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励志国学成语故事 正文

励志国学成语故事

时间:2025-01-11 11:06:18

10个关于春天的唯美成语故事

  春天,古典诗词的情怀被唤醒,带着这份情怀,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美妙动人的国学精粹关于春的故事,下面是10个关于春天的唯美成语故事,希望大家会喜欢。

  万紫千红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写过《春日》一诗: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流水落花

  南唐后主李煜被囚汴京期间,写下《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后世用“流水落花”形容春残的景象,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花木之名”。在中国古代,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中国就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老先生也说:”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春意阑珊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后来用于指春天就要过去了的意思。

  春风得意

  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直到41岁时才考取进士,他写下《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后来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

  春和景明

  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是春光和煦,阳光照耀的意思。

  春树暮云

  唐代的李白、杜甫是好朋友。李白去江东漫游,杜甫在长安思念朋友,就写下一首五律《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第三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浓缩为成语“春树暮云”,用来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春梦无痕

  由于苏轼一直对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反对态度,在一些诗文中又对新法及因新法而显赫的“新进”作了讥刺,于是政敌便弹劾他。苏轼被贬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在州中安置,不得签署公文。他于第二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寓定惠院。五月二十九日,家人也迁到黄州,于是迁居临皋亭。1081年(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日,往岐亭访陈慥,潘丙、古耕道、郭遘将他送至女王城东禅院。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四十七岁。他于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人出城寻春,为一年前的同一天在女王城所作的诗写下和诗。诗写道: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第二联“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人如候鸟,有感于外界信息而动。鸿雁南来北往,即使年年如此从不懈怠,在瞬息万变的宇宙中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人之如候鸟,正在于此,只不过人间的信息比自然季侯要复杂得多;但同样,人因有感而动,其中一切经历、一切思绪,也只如春梦一般,时过境迁,了无痕迹。

  枯木逢春

  枯木逢春,佛家禅林用语,本意是指枯木逢到春天又有生机,又要开花,语出《五灯会元·卷十四含珠哲禅师法嗣》:

  “僧问:‘枯树逢春时如何?’

  师(大乘山和尚)曰:‘世间希有。’”

  意思是说,有人问“枯木逢春”是悟道的内容吗?师曰:是的。真如佛性道理不是世俗之理,是出世间之理,就象枯木逢春那样为世间稀有。如果将枯木比喻为佛性的话,那么逢春则是随上了机缘,开花则为妙用。

  “枯木逢春”和“铁树开花”是同类比喻,都是说真如佛性随缘而生妙用之理。

  草长莺飞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羣莺乱飞。

  后来多用“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美好的景色。

  清代高鼎《村居》也写道: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人面桃花

  唐朝时有一位到京城应考的读书人,有一次他到城南郊外游玩,看到一间小屋很不错,就找借口走进去看看。没想到一看就看上了屋里一位美丽的姑娘。第二年清明节他又回到那间屋子,却看见大门锁着,人已经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于是就提笔写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几天,不死心的他又回到那个地方,这一次大门不但没深锁,还看见姑娘的父亲,姑娘的父亲伤心地告诉他说:“我女儿因为看了他写的诗因此得了相思病,没想到竟因此而死了。”他听了之后非常难过,情不自禁抱着姑娘大哭,没想到这时姑娘却醒了过来,原来她只是昏倒而已。不久后,身体渐渐痊愈的姑娘就和读书人结成了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