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000字1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影片中有几句话是非常经典的。
(1)瑞德: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
(2)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但权威却正不可感知地、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心脏和呼吸拥有了权威所赋予我们的统一的节奏,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同时安迪的形象也刻画得非常出色。他看上去懦弱,但实际却非常坚强。他不怕毒打,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聪明而有学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从没忘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从没忘记希望和自由。
瑞德(独白):于是呢,在完工前一天,49年春的公差犯人,在早上十点坐成一堆,喝着冰凉的啤酒。鲨堡历来最狠的狱官请客,这王八蛋还装大方呢。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安迪呢,他窝在阴凉下,脸上挂着奇异微笑,看着我们喝他的酒。你可说,他想拍狱方马屁,或想博取囚犯友谊,但我认为他只想重温自由,即使只一刹那。
他敢于冒险却很细心。当瑞德认为用一把小锤要100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时候,他实际只用了19年就做到了。他有信心和勇气。
说实话,我被这部影片彻底的震撼了,灰色高大的围墙隔开了目光,隔开了一切。漫漫无期的岁月,寂寞无望的日子,精神一点点被磨蚀,灵魂逐渐在扭曲,心灵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麻木。哀大莫过于心死,所谓的“希望”,“信念”已然连同他们的肉体一同被禁锢起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000字2
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000字3
在我们自己的现实中,我们注定是自己剧中的主角,而电影给我们一个局外人的机会,所以我们经常喜欢以一个局外人角色从影片中寻找自己、审视自己,总喜欢从电影中寻找生活、审视现实。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体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灭的希望、压抑下的友谊以及善恶的归宿。
片中瑞德关于监狱高墙的一番话语发人深省:“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监狱就是如此的将一个人彻底改造,狱中计算时间的单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为一个计量单位。当看到忽然间岁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人的希望都会消失殆尽。瑞德曾经告诫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倔强的安迪始终坚信着希望,没有一刻不在构筑着自己的希望,而且他一直试图用图书和音乐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
肖申克就如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那里有最广大的“遵纪守法”的市民,有横行街市的恶霸,有滥用职权的当道者,有巧取豪夺的投机者,当然有潜伏伺机而发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体制又如当今社会体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当权者干着肮脏的勾当却会在公众面前宣讲“拯救之道”,似乎只有当性格没有棱角,思想失去火花,被“体制化”的人们习惯逆来顺受的时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当瑞得“因没有报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时,伴我的不是发笑而是颤栗:体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来时因无法承受阳光的照耀而选择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悬挂着的身躯,而是个性与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这三个字最大的含义,或许不是真正的体制,而是我们所依赖的生活习惯。平时,我们依靠习惯生活,也在超越着习惯,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实现个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样拯救了自己,却也拯救不了集体。瑞德一直在努力“改过自新”,却又无助习惯性地生活着,最终在最后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释审查时,留给我们一段经典的台词:
“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
我想瑞德绝不是对审查者说这番说,而是说给我们芸芸众生。是啊,生在人世间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觉中,便会在习惯性的生活状态中耗费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如果能够回到过去,能够纠正那些走错的路、做错的事、说错的话,该有多好!如此,我们会面对那些爱错或没有爱错的人,会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诚再博一次。可是,世上没有如果,我们无法回到过去。
再次经历了140分钟听觉与视觉的洗礼,没想到这次依然被感动的差点热泪盈眶,影片中真挚的情感让我想起来了社会上流行的“四大铁”,我想铁窗肯定应该也算“同过窗的”吧!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000字4
观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的精神震撼了,对主人公安迪来说:救赎的意义,不但是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他对狱友的拯救,表现在一种灵魂上的拯救,因为他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周围的人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是多么的可贵。瑞德就是其中一个。安迪和瑞德是两个对自由持有一样的期望,但却有着不同态度的人。
