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励志的2分钟故事 正文

励志的2分钟故事

时间:2024-09-25 17:15:54

2分钟左右的寓言故事

  2分钟幼儿寓言故事1:一笼不装二鸟

  长颈鹿不会唱歌,但他喜欢听歌。好朋友梅花鹿知道了,就买了两只很会唱歌的鸟儿,又买了两个很精致的鸟笼子,一个鸟笼子装一只鸟,然后送给了长颈鹿。

  长颈鹿特高兴,把两个鸟笼子挂在大树上了。两只鸟瞅瞅长颈鹿,就唱起歌来。唱得十分婉转,十分响亮,乐得长颈鹿在大树下跳起舞来。

  这天清晨,长颈鹿细细地瞅着两只鸟,听着他们的歌声,忽然觉得他们的歌声里像是有一丝哀怨。“他们一定是想相聚吧?”长颈鹿没有再多想,就把两个鸟笼子摘了下来,把一个笼子里的鸟儿逮了出来,然后放到另一个鸟笼子里。

  “这回你们该高兴了吧?”长颈鹿乐呵呵地想着,觉得自己为鸟儿做了件好事。

  可是,两只鸟儿不但不唱歌了,还大叫着吵起架来了。

  “这是怎么了?”长颈鹿不明白,马上请教梅花鹿。

  ‘快把他们分开!”梅花鹿忙回话,“一笼不装二鸟!因为他们都是雄鸟,到一个笼子里就一定要打架的,会弄得你死我活,两败俱伤。”

  长颈鹿赶紧把鸟儿分开了。过了不久,他们果然又唱起歌来了。

  2分钟幼儿寓言故事2:弓箭之争

  弓与箭本是亲密无间的兄弟,箭快如闪电,杀伤力巨大,弓则缓慢沉闷。时日久了,箭便骄傲了,觉得弓不过是陪衬自己的附属品。

  在一次射击后,箭利用一阵风偏离了路线,落在了一条小溪中,顺着溪流来到繁华的城市。在这儿,它看到了弩,弩身上雕刻着美丽的花纹,全身闪烁着金光,箭一眼就看中了它,决定成为它的伙伴。

  为此,箭剪去了翎尾,将箭尖打磨成针尖。

  但是,在和弩的第一次配合中,箭就发现弩虽然长得漂亮,但它给自己的力量却太小了,无法飞翔。而且由于自己的身体缩小了,杀伤力也变差了,无法命中目标。最令箭无法忍受的,以前弓只为自己服务,而现在弩身边的箭多的不其计数。

  箭很快就后悔了,它想离开弩,却发现自己没有了翎尾,无法选择自己的方向。直到有一天,箭因为撞上了一块石头,折断了身体。弩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它。

  箭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之所以能战胜一切敌人,是因为弓将蓄积的力量全都给了它。

  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都像箭一样好高骛远,终日沉迷于那些不切实际的诱惑,却忽略了身边那些默默给予我们力量的'人,殊不知,他们才是决定我们最终成败的关键所在。

  2分钟幼儿寓言故事3:爱神与恶鬼游人间

  爱神和恶鬼一起来到了人间。

  春天里,他们同游花园。爱神说:“啊!多么美丽的景致——百花烂漫!”恶鬼说:“美什么,那花朵下有刺呢!”

  夏天里,他们一起游山林。爱神说:“瞧!多么美妙的风光——绿树浓阴!”恶鬼说:“妙什么,那树里有虫呢!”

  秋天里,他们一起游郊野。爱神说:“看!多么欢乐的美景——黄金世界!”恶鬼说:“乐什么,那黄是表示枯萎呢!”

  冬天里,他们一起游大漠。爱神说:“哈!多么洁净的大地——白雪皑皑!”恶鬼说:“洁什么,那雪下全是沙呢!”

