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小学扶智励志故事 正文

小学扶智励志故事

时间:2024-12-23 05:49:23

商南石柱河神奇魅力原乡散文

  从商南赵川滔河大桥北岸,西行2公里,仰头但见一尊巨大的天然石柱,矗立在一座低矮的土丘上,亿万年里,迎风斗险,见证滔河滚滚;在自然史岁月中,迎日出,送月落;应天辉,接地气。石柱,高约50余米,两层巨石叠加,在石柱河与滔河两水交汇处,傲然独处,顶天立地,伟岸不屈;岁月匆匆,巍然不动;天荒地老,不忘初心。

  传奇故事显魔力,自然山水存人间

  相传,明朝元老——风水学家刘伯温,某年冬日,率兵打马路经此地,神灵附身:眼前万道霞光,五彩缤纷,绚烂无比;马儿腾空而起,踟蹰不前,原地打圈。伯温只好下马,系好宝骑,随从相拥,徒步人梯攀岩,登上石柱,烈烈寒风,纶巾飘飘,仙风道骨,庄重凝眉,举起右手齐眉环眺,只见群山环绕,起伏盘旋;古山龙脉,直奔眼底;四水交汇,烟村蓬莱;祥云瑞气,笼罩宝地;神奇之韵,激荡胸间;冥冥之中,神扬情飞,随口吟诵:“石柱对狮楼,中间凤凰头;若要占得住,保朝得封侯。”预测五百年后,将有人物面世,造福人民。

  沿着石柱右行北进,便是原石柱河乡地界了。它与后川交界,处滔河北岸,原石柱河乡由东方红、石板沟、黑沟、大沟、马王沟、槐树坪等六个村子组成,地势逐级抬高,1997年与梁家坟乡合并建立石柱河乡,2002年一起并入十里坪镇。这是一个50余华里南北走向的小流域。石柱河-滔河第一大支流,裸躺在山谷间,四季清澈,潺潺流动,时有弯道碧潭,或有半斤八两的鲢鱼、鲫鱼,成为岸边农家餐桌上难得的美味。在入口“之”字型大拐弯的河边,生长着数十株和抱粗的大叶柳,坚强地旺盛地勇敢地生长着。

  这是一条弧形的山沟,悠悠静静,植被茂密,山花烂漫,宛若仙境。高山区毛竹、冬青及松柏等四季常青,中山区橡树、椿树及花梨树等按季节发芽、阔叶、结实、凋零,川道区田园、村庄、道路、小河。每年三月底或四月初,河边路边粉白色的野蔷薇,山崖边粉红色的野桃花,浅山密林中艳黄色的野连翘花,顺时开放,次第飘香,在起伏绵延的群山中,漂亮极了,“乱花常欲迷人眼”,让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乐不思归。

  乡情浓浓溢山村,人才辈出俊鸟多

  东方红村,一个好听且有明显时代烙印的名字,是商南县唯一叫“东方红”的村子,地处中午山-赵川名山-东坡脚下,由金龙豪、庙沟、象鼻子、石柱河、火纸厂、石门等村民小组组成。在石柱河组设有小学。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有冀、叶、周、李、党、路、刘、江、陈等百余人考上了大中专学校,走上天南地北发展之路,成为远近有名的状元村。东方红,就是红;东方红,人才红;东方红,自然红。

  越过石门,就是石柱河西部的村子-石板沟村,约五华里,沟口狭小,内部宽敞,酷似盆地。大沟村,是原乡政府后山的一个村子,曲曲折折,陡峭延伸的通村水泥路,联通着3个小组,党、陈、刘姓为主,东接赵川镇的马蹄沟,如今两村合并,也有数十人考取了功名,更有军界知名人士。

  黑沟村,则是石柱河流域内中心村子,以周、王姓人为主。周家老屋场及新修的祠堂,远近闻名,成为周姓人的骄傲和自豪,更激励着周氏后人,庇荫祖德,励志展翼,业精于勤,奋发向上,与人为善,敢为人先,不畏艰苦,乐善好施。周琪、周佣成、周佣军、杨厚国等十数位富豪领衔业界,声震商南,令人敬佩。特别是商南县丹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琪先生,十多年来,每年拿出十多万元资金,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大学生上学,扶贫先扶智,从根本上扶贫,善行义举,爱心大仁,书写出一曲向善之歌、正义之歌、正能之歌和回报之歌。

