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马铃薯语录励志小故事 正文

马铃薯语录励志小故事

时间:2024-09-21 05:35:48

马铃薯与红薯童话故事

  今年是丰收年,同其它农作物一样,红薯也喜获丰收。一位农民的储存红薯的地窖中,早已堆得满满的,农民明知这地窖已经拥挤不堪,却不得不将最后收获的一批红薯硬塞进来。他抱歉地对红薯说:“大家暂时忍一忍,互相让一下,将就几天吧!”农民这话的意思,无非就是:过几天,吃掉一批之后,地窖就不会这样拥挤了。只是没好意思在众多红薯面前把话说清楚罢了。

  把最后一批红薯安顿好以后,不知农民是为了换个地方休息休息,还是真有事情要办,反正是出远门了。

  农民走后不久,他的小儿子到红薯窖里来拿红薯。一进门,就听见地窖里吵成一片:

  这个说:“慢点挤,行不行!”

  另一个说:“是你踩了我的脚,反而说我挤了你,讲理不讲理。”

  这边喊:“你挡住了我的视线,弄得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你把头歪一歪好不好?”

  那边又说:“我早就被你挤成了歪脖子了,再歪,还怎么歪!”

  当农民的小儿子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后,他苦笑着摇摇头,心想:爸爸准是被丰收乐糊涂了,让这么多红薯挤在一起多遭罪呀。于是他大声对红薯说道:“大家静一静,拥挤的问题好解决,那边储存马铃薯的地窖空得很,分一些到那里,不就行了吗。何必为这点小事争吵,伤了和气。”

  听了他的话,刚才还被挤得龇牙咧嘴的红薯,都露出了一副笑脸。它们本想用掌声对农民小儿子表示感谢,无奈,谁也抽不出自己那双被挤住的双手。说干就干。农民的小儿子累得挥汗如雨,腰酸背弯,用了半天的辛苦换来了红薯们的一片赞扬声。他一边走向河边去洗澡,一边满意地想:自己虽然辛苦一些,但这样做了,不仅解决了红薯的拥挤问题,也帮爸爸做了一件大好事。平时爸爸总说自己贪玩不学习;懒惰不干活。这回爸爸除了表扬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被搬进马铃薯窖里的红薯,离开了拥护嘈杂的环境,顿时感到浑身像脱离了苦海一样地轻松,不禁都伸伸胳膊,动动腿,做起了深呼吸,觉得舒服极了。

  马铃薯们见了新来的红薯,开始也倍感新鲜,因为它们祖祖辈辈从未有过与红薯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先例,它们下决心要在自己这一代kai好这个头。于是,马铃薯主动上前打招呼,表示欢迎,接着马铃薯和红薯又相互自我介绍,并且相互讲述自己家族中的故事,气氛极为融洽。过了一阵,红薯们却渐渐地感到身上发冷,而且越来越冷,直到一个个禁不住地哆嗦起来。

  马铃薯们看到这情景,一个个都忍不住笑出了声。一个大块头的马铃薯说:

  “你们新来这里,怕是不习惯吧!”

  “不是不习惯,是这里太冷了。”红薯问,“你们这里有多少度?”

  “2℃~4℃之间吧。”马铃薯答道。

  “怪不得这么冷呢,我们只有在15℃左右时才觉得身上舒服。干脆,咱们让小主人把温度提到15℃吧。”红薯说。

  “不行,不行!2℃一4℃是我们最适合的温度。”马铃薯立刻一口回绝。

  “你们也该照顾一下朋友嘛!”红薯很诚恳地请求。

  “不行,不行。照顾了你们,我们就会被毁掉的。”

  “那我们就活该被冻死吗!你们光想着对自己合适,不是太自私了吗?”红薯越说越气。

  “这里本来就不是你们的家,你们根本就不该来这里,觉得不舒服可以走嘛!”马铃薯也毫不让步。

  激烈的争吵声,引起了从这里路过的农民的小儿子的注意,他到地窖中一看,弄清了争吵的原因以后,便哈哈一笑说:“好了,好了。吵什么,这点矛盾还是由我来解决吧!”

  “怎么解决?”马铃薯追问道。

  “听我的。我把地窖的温度给你们提到8℃,行吗?”

  “不行,8℃太高了,我们受不了。”马铃薯喷着嘴说。

  “不行,8℃还是太冷了点,再提高一些不行吗?”红薯赖着脸皮要求。

  “好了,好了,双方都忍让一点,迁就一下!就这么定了。

  吵什么!”说完,农民的小儿子头也不回地关上窖门走了。

  红薯和马铃薯哪能忍得住,随着它们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争吵也越来越激烈了。

  过了几天,农民的小儿子到地窖中取马铃薯,却发现有些马铃薯身上长起了一个个的小包包,而且开始浑身发绿。

  他奇怪地问:

  “你们是怎么搞的,生病了吗?”

