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寓言故事是励志的诗 正文

寓言故事是励志的诗

时间:2024-11-16 00:01:47

寓言故事是理智的诗

  引导语:寓言故事诗什么?为何是理智的诗?我们学习下文来了解。

  别林斯基称寓言是“理智的诗”。这说明寓言一方面必须是理智(也就是哲理)的,一方面又必须是诗。所以,好的寓言必须富于哲理,又饱含诗意;不仅通过精辟的比喻,形象的故事,使人憬悟其中的道理和教训,还应该蕴含浓郁的诗意,令人反复吟诵,回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好的寓言就是诗。拉.封登和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用诗体写的。就是散文体的寓言,也必须富于诗意,象散文诗那么美。现在许多寓言作者都朝向哲理与诗意这两个方向努力,是好现象。寓言大抵是讽刺的,但也是歌颂的。寓言讽刺黑暗,就是歌颂光明;讽刺邪恶,就是歌颂善良;讽刺虚伪,就是歌颂真诚。所以,寓言不仅要深恶痛绝地抨击和揭露伪、恶、丑,而且要热情地赞扬和歌颂真、善、美。寓言作者应该大胆追求、勇敢探索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创造出崭新的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寓言。有人认为现在不需要寓言了,因为在专制统治时代,言论不自由,心里有话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出,必须转弯抹角,旁敲侧击,

  隐约其词,所以产生了寓言。现在是社会主义民主时代,讲话可以开诚布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必还要什么寓言。这是他们不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与作用的缘故。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也不是一下子可以完全实行的,人们的思想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和锻炼。何况寓言还有着其它任何形式的文学代替不了的艺术特色。那么现在需要不需要寓言?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需要。不仅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只要生活里还有不合理的事情,寓言就会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有先进和落后的矛盾,也就需要寓言。只要人们需要更丰富多采的艺术欣赏,也就需要寓言。

  我国现代寓言的创作,一方面是继承了我国古代寓言的优秀传统,一方面是接受了外国寓言的影响。从“五四”以来就产生了不少新的寓言作品。这里特别要提到冯雪峰同志,他是我国创作新寓言历史较早、数量较多、成就较大的作家。他在创作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勇敢的创造。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之间,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他开始运用寓言这个文学形式来教育人民,打击敌人。他的寓言寓意深刻,充满现实主义精神,针对性和战斗。

 

  为什么会出现寓言

  寓言大抵是讽刺的,但也是歌颂的。寓言讽刺黑暗,就是歌颂光明;讽刺邪恶,就是歌颂善良;讽刺虚伪,就是歌颂真诚。所以,寓言不仅要深恶痛绝地抨击和揭露伪、恶、丑,而且要热情地赞扬和歌颂真、善、美。寓言作者应该大胆追求、勇敢探索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创造出崭新的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寓言。

  有人认为现在不需要寓言了,因为在专制统治时代,言论不自由,心里有话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出,必须转弯抹角,旁敲侧击,隐约其词,所以产生了寓言。

  现在是社会主义民主时代,讲话可以开诚布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必还要什么寓言。这是他们不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与作用的缘故。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也不是一下子可以完全实行的,人们的思想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和锻炼。何况寓言还有着其它任何形式的文学代替不了的艺术特色。

  那么现在需要不需要寓言?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需要。不仅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只要生活里还有不合理的事情,寓言就会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有先进和落后的矛盾,也就需要寓言。只要人们需要更丰富多采的艺术欣赏,也就需要寓言。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

  有关成语是寓言故事的,大家了解哪些?下文就是小编收集的几篇相关的成语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食其它动物,动物们都非常怕它。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

  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它一本正经地大声对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

  老虎一听愣住了。

  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

  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

  老虎看着动物们都逃跑了,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知识链接:“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别人。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徕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

  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腐败,百姓遭殃。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惊弓之鸟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léi)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惊弓之鸟的启示:

  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螳螂之勇

  有一次,齐庄公带着几十名随从进山打猎。一路上,齐庄公兴致勃勃,与随从们谈笑风生,驾车驭马,好不轻松愉快。忽然,前面不远的车道上,有一个绿色的小东西,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绿色的小昆虫。那小昆虫正奋力高举起它的两只前臂,怒气冲冲地挺直了身子直逼马车轮子,一副要与车轮搏斗的架势。

  小小一只虫子,竟然敢与庞大的车轮较量,那情景十分感人。这有趣的场面引起了齐庄公的注意,他问左右:“这是什么虫子?”

