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巴基斯坦的励志故事 正文

巴基斯坦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4-09-28 09:31:26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1

  《我是马拉拉》主要讲述:一个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槍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槍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

  一个几乎改变国家命运的女孩。她的勇敢抗争令人惊讶,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在千钧重压之下表现出来的幽默感与优雅。有些人是注定伟大的,马拉拉就是其中一个……

  马拉拉的话很真实,没有过多的文采藻饰,有的只是一个善良的女孩最朴实的心声,有的只是对教育的无穷渴望。“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可以改变这世界。”马拉拉曾这么说。

  我不能说那是最黑暗的一天。在她被谋杀的那段时间里,每天都很黑暗,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难熬。她一直都相信“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可以改变这世界。”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2

  仿佛是完成了一场遥远的跋涉,从陌生的世界里回到现实,身心感到疲惫。

  马拉拉身上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光环,然而通读此书,这个光环毫不刺眼,她甚至只用了一句话把诺贝尔和平奖带过。

  今年也不过二十岁的马拉拉,已经完成了寻常人几辈子也做不到的事情,事情说起来却简单的用一句话可以说明白:她努力争取每个小孩,尤其是女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伊斯兰,穆斯林,那么这本书可以帮到你。许多书友看这本书的时候,感慨自己生在了和平的年代,而且,谢天谢地,起码九年义务制教育贯彻的很好,要知道,暴徒治下,女孩子不能和男生同一个课堂,不能在公开场合露出脸庞,到最后,女孩子不应走进学校。

  否则,暴徒会以真主知名,当街鞭打你,一个靠跳舞为生并且顺带贩卖DVD影碟的女人,竟被当街斩首了。

  在这种恐怖环境之下,马拉拉和她的父亲勇敢站出来,质疑,斥责暴徒政府,这种勇气,万里无一,他们是人类真正的精英,是他们在扛着人类前进。

  它可能无法带给你实在利益,可是,这种胸怀是一份最好的.`土壤,会影响到你的后代,教育他们成为勇敢正直以及智慧的人。

  这种胸怀还能帮你避免人生许多的不幸,要知道,无知带来的不幸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胸怀即智慧,如大浪淘沙,真金始终闪耀光芒!

  我不信真主,但我相信这种胸怀一定是会被保佑的。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3

  高中的时候,在一堂语文课上听到老师提到了“马拉拉”这个名字,当时在讲男女歧视依旧严重,像印度的不成文规定:女生在夜晚之后不能私自出门……很开心遇到了这本书,当她出现在我的书架上的时候,我就止不住地想要研读。封面是马拉拉的真人图,那像一个三十岁的阿姨,可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她只有二十岁,仅仅比我们大一岁。这样的女孩为什么会经历枪杀呢?

  她居住的斯瓦特是一个美丽宁静的山庄,父亲办了一个胡沙儿学校,胡沙儿也是她的弟弟,在巴基斯坦男女歧视尤为严重,书中说:“一个男孩的诞生可是一件大喜事,大家会鸣枪庆贺,往婴儿摇蓝里堆满礼物,可男婴的名字会进入族谱。可是,如果生了女孩,没有人会赶来祝贺这对父母,而身边的妇女们都会为母亲感到惋惜。”没有文明的过度,就是如此的不可理喻,没有道理可言。发生地震之后,一个像模像样的广播说出了这样的话:“别再听音乐了,别再去看电影,别去跳舞,停止吧,不然真主会发怒,用另一场地震来惩罚我们。”马拉拉从来不用丝巾遮住脸,因为她说“那是我的标志”。当她问父亲为什么自己国家的妇女会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父亲讲了另一个凄惨的故事“阿富汗的父女被一个叫暴徒的阻止控制着。在那里,女子学校被烧成了灰烬,所有女性都被迫穿上罩袍,从头裹到脚,只留一条细缝。……女人不能高声大笑,不能涂指甲油,出门如果没有一位男性家人陪伴,就会遭到殴打,或者扔进牢房。”看到这的时候,我的心里最好笑的,如果我生活在那个组织的控制之下,仅仅是笑,不到半天也会皮开肉绽的。这个社会永远有你想不到的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缺乏知识,还禁止女性学习。马拉拉站出来了,她有一位优秀的父亲,鼓励她追逐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政治家,这样就不用在发声的时候,到处求人。就像她躺在医院的时候,国家的某个领导去看望她,并且说是因为暴徒的多次警告她没有听从,并且愿意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并且要求马拉拉“给国家一个微笑”,我看,面对自己国家的这种局势,一个领导人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吃饭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国民还生活在恐慌之中,就像马拉拉走在马路上,背后传来一个声音“我要杀了你”,快步走回家,锁上门,投过门缝知道那人在讲电话。父亲在一旁不说话,沉默就是最强音,政府的空话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她还有一位智慧的母亲,在其他妇女劝说马拉拉不带头巾是不对的,母亲选择尊重她的思想和自由。她是马拉拉投身于这样的事业的最大支持。

