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金华智者寺励志故事 正文

金华智者寺励志故事

时间:2024-09-19 16:10:44

陆游:情系婺州,碑重如山

  金华山,古称长山,俗名北山,东汉时期就闻名天下。晋代以后,道、儒、佛文化先后在金华山蓬勃发展,因此成为一座集“儒、释、道”为一体的江南文化名山。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陆游:情系婺州,碑重如山,更多热点杂文阅读欢迎访问文学网。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79岁时撰文并书写的《智者寺兴造记》,后改为《智者广福禅寺记》。如今,智者广福禅寺记碑已成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金华侍王府。

  童年避难到安文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即今绍兴。他一生忧国忧民,力主抗金,盼望统一,写下了9300多首诗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六岁那年,也就是建炎四年(1130),随父亲陆宰避难磐安。当时兵荒马乱,陆宰遇到一位曾经相识、来自婺州东阳的惟悟道人,他说其家乡安文有个叫陈彦声的人“其义可依,其勇可恃”,不妨到那里去避避乱世。安文镇,古时属东阳县。

  陈彦声,名宗誉,是一位侠义之士,他保境安民,受到过朝廷的表彰,所以方圆百里名气很大。

  陈彦声得知越州陆宰来避难的消息,亲自带着队伍到百里之外去迎接。于是陆游家人在山清水秀的安文,整整避居了三年时间。对于陆游家人而言,这三年虽有背井离乡的痛苦,但更有陈彦声关照下“屋庐器用,无一不具,家人如归”的温暖。这样的情景,在幼小的陆游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安文的日子里,陆游父母日夜指导他读书写字,学业长进很快。平时陆游还经常到附近的安福寺游玩,渐渐地与那里的僧人建立起了友谊。后来陆游还专门写了一首《别安福寺僧》诗:“避乱到安福,与僧相往返。溪头分别去,黄莺正绵蛮。”来表达自己与僧人分别时那依依不舍的心情。

  对于陆游来说,婺州东阳总是难忘的。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赴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年正月任职期满,从海上回浙江。他从温州登陆,过丽水,取道东阳,其间写下了《东阳道中》,诗云:“风欹乌帽送轻寒,雨点春衫作碎斑。小吏知人当著句,先安笔砚对溪山。”

  乾道元年(1165),陈彦声去世。陆游知道后非常悲痛,亲自为昔日恩人撰写了《陈君墓志铭》,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感恩之情。

  直到陆游80岁时,他又作诗回忆在安文的岁月:“家本徒寿春,遭乱建炎初。南来避狂寇,乃复遇强胡,于是冗两髡,几不保头颅。乱定不敢归,三载东阳居。”

  最高亭上思叶衡

  陆游走上仕途之后,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婺州朋友。这些朋友当中,有的曾经在婺州任过职,有的在交往中相识。其中关系最密切的,要算吕祖谦的岳父韩元吉和后来升为右丞相的叶衡。

  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翁,开封雍邱人,后定居上饶。淳熙元年(1174),韩元吉以待制知婺州,淳熙五年(1178)61岁的他再次知婺州。陆游与韩元吉政见相同,且都善诗文,两人相处甚欢。

  淳熙五年(1178),陆游奉旨从四川东归,转任福建路常平茶盐公事。这年冬天,他从临安(杭州)出发赴福建上任,经过兰溪时,特意转道婺城,看望任知州的韩元吉。韩元吉陪同陆游游览新辟的极目亭。陆游写下《婺州宅极目亭》,诗云:“尚书曳履上星辰,小为东阳作主人。朱阁凌空云缥缈,青山绕郭玉嶙峋。似闻旋教新歌舞,且慰重临旧吏民。莫倚栏干西北角,即今河洛尚胡尘。”

  韩元吉又带他登“最高亭”。亭处州治北边,在原南宋右丞相叶衡的私园内。站在亭中能俯瞰古婺风貌、婺江风景,远眺北山风光。

  叶衡(1114~1175),绍兴十八年(1148)登进士,淳熙元年(1174)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他一直很赏识陆游的才华,早年常有书信往来。叶衡拜右丞相时,远在四川的陆游还特写信向他道贺。叶衡为政清廉,后被馋言罢去相位,同年回乡养老,不久卒于家中。

  最高亭是叶衡回家之后新筑的亭,谁知如今已人去亭空。陆游写下了《叶相最高亭》。此时正值寒冬,陆游看到叶衡的园里却盛开着鲜艳的山茶花,于是又作了一首《山茶》:“雾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熟如君?凭阑汉息无人会,三十年前宴海云。”以表达对叶衡的崇敬和怀念。

  暮年为婺撰“记”文

  在那特殊的年代和政治生态里,陆游几经沉浮。嘉泰二年(1202)五月,德高望众的陆游被朝廷重新启用,后升为宝谟阁待制,赐紫金鱼袋。这一年,婺州稽古阁修复完成,他受知州的邀请,写了一篇《婺州稽古阁记》。

