儿子还曾经在一道讨论学问,研究兵法。孟家为贫穷所困扰,生活很艰难。孟家看到施家这两年很快富裕起来,门口的马呀、车呀经常有来的,来的人员中有当兵的,也有当官的,真够荣耀,很有点羡慕施家。由于这两家一直都很友好,孟家就向施家请教如何让儿子取得官职的方法。施家的两个儿子就把自己怎样去齐国,怎样向齐王游说及如何到楚国,又如何对楚王游说和当官的经过如实地告诉了他们。

  孟家两个儿子听到后,觉得这是个门路,于是大儿子准备到秦国去,二儿子准备到卫国去。

  孟家大儿子到秦国去后用儒家学说游说秦王。他向秦王讲得头头是道,真是口若悬河,口才不错。秦王说:“当前啦,各国诸侯都要靠实力进行斗争,要使国家富强的,无非是兵力、粮食。如果光靠仁义治理国家,就只有死路一条。”秦王心想:这个人固然有才能,他要我用仁义之术治国就是想要我国不练兵打仗,不积粮食不富裕,这能行吗?于是,命令军士对他施行了最残酷的宫刑,然后又将他赶出了秦国。孟家的二儿子到了卫国以后,用主张发展军事的学说游说卫王。他为了能让卫王采纳他的意见,能在卫国授爵当官,向卫王进言时有条不紊他讲述自己用兵的道理。卫王听后说:“我们卫国是弱小国家,又夹在大国之问。对于比我们强的大国,我们的政策是要恭敬地侍奉他;对于同我们一样或比我们还要弱的小国,我们的方针是要好好地安抚他们,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求得安全的好方法。你提的军事治国固然不错,但如果我依靠兵力和权谋,周围的大国就会联手攻打我国,我们的国家很快就要灭亡。假若我好生生地放你回去,你必定会到别国去宣传你的主张,别的国家发展了军事力量再对外扩张起来,会对我国造成很大的威胁。”卫王感到这个人既放不得,又留不得,于是派人砍断了他的双脚,然后把他押送回鲁国。

  孟家的两个儿子回到家里,已是残废人了,全家人感到又悲又恨,他家父子三人找到姓施的人家里,悲痛地拍着胸脯责备施家。施家的人回答说:“不论办什么事,凡是适应时势的就会成功、昌盛,违背时势的就会失败、灭亡。你们学的东西与我们相同,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完全不同,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你们选择的对象不同,同时又违背了时势啊。我们的做法和行为又有什么错误呢?”

  这篇故事告诉人们:不论办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条件是否适合,对象选择得是否正确,要适应形势。对别人的经验不能死搬硬套,不然的话,必定会把事情办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