  于是,上帝让爱神留在天堂,将恶鬼打入了地狱。

  内心有爱,得到的是欢乐;内心有恨,得到的只是痛苦。

寓言故事成语100字左右

  有关100字左右写寓言故事成语,下文是小编是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寓言故事成语100字左右:两人一心

  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甲父史善于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因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合谋共事。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这两个人无论一起去干什么,总是心想事成。

  后来,他们在一些小事上发生了冲突,吵完架后就分了手。当他们各行其是的时候,都在自己的政务中屡获败绩。

  一个叫密须奋的人对此感到十分痛心。他哭着规劝两人说:“你们听说过海里的水母没有?它没有眼睛,靠虾来带路,而虾则分享着水母的食物。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我们再看一看琐(王吉)吧!它是一种带有螺壳的共栖动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当作巢穴。琐(王吉)饥饿了,靠螃蟹出去觅食。螃蟹回来以后,琐(王吉)因吃到了食物而饱,螃蟹因有了巢穴而安。这是又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例子。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不知你们听说过蟨(jue)鼠没有。它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可是卭(qiong)卭岠(ju)虚则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平时卭卭岠虚靠蟨鼠提供的甘草生活;一旦遭遇劫难,卭卭岠虚则背着蟨鼠逃跑。它们也是互相依赖的。恐怕你们还没有见过双方不能分开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头鸟。这种鸟有两个头共长在一个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两个鸟头饥饿起来互相啄咬,其中的一个睡着了,另一个就往它嘴里塞毒草。如果睡梦中的鸟头咽下了毒草,两个鸟头就会一起死去。它们谁也不能从分裂中得到好处。下面我再举一个人类的例子。北方有一种肩并肩长在一起的‘比肩人’。他们轮流着吃喝、交替着看东西,死一个则全死,同样是二者不可分离。现在你们两人与这种‘比肩人’非常相似。你们和‘比肩人’的区别仅仅在于,‘比肩人’是通过形体,而你们是通过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既然你们独自处事时连连失败,为什么还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师听了密须奋的劝解,对视着会意地说:“要不是密须奋这番道理讲得好,我们还会单枪匹马受更多的挫折!”于是,两人言归于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这则寓言通过密须奋讲的5个故事以及甲父史和公石师的经验、教训告诉大家,生物界中各种个体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争生存、求发展的斗争中,只有坚持团结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寓言故事成语100字左右:詹何钓鱼

  楚国有位钓鱼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钓鱼与众不同: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钓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而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一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回头您再去看他的钓具: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鱼竿也没有弯!

  楚王听说了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钓技后,十分称奇,便派人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其垂钓的诀窍。

  詹何答道:“我听已经去世的父亲说过,楚国过去有个射鸟能手,名叫蒲且(ju)子,他只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将系有细绳的箭矢顺着风势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两只正在高空翱翔的黄鹏鸟。父亲说,这是由于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结果。于是,我学着用他的这个办法来钓鱼,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终于完全精通了这门技术。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于是毫不犹豫地吞食下去。因此,我在钓鱼时就能做到以弱制强、以轻取重了。”

  蒲且子射鸟和詹何钓鱼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用心去发现和运用其客观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显著的成效。

  寓言故事成语100字左右:覆车之鉴

  一个读书人带着他的几名弟子外出,正好遇到天下雨,路滑,很不好走。

  他们看到一辆饭车,正停在高高的山路上歇息着。读书人用手指着那辆饭车对弟子们说:“你们看,那辆饭车要不了多会儿肯定会翻覆。”弟子们不解地看着那辆车说:“为什么呢?”读书人说:“你们看就是了。”说着,他们继续行路。

  他们刚走了十几步远,忽听到一片喧闹声从山路那边传来,他们惊奇地回头看时,那辆饭车果然已经翻了。几个弟子觉得老师果然料事如神。他们问:“先生,您何以知道那车会翻的呢?”

  读书人说:“我是从这件事的一种趋势中判断出来的。”

  几个弟子急切地说:“请先生讲给我们听,长长我们的见识。”

  读书人说:“你们看,天下着雨,道路泥泞难行,唯独那高高的山路没有烂泥浆,比较好通行。可是那条山路却又高又窄,此时天雨,众人驾着车只好都奔向那里。而那辆饭车又有些自不量力,上了那条山路却又走不动,还不顾别人着急,顽固地占踞在高高的位置上,阻碍着众人的车进去,它怎么能不翻覆呢?”

  弟子们点头称是,佩服老师的判断正确。

  读书人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世上还有比饭车翻覆更大的祸患,你们都记住饭车的'危险作为教训吧!”

  有些身居显要地位的人,若不称职,反而成为妨碍别人进步的绊脚石,那将是危险的。

  寓言故事成语100字左右:不材之木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齐国,来到曲辕的地方,看见一株大树生长在土神庙旁。这株树的树阴可以遮盖几千头牛;树身有百尺粗,树干高过山头80尺后才有枝叶,可用来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几枝。围观这株巨树的人多得像到市场赶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视而不见,不屑一顾。他不住脚地往前赶路。徒弟们大开眼界,却不明白师傅的态度,追上匠石问个究竟:“自从我们跟随师傅走南闯北学手艺,从来没有碰见这样好的木材,您为什么一点也不看重它?”

