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运动健儿的励志故事 正文

运动健儿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4-11-14 17:13:02

  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一

  每堂训练课

  他都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他(夺冠)这个成绩比四年前在伦敦时还快。”昨天,中国游泳队领队许琦说,“这也证明了孙杨在这一届的训练非常刻苦、非常顽强,能积极调整自己跟教练好好配合,尤其是在有脚伤的情况下,克服了非常多的困难。”

  2016年的1月29日,正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训练的孙杨在陆上训练时意外,右脚第五跖骨骨折,当时保守估计要6周才能痊愈。实际上孙杨只卧床了三天就带着沉重的护具下水了。

  孙杨太心急了,导致他的脚伤恢复并不理想,然而他始终坚持训练,一天都不肯放松,甚至还打算参加4月初的佛山全国游泳冠军赛,好不容易在医生的劝说下才放弃了比赛。但他并没有停下来,去昆明、去美国训练,都是为了追求奥运梦想。

  作为一名中长距离自由泳选手,孙杨是孤独的,从小至今,每次训练课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他看似轻松的胜利背后是在泳池里无数次的折返。每一次受伤后,他都是争取第一时间下水,以保证水感和训练系统性。孙杨的妈妈杨明在儿子冲击400米金牌未果后,在朋友圈内发了这样一段话:“从1月份澳大利亚训练时的意外骨折,到美国烈日下的苦苦训练,再到现在站到奥运会的颁奖台,你付出了多少,我们一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们知道你一直在咬牙坚持,因为那是你的选择,那是你的热爱。”

  昨天孙杨夺冠时,在现场观赛的杨明哭到说不出话来。

  面对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她表示太激动不知该说什么,并把她的手机拿出来给记者拍,里面有她刚刚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其中说道:“为了这块金牌,你等待了4年,也拼搏了4年,很苦,很累,但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不想回应非议

  只想为中国游泳担起责任

  在经过采访区时,有记者问孙杨,如今拿到200米自由泳的冠军,是不是给予某些无端非议最好的回应。

  孙杨却淡淡地说道,不需要什么回应。

  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又有外国记者提问,如何看待与霍顿的纠纷?对此,孙杨依旧没有直面回应:“今天是200米的比赛,全程都在关注自己,并没有看到你所说的这些。在比赛中我只会关注自己、关注中国游泳队。”

  随后被问到在1500米自由泳项目上,再次与霍顿同场竞技时是否有信心赢他,孙杨有礼有节地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现在的竞技和训练状态非常好,我需要做的是专注我自己,我也希望大家更多关注中国和亚洲游泳,包括日本的萩野公介,他今天没有进入前三名,很可惜,其实他也是奖牌的有力争夺者。大家不应该关注中国游泳和谁有矛盾,更应该关注怎么样为亚洲游泳担起责任、撑起一片天。”

  孙杨的爸爸孙全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的成长就是靠方方面面锻炼出来的,经过了很多事情,对他就是一个磨炼,他现在成熟了。

  接下来,北京时间8月14日上午孙杨还有1500米自由泳的比赛。孙杨说:“1500米也是我的主项之一,我会尽力游好,游一个好成绩。”

  用成绩来回击对手,而不是用嘴巴来刺激对手,这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运动员。

  运动健儿孙杨的成长故事二

  记者看到,来学游泳的孩子们都很小,有些才刚到上幼儿园的年纪,教练把他们叫做“苗苗班”,也就是最初级的游泳者。在量过体温消过毒之后,孩子们将被分成几组。在教练的指导下,排成一排趴在泳池边,开始进行简单的打水练习。有一些基础的,则开始游起来,教练们也会根据他们的表现从中选拔有天赋的小学员。

  “打个比方,有100个小孩子,可能会有二三十个小孩在游泳这方面是有天赋的。那一年以后,再从这二三十个苗子中再进行选拔,最后留下来的孩子可能也就5到10个。根据小孩的情况,每年都在做这样更新。”叶诗文启蒙教练魏巍说。

  和同龄人相比,小时候的孙杨因为身体条件突出,就这样成为最后留下来的那批孩子。孙杨启蒙教练朱颖说,“选拔队员不是按年龄组看谁游得最快,而是估测他后期能飞多高。如果说只能是一般的话,我倒还不建议他们去专业队。”

  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目前陈经纶体育学校采取的是走训制度。魏巍说:“就小学生来说,他们主要是下午过来训练,一般是3点到7点。训练当然也要分班级,训练时间长的,一般2个小时,短的一般才1个小时。”

  “我们一般少年组的话会练到初一初二,那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队员有没有发展,如果有发展的话,我们就会送到专业队。如果没有发展的话,那么就保持继续训练。”朱颖说,现在很多高校都有特长生通道,游泳达到一级水平的'话可以走特长生通道,这也解除了一些家长的后顾之忧。“因为毕竟奥运会冠军是万里挑一,那大部分的孩子通过游泳,首先他健身有一个强壮的身体,然后达到一定水平,可以考进各个高校。”