最让我感动的是安迪帮助狱警哈德罗逃税,为狱友赢得每人3瓶啤酒的奖励。那是1949的春天,一群在工厂装修的罪犯,在完工的第二天早上10点坐在我顶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下,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享用着清凉的啤酒,接受特别的保护,个个脸上第一次洋溢着奇怪的笑容,他们坐着喝着啤酒、阳光洒在肩头,觉得像个自由人一样,感觉是在自家的屋顶上,享受生活。安迪没有喝酒,他只是在笑,在享受自由的满足。看到这里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湿润了。毕竟,自由总是最快乐的,同时也代表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有这种被需要,使自己有重要感。
影片中最为精彩的一幕是,他在狱警办公室里他关上房门打开麦克风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监狱里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他们在这个特殊的地方,第一次享受着音乐的美妙,尽管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曲子,但是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精神的自由。音乐的美,美得有点心痛,让心灵不再有围墙,不由得使我两眼发热。安迪则露出一种带有胜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狱警中的价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给他的朋友,带来自由的感觉——哪怕是一刹那。
最重要的是安迪为监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为了得到第一批书,他每周一封信,连续写了六年。然后他增加到每周两封,在安迪入狱的第二个十年间,图书馆落成。我认为这是他为肖申克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让他的狱友们,时刻感受到精神的自由,自由在心里,只属于你。
汤姆的出现,使他了解到杀害他妻子的真凶,他积极申诉,然而却被关了禁闭,当他从禁闭室中出来,得知汤姆被杀,我想到他会绝望,然而他选择了希望,因为他从没放弃过希望。他准备越狱,临越狱的前一天,他和瑞德的谈话非常耐人寻味。
安迪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妻子的死他要负一定责任。他笑谈对他不公的过去,但他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而瑞德看到的是绝望,他告诉瑞德:其实选择很简单,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临别时他要瑞德为他办件事,其实他是为朋友种下了生的希望。而瑞德也正因为对朋友的承诺,而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安迪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不能达到,也不能触摸,那就是希望,只属于你”。的确,正像安迪所说的,监狱的高墙可以束缚住我们的身体上的自由,甚至于体制化的东西可以束缚住我们的精神上的自由,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弃。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生气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安迪的心中一直就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希望,而且他也一直在为自己的希望努力着——每天晚上都要用那个小锤去挖瑞得认为六百年也挖不穿的墙壁。而对瑞得和老布莱尔来说,他们早就放弃了希望,因为在他们看来希望只能让自己更痛苦,甚至认为希望便是痛苦的根源。一个人能够在19年痛苦的监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信念?所以他成功了,夺回了自己的自由。
也许人生本身就是一个监狱,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被社会“体制化”的产物,不是经常有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我要说的是“身不由己,心由己”。“虽然我们没有翅膀,但是我们不能放弃飞翔的梦想。”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000字5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拍摄于1994年的电影,历经十几年的时光却始终闪烁着无尽的魅力。想念电影最后那片蔚蓝的海面,平静而辽阔,亦如安迪的内心。片中那些黑色压抑的画面最后都消融于无垠的海域里,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心里的梦想和希望在经历挫折和痛苦之后化为写在笑容里的完美现实。影片传递给人的是一种近乎倔强的对希望和自由的坚持,经得起时光雕琢的不屈的信念。细看电影,你会发现电影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深思和学习的。
肖申克,并非人名,而是一个监狱,一个原本用来让人改过自新的地方。在这里,所有的囚犯无论吃饭、睡觉、甚至是上厕所都得报告,最终在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摧残下成为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长久的习惯在这里演化成可怕的悲剧,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磨蚀着他们对于未来的憧憬。没有希望、没有自由、没有尊严,仿佛生命的价值在这里已经消亡殆尽。正如瑞德所说:“刚进入监狱时,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显然,在这部电影里,监狱已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老布,一个已在监狱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七旬老人。对他而言,管理监狱里那个狭小的图书馆已然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在这里,他可以凭借自己受到过的教育赢得一点点其他犯人的尊重。某一天,他突然被告知自己获得了假释,恐惧开始占据他早已干枯的心灵。半个世纪的铁窗生涯将他对自由的渴望冲刷的一干二净,剩下的只是老朽的躯壳和束缚了的灵魂。像笼中的鸟儿被关的太久之后已失去了飞翔的能力一样,老布已没有了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因此不可避免地被社会淘汰了。