  匠石回答:“不要夸这棵树了,它是脆而不坚的树木,造船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制成柱子会被虫蛀,打成器具会毁掉,造门会流出污浆……”匠石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认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树木,正因为没有用,所以才长得这么大,有这么长的寿命!

  貌似强大的事物往往华而不实。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寓言故事成语100字左右:纪昌学射

  甘蝇是石时一个著名的射箭高手。只要他一拉开弓,野兽就要伏在地上,飞鸟就要掉下来。甘蝇的弟子飞卫曾向甘蝇学射箭,学成之后,比师父的本领还高。后来纪昌要拜飞卫为师学射箭。飞卫对纪昌说:“你先要练习不眨眼的本领,有了这个本领再跟我来学。”纪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织布的织机下,两眼不眨地盯着踏板。一天、两天……二年过后,纪昌终于练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于是去拜见他师父飞卫。飞卫说:“这还不行,还要学看的本领,要能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后再来找我”。纪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个虱子,挂在窗口,每天都盯着它看。又是一天、两天、三天……三年过去了,他竟然能把一个虱子看得象车轮一样大。再看其它物体,也都能把它们看大。纪昌拿来一张弓,搭上箭,向虱子射去,箭正好从虱子正中间穿过去,而挂虱子的牛毛没有断。纪昌连忙去找飞卫,飞卫高兴地说“你真正学到了射箭的真本领。”

  读后: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学习要把基础打好,不要整天把时间用在学习的形式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部分难题上。真正的学问不是靠难题和形式主义能得到的。

  成语寓言故事100字左右: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满脸忧愁的神色。

  他的一个朋友为他担忧,关切地问:“你有什么忧愁的事吗?”

  这个人叹了口气说:“唉!我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会突然陷下去,我的身体到哪里去躲藏呢?”

  他的朋友就开导他说:“这天,不过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伸展身体、俯仰、呼吸,每时每刻都在天中活动,你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这个人又说:“这天如果真的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来了吗?”

  他的朋友又劝导说:“日月星辰,只是那一团气体中有光耀的一部分,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人的。”

  这个人又追问:“那么,地陷了,人又怎么办呢?”

  他的朋友又说:“这地,也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它塞满了四面八方所有空虚的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这个人听后,才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欢喜的神色。他的朋友看到这情形,也放心地笑了。

  成语寓言故事100字左右:羽毛未丰

  羽毛未丰,指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战国时期,苏秦到秦国去,想劝说秦国征伐六国,称霸天下。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不感兴趣,说道:“现在的秦国,就好比一只羽毛还未长全的小鸟,如果硬要展翅高飞,必定会遇到灾祸。先生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我国,对我进行开导,我表示感谢。可是,关于争霸称帝的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苏秦不愿意就此离去,于是给惠王上了十多次奏章,说明争霸的重要性。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反感。这时,苏秦的资财也耗费光了,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成语寓言故事100字左右:倒行逆施

  倒行逆施,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名叫伍奢,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伍尚,小儿子叫伍员。伍奢和费无忌都是楚平王太子的老师。费无忌是个奸恶小人,常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楚平王听信谗言,把太子派到边境做官,让他远离自己。后来,费无忌又诬陷太子阴谋反叛。楚平王听了非常生气,又派人去杀太子。太子得到秘密通知后,就逃往宋国去了。伍奢去为太子说情,楚平王又把伍奢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费无忌又无耻地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必须捉来杀了,否则会成为祸害的。”于是,楚平王派人去把伍尚、伍员骗来。伍员识破了这场骗局,并在他人的帮助下逃往宋国,最后到了吴国。他为了借吴国的兵力替自己报仇,就帮助吴王阖闾(hélǘ)夺取了王位。

  后来,伍员同吴王阖闾领兵进攻楚国,打进了楚国的国都。这时楚平王已死,伍员便把他的坟墓挖开,用鞭子狠狠地把楚平王的尸体抽了三百下。伍员的好友申包胥写信责备他太过分了,伍员对送信的人说:“你替我谢谢申包胥,并告诉他,我报仇心切,就像行人赶路一样,天快黑了,但离目的地还很远,所以只好不择手段,倒着走路,不能按常理办事了。(原文是:‘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成语寓言故事100字左右:覆车之鉴

