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脱贫的童话故事
小青和小黄是蚱蜢,她们住在梯田的边缘。只有穷困潦倒的蚱蜢才会住在这里,因为这里的麦穗小的可怜。在蚱蜢的世界,家室的高低都是靠占领的麦穗的数量来评估的,谁占领的麦穗越多谁就越有权势。
小青和小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家姐妹,她们都很羡慕那些霸占一大片麦地的权贵。每当被别人冷嘲热讽,她们总是期盼如果哪天一步登天嫁入豪门。
结果真的有一只金黄色的蚱蜢路过梯田边缘看上了漂亮的小黄。
小黄就要嫁给拥有一千头麦穗的金蚱蜢。离别之前,小黄被从天而降的命运砸昏了头,她讥笑小青:“你看,我就要与贫困生活说再见了,你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看来上天就是眷顾漂亮的人,你的面相告诉我,你会守一辈子穷。”
一起长大的姐妹攀上高枝却忘记了姐妹之情,小青心中痛如刀绞,她守着那仅有的干瘪的麦穗含泪远望陌生的小黄消失在麦田之中。
小青从此独自承受别人的嘲笑与讥讽,她多么羡慕姐妹的运气,她多么希望自己也拥有不计其数的`圆鼓鼓的麦穗,但是这一切只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就在小青伤心之余,突然晴朗的天空发出滚滚的响声,所有的蚱蜢乱成一片。
一台收割机在麦地里走了几个来回。一瞬间,所有的豪门与贵族烟消云散,由于小青的家在梯田的边缘而且她的麦穗小的可怜,收割机根本够不着。
小青目瞪口呆地望着松散的黄土,心里砰砰直跳。别人的冷眼,世间奢华终是虚无。
狗尾草和小蚱蜢童话故事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一群放学的小朋友正唱着儿歌从草丛中跑过!
“嘿,老伙计,听见了吗?悠着点,小心跌个大青包?!”
狗尾草摇头晃脑地对着翠绿的小蚱蜢大喊道!
“我是跳跃专家,空中轻骑兵,哪里是骄傲就能打败的小瘪三!”
话正说着,小蚱蜢后腿轻轻用力一蹬,就跃上了狗尾草:
“看见了吗?真本事不是用来吹牛的,我现在就要去冒险,老朋友,你陪我一起去吗?”
狗尾草吹着风,大叹道:
“唉,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多么惬意,可惜我离不开泥土,否则我的生命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枯萎!”
“老伙计,人生短暂,碌碌无为而死还是轰轰烈烈的活一场,何不做个选择!”
狗尾草低头沉默,继而抬头坚定地望着小蚱蜢:
“好吧,老朋友,我们一起去冒险,享受人生的刺激!”
话正说着,就听见“突突突”地撕鸣声!
“不得了,快跑,小蚱蜢,怪兽来了!”
小蚱蜢一个激灵地扬起翅膀,飞到高空:
“真的是大怪兽来了,伙计,咱们快逃一起去冒险!”
狗尾草闻着甜美的青草味和芬芳的泥土味,摇落一地的泪花:
“小蚱蜢,请带我走吧!这下子非走不可了!”
“突突突”刺耳的声音越来越近,只见小蚱蜢用前面的四只脚紧紧地抱住狗尾草,抬起头,挺起胸,使劲地将后腿一蹬,扑腾着翅膀向上用力一扬,只听见“啊”了一声,小蚱蜢顾不得狗尾草首身分离的痛苦赶紧飞离是非之地,身后已经是一片“哗啦啦”倒下的花花草草。小蚱蜢来不及抹把汗,惊魂未定地往河边飞去!
“老伙计,怎么样?”
小蚱蜢在河边放下狗尾草,急切地问道。
“还好,总算从虎口中脱离危险!”
狗尾草深情地拥抱着小蚱蜢!
一群蚂蚁正成群结队地搬运着玉米粒,由于他们挡住了去路,正高声地嚷嚷着:
“好恶心的俩家伙,大白天的'就抱一起,快闪开,别挡了我们的路,我们正忙着呢!”
狗尾草这才松开小蚱蜢:
“你们在忙什么呢?搬这么多粮食回去吃也吃不完呀?”
“虽然现在是夏天,但我们在准备粮食过冬呢!”
“冬天不是还很远吗?整天为了生存而活着,多没劲,和我们一起旅行冒险去!”
蚂蚁们嗤之以鼻:
“活着不就是为了一口气,混口饭吃嘛!什么旅行冒险英雄美梦,这些能当饭吃吗?”
小蚱蜢用四脚抱起狗尾草,悻悻离开!
小蚱蜢飞啊飞,飞到喇叭花丛中,喇叭花像一片花网,四处蔓延!花朵的颜色五彩缤纷,蓝色的像宝石;紫色的像紫玛瑙;粉色的像粉水晶,这里漂亮得让小蚱蜢和狗尾草舍不得离开!