  左右回答说:“大王,这是一只螳螂。”

  庄公又问:“这小虫子为何这般模样?”

  左右回答说:“大王,它要和我们的车子搏斗,它不想让我们过去呢。”

  “噫!真有趣。为什么会这样呢?”庄公饶有兴趣地问左右。

  左右回答说:“大王,螳螂这小虫子,只知前进,不知后退,体小心大,自不量力,又轻敌。”

  听了左右这番话,庄公反而被这小小螳螂打动,他感慨地说道:“小小虫儿,志气不小,它要是人的话,一定会成为最受天下尊敬的勇士啊!”说完,他吩咐车夫勒马回车,绕道而行,不要伤害螳螂。

  后来,齐国的将士们听说了这件事,都非常感动。从此,他们打起仗来更加奋不顾身,都愿以死来效忠齐庄公。

  人们常说螳螂挡车,不自量力。然而我们从另一面来看,螳螂挡车之勇,也实在可赞可叹,这种置生死于不顾、敢于抗争的勇气,不是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吗?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诚心所致

  熊渠子是楚国人,从小决心要练就过硬的射箭本领。15岁那年,熊渠子辞别父母外出,拜名师学射。开始时,老师既不给他弓,又不给他箭,而是让他举石锁,熊渠子尽管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但是他想,既然老师让他这么做,那总是有道理的。于是他十分认真地用两只手轮换着将50斤重的大石锁一次又一次举起来。起初手还发抖,一年后,便举重若轻,50斤重的石锁在熊渠子手里已不算什么,老师便给他换成100斤的`石锁继续苦练臂力。5年后,当熊渠子能举起300斤重的大石锁时,老师交给他一把大硬弓,还是没给他箭,老师让他每天对着目标瞄准,拉开弦和放开弦时双手不能有丝毫的颤动。熊渠子按照老师的教导又练了3年空弦,老师终于拿出箭来。这时候的熊渠子除了有强大的臂力外,还练就了一副敏锐精细的眼力,他在老师的指导下,抬弓搭箭,对准目标,百发百中,不论是空中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就连敏捷的野兔子,只要被熊渠子的弓箭瞄准,便都是箭飞靶落,飞禽走兽都不在话下。更为精彩的是,熊渠子百步开外举箭穿杨的本领,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射手。

  25岁那年,熊渠子告别师父回家乡,一路上晓行夜宿。这一天走在路上,行至一片荒郊时已是夜问。突然,他看见前面正有一只老虎伏在路边,熊渠子冷不防吓出一身汗,他立刻下意识地抽出箭来,拉开硬弓,奋力朝老虎射去,不偏不斜正好射中。熊渠子赶紧爬下等待老虎作垂死挣扎。好一会过去了,老虎一点声响也没有,熊渠子想,老虎怎么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了呢?待他走近一看,哎呀,哪里是什么老虎,原来射中的竟是躺在路边的巨石,而且射出的箭有大半截已深深扎进石头中了。

  熊渠子不禁心中奇怪:我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力气,竟将箭几乎全射进了巨石之中?于是他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使足力气,朝巨石再射出一箭,只听咣噹一声,箭未中石。熊渠子不服气,连发几箭,尽管使出全身力量,眼前除了箭与巨石相击火星飞迸,却再也一箭未中,箭都不知弹飞到哪里去了。

  所以说,只有在真正全神贯注、意念专一时,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诚心”所产生的力量。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孟贲言勇

  齐庄公的时候,有个勇士名叫宾卑聚。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壮士,身材魁梧,头戴白色绢帽,外穿耀眼的红色麻布盛装,内穿棉布做的衣服;帽上坠着红色的丝穗,脚穿一双崭新的白色缎鞋,身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剑囊。这个威武的大汉走到宾卑聚面前,大声地呵斥他,还朝他脸上吐唾沫。

  宾卑聚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凶狠汉子惊醒了,他发现原来是个梦。尽管这样,他依然因此而一夜没睡,心中非常气愤。

  第二天大一亮,宾卑聚就把他的朋友们都请来,向他们讲述了前一天晚上做的梦。然后他对朋友们说:“我自幼崇尚勇敢,60年来从没受过任何欺凌侮辱。可是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受到如此的侮辱,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一定要找到哪个敢于在梦中骂我,并向我吐唾沫的人。假若在三天之内找到他,我就要报这个仇;如果三天之内找不到他,我就没脸面活在世上了。”