  “没有。”马铃薯摇摇头。

  “为什么身上长了这么多疱?”农民的儿子问。

  “不是疱。是因为窖里温度太高,害得我们要发芽了。”马铃薯无奈地说。

  听了马铃薯的话,农民的儿子为之一惊,马上回头去看红薯,这才发现,红薯一个个都围肩抱肘,冷得在那里打哆喀。便问:“你们这是怎么了?”

  “我、我们都快冻、冻僵、僵了。”红薯结巴得连成串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快救救我们吧!”二薯停止了多日的争吵,异口同声地说。

  “怎样才能救你们。”农民的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地问。

  “快,赶快把我们分开!”二薯焦急地说,“再晚了,我们都会被彻底毁掉的。”

  农民的`小儿子用手拍着自己的头,似乎明白了,他说:“对呀,温度是马铃薯和红薯的储藏的一个原则问题,原则问题哪能互相迁就、忍让呢。”又后悔不迭地拍了拍自己的头说:“看来,爸爸是对的,不学习,真的就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于是,农民的小儿子立刻将马铃薯窖中的温度降到3℃,又马上动手将红薯搬回了红薯窖。幸亏搬动得还算及时,除了堆放在表层的红薯发生了“僵心”、腐烂现象外,大多数红薯都完好无损。红薯们一回到原来那个窖里,就齐声喊道:“还是自己的家温暖啊,‘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土窝窝’,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分量。”

马铃薯与红薯的童话故事

  今年是丰收年,同其它农作物一样,红薯也喜获丰收。一位农民的储存红薯的地窖中,早已堆得满满的,农民明知这地窖已经拥挤不堪,却不得不将最后收获的一批红薯硬塞进来。他抱歉地对红薯说:“大家暂时忍一忍,互相让一下,将就几天吧!”农民这话的意思,无非就是:过几天,吃掉一批之后,地窖就不会这样拥挤了。只是没好意思在众多红薯面前把话说清楚罢了。

  把最后一批红薯安顿好以后,不知农民是为了换个地方休息休息,还是真有事情要办,反正是出远门了。

  农民走后不久,他的小儿子到红薯窖里来拿红薯。一进门,就听见地窖里吵成一片:

  这个说:“慢点挤,行不行!”

  另一个说:“是你踩了我的脚,反而说我挤了你,讲理不讲理。”

  这边喊:“你挡住了我的视线,弄得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你把头歪一歪好不好?”

  那边又说:“我早就被你挤成了歪脖子了,再歪,还怎么歪!”

  当农民的小儿子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后,他苦笑着摇摇头,心想:爸爸准是被丰收乐糊涂了,让这么多红薯挤在一起多遭罪呀。于是他大声对红薯说道:“大家静一静,拥挤的问题好解决,那边储存马铃薯的地窖空得很,分一些到那里,不就行了吗。何必为这点小事争吵,伤了和气。”

  听了他的话,刚才还被挤得龇牙咧嘴的红薯,都露出了一副笑脸。它们本想用掌声对农民小儿子表示感谢,无奈,谁也抽不出自己那双被挤住的双手。说干就干。农民的小儿子累得挥汗如雨,腰酸背弯,用了半天的辛苦换来了红薯们的一片赞扬声。他一边走向河边去洗澡,一边满意地想:自己虽然辛苦一些,但这样做了,不仅解决了红薯的拥挤问题,也帮爸爸做了一件大好事。平时爸爸总说自己贪玩不学习;懒惰不干活。这回爸爸除了表扬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被搬进马铃薯窖里的红薯,离开了拥护嘈杂的'环境,顿时感到浑身像脱离了苦海一样地轻松,不禁都伸伸胳膊,动动腿,做起了深呼吸,觉得舒服极了。

  马铃薯们见了新来的红薯,开始也倍感新鲜,因为它们祖祖辈辈从未有过与红薯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先例,它们下决心要在自己这一代来开好这个头。于是,马铃薯主动上前打招呼,表示欢迎,接着马铃薯和红薯又相互自我介绍,并且相互讲述自己家族中的故事,气氛极为融洽。过了一阵,红薯们却渐渐地感到身上发冷,而且越来越冷,直到一个个禁不住地哆嗦起来。

  马铃薯们看到这情景,一个个都忍不住笑出了声。一个大块头的马铃薯说:

  “你们新来这里,怕是不习惯吧!”