  一个读书人带着他的几名弟子外出,正好遇到天下雨,路滑,很不好走。

  他们看到一辆饭车,正停在高高的山路上歇息着。读书人用手指着那辆饭车对弟子们说:“你们看,那辆饭车要不了多会儿肯定会翻覆。”弟子们不解地看着那辆车说:“为什么呢?”读书人说:“你们看就是了。”说着,他们继续行路。

  他们刚走了十几步远,忽听到一片喧闹声从山路那边传来,他们惊奇地回头看时,那辆饭车果然已经翻了。几个弟子觉得老师果然料事如神。他们问:“先生,您何以知道那车会翻的呢?”

  读书人说:“我是从这件事的.一种趋势中判断出来的。”

  几个弟子急切地说:“请先生讲给我们听,长长我们的见识。”

  读书人说:“你们看,天下着雨,道路泥泞难行,唯独那高高的山路没有烂泥浆,比较好通行。可是那条山路却又高又窄,此时天雨,众人驾着车只好都奔向那里。而那辆饭车又有些自不量力,上了那条山路却又走不动,还不顾别人着急,顽固地占踞在高高的位置上,阻碍着众人的车进去,它怎么能不翻覆呢?”

  弟子们点头称是,佩服老师的判断正确。

  读书人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世上还有比饭车翻覆更大的祸患,你们都记住饭车的危险作为教训吧!”

  有些身居显要地位的人,若不称职,反而成为妨碍别人进步的绊脚石,那将是危险的。

  成语寓言故事100字左右:钻牛角尖

  有一个读书人,本来没有大学问,可不论见到什么事都喜欢与人争论。

  一天,这个读书人到艾子那儿去,好像是请教艾子而实则是刁难人。他问艾子说:“凡是大车的车身下面和骆驼的脖子上,都系着铃铛,这是为什么呢?”

  艾子回答说:“大车和骆驼都是很大的,而车和骆驼又经常在夜间赶路,如果它们一旦狭路相逢,就难以回避而相撞。因此,给它们挂上铃铛正是为了在离得还较远时就互相给对方送个信,以便提前回避。”

  不等艾子说完,那人又问:“佛塔的顶端也挂着铃铛,佛塔永远都固定在一定的地方,难道佛塔也需要挂上铃铛以便夜间行走避免相撞吗?佛塔为什么也要挂上铃铛呢?”

  艾子有点不高兴地说:“你这个人真是死板。你没看到那些雀鸟总喜欢在高处筑巢吗?它们筑巢的地方总会撒下污秽不堪的粪便,在塔上挂着铃铛,雀鸟飞来时,铃铛便摇晃作响,这样,雀鸟就不敢来筑巢了。这和大车、骆驼挂铃铛完全是不相干的事。”

  这个读书人好像很不知趣,他又问:“猎鹰、鹞子的尾巴上也都带着小铃,这也是为了防止雀鸟在它们的尾巴上筑巢吗?”

  艾子一听,“扑哧”一声忍不住笑了,说:“看你也是个读书人,是故意装傻呢还是真不开窍呢?猎鹰、鹞子捕捉鸟兽常常进入树林或灌木丛中,束脚的绳子有时被树枝挂住,挣拖不开,于是它们在振动翅膀时铃声就会响起来,猎人听到铃声,就可以知道它们在哪里从而找到它们。猎鹰、鹞子脚上系铃铛当然跟雀鸟筑巢没什么关系啦。”

  读书人还不罢休,继续纠缠着问艾子:“我见过那送葬的队伍,前面有个人总是摇着铃铛唱挽歌。我原先还不明白是为什么,现在才知道了,原来是怕树枝缠住他的脚,以便让人们循着铃声好找到他呀。只是我还想问您,那个人脚上的带子是用皮条做的呢,还是用丝线编成的呢?”

  艾子实在不耐烦了,生气地回答读书人说:“那个摇铃铛的人是死者的向导,因为这死者生前好狡辩、刁难人,实在难缠,所以才摇着铃铛让他的死尸感到快乐呀!”