  陆游与婺州的`情结注定是难解难分的。嘉泰三年(1203)婺州智者寺兴造完工。住持仲玘禅师致信给陆游,请他撰写碑文。为尽早促成此事,陆游的好友,庆远军节度使、提举佑神观姜邦杰,也写信相助。

  当年陆游在严州任知州,仲玘在那里的南山报恩寺当住持。仲玘曾邀请陆游为报恩寺写过记文。后来仲玘到智者寺当住持,两人经常书信来往。

  于是,79岁高龄的陆游,在临安(杭州)写下了626个字的《智者寺兴造记》,后改为《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陆游还以一个史学、碑学、书家的独特眼光,就智者寺碑的规格布局、碑文落款、刻碑工艺等细节,通过书信一一与仲玘禅师进行商讨,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后来就有了他与仲玘禅师的八则信札。

  仲玘禅师收到陆游的文稿和信札后,如获至宝。他找来名匠,精心取材设计,终于形成了高2.20米、宽1.10米的智者寺碑。碑的背面还特意刻上陆游的八则信札,可见当时仲玘禅师的良苦用心。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用心,今人才能有幸目睹一代诗人陆游严谨飞扬的文彩、古朴洒脱的书风。

  往事越千年。陆游的《智者广福禅寺记》,是他留给神秀金华山、信义婺州人的珍贵礼物。智者广福禅寺记碑更是金华先贤与陆游共同打造的深厚友谊之碑、历史文化之碑,它情如婺江水,重如金华山。

枫情婺马,志愿启程散文

  11月26日,婺源第二届国际马拉松正式开赛,近两万人同时开跑。一路树林葱郁,“枫”景无限,号称最美赛道。我们化身志愿者,也为赛事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真正上有蓝天,中有“枫”情,下有“婺马”。

  不打无准备的仗,“婺马”也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只能赢不能输。早在几日前,我们就来到清华婺大酒店,跟着蓝天救援队的示范详细了解了各项急救知识。虽然一知半解,也多少有了半桶水,算为自己的志愿旅程多了一种保障。

  早晨五点,野径云俱黑,路灯光独明,我们乘着大巴出发。终点在鹤溪,我初中学校所在,可惜“物非人非事事休,欲语泪不流”。世事已将心磨得粗糙不平,我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懂少年,泪水不再随意横流。

  天气阴寒,温度直逼冰点,虽然穿了冬衣秋裤,依然挡不住扑面而来的冷风。我与同事慢跑一番,虽然不是真正的赛场,但也暖了我心。渐渐的,曙光出现在东方,景物的轮廓出现在眼前,典型的徽派建筑,戗角飞檐,石桥流水,江南水乡风光,不愧为中国最美乡村。

  吃过早餐,静待运动员。时钟指向九点,大家惊呼:“来了,来了。”我定目凝视,两辆车一前一后,保驾护航着第一名运动员。这是名黑人,来自肯尼亚,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两腿硕长,一跨近乎半米。他跑了二十余公里,依然气不喘,脸不红,呼吸均匀,步伐稳健,真不愧是运动高手,马拉松的种子选手。

  他过去十来分钟,第二名才至,也是黑人。第三名是女子选手,同样是黑人。第四名惊动了我们,他来自邻市,衣服上印着景德镇。黄人在体质上天生与黑人有所区分,他居然能够跟黑人一较高下,真不愧是佼佼者。

  四人过后,赛道上陷入了寂静,没有运动员,只有志愿者站立的身影。将近半小时后,大部队来了,各有各的特征,各有各的样貌,有的赤着脚,一双鞋挂在脖子上,估计是种行为艺术;有的身着少数民族服装,挂满了铃铛,一路铃声作伴,减少了无数寂寞;有的互相扶持,彼此鼓励,把“共患相伴”演绎到极致;有的脚步紊乱,似乎受了伤,却在坚持前行……

  我所在地距离起点远,“迷你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并不会抵达,故此少了太多美丽的.风景。心中有所惋惜,朋友圈来弥补,猪八戒与孙悟空造型的跑者一定是为了打广告;跑步不忘表达感情的恋人羡煞了无数世俗中人,温暖了许多人;身残志坚的老者不为名利,只为快乐的心态是老年生活最好的写照,他们给了我们无数的启迪,给了我们“枫”景之外的风景。

  中午过后,我们所在地已无运动员。我们陆续踏上归程,虽然一个上午时间短暂,但“婺马”“枫”情是人生别样的体验,必将永留心中。

情系师恩诗歌

  您是花朵的培育者,

  是辛勤的园丁,

  你是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领头人,

  是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的教育先驱者,

  虽然,

  您没有雨果的惊世之作,

  没有培根的家喻户晓,

  但是,

  您拥有一颗无比宽厚的心。

  您曾为人类的教育事业上默默奉献,

  您的理想就是教育,

  在这块似乎不太大的教育田园里,

  你耕耘者,拼搏着,努力着,

  虽然,您没有得到太多令您自豪的成果,

  但是,

  您继续着,执着,耐心,

  充斥着您的心灵,

  同时,震撼我们的心灵。

  当无情的'