  “不是不习惯,是这里太冷了。”红薯问,“你们这里有多少度?”

  “2℃~4℃之间吧。”马铃薯答道。

  “怪不得这么冷呢,我们只有在15℃左右时才觉得身上舒服。干脆,咱们让小主人把温度提到15℃吧。”红薯说。

  “不行,不行!2℃一4℃是我们最适合的温度。”马铃薯立刻一口回绝。

  “你们也该照顾一下朋友嘛!”红薯很诚恳地请求。

  “不行,不行。照顾了你们,我们就会被毁掉的。”

  “那我们就活该被冻死吗!你们光想着对自己合适,不是太自私了吗?”红薯越说越气。

  “这里本来就不是你们的家,你们根本就不该来这里,觉得不舒服可以走嘛!”马铃薯也毫不让步。

  激烈的争吵声,引起了从这里路过的农民的小儿子的注意,他到地窖中一看,弄清了争吵的原因以后,便哈哈一笑说:“好了,好了。吵什么,这点矛盾还是由我来解决吧!”

  “怎么解决?”马铃薯追问道。

  “听我的。我把地窖的温度给你们提到8℃,行吗?”

  “不行,8℃太高了,我们受不了。”马铃薯喷着嘴说。

  “不行,8℃还是太冷了点,再提高一些不行吗?”红薯赖着脸皮要求。

  “好了,好了,双方都忍让一点,迁就一下!就这么定了。

  吵什么!”说完,农民的小儿子头也不回地关上窖门走了。

  红薯和马铃薯哪能忍得住,随着它们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争吵也越来越激烈了。

  过了几天,农民的小儿子到地窖中取马铃薯,却发现有些马铃薯身上长起了一个个的小包包,而且开始浑身发绿。

  他奇怪地问:

  “你们是怎么搞的,生病了吗?”

  “没有。”马铃薯摇摇头。

  “为什么身上长了这么多疱?”农民的儿子问。

  “不是疱。是因为窖里温度太高,害得我们要发芽了。”马铃薯无奈地说。

  听了马铃薯的话,农民的儿子为之一惊,马上回头去看红薯,这才发现,红薯一个个都围肩抱肘,冷得在那里打哆喀。便问:“你们这是怎么了?”

  “我、我们都快冻、冻僵、僵了。”红薯结巴得连成串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快救救我们吧!”二薯停止了多日的争吵,异口同声地说。

  “怎样才能救你们。”农民的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地问。

  “快,赶快把我们分开!”二薯焦急地说,“再晚了,我们都会被彻底毁掉的。”

  农民的小儿子用手拍着自己的头,似乎明白了,他说:“对呀,温度是马铃薯和红薯的储藏的一个原则问题,原则问题哪能互相迁就、忍让呢。”又后悔不迭地拍了拍自己的头说:“看来,爸爸是对的,不学习,真的就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于是,农民的小儿子立刻将马铃薯窖中的温度降到3℃,又马上动手将红薯搬回了红薯窖。幸亏搬动得还算及时,除了堆放在表层的红薯发生了“僵心”、腐烂现象外,大多数红薯都完好无损。红薯们一回到原来那个窖里,就齐声喊道:“还是自己的家温暖啊,‘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土窝窝’,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分量。”

我与红薯的尘缘散文

  前段时间,心灵之约编辑群里的老师们都在开心地谈论红薯、写红薯,我看了心里也痒痒的,其实我与红薯还是有一些渊源的,经大家这么一提,前尘往事涌上心头,便忍不住也想说上几句。

  我从小就爱吃红薯,什么蒸红薯、煮红薯、红薯饭、红薯干,样样吃得香甜。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几乎家家种植红薯,因地理原因,我们那里出产的红薯香甜干面,味道独特。每年的霜降前后,就是红薯收获的最佳时节,人们先把枯蔫的红薯秧割断拉开,地里就只留下一根根残留的秧茎,然后用钢叉镐或铁锹一类的农具把土翻开,一个个粉紫鲜嫩的红薯就随着泥土一起被翻了出来,像一个个酣睡的宝宝依偎着挤在一起,可爱极了。我最喜欢干的活儿,就是把这一个个“出土”的宝宝轻轻的、完好的捡出来,放在一起,如果有被农具弄伤的红薯,我还忍不住会生出一丝悲伤和遗憾来。

  那时,我家属于缺乏壮劳力的家庭,爸爸在城里工作,妈妈是乡村教师,我是长女,也不过十来岁的样子,几乎每一样地里的农活儿,都要靠别人的帮助来完成。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家里种红薯的时候并不多。