  像朱颖、魏巍这样的游泳教练员在陈经纶体育学校还有很多。副校长柏自悦说,包括主教练、助教、帮教,大约有二十多人,基本上都来自专业队,也有一部分是有着多年实践经验的大专院校的老师。“杭州游泳运动员能有今天的奥运会成绩,跟教练的努力,从小帮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有氧基本功是分不开的,”柏自悦说。

  在杭州,从小学会游泳就好像是从小就要学会走路一样,成为一项最基本的技能。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为选材提供了方便,在系统而专业的训练下,越来越多的好苗子得以培养并向外输送。柏自悦骄傲地说:“我们游泳训练人数有四百多,一个学校的游泳运动员有四百多,这在国内基本是没有的。”

  学校老师每年都会跑遍杭州市近200所幼儿园,从中选出800多名身长手大、有潜质的小孩子,给他们集中培训后,从中再挑选出150名左右的苗子开始正规训练。不过随着学校的名声大噪,很多时候,已经用不着他们亲自去招人了。

  “以前是我求着人家来游,包括孙杨在内,那时候我要跟***妈做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那现在的话,不需要了,每年都有很多从外省过来的队员,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朱颖说。

  从1959年成立至今,目前陈经纶体育学校累计有50多人次获得过世界冠军,其中不乏罗雪娟、孙杨、叶诗文这样的奥运会冠军。对于一个培养基础人才为主的体育学校来说,在游泳这个并非中国传统强项上,陈经纶体育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

  运动健儿孙杨的成长故事三

  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赛场属于一个人。这个人获得两金一银一铜,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突破。泳池为他沸腾,对手为他鼓掌,国人为他骄傲。他被誉为游泳天才,而在这些荣誉后面,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萌表情和他多次的泪洒现场。

  爱哭鬼的三滴泪

  第一滴泪,累:1992年,两岁的孙杨被教练“扔”进泳池的那一刻,父母在旁边看得心疼不已,曾是运动员的父母深知里面的辛苦。若不是怕浪费了儿子的游泳天赋,孙杨的妈妈才不会让儿子从事这项运动。两岁的孙杨第一次的触水经历是在哇哇大哭中度过的。正是这个第一次进泳池就被吓哭的孩子在之后的日子,带给了人们一次次惊喜。

  爱哭的孙杨小时候训练时,每当累极了,便是在泳池边大哭,哭完之后,继续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在主攻中长距离后,每天有20000米的训练量。累到哭对孙杨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宣泄之后,继续努力。

  第二滴泪,不服输:孙杨崭露头角是在2006年的省运会上,那年他16岁。他的当时偶像是张琳和朴泰桓,榜样的力量给了孙杨无限动力,他训练得更为刻苦。在2008年的一次全国性比赛中,他觉得可以在400米自由泳中和名将张琳拼一把,结果孙杨在那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2010年亚运会时,出战三场哭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在200米和400米自由泳中输给了韩国名将朴泰桓。不服输的孙杨在此后更加刻苦训练,成绩飞速提高,在一系列的比赛中折桂。

  第三滴泪,证明:2011年上海世锦赛,1500米的比赛中,孙杨一骑绝尘,打破世界纪录:“不管拿金牌还是破世界纪录,回去还是好好训练吧。”这次,他没哭。我们知道,孙杨长大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孙杨战胜朴泰桓获得冠军,赛后他从容淡定;200米银牌,中国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依然从容以对;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他力挽狂澜,为中国队赢得一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这次他累瘫在泳池边,但没有哭。但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在摘取这枚金牌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时,全球的观众又看到了孙杨的眼泪。这次的眼泪,是爷们儿的眼泪,是释放的眼泪,是成熟、是触动,是感恩的泪水。比赛的压力,外界的质疑,在这一时刻全部瓦解,团队的努力,在这一时刻开花结果,孙杨向世人证明,他已完成了从“爱哭鬼”到“真爷们儿”的蜕变。

  懂感恩的萌帝

  “萌”是孙杨的另一个关键词。从发布会的忘记问题的可爱表情到站上最高领奖台微笑抿嘴的表情。每一次微小的变化,都引来现场和场外观众的一阵惊呼,也无奈有人说:“面对孙杨,花痴有理。”这位天然呆自由萌的90后小子,在生活中也成长为一位内心成熟且感恩的人。拿到第一枚世锦赛金牌后,孙杨跑向看台,在人群中找到妈妈,把吉祥物交到妈妈手中,妈妈为他做的一切他都记得:“在体校4年,妈妈每天接送我去训练,爸爸下班后在家烧饭做菜,确保我一回家就能吃上热菜热饭。到了省队,基地在郊区,妈妈拿出所有积蓄买了一辆车,只为每天风雨无阻地将煲好的汤送给我,单程有30多公里。父母为我不知花费多少心血与汗水,我不会让他们失望。”在2011年的一次活动中,他请出了自己的启蒙教练,给了教练一个大大的拥抱。在每一次比赛结束后的采访中,他都会提及自己的教练与团队,感谢他们在背后的付出,他说,金牌是属于他们团队的。感恩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可爱与刻苦,承担与成熟,成功与感恩,萌与成熟在孙杨的身上完美呈现,这位90后的新新人类向世人宣告,他来了,他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