  白色雪花飘落到您身上时,

  不躲闪,是您唯一的动作,

  雪花,好美,

  它似乎是您教育的结晶,

  是您理想的验证。

  啊!为了我们,

  您付出了太多的青春、汗水,

  瘦小的身躯扛起了教育的重担;

  柔弱的肩膀支撑着我们弱小的心灵;

  轻盈的背影,显出了您的疲惫;

  深沉的表情,显出了您的无奈。

  您像慈祥的母亲,

  爱如阳光般柔和,

  大海般宽阔。

  您如深沉的父亲,

  爱如瀑布般磅礴,

  高山般巍峨。

  一颗重重的感恩之心,

  一份浓浓的感恩之情,

  带给您一句句关心的话语,

  送给您一份份真诚的了礼物。

  无声表情,情意真。

  有声言谢,恩情重。

  谢谢!谢谢!谢谢!

  千言万语说不尽对您的恩情,

  五光十色描不尽情意的色彩,

  千丝万缕绘不出感恩的画面。

  一颗感恩之心,

  一粒和平的种子,

  一种真情的流淌,

  一种精神的延续,

  让我们伴着,

  感恩的步调,

  踏上我们的感恩之旅。

林清玄《情重》原文欣赏

  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你梦里有我,我醉了也忘不了你。我如何知道这是白天?你在我生命里;我如何知道这是夜晚?你在我心上。

  所有的人都喜欢丈量爱情,而且量的单位用厚、薄、深、浅,常常用深厚来与浅薄相对照,每个人都不迷地执著自己爱情的深厚。我独独喜爱以“重”为单位来丈量,因为只有重,才会稳然地立着;也只有重,才能全然表现出情爱除了享乐还有负荷的责任。爱情只有在重量里,才可以象征精神的和物质的质量。

  深,常常令人陷溺,令人不克自拔;厚,常常蒙蔽人的眼睛,阻隔人的耳朵。而只有意志力薄弱的人才会走进深潭似的爱情里,也唯有愚蠢的人用厚墙来建筑自己的情爱。我们都不愿陷溺和蒙蔽,于是以深厚为单位丈量的爱情不是我们需要的。

  可爱情事实上是不是可以丈量?我们既无法触及不朽的蓝天,也走不到散发光芒的太阳,爱情却既可以是蓝天也可以是太阳,我们要如何去量呢?一旦走到蓝天之上还有一层蓝天呀!

  中国读书人几千百年来就怕提到“爱情”,好似一提到情字就变得低下,因此,中国从前是没有真正的恋爱,纵是有也流于不自然的'幽会式,不是桑间濮上就是邂逅东门或甚至于待夜西厢下,终于走到“男女相悦,总不免于私通”的恋爱死巷,在这种超出常范尴尬的情爱下,纵是犯了中国书生最常犯的相思病,也终究免不了沦于浅薄,与情重毫不相干。还有许多读书人就怕情,一提到情便想到与下流无异,因此古来的情都成了私通的代言人,像沈三白和芸娘,何异于是长在中国历史上一株情感的奇花异草?

  其实,理智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感情才是人的全部,要提到真实的人生,情爱绝对是免不了的,它活在人中,人活在情爱里。由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太尊敬爱情,它便很难成为享受生活的一部分了,于是梁山伯、祝英台殉情不知何以而殉,张生、崔莺莺相思不知如何相思,我们所要秉承的是什么呢?我们应知道如何去爱。如何从重重的帘幕,从寄望于来世的宿愿里走出来,走出把情看得怪异的世界。

  粗率的恋爱容易结出不幸的果子,如果我们一直把情爱看成极易的下流和极难的形上,必然会走回扭扭捏捏的故态中去。爱情不是远天的星子,是天天照耀我们的路灯;不是杳无人迹的高原细径,是每日必要来回的街路;更不是寂静苍茫的雾夜,是终安必看得见的白天。

  那种感觉像是弄堂的尽头有一扇门,快走慢走都一样,每人都应该去开启,探看是无限的永恒或是短暂的春天?至少可以相信,每一扇门后,一定流着动人的音乐,摆着喜悦的地毡,透明若水晶的墙壁上凝固着两个缤纷的影子,请就仔细地欣赏吧!也许门的那一端会悄悄躲几个痛苦的影子,请不必理会,因为那样春天的小屋里,拥有过一世界的星辰。

  家的附近有一位老太婆,她的发已似将纷纷飘落的雪,常躺靠在廊前的摇椅摇来摇去,以一种极为悠然坦荡的神态,她的手中恒常握一根黑得发亮的烟斗,也不抽,只是爱抚着,我急于要探问那一根烟斗的过程,才知道她既聋又哑。

  后来爸爸与我说了烟斗的故事,是十年前她当医生的丈夫健在时抽的,十年之后还恒常地握在她缩皱的手中。当时我获取了极深的感慨,往后的日子就喜爱在旁静静看她捏弄那根烟斗,一次又一次的。

  恐怕这样的睹物怀人才是真正的生死不渝,才是真正万劫不磨的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