  记得有一次是种在村东的一块地里,大概只有一亩左右。秋后刨红薯的那天,我兴奋地跟在大人的身后捡红薯,忙的不亦乐乎,自然家里也就多了一座红薯山。之后的日子里,妈妈忙着把红薯分类处理,那些断掉或被农具划伤的,洗净削净,拿去做粉芡;品相差的、小的,拿去做粉条;还有一些差不多的,清洗干净,用刀薄薄地切成一片一片,晒成红薯干,可以当零食生吃,也可以磨成红薯面蒸馒头吃。另外,还可以把红薯蒸熟了,切成条状或片状,晒干保存起来,以后和稀饭一起煮,劲道道、黏甜甜的很好吃。剩下那些大小均匀,光溜好看的,我们把它们储存在地窖里,既保鲜又方便,想吃的时候,下到地窖里拿出来几个做熟便可。

  这些红薯一直可以吃到来年开春,开春后的红薯经过了一整冬的储存,淀粉流失的越来越多,水分反而不断增加,吃起来脆甜多汁,清爽可口,美味堪比苹果、雪梨,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真感觉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这时的季节还是培育红薯苗的佳期,但我们家从来没有培育过,都是买来现成的直接栽种。

  有一次,队上分给我家半亩小荒地,那里远离村子,远离水源,土质也不好,土里还掺杂着鸡蛋大小的鹅卵石。那里地势高耸,感觉像那种丘陵地带,我们管它叫“岗坡”,据说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一条大河,由于亿万年来地壳变动的结果,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分到的小荒地就在“岗坡”的半腰上,能种什么庄稼呢?估计种什么都没有好收成。想来想去,爸爸说,那就种点红薯吧,它既耐旱又省事。记得那天我拿着红薯苗和铁锹,爸爸从岗坡下挑来水,我们一瓢一瓢地把水浇到挖出的小坑里,把红薯苗栽好,埋好。后来红薯苗竟然都活了,然后靠着老天爷的恩赐生长着,我们再也没有光顾过那里。

  直到霜降来临,我们去刨红薯,刨出的有数的那些红薯一个个就如鸡蛋大小,超硬,和土里的鹅卵石没什么区别,真是好失望,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但是那鸡蛋大小的红薯煮熟了以后却是甘甜无比,面的掉渣。爸爸说,越是干旱的地里,长出的红薯越好吃,水浇地里种出的红薯水气太重,两种红薯的味道是断然不一样的。前日,问及爸爸还记不记得我俩在小荒地种红薯的事,爸爸哈哈大笑着说,那小红薯和石头蛋子没两样,不过倒是很甜的。

  前不久,有一网友在空间说说中展示了一张照片,是用红薯的叶茎做成的“项链”,让大家猜猜是什么。这张照片猛然间把我拉回了久远的儿时,早已忘却的记忆瞬间重回到脑海,亲切无比。是啊,从那个年代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们,有哪个没有玩过这个简单、有趣而又有创意的小游戏呢。我的思绪不禁重回了儿时的时光,那翠绿茁壮的红薯叶子不断地在心头摇曳,叶子水嫩的茎被我们一小截一小截轻轻地掰扯着,魔术般地变成了一条“项链”,叶为坠儿,茎为链儿,一如网友照片中的那样。这个画面在脑海里极富动态,儿时的记忆便不可抑制地被挖掘、被重演着,充满了童真的快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温饱,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都在逐步提高,不用再拿红薯来当饭吃。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并没有那种上顿接下顿、靠吃红薯充饥的印象,红薯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食物的调剂,想吃的时候就吃,不想吃的时候就不吃。那时候爸爸在城里工作,单位里有一个供犯人劳动改造的小农场,农场里收获的蔬菜和果实会按份分给干警们。每到周末爸爸回家的时候,总会带回一些蔬菜和食物,有时还会买回比较稀罕的零食给我们吃,惹得邻居小孩儿们羡慕的流口水。所以,儿时的记忆里并没有食不果腹的经历,吃的最差的饭菜莫过于玉米面窝头和那种白面和玉米面混合做成的'面片汤。相对于传统的农家来说,我家的条件在当时还算是可以的,至少还能吃到当时村里很少见的零食、点心。所以,红薯对于我来说,一直以来都是亲切和喜欢的,是永远也吃不厌的美食,更像是伴随我一起长大的伙伴。

  后来,我们家搬迁到城里。虽然远离了家乡的土地,但每年的秋末冬初,都可以在菜场上买到红薯,那红薯虽没有带着家乡泥土的芬芳,但吃着它时总会忍不住多了一份对家乡的怀念。在我的记忆中,红薯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的视线,无论过去的困难年代,还是现在的富裕生活,人们对红薯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仿佛它就是生活中一个离不开的伙伴。