  于是,每天一早,宾卑聚就带着他的朋友们一起站在行人过往频繁的交通要道上,寻找着跟梦中打扮、长像一样的人。可是,三天过去了,他们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如梦中一般打扮的壮士。宾卑聚气馁地回到家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拔出剑自刎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仅凭梦中的一点不快便耿耿于怀,甚至含恨自尽、自暴自弃的做法是十分愚昧的。

  原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说:“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非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译文: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过了七天鲁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仆人去,说:“传说你喜欢人才,因此不怕路远从千里之外过来,冒着风雪尘沙,不敢休息而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据说以前叶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了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诗经早说过:‘心中所藏,什么时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离开了!”

  辨析: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叶公最著名的功劳是他不以怨报德,果断率兵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从而稳定了楚国政权。之后,为了楚国的长治久安,把职位让给别人,这一让贤之举,被专家们评为不迷权贵、深明大义。

  叶公沈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为叶邑尹而始姓叶。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沈诸梁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时年24岁。

  经考古发掘证实,叶公主持叶政期间,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组织民众修筑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至今,叶公修筑的东陂、西陂遗址保存尚好,是叶公治水的历史见证。

  史学专家安国楼博士称,叶公确实有画龙的爱好,但龙是神化了的动物,不可能下降叶宅,“叶公好龙”折射出叶公所在地和所处时代龙文化的丰厚内涵。专家们还指出,汉代刘向描写的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汉代儒家思想走向独尊的地位后,对楚道之风等其他学派的贬斥。

  根据《周礼》规制,叶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叶公的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是为叶姓之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是世界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滨的叶公墓前,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已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

  寓言故事成语: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有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七国中数秦国最强大,其时,楚国有块和氏璧宝玉,为赵国惠文王所得.而秦国昭王想用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国惠文王派遣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去见秦国昭王交涉,蔺相如凭着机智勇敢,从而保全了和氏璧完整归赵,赵国惠文王就封了蔺相如为“上卿”(相当于宰相)。

  赵国惠文王这么器重蔺相如,可气坏了大将军廉颇,他认为自已立下不少战功,但蔺相如的地位反比自已高,心中极不服气,暗想着若与蔺相如相遇,定要当面给点颜色使其难堪。

  后来蔺相如得知廉颇将军的心计,便吩咐自已手下人以后碰着廉颇将军手下人,切勿与之争吵。连自己坐车出门若与廉颇将军照面而至,亦叫马车夫把车子躲避小巷,让路给廉颇将军先行而自已后走。

  廉颇将军手下人见蔺相如上卿这样让着自己的主人,更是得意忘形,见了蔺相如手下人就百般嘲笑,蔺相如手下人受此欺侮,忍不住对蔺相如诉说:“你贵为上卿,地位比廉颇将军高,他肆意戏弄你也忍让着,他越发不把你放在眼内,他目下无人的傲漫谁也受不了。”

  蔺相如却心平气和地反问手下人,说:“廉颇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手下人回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继读说:“对呀!我见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将军吗?秦国虽然强大,何解未敢轻易来犯赵国呢?就是因为赵国文官武将团结同心。而我与廉颇将军一文一武,好比两只猛虎,若两只老虎撕打起来,不免有一只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有进攻赵国的好机会。大家细想一下,国事与私人面子何为重要?”

  蔺相如手下人听完这番话,明白了个中道理,以后与廉颇将军手下人相遇,也远而避之。蔺相如教使手下人的举措,高尚行为,后来廉颇将军得知,深感惭愧,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上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府第,蔺相如连忙上前迎接。廉颇将军对着蔺相如单膝下跪,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上坐。

  蔺相如和廉颇将军从此成了莫逆之交,同心同德,协力为赵国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什么是寓言故事

  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拼音:yùyán

  英文:fable;allegory;parable

  解释:

  1.有所寄托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陆德明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2.指托辞以寓意。

  宋代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元祐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明代王琼《双溪杂记》:“后世山林隐逸之士有所纪述,若无统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广见闻而资智识。”

  3.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国的《古代寓言故事》等。

  寓言是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后来一些文人学者一方面引用人们已经创作出来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断创作新的'寓言,作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这样,大量的寓言便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与《天下篇》"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论的技巧,后者则视寓言为传达意念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