事实上,老布也曾尝试着融入社会,可是五十年的距离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老去的躯体连同老去的心最终一起结束在昏暗狭小的屋子里,留下的仅是那几个歪歪斜斜的字:Brookswashere。写完这些字,他默默地笑了然后从容地结束了生命。在他看来,那些字让他的死有了些许的尊严和价值。
老布的悲剧让人心痛,也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悲剧。面对巨大的就业的压力而不知所措的学生们,不正像老布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存在强烈的恐惧感吗?电影里,瑞德认为老布的悲剧是因为体制化,并觉得自己,甚至是整个监狱,都正在沦为体制化的牺牲品。那么从现实来看,一些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也正在演绎着同样的悲剧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待了太久,进入社会后,像老布一样,因为缺乏生存的能力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在经历挫折之后,就不堪重负而了断自己年轻的生命。不同的是,老布是因为太老而无能为力,而他们还没来得及领悟生命的价值就因为太脆弱而过早地埋葬了自己。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应对这样的压力,寻获属于心灵的自由呢?电影告诉我们的恰是如何进行这样的一场心灵救赎。
安迪本是一个年轻而有前途的银行家,可是一夜之间他被控告杀害妻子和情夫而锒铛入狱。事实上,安迪是被冤枉的,杀人凶手另有其人。可是,有时候生活中总会有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安迪最终被判两个无期徒刑,进入了肖申克的高墙之内。这里等待他的除了严酷的管理体制,还有来自“三姐妹”的肉体折磨。遇上这样的事情,谁都会失去理智,然而安迪却例外。安迪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只是默默地努力去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冷静、勇敢、顽强、从不放弃用智慧来进行反抗,这正是安迪的不同之处,也正是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缺乏的。面对困难,我们总是过于浮躁,急着去抱怨而不是去思考;总是过于怯懦,急着逃避而不是去面对。
当所有的人,包括瑞德认为安迪快被体制化压垮的时候,安迪在一个暴雨滂沱的夜晚爬过500码的充斥着恶臭的管道后寻获了属于他的自由。事实上,安迪始终是自由的,即使他被困在高墙垒起的监狱。正如他所说的:莫扎特的音乐在我的心里,谁也夺不走。是的,谁也夺不走我们坚定的信念和对自由的希望,心灵的自由能够带来生命的奇迹。6年,每周一封信,最终令50年不曾改变的图书馆开始有了改变。他改为每周写两封信,这样的坚持使得图书馆的规模不断扩大,最终成为新英格兰最棒的监狱图书馆。20年的时间,一把石锤,坚韧的毅力,最后缔造出一条瑞德认为要600年才能凿出的通往自由的道路。
而现实中,我们内心的希望往往被轻易地埋葬在那些平凡的挫折里。我们惧怕失败,也正是因为我们对梦想和希望的追求不够执着。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心灵才容易被束缚,甚至脆弱到不堪一击。因此,很多人才惧怕走出学校来到社会。倘若我们能像安迪那样,冷静下来,用理性来看待问题、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用执着来战胜挫折,那些希望和梦想也就不会离我们而去。
当然,安迪的成功远不止因为这些。过人的才华使得他在监狱里也能绽放光芒,但这并不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老布在监狱享有对书籍的管理权;而瑞德则能够帮其他囚犯弄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他们都有点沉醉于这一点权利带给他们的满足感。安迪在监狱的地位显然还要高的多,但他始终明白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自由:正真的自由是在外面的世界。他能够真切地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始终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并不因暂时的成功而停滞不前。
这一点,对我们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我们中的许多人,因在学校里担任了某个职务而沾沾自喜,自视甚高。暂时的满足感阻碍了他们对生活的进一步思考和追求。到了社会中,这种潜在的骄傲情绪让他们屡屡受挫,压抑和失望随之占据心灵,也让他们离成功越来越远。事实上,我们生命的价值最终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理性地对待自己学校里表现,能够帮助我们看清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更合理地看待自己。
安迪在监狱中成功地完成了自我救赎。入狱前,他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没有朋友,甚至,连自己深爱的妻子也背叛了他。而在狱中,他收获了瑞德的友情,同时也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沟通和交流。在分享中,他也试图让对自由和希望的渴望重新回到狱友们的心中,救赎他们的心灵。初春的早晨,狱友们能够像在修葺自家的屋顶一样,坐在暖暖的阳光下享受着安迪争取到的冰啤酒。这种久违的自由的感觉再一次回到了狱友们的心头,那么真切、那么美好。安迪私自在狱警的办公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再次给狱友们带来哪怕是一瞬间的自由的感觉。音乐里的激情刺激着狱友们原本干涸的心灵。而图书馆的落成,更让狱友们见证了希望是能够在不懈的坚持下带来成功的。自然,对自由的希望也不再仅仅是一种幻想。无论何时,友谊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是社会中的人,始终需要交流和沟通。珍贵的友谊是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也能帮助我们获得社会认同感,加强我们对生活的信心。而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正在向他人传递开来,自己的价值也能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尊严,并不是自己刻个字就能获得的,而是存在于大家对你的认同感中。
