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余秋华的励志故事 正文

余秋华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5-01-14 20:37:16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余秀华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余秀华/文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诗人余秀华

  写了16年诗的湖北诗人余秀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她的作品行文质朴、感情浓烈,在微信圈中被反复传递,迅速被人熟知与谈论。过人的文字天赋、加身体残疾,更使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成了热门话题。余秀华是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出生于1976年,出生时因为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就在那时,19岁的她就被安排结婚生子,如今儿子已经上了大学。但她说这是一段让她悔恨交加的婚姻,二人关系并不好,丈夫则常年在外打工。现在余秀华与父母生活在农村,养了一些兔子,做点家务,生活单调而寂寞。到目前为止,余秀华已经创作了两千多首诗,主题多关于爱情、亲情和生活感悟,以及对外面的世界与自由自在的向往。

  个人作品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何让你爱我》、《经过墓园》、《我爱你》、《井台》、《梦见雪》、《致雷平阳》、《那些秘密突然端庄》、《打谷场的麦子》、《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摇摇晃晃的人间》等

  脑瘫诗人余秀华:诗歌没有能力改变生活

  余秀华在38岁这一年年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声名。镇里的书记在北京之行之后第一个抵达她家,然后是来自政府、文联、残联的领导们,“还是要静下心,把诗歌写好,这是最重要的。”他们说。阵势颇有些浩荡,于是,全村人都知道了,“运气蛮好。走了鸿运。”他们评价。十余个出版社打来电话,要帮她出诗集。

  这有点像个励志故事。“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诗刊》编辑刘年这样推荐余秀华。

  变化是从去年开始的。2014年《诗刊》下半月刊9月号“双子星座”栏目,重点推出了湖北诗人余秀华的诗,11月份,余秀华的诗及随笔又在《诗刊》博客及微信发布,微信文章的阅读量飙几天内近五万。大大小小的媒体也纷纷跟进。

  在此之前,余秀华的身份是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的一个农民,以及一个因出生时倒产脑缺氧的脑瘫患者。每天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由父母供养。2012年,36岁的余秀华一个人跑去温州,试图打工来养活自己,这个尝试不到一月便以失败告终。先天性脑瘫让她走路不稳,有些摇摇晃晃,说起话来口齿不清楚。诗歌所产生最实际的影响,也许是某次论坛的网友读到了她贴出来的诗,筹钱为她买了一台电脑。根据她模糊的记忆,第一次写诗是1998年,而第一次投稿并发表是2007年,其间写了2000余首诗,投稿很多,发表很少,这两年干脆没怎么投了。

  “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所以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余秀华在一篇名为《摇摇晃晃的人间》的随笔里写道。文章的结尾是:“而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最近有十几个出版社联系余秀华,要给她出诗集。她有些犯愁,“太多了。我很希望他们以后也给我出版,挤在一起不好。”

  余秀华多少让人联想起另一位底层诗人许立志,今年许立志的诗集也将出版,这是故事的光明一面,另一面是,这个24岁的打工诗人于2014年10月1日跳楼身亡。许立志被看做打工者的代言人,流水线上的生活反复出现在诗里,他写道,“我咬紧牙关忍受着/就像我必须忍受着生活”。

  诗歌并不能改变生活,余秀华几次这么说。“这只是一时的.,并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很快就会过去。”

  像同村的人那样,突然以“脑瘫诗人”走红的农民余秀华倾向于把近来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归结为走了好运。

  凤凰网:写诗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余秀华:被人认可是件美好的事情。知道你在某个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证明你这个人活着还是有用的。

  凤凰网:诗歌可以看做是您对生活的反抗吗?

  余秀华:没有啊。一个人在生活中过日子是实实在在的,经历的那些事情是实实在在的,无所谓反抗,如果真的要反抗,我就不会用诗歌这种形式。诗歌反抗生活是没有用的,生活里文字其实是最次要的一个形式。它反抗不了,谁会拿文字反抗生活呢?

  说到命运,人差的时候是命运,好的时候还是命运,命运是安排好的,人改变不了。

  凤凰网:可是和您有类似经历的人,比如农民,比如脑瘫患者,多数并不写诗,您用诗歌来表达自我,这难道不是一种改变吗?