  沿着黑沟右手通村水泥路前行,翻越一架大山,回看,风光旖旎,景色独特,山宛若武夷,浑圆俏丽,镶嵌在蓝天白云之中,挺拔于钟灵毓秀之土,这便是马王沟,在这个“山上长山”的世界里,居住着800来口聪慧厚道的陈、曹、叶姓人家,有个叫“百家村”的小组,闻名商南。巍巍的高山,寒冷的冬天,与世隔绝的环境,简陋的校舍,培育出刻苦勤奋的大才,走出了考上清华的学子叶凡,副处级领导曹艳萍,还有欧阳才鹏、曹芙琴、宋晓玲、曹宗国、曹艳宝、曹艳红、陈俊等等三十余人,带上改天换地的勇气,带上家乡人民的希望和重托,带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批又一批学子,走出山门,都市创业,施展才华,报效祖国。

  沿着黑沟左手通村水泥路上行,十余华里就是槐树坪村,三条沟里散居着900多人。东边摆沟,少有人住,荒野小路,幽深静谧,时有锦鸡觅食山谷,更有山雀清脆的`叫声回荡山间,苍茫暮色时分,倘若独自经过,煞是凄凉惊恐,链接梁家坟下河的宽沟;中间十里长的沟槽,窄而狭,一条仅有一尺来宽的羊肠小道,张、周姓人居住在沟间,沟脑有48道石摆,高两三米、宽四五米、长五八十米的梯田,一层高过一层,层层叠叠,难知穷尽,倘若七八月路过,定能一睹亭亭玉立玉米棒子的风采;拄杖徒步躬行,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毛骨悚然,头发上束,链接梁家坟的龙耳沟。西边顺着公路翻越一道山梁,就是东马玉,杨姓人家,三十来户,也有十多位学子,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成为国家的栋梁,奋斗在天南地北。顺着公路攀行,翻越两座小山,就到龙耳沟,十余华里,直奔梁家坟小学了。

  大道至简唯奋斗,穷尽史册现舍得

  商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石柱河更是商南挂号的贫困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在“普六普九”的特殊历史时期,山里人明白:“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变成实际行动;尊师重教,集资办学,倾囊相助。他们自救的同时,救了学校,救了教育;一次又一次翻盖学校,一次又一次出工献劳,一次又一次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硬是人民群众的脊梁,撑起了“普六”“普九”的教育大厦,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山里人,渴望富裕文明;山里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山里人,骨子里意志坚强;山里人,把翻越大山作为砥砺品行跳板;山里人,母亲纳的千层鞋底,告诉自己改变命运必须前行。大山告诉山里人:美好生活,只有靠勤劳去创造;战胜贫穷,只有开启智慧。他们懂得:万事勤为先,一勤天下无难事,天道酬勤!

  岁月流逝,时光荏苒。当全国城镇化加快推进、换挡提速的时候,大跨度人口迁徙,成为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如今,英雄的石柱河人,相当多的家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享受相对优质教育,他们选择了迁徙,选择了改变自己,选择了买房或租房住进了城镇。

  自古人生多磨砺,蜂采百花苦后甜;遥知未来不是梦,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美好明天,他们依然在行动。

魅力多浪河散文

  作为阿克苏人不会不知道多浪河。虽然,它没有许许多多的大江大河那么著名,那么闻名遐迩,可它却是阿克苏人心中思念和牵挂。无论你长大了走到哪里,只要你离开了这片土地,你的心中总有一种无限的思念和牵挂,思念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童稚的笑声和眼泪,牵挂儿时的小伙伴和嬉戏的夏日。多浪河就这样根深蒂固地成为了,一座城市的象征,一座城市的记忆。