如何获得心灵的救赎,寻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我想电影已向我们给出了十分完美的答案。社会和体制化其实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内心无法克制的恐惧和对生命价值的轻视,这也正是我们需要获得救赎的地方。电影却坚定地告诉我们: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的执着和智慧在挫折和压力下一点一点争取来的。观后感2000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000字6
“老布到此一游”
西装革履,神情肃穆,雕刻的手微微发抖。
这位在监狱里面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一旦离开肖申克监狱这个笼子,竟然没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选择了死亡。自由,现实的社会,对他而言,竟然似没有围墙的监狱,比有围墙的监狱还要可怕。半夜惊醒,因为恐惧而睡不着。没有人引导,没有同类,无法适应这陌生的世界。在超市里蹒跚地为货物装袋,满脸的每一条皱纹都带着惶恐,都在绝望地下沉。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孤独胜过肖申克监狱里的小格子。唯一的愿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鸟儿是否会回来看一看这位孤单的老人一眼。
这是社会惩治罪犯的目的么?多年前,或者他曾经十恶不赦,然而几十年后,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但他走在跟他的认识之间相差了几十年的社会,看到对他而言奇形怪状的新科技,无所适从。这是时候,你是否想过走进银幕,安慰这个老人?他不是跟我们的爷爷一般年纪么?他已经没有危害社会的力量了。
多少人看《肖申克的救赎》被阿迪的个人的英雄主义所倾倒,当然,我也会震撼他的求生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力量。事实上,教室里有第一排,也有最后一排,都必然要人有去坐。社会有伟人,也有罪犯,有人推动历史的前进,也有人拉历史的后腿。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整体的水平提高,而不是人人都倾慕伟人。毕竟,伟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英雄也一样。用所有的力量去培育一个英雄事实上是不现实的,你愿意成全他人么?所以不如让大家都努力前进。
所以我愿意相信导演是在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虽然他说“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但是这样的鸟是不多的。这个世界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赎》,当然你可以说还有《越狱》。不错,“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Michael在实践这句话的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态度,他们都是为了无罪而做的努力。如果制度完善到没有冤案,他们也就不会出现。是因为社会没有关注这个方面,所以他们才会浮出水面。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有的反抗。
我想我会永远缅怀老布出监的忧伤和孤独,那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的无声的抗挣。阿瑞和老布以同样的孤独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是希望所迸发的力量。安迪与其说是一个引导的圣者,不如说是一种思想力量的代表,一种顽强自救的态度,一种抗争意识。我们不愿意让导演创造的这种“奇迹”成为“昙花一现”的绝响,所以,影片流传几十年。每个人都感受到影片带给人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自救,也可能救人,只要你愿意。
影片结尾出现的大片蓝蓝的海水,与监狱的压抑成鲜明的对比,那是我所见过的最耀眼最舒畅的蓝色,那是自由的颜色。当你跨越你所认为的不可能,你也可以拥有你生命中繁华盛开的美景。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000字7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到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题记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也遇到了很多矛盾的,令自己不悦的事情,我们有些人是平常心对待,有些人是坦然面对,更多的人是自暴自弃。所以呢,我们可以进行很多的转移思绪,换位思考,多去想一想世界上,其实还有好多人生活不如自己,有些麻烦其实并不是麻烦。
老子在《逍遥游》中说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任何事情我们其实可以坦然处之的,不因外物好坏而或喜或悲。君子坦荡荡就是这样说的,你做任何事情就需要有这样的观念,现在我们简单地说就是“佛系”,当然这个更多的还是自己心态要好。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感慨呢?我想应该是看了《肖申克的救赎》了。这本书讲述了安迪为了自由,为了不屈服的大半生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杀害了自己的妻子,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然后他就要在监狱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在监狱中认识了瑞德—监狱里面的权威人物,任何东西都可以搞到。第一次安迪到来了监狱,瑞德对安迪另眼相看。
很长时间以来,安迪都不和别人接触,只是向瑞德买了一个鹤嘴锄和一副影星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别人以为他整天雕刻石头为乐,其实他在密谋一个大计划。监狱的生活并不是太平,可以说很黑暗。但是也有少许的自由。有一次,安迪给监狱官合法的免去一大笔费用,监狱官请他们喝了啤酒,他们感到了自由的存在。以后的很长时间安迪开始处理监狱里面的财税问题。
之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的到来打破了这个规则,年轻人说安迪其实是被诬陷的,凶杀案另有他人,这时候安迪向翻案,但是监狱长不想让安迪走就设计杀害了这个年轻人。这也就导致了安迪计划的提前:他掀开海报,后面原来是他已经挖好的地洞,他钻过去,爬下阶梯来到了下水管道上面,用尽自己的力量砸开了下水道,钻进下水道匍匐前进了5公里,爬出来的的那一刻,他感到了自由的可贵。
二十多年的隐忍,二十多年的心酸,最终成功了。如果我们处于黑暗中,我们真的要去,一定要去寻找那片光明,去抓住那仅存的希望,追寻自由,渴望胜利。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000字8