  余秀华:写诗是生命的一部分,与人的身份没有什么关系。不只诗人,农民、工人都会写诗。那么多的人写诗,有的人写得好,有的人写得不好,诗歌只是一种爱好吧。

  我从来没想过做一个诗人。既然现在已经到了这一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诗歌写得更好一点。

  凤凰网:很多人喜欢你的诗。有人评价你的诗歌比较温暖、美好,你认可这样的评价吗?

  余秀华:还是有一部分人说我写的不好。怎么写诗歌是我的事情,怎么看诗歌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不管网上怎么评价我的诗,我都看,但我都不会在意。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能力写得好一点,但我有这个愿望。

  我很自我,不会太在意他们的看法。

  凤凰网:你很自我?

  余秀华:一点点自我。人到了一定年纪就没那么自我了。没以前那么任性。

  凤凰网:干过最任性的事儿是什么?

  余秀华:不能说。

  凤凰网:说一件任性的事情?

  余秀华:没有能说出来的,说出来好丢人啊,丢人就不能说。

  比如说我曾经喜欢一个人,我在他的城市里等他,雪下得很大,五天五夜吧。那时很任性,不知天高地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呵呵。

  凤凰网:2012年您去温州打过工,当时是什么想法?

  余秀华:去了,一个人去,一个人回。我想去打工挣点零花钱,结果钱没挣到,不到一个月,灰溜溜地回来了。

  凤凰网:那时候您已经36岁,也是一件任性的事情吧?

  余秀华:那不是任性,结婚了好久我才去。家里人老是不放心,所以我就回来了。即便到今天,我还是想出去找点事做,不想呆在家里。心里老是有出去的欲望。

  我只想找到一份工作,能够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但找不到合适的。工厂里很累,挣不到钱,它是用手做的工作,计件工资,要手快才挣得到钱。

  凤凰网:你说过,我对这样的生活不甘心,但所有抗争都落空。现在还是这样的想法吗?

  余秀华:《诗刊》给了我一个机会,使我得到了这么多帮助和关心。我觉得这只是一时的,并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它很快就会过去。我的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心情、境遇也是一样。诗歌本来就没有能力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凤凰网:发表过多少诗?稿酬有多少?这些年投稿顺利吗?

  余秀华:发表的很少,从来没计算过,没什么稿酬。投稿很多,人家不要。我第一次投稿发表了,但以后就衰了。这两年一直没投,别人要我就给,不要就算了。《诗刊》帮我登了一组诗,才有了往后所有的变化。

  凤凰网:诗歌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余秀华:我可以这样讲,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写诗对我都是一样的。因为现在被很多认识,然后骄傲起来,这种事请是不会存在的。

  我也希望好一点,不过什么事都不能强求。顺其自然最好。我以前默默无闻的时候是这样过日子,现在我还是这样过日子。

  凤凰网:村里人知道这件事吗?

  余秀华:老是来看我,谁都知道了。镇里的领导、残联的,浩浩荡荡地来了。我觉得他们对我的关心有些过多了。不就是发表了一些诗歌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凤凰网:去北京之前,村里人知道你写诗吗?现在他们怎么看你?

  余秀华:村里人知道一些。写诗是很个人的事情,我也不想让很多人知道。

  他们说我运气蛮好,走了鸿运。我也是这样看的。

  凤凰网:要出诗集了吗?

  余秀华:和我联系的出版社好多,十几个,我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都想出我的诗集。太多了。我又不想一下子出那么多书,我不知道我自己应该选哪一家。我很希望他们以后也给我出版,挤在一起不好。

  凤凰网: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有什么不安?

  余秀华:我希望生活好一点,诗歌写得好一点。不安在于,我不知道怎么样达到我想要的生活,唉,好难啊。爱情方面的想法,因为身体,因为年纪,不可能实现。

  这两天他们把我的照片发到网上,我都不敢看,真是丑,丑的要死。我的自拍比他们拍得好看。(笑)

  凤凰网:去年打工诗人许立志自杀了,他的诗引发很大关注。您读过许立志的诗吗?怎么看他自杀的行为?