  我不敢说,多浪河是我的故乡河,可我却说,我是喝着她的乳汁长大的。在我的幼小心灵记忆里,是没有家乡小溪大河的印象,伴随我长大成长的是多浪河。我是多浪河里一尾欢快的鱼,多浪河是我记忆里的家乡。

  记得贺知章《回乡偶书》诗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家在外的人对这首诗有着特殊的情感,一首只有二十八个字诗作,唤起多少离家在外人的思念与牵挂。然而,我对家乡的思念与牵挂是一片空白,从小就随父母举家迁居阿克苏,家乡就成了我心中虚拟的记忆,总是在填写表格祖籍一栏时,才想起家乡的地名,才记起自己是客居他乡的游子。随着岁月的流逝,对家乡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只是偶尔听到乡音感到一丝亲切之外,已无太多的感触了。我的生活渐渐融入阿克苏这片土地,我记忆里的多浪河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亲切。

  想起儿时嬉戏的场面,想起少年时稚嫩开怀的笑声,想起很多很多有趣童年的往事。在我的记忆里好像都与多浪河有关。回忆是美丽的也是快乐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到夏日,我和胆大的同学不顾老师一再的嘱咐,总是偷偷摸摸地跳进多浪河里游泳。其实说游泳,实在是言过其实,只能说跳进河水中瞎扑腾而已。那时候,我们只会狗刨,其他泳姿一概不会。就这样我们依然非常乐此不疲地,每日中午躲过老师的视线,跳进多浪河冰雪消融的水中,洗去夏日的酷暑。就算被老师发现罚了站,心里也是快乐的,小脑袋里依然装着对明天的向往

  那时,为了快乐而快乐,小脑子里从来没有怕字,只要能快乐地玩,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再三嘱咐,又都算得了什么呢!为了溅起一朵巨大的水花,我们不惜把肚皮摔得红肿;为了博得小伙伴们的赞赏,我们不怕抱着石头沉入水下;为了中午畅游在水中,我们不怕擦伤皮肤,从狭小的水洞钻出。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虽然没有现在孩子那么多的玩具,虽然没有动画片和卡通漫画,可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因为有了多浪河,他给了我们很多甜美的记忆,夏天我们在多浪河水中游泳玩耍,冬天我们在多浪河的冰上滑冰、打陀螺。我们的快乐总是离不开心中的河——多浪河。

  迎着徐徐扑面的夏日晚风,伴着西天落日染红的霞空,漫步在多浪河景观带的小径上,是一件晚饭后非常惬意的事。这也是阿克苏人新生活的开始。劳碌了一天身心疲惫,再加上夏日酷暑的折磨茶饭不思,生活的快节凑和工作压力,那种无法言表压抑,使生活变得晦涩,使生活多了几分沉重几分乏味。激活生活枯燥的氛围,激活凝固于胸的沉重,走出家门融入夜的温柔,融入流淌着华灯与音乐的世界里,感受生命的灿烂,感受生活的情趣与浪漫。

  漫步在如诗如画的多浪河景致中,伴随夕阳西沉绚丽的足迹,挽着习习飒爽的晚风,生活就这样不经意间轻松曼妙起来,人生就这样在回眸中芬芳多彩起来。身旁缓坡上的片片绿茵和一簇簇花儿,就像一张张鲜艳的花毡铺在那里,真不忍心踏上一脚,破坏了那份美好,那份恣意的浪漫。一棵棵低矮风景树和样式新颖的亭、台、殿、阁、楼宇、桥轩组成了一条绵延2.7公里的画卷。

  从红桥走入多浪河景观带东侧,便进入了现代之光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九大行广场。这里展现的是优美自然的景观和追求光明追求理想,探索宇宙的美好愿望,太阳和凤凰形成一个丹凤朝阳的美好景象。整个景区以多浪公园和多浪河河道为整体,在上游人工湖进水口留有人行溢流堰,下游出水口修建160米龙形桥,走在龙形桥上,犹若骑在赤色腾飞的龙背上,俯瞰着整个景区和西岸的水韵广场,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行至多浪之魂段,这里展现的是悠久灿烂的多浪文化,活泼明快的主色调,配以民族地毯花饰,再融入特色鲜明的多浪民俗馆、热瓦甫广场及小型雕塑,形成文化气息非常浓烈的广场空间。再往前行走就到了龟兹神韵段了,东岸是鸠摩罗什广场,西岸是舞步广场和麦西来甫广场,加之秋实亭和文化水景构架,一幅浓郁的龟兹文化景致就呈现在眼前了。阿克苏地区是多浪文化和龟兹文化两大文化发源地,刚刚领略完多浪文化的风采,又踏入龟兹文化神韵之中,真可谓是一场文化饕餮盛宴,仿佛游历在激情澎拜的多浪文化和龟兹文化之间,闭上眼睛,心也好似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之中。