  读书人至此终于无话可说了。

  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片面地抓住某些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把偶然的巧合当作必然的联系,因而犯了偷换概念、混淆是非的逻辑错误。

  成语寓言故事100字左右:仙鹤生蛋

  有个叫刘渊材的人,性情十分迂腐、古怪,又很爱虚荣。他家里养着两只鹤,只要有客人来家中,他总是既神秘又故意张扬地对客人夸口说:“我家养了两只鹤,这可不是一般的鹤,它们是真正的仙鹤呀!人家所有的禽鸟都是卵生的,我养的仙鹤可是胎生的。”

  这一天,刘渊材家又来了几位客人,他把客人请进屋,一坐下便夸起他那两只“胎生”的仙鹤来。刘渊材话还未说完,一仆人从后园跑来报告说:“先生,咱家的鹤昨夜生了一个蛋,好大的蛋呀,跟大鸭梨一般大小呢。”

  刘渊材的脸色立刻羞得通红,他觉得十分难堪。他斜着眼偷偷瞟了客人一下,对着仆人大声喝斥道:“奴才胡说,你竟敢诽谤我的仙鹤呀!仙鹤怎么会生蛋呢?休要在此胡说八道!”

  仆人只好没趣地走开了。几个客人站起身说:“刘兄,难得您家养着仙鹤,让我们去看看,开开眼界吧。”

  刘渊材只好带着客人一同到后园去观看仙鹤。他们来到后园,只见其中一只“仙鹤”正将后腿张开,身体趴在地上。客人们想叫仙鹤站起来,便用拐杖去吓它。不料,那鹤站起身来时,地上又留下了一枚鸭梨大的鹤蛋。

  刘渊材的脸色涨得通红,他支支吾吾地自我解嘲,叹着气说:“唉!没想到这仙鹤也会败坏仙道,和凡鸟一样了。”

  其实,仙鹤只是传说中的鸟,平常我们养的鹤本来就是普通禽类,是卵生的。而这鹤的主人却偏要故弄玄虚,结果当众出丑,搞得十分难堪。

寓言故事成语50字左右

  有关50字左右的寓言故事成语,大家知道哪些?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寓言故事成语50字左右:各有所长

  甘戊出使齐国,前去游说齐王,走了几天来到一条大河边,甘戊无法向前,他只好求助于船夫。

  船夫划着船靠近岸边,见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问:“你要过河去干什么?”

  甘戊说:“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

  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说:“这条河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缝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过去,您怎么能替国君充当说客呢?”

  甘戊反驳船夫说:“您说的并不对呀。您不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比方说,兢兢业业的人忠厚老实,他可以辅佐君王,但却不能替君王带兵打仗;千里马日行千里,为天下骑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内捕捉老鼠,那它还不如一只小猫顶用。宝剑干将,是天下少有的宝物,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可是给木匠拿去砍木头的话,它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就像你我,要说抡桨划船,在江上行驶,我的确远远比不上你;可是若论出使大小国家,游说各国君主,你能跟我比吗?”

  船夫听了甘戊一席话,顿时无言以对,也似乎长了不少知识。他心悦诚服地请甘戊上船,送甘戊过河。

  若只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指责别人的短处,那就太片面了。

  寓言故事成语50字左右:涸泽之蛇

  那年夏季,久旱不雨。严重的缺水使庄稼地裂开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干涸了。原来栖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虫、鱼、蟹、蛙,能够搬迁的都搬走了。最后还剩下两条花蛇。它们眼看着池沼边的杂草全部枯槁,也准备另找一处安身之地。

  临行之前,那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目标太大。人们一看到蛇在行动,肯定会来捕杀。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祸殃。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你最好背着我走。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一类蛇是这种模样,也从来没有看到哪一条蛇像这样行走,所以一定会起疑心。如果他们把我当成一位神君,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不是可以蒙混过关,安全抵达目的地了吗?”

  大蛇觉得小蛇的话有道理,于是背起小蛇穿过大路,扬长而去。见到这两条蛇上下重叠着蜿蜒游走的.人都很恐惧,谁也不敢靠近它们。这些人回去以后,一个个绘影绘声地向旁人描述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并煞有介事地说:“刚才我看见蛇神了。”

  这则寓言启迪人们,要善于识别变化多端的诡计,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寓言故事成语50字左右:梓庆制鐻

  梓庆是古代一位木匠,他擅长砍削木头制造一种乐器,那时人们称这种乐器为鐻(ju)。

  梓庆做的鐻,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认为是鬼斧神工。鲁国的君王闻听此事后,召见梓庆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制成鐻的?”