  余秀华:读过。他的自杀和诗歌有什么关系吗?如果我想自杀,肯定和诗歌没什么关系。人们关注他是因为他死了,但他死了不是因为诗歌写不下去。

  让心灵安静下来,觉得自己很满足,这是诗歌唯一的效果。

诗人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余秀华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余秀华(湖北女诗人)

  余秀华,女,1976年生,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人,著名当代诗人,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余秀华的诗被热烈转发,人们惊艳于余秀华的天才和诗歌的质朴滚烫、直击人心。

  人物简历

  余秀华出生于1976年,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

  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这段婚姻除了给她带来了一个现在已经18岁在武汉念大学的儿子外,更多的是不幸和苦闷,尽管直到现在两人并未离婚,但多年来两人已少有联系。[1-2]

  个人作品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何让你爱我》、《经过墓园》、《我爱你》、《井台》、《梦见雪》、《致雷平阳》、《那些秘密突然端庄》、《打谷场的麦子》、《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摇摇晃晃的人间》等。

  人物评价

  学者和诗人沈睿称她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

  《诗刊》编辑刘年认为:“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于2014年10月所作的诗作。

  一、诗作内容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二、诗作评价

  这样强烈美丽到达极限的爱情诗,情爱诗,还没有谁写出来过。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如诗刊的编辑刘年所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我不太苟同刘年先生的“血污”说,但余秀华的诗歌是字字句句用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力量和感情的力度把我们的心刺得疼痛的诗歌。

  三、诗人介绍

  余秀华,女,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农民,生于1976年,出生时因倒产缺氧造成先天性脑瘫,这让她走路不稳、手发抖、说话口吃。她说,这对学习、工作、婚姻都带来了影响。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诗作内容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好诗吗?

  余秀华有爱过或者被爱过吗?那情欲之火,曾经在她生命中炫丽开放过吗?因为她是脑瘫,很多人对她写诗的体验产生怀疑。她写道:“我的残疾是被镌刻在瓷瓶上的两条鱼,狭窄的河道里,背道而行……”细读,令人恻然:刀砍斧凿般天生的不幸、别扭的所在、狭小的生存空间,而且无可更改。是的,疾患令她行动不便,也失去打工与求学的可能。农村不能干活的女人形同废人,婚姻方面由不得她按着心意来。往好处说,她是衣食无忧的,但那亘古的、属于人的寂寞呢?幸好,她写诗,她的渴望、欲念、悲伤都以文字的方式释放。

  两三年前我便知道她,并没有太多关注。多年来,我接触过的农村女诗人还是很有一些的。某种意义上,至少一半生来就是文学女青年,小学、初中时哪个不在本子上写写画画?雨丝、星星、七里香……但这些不叫诗,叫少女情怀。

  命运是在几时扳的道岔?大概是从有些人上大学,而另一些人去打工或者嫁人开始吧。前者可以亲历她梦幻过、想要过的东西,后者却像早早开放的梅花,骤然冻结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里,久久凝固:在忙碌之余,她们认认真真做着文学梦,为自己架空出另一个世界,一个想象中的大观园。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适合大部分农村文学女青年,因为小说需要花更多时间、笔墨去经营人物、结构、情节,这往往太超出她们的日常生活;散文要有敏锐的眼光,知道什么可写什么值得写,而不是见秋叶就感叹时光易逝;戏剧更不现实,她们大部分除了电视剧,很难有机会看到真人出演的舞台剧;最后剩下的',就是诗,可长可短,可雅可拙,可在农活之后临睡之前随便写几笔。

  我从不敢说,她们写得好不好,正如面对余秀华。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好诗吗?如果是下半身诗人所作,我可能一眼都不看,但因为我知道是一个脑瘫女子的作品,我猜想这是她也许到目前为止从未曾实现的绮念。“你”,也许只是网络上潦乱的几个名字、瞬息即灭的一封邮件,立刻,沉甸甸的生之分量压过来,让夸奖与批评都显得……那么荒谬可笑。

  而我,只想说:继续写下去吧。世事岂能尽如人意,更残酷的事也随时在发生。能抵御岁月、给自己安慰的,不过是文学或艺术。那能歌唱的人,就在黑暗中大声歌唱;那能起舞的,就在舞台上的追光里独自起舞;只有一支笔的,比如你比如我,就写吧,把眼泪、欢笑、绝望、幻想,都用文字呐喊起来。有没有灵魂都不要紧,会不会被读到其实也不打紧,只要把郁结的力量发射出来,每个人都会是一个不再沉默的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