  军民鱼水情段,是军垦文化整个景观中又一亮点,三堵镂空景墙,五颗五角星,九棵常青树刻画着三五九旅从井冈山到南泥湾,再在天山南北屯垦戍边,一路走来的光荣历史,南边的三个清水平台的栏杆上,巧妙地反映军明鱼水情的内容。

  这就是多浪河景观带,把一条普普通通的河改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观带。这是老阿克苏人没想过的事,也是从不敢想的事。让水流溢奔放的诗意,让水更具丰富的内涵与优美的格调,把水的文章做到了极致,这不是一首精美绝伦的诗,这只是塞外边城阿克苏的今天和明天。

  水中倒映着岸边上的绿树、花团、人影、楼宇和霞红的天空,在粼粼的微波中荡漾、扩散,连成一片天水相连的景色。人在景中,画在心中,谁又敢说,自己不是景中的景色,谁又敢说,自己不是画中的.笔墨。

  忽然,有一股诗意在腹内滚荡,那炙热的诗句像滚烫的琼浆,灼伤了喷薄的喉头和狂热诗兴。又忽然,想起李白,想起杜甫,想起‘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面对这样别致的景色,让人怎能不想起这样美妙的诗句,怎能不激情忘怀地吟咏高歌。举起相邀明月的酒杯,打开激情跳跃诗句。我想和李白畅饮琼浆吟诗作赋;我想与杜甫踏马边关,构筑一生一世的情缘,在茫茫四野的西域大地上,在晓月如钩月色下,我们朗诵滔滔不绝的诗句。

  夜幕刚刚降临,一束束七彩的灯光,掩映着多浪河褪去的光彩。音乐喷泉喷涌着悦耳的音乐,水幕电影像梦境一般演绎着生活。这时的多浪河景观带就像巴扎一样热闹,四面八方漫步而来的人群,慢慢地聚拢过来,有的驻足观望一处处景观、有的坐在小径旁的椅子上小憩、有的端着相机咔嚓咔嚓地拍照。孩子们想着法儿挣脱父母牵扯的手,要去触摸他们最感兴趣的景物。还有边漫步边卿卿我我地情侣们,享受着生活的甜蜜,心里憧憬着未来。

  水赋予了一座城市灵魂和无限的魅力,阿克苏也给了水最完美的诠释。

  孔子曰“智者乐水”。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在我们中国古代先哲的心中,是非常赋有灵性和思想的。到了现代人们喜欢把水说成生命之源,其实,先哲们和我们对水的认识是不谋而合的,先哲们喜欢在水与人的行为和品行上找到水的特性,对水赋予了更高更深的境界;而现代人更愿意从实际、从生存根本上解读水的本质。

  多浪河是一条阿克苏人心中美丽的河,她从北至南穿越阿克苏市区。她就卧伏在我们的身旁,就像一只温顺的羊羔,静静地卧伏在那里;就像一条银色的项链,闪烁着银白色的光彩,悬挂在阿克苏的胸前。天山冰雪融化成神圣而洁净的水,日夜奔流的河水,浇灌着亘古的塔里木大地,孕育了阿克苏这一方神奇而有古老的多浪文化,养育了阿克苏的各族人民群众.他们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他们自称为多浪人,在日复一日生活和劳动生产中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多浪文化.