近期,看了两遍《肖申克的救赎》。影片叙述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被法院误判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及其情人,而含冤入狱,如何出逃的故事。安迪作为犯人,和大多数犯人不同的是,他从一进监狱就有了一颗逃脱的心,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在监狱的那块挂着女星的墙壁后凿了一个通向外界,通向自由的洞。这部关于自由、关于救赎、关于希望的电影道出了个体如何在看似无法逃脱的逆境中获得自由的那股精神。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在想安迪是如何与众不同的成了一个伟大的逃脱者,成为了一个个体自救的典范。我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突破口:
一、关于才华
安迪是个银行家,凭借其财务和理财各项技能在帮助狱警避税中,获得狱警的赏赐,从而争取到让狱友在屋顶上喝啤酒的爽快。“屋顶”是个很有诗意的地方,对于那些狱友,获得平时难以得到的啤酒,并且在屋顶上畅饮,无疑在精神上获得了一份自由,身心舒畅。安迪正是凭借自己的才华,给狱友带来了啤酒,给狱友带来了不一般的感受,才有了狱友对于他的尊重。
安迪对财务的精通获得了典狱长的青睐,得到了一份洗衣的工作,在帮助典狱长洗钱的过程中,获得典狱长欣赏的同时,也在狱友中获得了一定的尊重和名声。
才华的施展,让自己与众不同,让自己有了被别人欣赏的机会,才获得别人的尊重。
二、关于希望
人应该在希望中栖居。安迪从一开始就有了那颗逃脱的心,先是找瑞德帮他弄来槌子,继而弄来隐藏洞口的女星海报。这一切在当时的瑞德看来,不知道他干什么,甚至嘲笑地想“你不会用它来凿洞口,逃脱吧”“你要用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凿出能逃脱的.洞”。然而这在安迪看来,没什么不可能。他从进监狱开始,他的那颗心就开始了逃脱。
三、关于自由
“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一个热爱自由与幸福的人,一个把自己的一生当做远大前程的人,应该始终如一地保有一种“关不住”的精神,为那自由的春色,在人生的逆境中,勇敢地红杏出墙,关心自我实现,追逐自己的命运。勇敢的人,应当对罪恶视而不见。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000字9
虽然很早就有人向我推荐过这部电影,说值得一看,但我就是没有找到它或者说没有十分认真地找过它来看,一直到昨晚才看了CCTV—6的的播放。
据说这部与《阿甘正传》出于同年的电影被《阿甘正传》大大地抢了风头,《肖申克的救赎》成本是330万的美金,可是最后只收回了360万,几乎是平本之作,而且与当年的奥斯卡无缘,但是在那之后至今,一直都是网民下载的热门剧。
影片没有太多关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描述,关于社会背景的交待只是一语带过;没有男女的感情戏;没有动人的音乐;没有唯美的场景;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这大概是《肖申克的救赎》输给《阿甘正传》的原因,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它的可看性,《肖申克的救赎》在情节的衔接连贯上做得很好,丝丝入扣,它是那种一气呵成的电影,可以让你从开始的第一分钟就知道它在说什么,而且到影片收尾也一直没有丝毫迷糊感的电影。
地点是美国新英格兰州的肖申克监狱,主要人物是两个囚犯:被误认为是杀害了妻子的银行家安迪和已监禁多年的黑人瑞德。安迪被判终生监禁坐了冤狱,但是在狱中他从没放弃过追求自由的希望,也没放弃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权利的维护和争取,并影响了很多狱友,几乎改变了整个监狱。
瑞德是个有能力的犯人,由于他和某些狱警的关系不一般,所以他能托人弄到许多监狱里没有的东西,香烟,牙刷,女明星的海报,还有最后安迪得之赖以逃出监狱的一把小锤子……
在狱中,安迪和瑞德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因为彼此都聪明机智,能很好地沟通思想。安迪更是非同俗流,他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能力,甚至有着哲人般睿智的心性,对生活坚持抱乐观和热爱的态度。他给狱警和典狱长做财务指导和免费财务服务;他坚持给州议会写信,争取增加监狱的图书馆经费;他争取到啤酒和音乐用于改善同伴的生活;他喜欢读《圣经》……
安迪一开始就表现得与监狱里的其它人不同,鹤立鸡群,因为他根本无罪,因为他属于高智商,本身就是上流社会的精英,只不过落难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厄运就这样掉在你的头上,只是我想不到这场暴风雨持续了那么久,如果我做错过什么事情,我所受的苦难也可以赎回了。”
监狱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以致于他们出狱后再也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反而又想重回监狱,布鲁克斯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重获自由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喜悦,反而最后自杀身亡。这是对当时美国刑律的莫大讽刺,本来刑律的目的是改造犯人,让有罪的人重获新生,重归社会,最后这些犯人的一生却彻底被监狱所毁,因为监狱早已毁灭他们对生活的所有希望。
安迪一直没有放弃希望,他对瑞德说过:“希望是个美好的东西。”而在瑞德看来,希望在监狱里是无用的,甚至是危险的东西。但最后,安迪的希望却实实在在地给他带来新生,实现了在旁人看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那把瑞德形容为“如果想用它来挖地洞逃出监狱,至少得用上600年。”的小锤子挖出了逃跑的洞口,只用了19年的时间。瑞德最后也被释放了,他几乎也想走布鲁克斯的老路,几乎也被监狱生活毁掉。但最后,对安迪的许诺使他来到安迪所说的那个地方,按照安迪的叮嘱,发现了安迪的行踪,他追随安迪来到了芝华士内欧——墨西哥的一个海岛,安迪说那是一个可以忘却记忆的地方……友谊又可以继续,无论经过多少苦难,他们终于得到了回报,有了希望,至少生命还在继续,再加上自由和智慧,迎接他们的,仍是广阔而宁静的天地……
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教育,都透过安迪的话语和作为从这部电影中自然流露,它淡淡地向人们散布着哲学理念,教人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000字10
肖申克是美国一家监狱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很早就想推荐给学生看,一直舍不得那一两节课,但总觉得有些牺牲是值得的,尤其是看到日复一日,不知为何的伏背劳作的孩子们。庆幸碰到很年青也很思想的李研老师,她让出了自己的英语课。