  马拉拉决定挺身而出为女性的权利而战的时候,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公然和暴徒的人作对,是愤怒的驱使,她并不害怕他们的恐吓信,也不害怕各种骚扰电话。尽管她只有十岁,她的思想与行动力远远地超过了一个成年人。在恐慌阶段,她为每一天教室越来越少的学生感到痛心,她明白也能理解,但是她还是希望陪着她的人多一些,就是因为有怨气不敢发声,才让暴徒的人认为自己不可一世,一次又一次地给了敌人伤害的机会。那触目惊心的描述:“一个年轻的男生拦住校车,问:“这是胡沙儿学校的校车吗?”确定之后,另外一个年轻人从后门打开,问:“谁是马拉拉?”然后就是三声枪声……”马拉拉被送往医院,医生说,能活下来真是一个奇迹!子弹穿过太阳穴,靠近左眼,然后往下约18英寸,射向左肩,然后嵌在那里。“本来,子弹有可能射穿眼珠,或者射进脑袋的。”被射中的三个女孩,都活了下来,这说明什么,“真理永远勇往直前!”

  自后,她的事迹在各国传播开来,越来越多正义的声音说话了,开始支持,开始重拾勇气。一个女孩的一个和平的受教育的梦渐渐不只是梦,她的付出堪称无价,是里程碑的事迹。但是,马拉拉不想要被标榜成为一个名人,她只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好学生,是一个懂事的女儿,是两个弟弟的大姐姐,然而更多的人关注的是她的枪杀,因为好奇。14岁,是斯瓦特的成年人的标志。正好在她成年的时候,获得了巴基斯坦首届国家青年奖,她的勇气和理念受到认可。16岁的时候,马拉拉应邀去联合国发表演讲,这个女孩,把知识当做武器,为了和平,挺身而出。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1

  “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可以改变这世界。”马拉拉曾这么说。常被“豢养”在过度安逸生活的我们常视受教育之权利为稀松平常,甚至对它感到厌倦抑或疲惫。殊不知同一片天空下,却有着极渴望受教和被平等对待的孩子们正为着这份“奢侈的幸福”奋斗着。他们可能碍于猛水、荒漠或是战火,也或许困于疾病、残疾或是贫穷,因而无法将自己的声音让全世界听到。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企盼一个璀璨的未来,马拉拉正是其中之一。于是她选择无惧地站出来,不畏强权压制和武力胁迫,作世界各地渴望受教孩子的发声筒。

  从书中,透过马拉拉的双眸去看这世界,发现和过去自己的诠释大为不同,也从中挖掘出自己和普遍青少年缺少了三样珍贵的特质。

  第一件是勇气——无论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无论不晓得死亡或明天哪个会先到来,都别踌躇步伐。因为当面向真理之光时,我们没有退缩的理由。阅读此书时,马拉拉也用行动证明和强调勇气之重要性。虽然在追求自由与平等的道路上,她也曾迷惘和无奈,但值得祝福的是,她身后总有一对爱她、支持她的父母,使她勇敢且有余力去追逐理想,甚至是面对死亡。我相信,能赋予这位少女“一个在枪口下不畏说出正义之词的灵魂”之物,正是勇气。她深知自己正在执行一件艰难却正确的任务,但她相信“谎言必遭逢失败,而真理必得着胜利”故她不退缩。深切期盼自己和同侪们在面临磨难和挑战时,也能有着同马拉拉般的无惧,将勇气化作利刃,斩断迷途。