  居住在多浪河两岸的老阿克苏人,喜欢用多浪河天山雪水淘米做饭,;他们喜欢蹲在岸边上洗衣、洗脸、净身;他们喜欢牵着马、牛、羊饮喝多浪河水;他们喜欢跳入多浪河中畅游的快乐与陶醉。多浪河河水洗涤着他们的灵魂,浇灌他们的心灵和土地,使阿克苏这座塞外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有了“塞外江南”和“水韵之都”的美誉。

  因为有了这样一条美丽的河流,阿克苏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便有了许多动听流传以久或正在发生的故事。那些故事是生活在多浪河两岸的居民们生活的写照,我的眼睛里和脑海里时常会出现许多欢快的场面和笑脸。你看,我的眼睛里又点燃了一堆一堆篝火,一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又唱起了木卡姆,跳起了欢快的麦西莱甫。你看,他们牵着羊和驴子,走在青青的田埂上。

  确切地说多浪河是一条清朝末期人工开挖的大渠。为何没有叫多浪渠而叫多浪河?也许人们嫌渠没有河叫起来大气,或许希望引来的水更多更大一些,浇灌更多的土地,再或许,根本就没想这些,随口而为之。当时人们挖渠的时候,思想很单纯很直接,只是为了灌溉农田而挖的渠。然而,时光不经意间被多浪河水冲入大漠深处,没有留下任何值得纪念的记忆。时值今天,人们几乎忘这是一条人工开挖的大渠,阿克苏人对生活也有了新的理解方式和追求,不再为每日三餐而发愁,他们有了更加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他们不在满足固有平淡的生活,他们感觉到内心的沉寂,向往热烈与欢快新的生活。

  阿克苏因水而秀美,阿克苏因多浪河而妩媚。

生命的原乡是安静散文

  人在物质富足的时候,很难让自己安静下来。喜欢喝热闹的酒,唱嬉闹的歌,跳欢闹的舞,去纷闹的地方,过喧闹的生活,没有点响动,人就不踏实,渐渐进入了一种喜欢享受热闹和喜欢观看热闹的状态,觉得热热闹闹的生活才有意思,才风光,才刺激。殊不知,热闹中,你在看别人,别人也在看你,你在看别人笑话,别人也在看你笑话。

  生活的热闹,是因为每天闲不住;人生的热闹,是因为一辈子闲不住。一味追逐热闹的人,看不到热闹的真相,满世界喜欢热闹的人,心都在热闹里,而不在自己的心上,也不在过日子上。

  其实热闹就是浮躁,热闹也就是折腾。

  许多人离不开热闹,也摆脱不了热闹。离不开,是不想离开,因为热闹中有自己需要的所谓快乐;摆脱不了,是无法摆脱,因为已看不清这个世界,也看不清自己了。

  热闹散了,才知道,这个复杂无比的世界上,最有力的气场不是热闹,不是喧嚣,不是繁华,而是安静。只有让心安静下来,才能接近更为真实的自己,听见最为真实的心声,享受生命的静美。因为,无论多么大的动静,最终都会成为烟云,安静才是最难求的'。用王小波的话说就是,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

  灵魂的安静,才是心灵的家园,没有了安静的灵魂,人生必会陷入精神的兵荒马乱。

  俗尘凡世里,生活是热闹的,但不要被生活的热闹所淹没。

大爱石柱山散文

  听说那里很美,有山有水,还有花,是我喜欢的样子。于是心就开始蠢蠢欲动,恨不能瞬间飞奔而去。

  去的时候,车子开着导航,但因为多是穿行山间,导航还是失去了准确性,在一个岔路口弯弯绕绕上了很高一座山,等到提心吊胆地到达山顶,越看越不对劲然后返回原路时,向附近村民一打听,原来顺着南面一直朝前走不太远就可以到达了。

  真可谓众里寻它千百度,看来,美的东西,总是要付出一些艰辛才能收获。

  石柱山,位于山西省应县县城南约三十公里处梨树坪乡,属恒山山脉。因为悬挂于峭壁之处的一排六棱形柱状石头而得名。听说那是因为四五千万年之前火山爆发,将地下六十公里深处土地幔的超基性岩块快速喷发至地表,受冷凝固而成,好像是巨大的炼焦炉焦碳出炉又突然停止般。我百度了一下,原来这种景观在世界上极为罕见,国内少有,是旅游观光的一大胜景。