影片一共142分钟,从第三节课看到12点10分。重温剧情,总是有无数个片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影片讲述了发生在银行家安迪身上的故事:1946年,年青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这意味着他要在肖申克的监狱渡过余生。银行家出身的安迪很快就在监狱里很吃得开,他懂得如何帮助狱卒逃税,懂得如何帮监狱长将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为了狱长的私人助理。一名小偷因盗窃入狱,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兴奋的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虚伪的狱长表面上答应了安迪,暗中却派人杀死了小偷,只因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帐。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
安迪、瑞德,汤姆、老布、同性恋的姊妹花、还有那个冷血虚伪的监狱长;磨得只剩一点的锤子,美女画报,安迪刻的石头象棋;革命性的监狱图书馆、监狱上空的歌剧、修葺房顶时,安迪为朋友们换来的啤酒……太多的画面,大气的场景,以及最后唯美的理想生活都让看了又看。
知识改变命运。监狱,就是住监狱,老布在里面度过了青春,长满了皱纹,白发苍苍最终保释之后却不能适应社会悬梁自尽,人们似乎都习惯于安身立命。可是安迪,被冤枉的安迪却不满意这样的生活,尽管他一开始独来独往,但他却不急于靠拢任何权势,而是交了第一个朋友瑞德。这个改变他,也被改变的朋友。因为只有瑞德能帮他弄到他必须的所有物品。当他们被派往修葺房顶时,无意听到狱警的谈话。这个狱警意外获得一笔遗产,但要交了税所剩无几,正在当他为此而咀咒国家收税政策时,安迪竟然不顾狱警把他抛下高楼的危险,而成功地替他逃了税。从此,来找他申请各项基金的狱警越来越多,同时他也被派往监狱的图书馆和老布一起工作。
坚持就是胜利。这个从来没有人在意的摆设部门,也只是象征性的设立而已,可是安迪却用他的执着给州长写信,一周一封,大家都已觉得这是件不可能和荒唐的事情,而他却在第三年收到了第一批捐助的书籍,就此点燃了他的热情。一周一封的信改成一周两封,州长没有办法,不仅拨付了拆建金额,还送来社会捐赠的诸多图书。他用信念改变了一成不变的行为。接下来,他带领朋友们,自行打造桌椅,进行图书分类,谁还能看得出来这是监狱的图书馆。从不看书的人们也逐渐开始充实到了图书馆。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变革,一个让人惊叹之举呢。
朋友之情最珍贵。最初的两年,安迪倍受,同性恋的‘姐妹花‘总是让他新伤旧痕不断出现,有时成功地反抗,有时却也需痛苦面对,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直到为那个狱警申报免税成功后,便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来保护他,姐妹花残了,只能靠流食来维持生命。从狱警到朋友的支持,他终于过上了看似和外面一样的生活。
精神贵族的优雅。安迪翘着腿,让歌剧回想在了监狱的上空,不顾外面监狱长的咆哮,而是用不允许打断的陶醉享受着这份自由。因此他被关了禁闭,出来时,朋友问他值不值得,他说,有肖邦陪伴,一点也不寂寞,大家以为破例让他带进了留声机,而他却指指自己的心口说:“他在我这里。”他说:我们都拥有好的东西,而好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流逝。在人们看来难熬的禁闭生活,却能让他与自己进行精神对话,他活出了自己。
梦想便是力量。瑞德曾经开玩笑地说:难道你想用一把榔头挖一条地道?而当最后真得变成现实时,17年每天在墙上刻凿的坚持,从下水道里爬出去的勇气,便是多少所没有的智慧。他除了一丝不苟的精神最让人敬佩的便是这份梦想的坚守和努力。爬过下水道五百码外,便是自由,而他也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安迪,是一个英雄,最终离开监狱时,他回忆起自己的妻子的美好相处,虽然自己不是凶手,却扼杀了自己的爱情。渐渐发白的鬓角已经让人们不再纠结过往,而开始新的勇气。生活禁锢了灵魂,而梦想可以给人自由!
电影开篇就是安迪被诬陷为杀人犯(当时的法院为什么这么糊涂的办案),然后被送入肖申克监狱,开启长达二十年的生活。
影片中常会出现这句话:肖申克监狱中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被冤枉的。监狱中各任务的形象分别如下: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当时他第一次查安迪的房间时我对他还有点好感,因为他看到安迪手里的书籍和安迪墙上贴的海报时,给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并鼓励他找点事情做。我的直觉是这个典狱长应该是个“知人善任”的上官。但是恰恰相反,他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人命在他手里无足轻重。与警长海里和其它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
囚犯中也有很多不同性格的人,瑞德就是其中一个。它可以说是整个影片的一个线索,甚至刚开始看时我觉得他是男一号。他是个睿智且善良的人,他在监狱里面混的非常好,可以说是“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但是他也曾告诫过安迪: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这也是肖申克监狱的本质。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城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城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的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的彼岸。
汤米,一个年轻的主人公,他是最晚到达城堡的,她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但是他太年轻幼稚而不懂得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安迪被冤枉的真相而诺顿和海利谋杀。
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人震撼的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的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碉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但是他离开了生活了一辈子自己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碉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试想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是不是就是瑞德和监狱里其他人的未来呢?