  “我是个工匠,谈不上什么技法。”梓庆回答说:“我只有体会,在做鐻时,从来不分心,而且实行斋戒,洁身自好,摒除杂念。斋戒到第3天,不敢想到庆功、封官、俸禄;第5天,不把别人对自己的非议、褒贬放在心上;第7天,我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时,心中早已不存在晋见君主的奢望,给朝廷制鐻,既不希求赏赐,也不惧怕惩罚。”

  梓庆在把外界的干扰全部排除之后,进入山林中,观察树木的质地,精心选取自然形态合乎制鐻的材料,直至一个完整的鐻已经成竹在胸,这个时候才开始动手加工制作。

  “否则,我不会去做!”梓庆向鲁王详细介绍制鐻过程后,继续说:“以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结合,我的鐻制成后之所以能被人誉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这个寓言教育人们,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须执着、专一、忘我。梓庆制鐻虽然有些过分夸大精神作用,但是强调干事业摒除杂念、精神专注是非常重要的。

  寓言故事成语50字左右:雕虫小技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夠让大人欣赏。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雕虫小技: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寓言故事成语:舍生取义

  春秋末期,晋国有六大家族,分别是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这六家你打我我打你,先是范氏、中行氏灭亡,再以后是韩、赵、魏灭了智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阳之战”。

  如今单说这期间有一个刺客,虽然不是王侯公卿,也不是什么推动历史进程的大人物,几千年来却一直以舍生取义的精神为老百姓称赞。那么这位是谁呢?他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悲情英雄——豫让。

  豫让最初在范氏家族当门客。所谓门客,就是当时的大族世家养一些人,平时也不做什么事,到了需要的时候,就要这些人出力卖命。门客分上中下三等,下等门客就是管饭,过年过节发点过节费什么的。中等门客吃饭有鱼肉,出门有车,待遇要好一些。至于上等门客,是要参与大事的,也就是心腹了。

  豫让在范氏那里挺不招人待见的,当他是下等门客,一日三餐倒不愁,不过始终不见重用。豫让不想这么碌碌无为一辈子,就跳槽到了中行氏的门下。中行氏对他还不错,把他提到了中等门客,生活方面好多了,但是豫让待了两天还是不满意,又走了,就到了智氏门下。

  当时智氏是晋国最大的势力,家主智伯慧眼识人,见到豫让好生恭敬,直接提拔为上等门客,凡有大事都要找他商量,把个豫让感动的,决心辅佐智伯干一番大事业。但是很不走运,当豫让出外办事的时候,智氏家族被韩、赵、魏三家联手给灭了。

  灭就灭了吧,反正春秋时期谁厉害谁就是老大,但是赵氏家主赵襄子办了一件糊涂事,不但把智伯的头颅悬挂在城头示众三日,还扬言要把这头颅做成酒杯,用来喝酒赏月!这话传到豫让耳朵里,他想,智伯把自己当个人看,这个仇一定要替智伯报了!

  再说赵襄子,那是春秋时期了不得的人物,有点像三国时期的曹操,也就是奸雄一个。他以少胜多灭了智氏,也担心复仇,随身总带着一群侍卫,连吃饭睡觉都不离开。

  这一天,赵襄子上厕所,到了厕所外面,隐隐看到里面好像有人影。他这人疑心大,就让侍卫进去看看是什么人。侍卫们进去,很快带出个脏兮兮的大汉来:“启禀主公,这人是个清厕工。”赵襄子利目一扫,看见大汉袖筒里有反光,立即大喝一声:“给我搜身!”

  这一搜就在袖筒里搜出一把匕首。不用说,大汉就是豫让了。他见事情败露,知道很难活命了,就破口大骂赵襄子的残暴。赵襄子听了几句就明白了:“你是智伯的门客豫让啊,想不到智氏一族后人那么多,却没有一个敢来的,反倒是你一个小小的门客有这般胆识!”停了停,他又说:“我敬你是一个义士,就不杀你了,你走吧。”

  这话把豫让说愣了。不杀我?哪有这种好事啊。不过看上去赵襄子不是开玩笑,于是他对赵襄子深施一礼,说:“感谢您的不杀之恩,不过这个仇我还是要报的。”说毕扬长而去。

  赵襄子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他知道眼下虽然灭了智氏,可是韩氏、魏氏也不是省油的灯,需要时时提防,这就需要大量充实自己的人马。他放了豫让,是给侍卫以及所有部下看的:看见没?我是多么尊重讲义气的人呐,就连刺杀自己的人也能放过,你们也要对主公我讲义气,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不过放归放了,他可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让侍卫画了豫让的画像,传给大家看,让他们都小心这个人。想了想还是不放心,干脆派人监视起豫让来,看看他每天都在做什么。