  谈及应县,几十年来我一直认定它只有木塔就够了,与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齐名,而且纯木结构,实为奇观。但没有想到,大山深处,别有洞天。

  不过,如果光看石柱,似乎有些单调,更美的极有可能会是沿途的风景。

  一路巅簸,转过一个弯,又绕过一条溪,路过一个村庄,又向道边一位阿姨打听了一下,终于看到了高大的汉白玉牌坊,醒目的三个大字“石柱山”一闯入视线,就有些激动了。

  刚一进山,我的心就飞起来了,是按捺不住的兴奋。抬头望去,苍苍郁郁,尽是青山绿树,整个世界笼罩在一派生机勃勃之中。沿途的青石小路,潺潺小溪宛若置身烟雨江南,隐隐约约多了几分诗意。

  拾级而上,耳边不时传来“哗啦啦”的流水声,偶尔还有几声不知名的鸟叫,我连声说着:真好,真好。是的,样样都是好的,一切浑然天成,毫无人工修剪的做作。山,可以尽情地苍茫;水,可以肆意地流淌;草,也可以恣意地疯长,大可不必循规蹈矩;那些花儿,或是搔首弄姿,或者微笑颔首,都可随意展示自己的美。这是一种赏心悦目的野性美,看似杂乱,却协调自然。这一缕缕的清新扑面而来,真是润遍了尘埃厚积的心怀。

  一路上行人稀少,倒正合了我的心意,如此幽静、清雅之地,就让我纵情泡在其中,做一枚安静的茶叶,享受着温润的洗礼。陶醉,已然不言而喻。

  秋日的阳光本就褪去了热烈的光芒,然而,一进这山,更觉温和不已,山风顺着耳畔悠悠飘过,整个人都舒爽起来。走了不远,就看到有一处石头砌成的石拱桥,一共两个门洞。它的前面有一棵大树,苍劲而灵秀,就在树的下面,杂草掩映,却难掩一条小溪欢快地流淌着,顺着桥洞奔流而下。

  再往前,不远处又看到几座石桥,桥身的缝隙处有不甘寂寞的小草钻了出来,露出可爱的样子。因为一路有清水作伴,绿草为陪,爬山的路并不觉疲累,反而每走一步,都是一种享受。

  梁玉春说: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因为喜欢,所以欢喜。

  虽然此时不是春花烂漫,没有春雨绵绵,但这满目的清秀怎不是大自然的恩赐?在秋尚未横行的时候,庆幸我没有错过这一场美丽,且让我借你一片风景,染笑流年。

  这里没有多深的文化底蕴,没有潮流的设计,也谈不上姹紫嫣红,甚至有些粗糙。但我喜欢的就是这份自然,所谓小景却也怡情。

  行走其中,轻松,自在,仿佛尘世间所有的纠结与烦恼就放下了,那些一度纠缠着的欲念生生被挡在了山外。

  山路缓缓,青草蒹葭,我不禁俯身下去,撩起一股清泉,这是山间的灵物,一滴入口定也是清冽满怀。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小溪,也是如此年年月月流淌着,它的欢快常常让我叩问懵懂的灵魂,它凭什么在无人问津的时候依然满是欢颜,而永不疲累?

  我喝了一口,一样的甘甜。难道这就是它来到人间之所以执守的意义吗?它相信总有一天,会有哪怕一个人会尝到它的好,是吗?

  这世间,总不会辜负你的每一种坚持,和那些小小的山花一样,我终究是来了,没有负了它的开放。

  山路越往上,两边的树越发茂盛了起来,四周环绕着的山峰也更郁郁葱葱,脚下的石阶有点看不清石头,被密密麻麻的绿草铺了一路。而这时候的山花也开始多了起来,时不时也会看到缀满枝头的.野果。

