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范仲淹励志读书的故事 正文

范仲淹励志读书的故事

时间:2024-12-28 18:55:28

  (一)范仲淹努力读书的故事

  范仲淹幼年时父亲便病逝了,母亲改嫁到了朱家,范仲淹改姓氏,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小的时候读书十分刻苦。尽管朱家是长山的富户,范仲淹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位于山东邹平南部)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诵读不停。几年后,范仲淹长大了,他决定脱离朱家,自立门户。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衣物,带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阻拦,毅然辞别母亲,离开常山,徒步求学去了。

  之后,23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在当时著名教育家、应天府书院奠基人戚同文门下学习。到这样书院读书,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又可以同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大量书籍可供阅览,可以说学习条件非常好。

  入学后,范仲淹更加刻苦了。不久,他以朱姓名字考入了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官居九品。这时,他已经可以领取朝廷俸禄了。于是,她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赡养。接着,他又调任集庆军节度推官,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从此,他开始了近四十年政治治理工作。管理政事时,他清正廉明,敢于直谏,多次直接上书皇帝。他曾在给晏殊的回信中声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生之祸也在所不惜。”他有一句至理名言,被广为传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范仲淹教牧童的故事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其实教育并不只存在学堂之中,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瞬间都会成为人们传道授教的机会。范仲淹在一次游览山水的时候,遇到了一群好学的牧童,范仲淹借机给他们上了一课,牧童们也努力争取到了一次可以学习的机会。

  一天,范仲淹和他的好友滕子京游观天柱山。清晨,范仲淹见东方已露出鱼肚色,便独自一人出门去了。顺着弯曲大路,一路观赏,山清水秀,绿草如茵,他看得好不入迷。

  此时,范仲淹见一群牧童围着一个扎着朝天辫的小牧童一声不吭,不知在干些什么。他走上前去,只见这个扎着小辫的牧童手拿牛鞭,在地下一笔一划地写着。仔细一看,原来这群牧童正在听小辫子讲课。鞭杆作笔,大地当纸,在地下写个“刁”字。写好以后,还十分神气地说:“你们知道这个字怎么念吗?这个字念‘刀’,砍柴的`刀……”,小辫子还没说完,就听身后有人说:“不对,你教错了。”小辫子一惊,转身一看,呆住了。

  原来站在他们身后的是个穿着十分讲究,气魄非凡的官人。牧童都呆呆地不敢作声,范仲淹笑了,上前拍拍小辫子的肩膀,和蔼地说:“你教错了。”

  小辫子见这官人满面慈祥,这才胆大了点,辩解说:“昨天在学堂门外,我见先生就是这么写得,先生说是‘刀’字。”

  范仲淹说道:“笔画你没看清,就是错了那么一点。”

  小辫子急问:“哪一点?”范仲淹走上前去,说:“我写给你们看。”边说边将小辫子的牛鞭拿过来,在地下写着,还一边解释道:“一个是一撇,一个是一提。”

  小辫子不服气地说:“这两个字不都像‘刀’字吗?”范仲淹继续耐心地解释说:“看来像,仔细看就不像,关键就在这一笔,一个上,一个下,朝上一提是‘刁’,朝下一撇是‘刀’字。”小辫子口里念着说:“刀刁刀刁,念快了和刀的音差不多呀!”

  范仲淹说:“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啊!别看‘刀’、‘刁’二字相似,音也相似,但刁比刀厉害得多,弄不好,还要杀头的。”

  牧童们听了,十分惊奇:“这么厉害,还要杀头?”

  范仲淹说,不信,我说段故事给你们听听:

  过去山上有座破庙,庙里只有一位年轻的尼姑。这尼姑苦钻学问,长得又美,十分惹人喜爱。就是一点,不守清规戒律,喜欢结交朋友。一天,他遇到一个很有学问的穷秀才,马上就与他成了朋友。于是穷秀才就邀请尼姑到他家作客,两人非常要好。后来,这个尼姑就经常跑到穷秀才家去串门。日久天长,你来我往,朝夕与共,情同手足。有时候谈出兴致来,竟忘了吃饭,睡觉,连五更天都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很快就被传出去,人们纷纷议论。不久,传到财主吕员外的耳朵里,他以为这样的事情有伤风化,进县衙就把小尼姑和穷秀才告了。这一状果然就告中了,衙役立刻把小尼姑压倒大堂上审问,小尼姑好像没事一样,冷笑不语。这下县太爷气极了,命人抬上刑具。正要施刑,小尼姑赶忙说:‘不必动刑,小人招供。’衙役立刻递过纸笔,只见小尼姑提笔写道:‘刀刁相像,瓜爪难分,戊戍胸中一点,斋齐足下分明。’小尼姑写好之后放在地上。差役忙吧供词呈上。县太爷一看供词,又大量了一下尼姑,怒容顿减,点头说:‘原来如此!’。便走下堂来,朝小尼姑上下一看,接着禽兽扶起小尼姑,并向小尼姑施一大礼,送出衙门。”

  说道这里,范仲淹问牧童们:“你们想想,这是怎么回事啊?”

  牧童们都听迷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回事。

  范仲淹说:“县太爷是有学问的人,看了招供,才知道小尼姑学问很深。所以,才下堂朝小尼姑反复大量,知道自己差点把案子断错了,只好向小尼姑赔礼,放回庙里。”

  牧童们齐问:“错在哪里呢?”

  范仲淹说:“小尼姑不是说:‘斋齐组下分明吗?足就是脚啊。”

  “脚?”牧童们还是不解。

  “对,就是脚。”范仲淹接着说:“原来这个尼姑是个大脚,本身却是男子。他为了逃避包办婚姻,住进破庙,研读经书。他和秀才是在一起研究学问,所以往来密切。这个县太爷十分爱才,问明情况之后,还常去向他们请教,从此,他们三人成为了好友。你们看相形字中仅一点点区别,就有这样大的不同,一定不能写错,念错,一个人作学问就讲‘认真’二字。”

  小辫子听到这里,扑通朝范仲淹跪下,恳求他说:“先生,你就做我们的先生,教我们认字吧。”牧童全都朝范仲淹跪下,异口同声地说:“好先生,求求你,你就教我们认字吧。”

  范仲淹被这样勤奋好学的牧童们所感动,恨不得将满肚子的学问都教给他们,只是在此不能久住。正在犹豫不知如何回答的时候,滕子京找他来了,范仲淹把此事简要地向滕子京说了。滕子京一直就有创办学校,开启民智的想法,也很喜欢这些好学的牧童们,便一口答应下来,兴办学堂。

  就这样,滕子京花钱在山上盖了座“范仲淹书堂”,牧童从此有了先生,也有了书堂,白天放牧,晚上识字。他们时时不忘范仲淹给他们讲的故事,认认真真,格外用功,其中一些人后来还成为了国家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