  这时候豫让住在朋友青平家里,赵襄子虽然没抓自己,却来了个全天候监视。就连上个厕所,都被人从外面偷窥。豫让一想,这还怎么报仇啊,看来只能使出非常手段了。某一天夜里,豫让离开朋友家,失踪了。青平连忙去街上找,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当时春秋时期的城可不大,青平直纳闷,豫让这是藏哪里了?

  其实,豫让还在这个城里,他知道要避开赵襄子的耳目很难,就穿了一件乞丐衣服,把生漆涂到脸上手上。生漆可是有毒的,没多久皮肤就溃烂了,好好一个人变成了人见人厌的乞丐。

  外貌改变了,可声音变不了,豫让装乞丐乞讨的时候,难免要说话。这一天,路上遇到朋友青平了。青平听出了他的声音,也不管豫让身上有多脏,就去抓他的手。豫让慌忙躲闪,可是没躲开。这时青平就说了:“像你这样的人,我知道劝也是白劝,可是也没必要残害自己的身体啊。你可以假装归顺赵襄子,近身的时候突然杀掉他不就行了吗?”

  豫让说:“那不行,我杀赵襄子是为了一个义字,如果假装归顺再出手,那我就不是义了,对赵襄子就是欺骗。你不用多说了。”青平还是不肯撒手,豫让甩脱他就跑了。

  这时豫让又想,自己的声音既然能被朋友听出来,那么赵襄子的人也能听出来,他就用了一招狠的,吞火炭!把烧得通红还带着火苗的木炭吞下去,那是什么滋味?但豫让坚持住了,他成功地毁掉了自己的嗓子,虽然能说话,但是彻底哑了。

  这一番努力不是白费的。晋哀公四年,赵襄子骑着马,后面跟着一队徒步行进的侍卫从赤桥经过。豫让埋伏在桥下的洞里,怀抱着长剑静静等候。这一刻,他想起了把自己当个人物看的智伯,想到了长达数月的隐忍。

  来了!马蹄声碎,像敲在豫让的心上。近了!他握紧长剑,手上青筋暴起。到了!豫让如猛虎般跃起——刺出——收剑——呆住。他发现骑马的人只是一名侍卫,赵襄子步行随后。

  历史结结实实地跟豫让开了一个玩笑。当赵襄子骑马来到赤桥前,他的马怎么也不肯前行。一向疑心过重的赵襄子就下了马,让一名侍卫骑上过桥。于是,豫让的致命一击成为烟花泡影。

  豫让呆呆地看着腹部遭到重创的侍卫倒在地上。赵襄子看着豫让,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恨,为什么明明放过这人一马,还敢再次前来;他敬,好一个为主报仇的义士,让他这颗奸雄的心也为之颤抖;他悲,这种人物为何不是自己的麾下,不然何愁大业难成?

  此时,众侍卫已把豫让团团围住,就要万刃分尸。豫让微微闭目,面带悲愤。这时赵襄子一举手,说:“慢!豫让我问你,你跟过范氏,跟过中行氏,最后跟智氏,可你从来没有给范氏和中行氏报过仇,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替智伯报仇?”豫让笑笑:“很简单,因为他把我当个人物看,我就用人物的行为来报答。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啊!”

  赵襄子被他这种舍生取义的行为深深感动了,他沉吟半晌,决定再次放过他,不由说:“豫让,我就再——”这时众侍卫大声呼喊:“主公,他不但连续行刺,还杀伤了我们的人,这个人不能放!”

  赵襄子闻言有点犹豫。反倒是豫让分外从容,他轻轻坐在地上,说:“我已经尽了力,仇却未报,活着有什么意思?请您把外袍赐给我吧,我要砍上三剑,以便对死去的智伯有个交代。”

  赵襄子的手有些抖,不过还是脱下了袍。豫让举剑连砍三下,大笑三声,又大哭三声,然后拔剑自刎。

  这就是悲情英雄豫让,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难以湮灭的人物。他的舍生取义,他的士为知己者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舍生取义:为维护正义事业而不怕牺牲生命,勇于获取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