  第二是一双洞察世事的眼:阅读此书前,我从未去想过失去资讯的感受为何。虽被埋没在这资讯爆炸的时代,日夜被资讯洪流逼着前进,却像是在走马看花,不曾伫足了解这世界发生了哪些事。和无法得知国际情势而焦急的马拉拉相比,深感羞愧与不足。我也惊讶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她不仅见识广阔且思想超龄,谈起政治和社会议题时是如此乐此不疲。她那双清澈的眼仰望的世界是多么有温度且令人深刻,有别于大多青少年,她眼中的世界又深又广。曾经我认为有感于世事实属浪费光阴,因为它们的变化速度超乎想象且没完没了,如今我愿为马拉拉带给我的感动与冲击改变,擦亮双眼,正视这世界。

  最后,是不看轻自己的信心。我总是将“自己还小,现在能做的事只有读书”的想法驻在心中,因而使我面对不公不义时,只能两手一摊,冷眼旁观。虽然心中对此有怒言或遗憾,但最后终究被心魔打败,将渴望完成的事寄放在遥不可及的未来,让自己好过些。直到马拉拉一句“改变世界永远不嫌晚,也永远不会嫌太年轻。”对我而言,就同一道救赎的光,照进我的心里,赶走心魔并壮大我心中那位因否定自己而怯弱的小女孩。我认为,马拉拉不仅帮助了那些权利受损的孩童和妇女,在另一层面更是鼓舞我们这些养尊处优却内心贫乏的孩子们。她踏的每一步都是呼吁我们这些心灵羸弱的青少年起身为自己的梦想奋战。

  阖起书,闭上眼,内心涌入无限力量,我暗自许诺不再轻视自己,因为我将昂首,并让自己的声音与这世界产生共鸣。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2

  从前,总觉得,那些名人,那些大有作为的人,那些被人们传颂赞扬的人,离我们很远。他们有过人的智慧与机遇。直到阅读了《我是马拉拉》,我才知道,只不过是一支笔、一本书、一位老师,一颗勇敢、热爱和平的心,仅此而已。

  从小呼吸着和平安宁的空气,静恬在没有枪声、没有恐惧、月朗风清的夜中、无忧无虑奔跑在洒满阳光得操场上,怎会明白、深夜枪声相伴的无助、上学路上左顾右盼的恐惧。因为我们未曾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焦虑,未曾感受到恐吓带来的威胁。直到有这样一支勇敢的笔,坚定地站出来,冲破恐惧,发自肺腑地讲述、呼吁,我们才得以了解,并为之动容。

  就是这样一支笔,她的力量却是让人震撼的。她所发出的声音,足以超过任何可以致命的武器,因为这股力量是恐吓驱不散的`,是子弹穿不透的,她可以越过海洋,穿越大洲,传向世界每一个角落。她向世界呼吁,世界听到了她的声音。这声音,虽不足以改变巴基斯坦的现状,却唤醒了我们的心。正如《时代》杂志所说的那样:“试图让这个巴基斯坦女孩沉默,但却放大了她的声音。她现在已成为世界女性争取权益的象征。”

  人们常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们,周一期盼着周五,开学期盼着假期,我们自嘲,看着公式、看着字母会头晕作呕,写字写得手抽筋。而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在海洋的那一边,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每日恐惧的,却是不能再翻开课本,不能再走进教室,不能再拿起心爱的笔。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看时我也感到震撼,可事实的确如此。我们所拥有的受教育的权利是多少人所奢望的?

  正是有了教育,才有了这样一支笔,一个勇敢、坚韧的孩子,正式有了这样一个敢于发声的孩子,世界权益的平等才多了一丝希望。没有了教育,就没有精神上的追求,总有一天,我们会因为害怕而加入拿着武器的队伍,因为无知而误入无止境歧途。我们已经不需要去争取,但至少学会把看似平凡的拥有珍惜。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三篇

  导语:大家都知道读后感其实就是看了一部书籍、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几篇关于《我是马拉拉》读后感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我是马拉拉》主要讲述:一个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槍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槍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

  一个几乎改变国家命运的女孩。她的勇敢抗争令人惊讶,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在千钧重压之下表现出来的幽默感与优雅。有些人是注定伟大的,马拉拉就是其中一个……