“多么美丽的花儿呀,哪里像我简直就是一条难看的狗尾巴?”
狗尾草羡慕地感叹道!
喇叭花高高地扬着头:
“青春短暂,美丽易逝,我正享受着这美好时光,快带着你的伙伴离开,别挡住我的阳光!”
小蚱蜢气愤地跳到喇叭花上面,痛得喇叭花只求饶。此时,不远处传来急促的“唧唧”声,原来两只蛐蛐正打着架呢!只见他们虎视耽耽地望着对方,举起前翅,正使劲地左右摩擦,双方都试图先声夺人。
“你们为什么要打架?不能友好相处吗?我们不如一起去旅行冒险吧?”
一只蛐蛐双眼冒着怒火:
“这是我的领地,他凭什么来抢?先到先得,这样的规矩都不懂,气死我矣!”
另外一只蛐蛐冷笑着:
“什么是你的领地,难道你不知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吗?让我们用实力和武力来证明!”
话正说着,只见两只蛐蛐的大颚已经互相紧紧地撕咬在一起!
“阿弥陀佛,万事和为贵!”
蛐蛐却越打越凶,小蚱蜢抓起狗尾草赶紧离开是非之地!
“老伙计,我们到河对面去吧,顺便让我解解渴,我快渴得不行了!”
小蚱蜢正当飞过河时,迎面跑来一小男孩:
“大蚱蜢,小飞机,飞飞飞!”
小男孩高兴地举起小石头就往他们身上扔,小蚱蜢躲闪不及,一头扎进了水里,狗尾草全身都湿透了,他紧张地拉起小蚱蜢,看到小蚱蜢没事,才破涕而笑:
“小蚱蜢,你没事了,真好,我还以为你被淹死了!”
小蚱蜢抖抖身体,坐在狗尾草身上:
“当然没事,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的鼻子不在头上,而在肚皮上呢!”
小蚱蜢休息好了,狗尾草也喝足了水养足了精神,他们又开始起程!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他们飞到东,又飞到西,飞到南,又飞到北,经历了非常多的冒险事情!但是狗尾草却一天天地虚弱,直至全身变得枯黄,最后他耷拉着脑袋:
“小蚱蜢,哦,不对,大蚱蜢,我撑不下去了!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是一辈子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谢谢你!我想我就要离开你了,请不要难过,我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
蚱蜢难过极了,他坐在狗尾草身边,全身慢慢地变成黄色,眼泪断了线似地直落,他紧紧地握着狗尾草:
“朋友,你走了,我也快了,秋天就要来了,我终究躲不过寒冷的冬天啊!我不想继续冒险,我要在这里永远陪着你!”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又一群放学的小朋友唱着儿歌从他们身边跑过,蚱蜢使足了劲在那里不停地歌唱,歌唱他们的冒险经历,歌唱美好的生活,歌唱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
朋友们,你们每天晚上都听到蚱蜢的歌声了吗?他知道生命苦短,所能留下的只有他美丽的歌声,所以他总在那里述说着他和狗尾草相濡以沫的故事!
一大早,岭上村的张六就接到村里的通知,今天乡里派人来统计收入情况。
张六的家在大青山的半山腰,住的是爷爷的爷爷盖的石头房。房前有两棵枣树,房后也有两棵枣树,树龄上百年。每年秋天来临,枣树上就挂满了红枣,在漫山遍野的金黄中很招眼。
近午时分,村里的杨支书领着乡里的王统计员拍响了张六家的草闩门:“张六,乡里要来统计一下你家里一年的收人情况。”
张六家4口人,两个孩子在山下学校读书。张六夫妻在家种着几亩薄地,忙碌一年,没有几个像样的收入。
“前几天王统计不是来统计过了吗?”张六问。
“王统计回去向领导一汇报,乡里李书记好一阵骂,说统计的数字低了,离标准差得远,让重新统计哩。”
“今年咱乡与县上签有目标责任书,乡领导铁了心要摘掉贫困乡的帽子呢。”王统计说,“年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500元,否则,领导日子都不好过。”
“那就看着统计吧。”张六坐在枣树下的石板上,看王统计和杨支书忙进忙出。
忙碌了一阵,王统计与杨支书拿着本子凑近猪圈。猪见有人来,哼哼着凑上前,瞪着眼睛要食儿吃。
“你这猪不错,会值五六百元吧。”
“是头好猪,值!”杨支书附和着。
张六看了一眼刚满月的'小猪崽,说:“猪还小呢,哪儿值五六百元。”
“年底出栏怕是两三百斤不止,是今年一笔大收入呢。”杨支书说,“记上记上,猪一头500元。”
“你这收入,粮食算了,枣算了,外加一头猪,”王统计在计算器上按了又按,“总共是5000元多点,4口人脱贫线是6000元,还差1000元哩,还有什么收入没统计上?”