主人公安迪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救赎身边的人,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这部影片里有两种人,一种是像老布一样大半辈子时间生活在牢里,被体制化了。还有一种就是主人公安迪那样追求自由,不放弃希望的人,引用其中的一句话:“我得经常同自己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心底里知道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你会因此而振奋。”
安迪是位银行家,被告杀死了妻子和情夫被判无期徒刑,进入了鲨堡监狱,其实他想过要杀了他们,可是并没有下手。刚来到监狱,作为“菜鸟”的新囚犯又被“老鸟”们拿来打赌,他们赌谁会在来监狱的第一晚哭泣,其中黑人瑞德赌安迪,因为他看上去弱不禁风,但是安迪并没有哭,瑞德输掉了十条烟。瑞德一直关注着他,他是个不简单的人。
长时间以来,安迪一直不和其他人交流,监狱中的”三姐妹“总找他的麻烦,一个月后,安迪找瑞德买一把石锤,他说他对石头感兴趣,平时喜欢雕刻一些小玩意。
后来,安迪和瑞德的几个兄弟一起外出劳动,劳作时听见看守长讲上税的事,安迪走上前去想和看守长谈一谈,差点被扔下屋顶,他告诉看守长可以合法的免交一切税,条件是请他的几个哥们每人三瓶啤酒。
从此,瑞德的名声渐渐扩大了,监狱里的每个警员都请他帮他们免税,监狱长也是,有一次监狱长突击查房,来到安迪的房间,看见安迪正在看圣经,就和他聊了几句,监狱长说:“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后来监狱长让安迪去当图书馆管理员,这对安迪们来说是一份美差,因为在这里可以看书,他在这里认识了老布,老布是这里原管理员,安迪在这里持续写信,争取图书馆有更多的新书,之后监狱长要安迪帮他洗黑钱,同时安迪掌握着监狱长所有的黑钱收入,他等着自己越狱后把这些告诉警察和报社,还给自己又订了一个身份,改名换姓,该有的证件都有。
老布呢,是个体制化的象征,他在鲨堡监狱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光阴。然而,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面临精神上的崩溃,因为他离不开这座监狱。他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他不知道外面的变化有多快,每夜难以入眠,实在不习惯,最后自杀了。
后来监狱又来了个汤米,告诉了他妻子和情夫死亡的真相,安迪找到监狱长希望能翻案,可是监狱长拒绝了,他想让安迪永远留在监狱里帮他洗黑钱,还有就是如果安迪出狱了,监狱长洗黑钱的事就很有可能曝光。监狱长还把汤米给杀了。真是秦始皇一般的人物额!
安迪决定自己救自己,他在帮监狱长洗黑钱的同时,还在海报后面打洞,就用那么小小的一把石锤打了20年,他终于挖穿了墙,通过自己挖的隧道到达排污管,再爬过排污管到外面的小河,瑞德好像说过用这把石锤越狱,要凿600年。那排污管有500米。安迪在忍受着恶臭中坚持的一直向前爬,终于逃出来了!
原来,安迪一直把小石锤藏在圣经里,圣经里真的有“救赎之道”,还有安迪挖墙挖的土都藏在了裤子里,走路时,把裤子一抖,土就掉出来了。他太聪明了!
我有几个疑问:为什么安迪要开展图书馆?为什么要让监狱里的人学习?冒着生命危险去放歌听呢?是不是想让监狱里的人们知道自由是美好的,想让他们都充满希望,虽然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人,曾经做过坏事,但有希望的人生才有意义吧。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影片中有几句话是非常经典的。(1)瑞德: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2)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但权威却正不可感知地、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心脏和呼吸拥有了权威所赋予我们的统一的节奏,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同时安迪的形象也刻画得非常出色。他看上去懦弱,但实际却非常坚强。他不怕毒打,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聪明而有学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从没忘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从没忘记希望和自由。
瑞德(独白):于是呢,在完工前一天,49年春的公差犯人,在早上十点坐成一堆,喝着冰凉的啤酒。鲨堡历来最狠的狱官请客,这王八蛋还装大方呢。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安迪呢,他窝在阴凉下,脸上挂着奇异微笑,看着我们喝他的酒。你可说,他想拍狱方马屁,或想博取囚犯友谊,但我认为他只想重温自由,即使只一刹那。
他敢于冒险却很细心。当瑞德认为用一把小锤要100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时候,他实际只用了19年就做到了。他有信心和勇气。
说实话,我被这部影片彻底的震撼了,灰色高大的围墙隔开了目光,隔开了一切。漫漫无期的岁月,寂寞无望的日子,精神一点点被磨蚀,灵魂逐渐在扭曲,心灵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麻木。哀大莫过于心死,所谓的“希望”,“信念”已然连同他们的肉体一同被禁锢起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汇总」
导语:《肖申克的救赎》(TheShawshankRedemption)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而改编成的《肖申克的救赎》剧本,并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影片中涵盖全片的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下面是yjbs作文网小编收集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肖申克是美国一家监狱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很早就想推荐给学生看,一直舍不得那一两节课,但总觉得有些牺牲是值得的,尤其是看到日复一日,不知为何的伏背劳作的孩子们。庆幸碰到很年青也很思想的李研老师,她让出了自己的英语课。