  马拉拉的话很真实,没有过多的文采藻饰,有的只是一个善良的女孩最朴实的心声,有的只是对教育的无穷渴望。“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可以改变这世界。”马拉拉曾这么说。

  我不能说那是最黑暗的一天。在她被谋杀的那段时间里,每天都很黑暗,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难熬。她一直都相信“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可以改变这世界。”

  篇二:《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仿佛是完成了一场遥远的跋涉,从陌生的世界里回到现实,身心感到疲惫。

  马拉拉身上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光环,然而通读此书,这个光环毫不刺眼,她甚至只用了一句话把诺贝尔和平奖带过。

  今年也不过二十岁的马拉拉,已经完成了寻常人几辈子也做不到的事情,事情说起来却简单的用一句话可以说明白:她努力争取每个小孩,尤其是女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伊斯兰,穆斯林,那么这本书可以帮到你。许多书友看这本书的时候,感慨自己生在了和平的年代,而且,谢天谢地,起码九年义务制教育贯彻的很好,要知道,暴徒治下,女孩子不能和男生同一个课堂,不能在公开场合露出脸庞,到最后,女孩子不应走进学校。

  否则,暴徒会以真主知名,当街鞭打你,一个靠跳舞为生并且顺带贩卖DVD影碟的女人,竟被当街斩首了。

  在这种恐怖环境之下,马拉拉和她的父亲勇敢站出来,质疑,斥责暴徒政府,这种勇气,万里无一,他们是人类真正的精英,是他们在扛着人类前进。

  它可能无法带给你实在利益,可是,这种胸怀是一份最好的土壤,会影响到你的后代,教育他们成为勇敢正直以及智慧的人。

  这种胸怀还能帮你避免人生许多的不幸,要知道,无知带来的不幸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胸怀即智慧,如大浪淘沙,真金始终闪耀光芒!

  我不信真主,但我相信这种胸怀一定是会被保佑的。

  篇三:《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高中的时候,在一堂语文课上听到老师提到了“马拉拉”这个名字,当时在讲男女歧视依旧严重,像印度的不成文规定:女生在夜晚之后不能私自出门……很开心遇到了这本书,当她出现在我的书架上的时候,我就止不住地想要研读。封面是马拉拉的真人图,那像一个三十岁的阿姨,可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她只有二十岁,仅仅比我们大一岁。这样的女孩为什么会经历枪杀呢?

  她居住的斯瓦特是一个美丽宁静的山庄,父亲办了一个胡沙儿学校,胡沙儿也是她的弟弟,在巴基斯坦男女歧视尤为严重,书中说:“一个男孩的诞生可是一件大喜事,大家会鸣枪庆贺,往婴儿摇蓝里堆满礼物,可男婴的名字会进入族谱。可是,如果生了女孩,没有人会赶来祝贺这对父母,而身边的妇女们都会为母亲感到惋惜。”没有文明的过度,就是如此的不可理喻,没有道理可言。发生地震之后,一个像模像样的广播说出了这样的话:“别再听音乐了,别再去看电影,别去跳舞,停止吧,不然真主会发怒,用另一场地震来惩罚我们。”马拉拉从来不用丝巾遮住脸,因为她说“那是我的标志”。当她问父亲为什么自己国家的妇女会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父亲讲了另一个凄惨的故事“阿富汗的父女被一个叫暴徒的阻止控制着。在那里,女子学校被烧成了灰烬,所有女性都被迫穿上罩袍,从头裹到脚,只留一条细缝。……女人不能高声大笑,不能涂指甲油,出门如果没有一位男性家人陪伴,就会遭到殴打,或者扔进牢房。”看到这的时候,我的心里最好笑的,如果我生活在那个组织的控制之下,仅仅是笑,不到半天也会皮开肉绽的。这个社会永远有你想不到的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缺乏知识,还禁止女性学习。马拉拉站出来了,她有一位优秀的父亲,鼓励她追逐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政治家,这样就不用在发声的时候,到处求人。就像她躺在医院的时候,国家的某个领导去看望她,并且说是因为暴徒的多次警告她没有听从,并且愿意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并且要求马拉拉“给国家一个微笑”,我看,面对自己国家的这种局势,一个领导人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吃饭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国民还生活在恐慌之中,就像马拉拉走在马路上,背后传来一个声音“我要杀了你”,快步走回家,锁上门,投过门缝知道那人在讲电话。父亲在一旁不说话,沉默就是最强音,政府的空话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她还有一位智慧的母亲,在其他妇女劝说马拉拉不带头巾是不对的,母亲选择尊重她的思想和自由。她是马拉拉投身于这样的事业的最大支持。