“山里人,哪有那么多收入!”
“只要敢想敢干,脱贫就在眼前!”王统计挥了一下拳头,“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你再好好想想、找找。”
“想想吧张六,看今年有没有啥意外之财,比方说拾个东西呀、上山逮个野味呀什么的?”杨支书适时启发。
“今年开春,我倒是逮过一只兔子。”
“好兔子!”王统计惊叫一声。
“那兔子厉害着呢!我撵了半道岭才抓着,又肥又大,一家人吃了两顿哩。”
“那兔子有几斤?”
“足有七八斤。”
“看看!这么重要的收入也瞒了不报。要买,集市上野兔5元1斤,你可真是寻了个大便宜。你这一项收入40元呢。”王统计说。
“张六,暑天里你不是还逮过一只鹰?”杨支书又有新发现。
“那可不是我家养的!”
“是你逮的不是!鹰虽说受点儿伤,那个城里人来咱这儿,出500块钱你都不舍得卖。”
“又是一笔收入不是!”王统计叫道。
“可我后来把那鹰放了。”
“你自己把500块钱扔了去怪谁!”
“加上500元,还差三百多元呢?”王统计算了想,想了算,又里里外外转了三圈,钱还是差着三百多元。“我们这贫困村,不是扶过贫吗?”
“对了!春节扶贫时,领导送给你家一床被褥,一袋面,一壶油,还有200块钱不是?还是我领着送来的。”杨支书若有所悟。
“这不就妥了!”王统计两眼一亮,立时精神起来,“你家人均收入超过1500元,张六,你脱贫哩!”王统计抹了一把汗,看杨支书,两人脸上都洋溢着笑。
“可我现在手里没有几个钱。”张六小声嘟嚷了一句。
“你家收入不错嘛,以后多努力啊,张六!就不打扰了。”
“歇会儿吧,在这儿吃晌午饭。”
“不了,我们还有几户要走走。”杨支书和王统计走远了,融入一片山峦。张六呆呆地望着悠远的大青山,想,明年的提留款怕是又要增加了。
有山风吹过来,凉了。
《脱贫》阅读题:
1.山里人张六的家其实还是很贫穷的,你能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描写和交代来吗?
2.王统计已经来统计过一次了,但回乡里后被李书记好一阵骂,说统计的数字离标准差得远,让重新统计。这事有何讽刺意义?
3.“‘好兔子!’王统计惊叫一声。”这表现王统计此时是什么心理?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描写?
4.小说中计算兔子和计算鹰这两件事能不能颠倒一下写?为什么?
5.张六是看着他们胡乱统计的,而且也知道虚报收入对自己不利,他为什么不强烈反对呢?
6.标题“脱贫”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语,它是指“脱贫”这一过程。说说作者以此为标题有何用意。
《脱贫》参考答案:
1.①张六的家在大青山的半山腰,住的是爷爷的爷爷盖的石头房。
②张六夫妻在家种着几亩薄地,忙碌一年,没有几个像样的收入。
③“可我现在手里没有几个钱。”张六小声嘟嚷了一句。
2.这种统计完全是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干部们为自己“创造”政绩。这事讽刺了一些干部不良工作作风。
3.一种喜出望外的心理。文中还有:①“又是一笔收入不是!”王统计叫道。②“这不就妥了!”王统计两眼一亮,立时精神起来,“你家人均收入超过1500元,张六,你脱贫哩!”
4.不能。因为把鹰算入收入比把兔子算入收入更荒唐,先写算兔子,再写算鹰,有步步深入的效果。
5.他无可奈何,因为直接管他们的干部(如村支书)会给他压力;当然也是因为他们政策意识不强。
6.张六家的实际收入并没有比原来有任何提高,但在王统计的统计过程中,一下子就“脱了贫”。作者以此为标题,增强了文章的讽刺力量。
《脱贫》阅读答案由文学网小编收集整理,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脱贫阅读答案
一大早,岭上村的张六就接到村里的通知,今天乡里派人来统计收入情况。
张六的家在大青山的半山腰,住的是爷爷的爷爷盖的石头房。房前有两棵枣树,房后也有两棵枣树,树龄上百年。每年秋天来临,枣树上就挂满了红枣,在漫山遍野的金黄中很招眼。
近午时分,村里的`杨支书领着乡里的王统计员拍响了张六家的草闩门:“张六,乡里要来统计一下你家里一年的收人情况。”
张六家4口人,两个孩子在山下学校读书。张六夫妻在家种着几亩薄地,忙碌一年,没有几个像样的收入。
“前几天王统计不是来统计过了吗?”张六问。
“王统计回去向领导一汇报,乡里李书记好一阵骂,说统计的数字低了,离标准差得远,让重新统计哩。”
“今年咱乡与县上签有目标责任书,乡领导铁了心要摘掉贫困乡的帽子呢。”王统计说,“年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500元,否则,领导日子都不好过。”
“那就看着统计吧。”张六坐在枣树下的石板上,看王统计和杨支书忙进忙出。
忙碌了一阵,王统计与杨支书拿着本子凑近猪圈。猪见有人来,哼哼着凑上前,瞪着眼睛要食儿吃。
“你这猪不错,会值五六百元吧。”
“是头好猪,值!”杨支书附和着。
张六看了一眼刚满月的小猪崽,说:“猪还小呢,哪儿值五六百元。”
“年底出栏怕是两三百斤不止,是今年一笔大收入呢。”杨支书说,“记上记上,猪一头500元。”
“你这收入,粮食算了,枣算了,外加一头猪,”王统计在计算器上按了又按,“总共是5000元多点,4口人脱贫线是6000元,还差1000元哩,还有什么收入没统计上?”