影片一共142分钟,从第三节课看到12点10分。重温剧情,总是有无数个片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影片讲述了发生在银行家安迪身上的故事:1946年,年青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这意味着他要在肖申克的监狱渡过余生。银行家出身的安迪很快就在监狱里很吃得开,他懂得如何帮助狱卒逃税,懂得如何帮监狱长将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为了狱长的私人助理。一名小偷因盗窃入狱,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兴奋的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虚伪的狱长表面上答应了安迪,暗中却派人杀死了小偷,只因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帐。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
安迪、瑞德,汤姆、老布、同性恋的姊妹花、还有那个冷血虚伪的监狱长;磨得只剩一点的锤子,美女画报,安迪刻的石头象棋;革命性的监狱图书馆、监狱上空的歌剧、修葺房顶时,安迪为朋友们换来的啤酒……太多的画面,大气的场景,以及最后唯美的理想生活都让看了又看。
知识改变命运。监狱,就是住监狱,老布在里面度过了青春,长满了皱纹,白发苍苍最终保释之后却不能适应社会悬梁自尽,人们似乎都习惯于安身立命。可是安迪,被冤枉的安迪却不满意这样的生活,尽管他一开始独来独往,但他却不急于靠拢任何权势,而是交了第一个朋友瑞德。这个改变他,也被改变的朋友。因为只有瑞德能帮他弄到他必须的所有物品。当他们被派往修葺房顶时,无意听到狱警的谈话。这个狱警意外获得一笔遗产,但要交了税所剩无几,正在当他为此而咀咒国家收税政策时,安迪竟然不顾狱警把他抛下高楼的危险,而成功地替他逃了税。从此,来找他申请各项基金的狱警越来越多,同时他也被派往监狱的图书馆和老布一起工作。
坚持就是胜利。这个从来没有人在意的摆设部门,也只是象征性的设立而已,可是安迪却用他的执着给州长写信,一周一封,大家都已觉得这是件不可能和荒唐的事情,而他却在第三年收到了第一批捐助的书籍,就此点燃了他的热情。一周一封的信改成一周两封,州长没有办法,不仅拨付了拆建金额,还送来社会捐赠的诸多图书。他用信念改变了一成不变的行为。接下来,他带领朋友们,自行打造桌椅,进行图书分类,谁还能看得出来这是监狱的图书馆。从不看书的人们也逐渐开始充实到了图书馆。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变革,一个让人惊叹之举呢。
朋友之情最珍贵。最初的两年,安迪倍受凌辱,同性恋的‘姐妹花‘总是让他新伤旧痕不断出现,有时成功地反抗,有时却也需痛苦面对,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直到为那个狱警申报免税成功后,便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来保护他,姐妹花残了,只能靠流食来维持生命。从狱警到朋友的支持,他终于过上了看似和外面一样的生活。
精神贵族的优雅。安迪翘着腿,让歌剧回想在了监狱的上空,不顾外面监狱长的咆哮,而是用不允许打断的陶醉享受着这份自由。因此他被关了禁闭,出来时,朋友问他值不值得,他说,有肖邦陪伴,一点也不寂寞,大家以为破例让他带进了留声机,而他却指指自己的心口说:“他在我这里。”他说:我们都拥有好的东西,而好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流逝。在人们看来难熬的禁闭生活,却能让他与自己进行精神对话,他活出了自己。
梦想便是力量。瑞德曾经开玩笑地说:难道你想用一把榔头挖一条地道?而当最后真得变成现实时,17年每天在墙上刻凿的坚持,从下水道里爬出去的勇气,便是多少所没有的智慧。他除了一丝不苟的精神最让人敬佩的便是这份梦想的坚守和努力。爬过下水道五百码外,便是自由,而他也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安迪,是一个英雄,最终离开监狱时,他回忆起自己的妻子的美好相处,虽然自己不是凶手,却扼杀了自己的爱情。渐渐发白的鬓角已经让人们不再纠结过往,而开始新的勇气。生活禁锢了灵魂,而梦想可以给人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误认为是杀害其妻子与情人的凶手,而被冤入狱,最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越狱,获得自由之身的故事。
安迪入狱后,结识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诉安迪: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体制化。瑞德的这段话无疑是告诉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可是安迪却并不这样认为,希望从来不会破灭,他们可以关住人身自由,而内心的自由与希望是他们所触摸不到的。
在狱中,因他学过金融管理,最终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为了让身边的狱友们能喝到冰啤,为狱卒逃税,最后为狱警洗黑钱。直到后面又送进一批犯人,其中一个犯人告诉他谋杀他妻子与情人是另一个人,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狱警,换来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讯和他被关二个月的禁闭。狱警为了他能继续洗黑钱而选择把他永远的留在牢中,最终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赎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时间用小铁槌凿开了美女图后的墙壁,爬过了500米的臭水沟,在那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看着安迪拥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为他寻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记得前面老布获得假释后,因习惯不了监狱之外的生活,而选择了自杀,无疑让我们看到在心灵受到束缚后而躯体回到生活中却习惯不了自由,精神与希望破灭后,人将走到尽头。
还有在瑞德获得假释前,狱警们问他的一句话:你是否改过了。他的回答是: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垂老之躯。
影片最终告诉我们,体制无疑是可怕的,当我们依靠习惯与体制生活时,我们最终失去自我,而故事的主人公恰恰给我们上了一课,在任何挫折面前,人都不应该放弃追求自由与希望的路,它将是我们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影片落下帷幕,让我想起了我的表哥,那个在16岁时因刺杀他人身亡而入狱的笨蛋,不知今天是否也在铁窗前忏悔,在他而暮之年回到社会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该是怎样一种心境,曾经的路早已面目疮痍,未来的路也将走得如履薄冰。可是我们是否也应该给他一个鼓励,因为一个错误我们不应该去否认他的人生,也许任何人可以否认,但惟独自己不可以放弃自己,因为有爱,所以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