  马拉拉决定挺身而出为女性的权利而战的时候,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公然和暴徒的人作对,是愤怒的`驱使,她并不害怕他们的恐吓信,也不害怕各种骚扰电话。尽管她只有十岁,她的思想与行动力远远地超过了一个成年人。在恐慌阶段,她为每一天教室越来越少的学生感到痛心,她明白也能理解,但是她还是希望陪着她的人多一些,就是因为有怨气不敢发声,才让暴徒的人认为自己不可一世,一次又一次地给了敌人伤害的机会。那触目惊心的描述:“一个年轻的男生拦住校车,问:“这是胡沙儿学校的校车吗?”确定之后,另外一个年轻人从后门打开,问:“谁是马拉拉?”然后就是三声枪声……”马拉拉被送往医院,医生说,能活下来真是一个奇迹!子弹穿过太阳穴,靠近左眼,然后往下约18英寸,射向左肩,然后嵌在那里。“本来,子弹有可能射穿眼珠,或者射进脑袋的。”被射中的三个女孩,都活了下来,这说明什么,“真理永远勇往直前!”

  自后,她的事迹在各国传播开来,越来越多正义的声音说话了,开始支持,开始重拾勇气。一个女孩的一个和平的受教育的梦渐渐不只是梦,她的付出堪称无价,是里程碑的事迹。但是,马拉拉不想要被标榜成为一个名人,她只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好学生,是一个懂事的女儿,是两个弟弟的大姐姐,然而更多的人关注的是她的枪杀,因为好奇。14岁,是斯瓦特的成年人的标志。正好在她成年的时候,获得了巴基斯坦首届国家青年奖,她的勇气和理念受到认可。16岁的时候,马拉拉应邀去联合国发表演讲,这个女孩,把知识当做武器,为了和平,挺身而出。

我希望我是马作文

  其实,世界上千千万万的动物我最讨厌的就是马了。它们一没有强健的体魄,二没有矫健的身姿,我对这类动物真的很不感冒。

  我钟爱世上的一切生命,他们灵动而遒劲,可我偏偏不爱马,他们没有狮子般强健的体魄,没有老虎般不羁的灵魂,他们没有猎豹矫健的身影。

  对马的不屑源于那次我和妈妈去草原游玩,主人极力邀请我们去骑马,我和妈妈来到马场,正要上马,恰好看到一个小弟弟骑在马上,那匹马慢慢的踱着,一副卑躬曲膝的模样。小男孩还不时的拍打马背,可马依旧没有反抗。我心中顿生一阵厌恶,又抬头看了看我面前的这匹马,正俯着等着我上马,我更瞧不起他们了,本是世间疾驰的精灵,却任人侮辱,宰割!

  可妈妈却喜欢上了骑马。又是一年夏天,她又拉着我到草原去,可这次,我却总不上马,妈妈疑惑地问我,我便告诉了她事情的.原委。

  听到这番话,妈妈笑着说:“傻孩子,其实,马并非在向人类献媚。他们只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价值?”我一直疑惑不解。

  直到那天,在茫茫草原上看到一匹疾驰的骏马在草原上飞奔,我仿佛看到,在远古的战场上,一位勇猛的骑士,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冲啊!”一声恕吼,战马闻声而起,仰天长啸,猛着向前一冲,踏倒了敌方的士兵,他们的鬃毛抖动着,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充满着力量,仿佛是战场上的战神,筑起了一道保卫家园的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一条条羊肠小道小道上,都留着驿马的足迹,一个个脚印,连接出了一份份游子的思乡之情,快一点,快点把书信送到,阵留给人们的,是一阵阵后蹄扬起的飞尘,可人们哪知道,亲人们的喜悦后面隐藏着驿马的奔波。

  它没有强健的体魄,但是它有坚定的毅力,它没有矫健的身姿,但是它有磨不灭的忠诚……这就是马,我希望我是马,我和它们一起驰骋,一起奉献,一起活出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