“山里人,哪有那么多收入!”
“只要敢想敢干,脱贫就在眼前!”王统计挥了一下拳头,“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你再好好想想、找找。”
“想想吧张六,看今年有没有啥意外之财,比方说拾个东西呀、上山逮个野味呀什么的?”杨支书适时启发。
“今年开春,我倒是逮过一只兔子。”
“好兔子!”王统计惊叫一声。
“那兔子厉害着呢!我撵了半道岭才抓着,又肥又大,一家人吃了两顿哩。”
“那兔子有几斤?”
“足有七八斤。”
“看看!这么重要的收入也瞒了不报。要买,集市上野兔5元1斤,你可真是寻了个大便宜。你这一项收入40元呢。”王统计说。
“张六,暑天里你不是还逮过一只鹰?”杨支书又有新发现。
“那可不是我家养的!”
“是你逮的不是!鹰虽说受点儿伤,那个城里人来咱这儿,出500块钱你都不舍得卖。”
“又是一笔收入不是!”王统计叫道。
“可我后来把那鹰放了。”
“你自己把500块钱扔了去怪谁!”
“加上500元,还差三百多元呢?”王统计算了想,想了算,又里里外外转了三圈,钱还是差着三百多元。“我们这贫困村,不是扶过贫吗?”
“对了!春节扶贫时,领导送给你家一床被褥,一袋面,一壶油,还有200块钱不是?还是我领着送来的。”杨支书若有所悟。
“这不就妥了!”王统计两眼一亮,立时精神起来,“你家人均收入超过1500元,张六,你脱贫哩!”王统计抹了一把汗,看杨支书,两人脸上都洋溢着笑。
“可我现在手里没有几个钱。”张六小声嘟嚷了一句。
“你家收入不错嘛,以后多努力啊,张六!就不打扰了。”
“歇会儿吧,在这儿吃晌午饭。”
“不了,我们还有几户要走走。”杨支书和王统计走远了,融入一片山峦。张六呆呆地望着悠远的大青山,想,明年的提留款怕是又要增加了。
有山风吹过来,凉了。
阅读题:
1.山里人张六的家其实还是很贫穷的,你能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描写和交代来吗?
2.王统计已经来统计过一次了,但回乡里后被李书记好一阵骂,说统计的数字离标准差得远,让重新统计。这事有何讽刺意义?
3.“‘好兔子!’王统计惊叫一声。”这表现王统计此时是什么心理?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描写?
4.小说中计算兔子和计算鹰这两件事能不能颠倒一下写?为什么?
5.张六是看着他们胡乱统计的,而且也知道虚报收入对自己不利,他为什么不强烈反对呢?
6.标题“脱贫”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语,它是指“脱贫”这一过程。说说作者以此为标题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
1.①张六的家在大青山的半山腰,住的是爷爷的爷爷盖的石头房。
②张六夫妻在家种着几亩薄地,忙碌一年,没有几个像样的收入。
③“可我现在手里没有几个钱。”张六小声嘟嚷了一句。
2.这种统计完全是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干部们为自己“创造”政绩。这事讽刺了一些干部不良工作作风。
3.一种喜出望外的心理。文中还有:①“又是一笔收入不是!”王统计叫道。②“这不就妥了!”王统计两眼一亮,立时精神起来,“你家人均收入超过1500元,张六,你脱贫哩!”
4.不能。因为把鹰算入收入比把兔子算入收入更荒唐,先写算兔子,再写算鹰,有步步深入的效果。
5.他无可奈何,因为直接管他们的干部(如村支书)会给他压力;当然也是因为他们政策意识不强。
6.张六家的实际收入并没有比原来有任何提高,但在王统计的统计过程中,一下子就“脱了贫”。作者以此为标题,增强了文章的讽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