  说来,那山花有点小,纤细的腰身在风里孱弱地舞动,像羞羞答答的邻家小妹,薄薄的花瓣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一位细眉细眼的温婉女子。它们有白的、黄的、粉的,在一大片的绿草丛中,你若不仔细打量,很是容易忽略。这与我心里霸道而狂放的野花大相径庭,它们“无意苦争春”,如此淡泊而宁静地活着,真真让我刮目相看。还有一种植物,像狗尾巴草的那种样子,只不过它毛茸茸的穗儿更小些,是紫红色的,很深沉,很内敛。

  没有想到,这山也有沙棘果,我原本以为只有右玉才会生长那样的果子,它与右玉是融为一体的。看来我错了,可能因为有山泉滋养,石柱山的沙棘果更大更艳,它们一簇簇挤在枝头,远远就能看到那显眼的黄,我摘了一个,小小的皮肉放进嘴里,咂巴一下,酸酸甜甜,沁人心脾。再往上走,又看到了一种橘黄色的果子,树苗并不算大,可能也属于灌木类吧,我瞅了半天也没有认出来,料定之前从来没有见过。

  走着走着,忽然不见了石阶,前面似乎都是层层叠叠的绿草,没了路的样子。然而,夫却突然喊我:“平,你看,这就是石柱吧?”

  难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果然,向西转头,一道峭壁上,整齐林立着一排并不粗壮的石柱,冲天而起。崖顶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绿树,巍然而苍劲。可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如一副生动的壁画,让人流连忘返。看它的下面,年深日久冲刷下来的碎石凌乱地堆放着,偶然还有几株不怕死的树冒出了头。

  人所站之处与石柱隔了一道深沟,到处是疯长而簇拥着的青草,所以无法近前,只能远远欣赏。此时正午,阳光泻下的光芒洒满山崖,雾朦朦的,让那石柱倒多了几分玄幻的色彩。

  站立久久,我在想四五千万年前这里发生的事情,这一方世界究竟经过了怎样的动荡才会变成今天的样子,这一排林立的石柱是不甘寂寞的,它们经过了多少的隐忍,又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冲破厚实的土层,拥抱阳光,沐浴清风?

  石柱无言,大山无言。

  看完了石柱,虽说也就看到了这山上当家的景致,但我还是有点意犹未尽。放眼望去,此时不过身居半山,就想着再往上走,大有不到山顶非好汉之心。于是,只好循着别人踩过的足迹,扒开草丛,在蜿蜒而狭窄的小路上继续攀爬。

  再往高处,已经听不到流水的声音,不知它的源头在哪里,更不知在那苍苍郁郁之中它会途经哪里,去往哪里,它有它生命的轨迹,以及存在的方式。而这山上的每一物同样都有自己一场生命的意义,就连那只猛然窜出路口的松鼠想来都有一番自己的情怀,在这山间安然度日。

  没有修改的山路,曲曲弯弯,时而就找不到了方向,时而又要绕过沟壑,但沿途能听到鸟叫,以及不停搜寻着新鲜的花花草草,倒也是一番惬意。

  因为体力不支,终于还是半途而废。气喘吁吁的我只好在快到山顶时,找得一处山坡躺下,青草为铺,野花为枕,清风成曲,整个儿就融了进去,于这天地浑然一体。

  天真的好蓝啊,那种干干净净的蓝。

  这一切都是天地的馈赠,来自大自然的慷慨。闭上眼吧,好好享受这片刻的宁静,感谢这山给了我如此美丽的心情,我着实是喜欢这种真实,以及淳朴。少了人为的痕迹,更多的是纯粹而清新。

  喜欢这山,喜欢它的自然美!

  下山之时,返身望去,石柱山有如一位平常的女子,粗布衣衫,清妆素颜,可一身的灵气却让人喜爱不能,总觉它的身上有不可抵御的诱惑。也曾登极北岳恒山、南岳嵩山,也沿途见过许多名山,那种壮美的气势,以及峰峦叠嶂之神奇,无一不让石柱山自形惭秽。但我不能否认我依然是喜欢它的,野性中的美,豪放的美,不够高贵,却足够美丽。

  如今,像这种原始的美,已经不多了。

  忽然就想,很多时候,我们看山,看到的也并非只是山。你可以把山当做山,也可以当做不是山,山中一世界,人间几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