  几年前,老公突发奇想,想在老家的一块闲置的地里种红薯。我说,想种就种着玩儿呗,没想到,他竟然真的雇人种了一亩红薯。种红薯很省事,从种植到收获期间,几乎不用怎么管理,我也从没到地里看过一眼。时间一晃而过,直到深秋的时候,看着收获的一大片红薯,我们犯愁了。直接在地头卖给菜贩子吧,那价钱便宜的让人心疼,权衡再三,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我们自己来卖,就算是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吧。

  用车把装了袋的红薯拉到城里的家,堆了满满的一小房。门前的街道就是热闹的早市,我们全家出动,把红薯一袋袋搬到门口来卖,从来没做过生意的我们,也学着别人的样子像模像样地吆喝着,没想到竟然卖的出奇的好,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一车红薯一扫而光,全卖完了。人们对红薯的喜爱,从我这次卖红薯的经历中可见一斑。

  北方的秋冬季节,红薯是菜场上非常多见的食材,也是老百姓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佳肴。它除了能做成很多精致的菜品外,平时最简单、最常见的吃法就是蒸红薯、煮红薯、熬红薯粥,还有一种最受欢迎的吃法是烤红薯。每到寒冷的冬季,街头烤红薯的摊子上那大大的烤炉便不断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这种烤炉的外表貌似超大号的大油桶,烤红薯的师傅把事先准备好的生红薯,依次摆放在火红的炉芯周围,然后闷上炉盖,过不了多久,烤红薯那独特的香甜味儿便袅袅地弥漫开来,忍不住常常会买上一两个解馋。我和儿子最喜欢吃的是那种黄心儿的烤红薯,这种红薯水分大、糖分大、爽滑绵软,用手轻轻撕掉焦黄松弛的外皮,露出热气腾腾的桔黄色的薯肉,咬上一口,唇齿留香,甜蜜入骨,好吃极了!但现在的烤红薯多以干面香甜的青白心儿红薯为主,甜的如蜜,干面如沙,也是我很爱吃的美食。

  家中暖气改造之前的那些年,冬天取暖用的是土暖。所谓的“土暖”就是在自己家里用采暖炉烧煤球的方式来带动几组暖气取暖。那时,我家的房子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实现集中供热,在单元房里烧土暖,既费事又操心,同时还易产生灰尘,但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炉膛里烤红薯。闲暇的时候,我先把煤球火烧得旺旺的,然后关闭炉门,挑几个大小均匀的红薯,放到第二层密封盖与顶盖之间的缝隙里闷烤,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烤红薯的香味儿便飘满了家中的每个角落,待老公和儿子回家的时候,红薯也就被烤的焦黄松软,可以新鲜出炉了。一进门,便会闻到那独特的香甜味儿,这时他们会欣喜地奔向阳台上的采暖炉,去享受一顿特别的美餐。剥开焦软褶皱的外皮,红薯里面灿黄诱人,香味扑鼻;吃起来口舌生津,回味绵长。现在想起来,依然感觉无比温馨。

  其实,在家里烤红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掌握不好时间和火候,烤出的红薯便或夹生或焦黑,自然也就不好吃了。所以,在家里要想烤出“专业水平”的烤红薯,是要下一番心思的,时间、火候和在炉膛里摆放的位置等等,都很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价也在飞速增长,烤红薯的价钱也由几年前的两块钱一斤变成了现在的五六块钱一斤。尽管如此,街上烤红薯的还是生意兴隆,吃红薯的也依然吃得香甜,就像人们如今热衷于吃粗粮一样,红薯的身价也在水涨船高、步步攀升。在我们北方,秋冬季节,红薯就像萝卜白菜一样,是很多见的食物,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红薯的吃法繁多,煎炸烹煮,花样无穷。自从家中添置了微波炉,红薯就又多了一样做法——微波加热,只需几分钟的时间,红薯便可熟透,使我们享受美味更加快捷方便。

  许是自小吃多了红薯的缘故,不知从何时起,每每吃完红薯,胃里就酸酸涨涨的不好受,几次之后,就再也不敢多吃了,偶尔馋了,会在家人吃的时候跟着吃上一小口,解解馋。

  如今,红薯仿佛渐渐地与我绝缘了,我不敢多吃也就很少买了,但那些与红薯有关的往事,总会时时地浮上心头。它串起了我成长的一个个瞬间,也揉进了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掉的故乡情。

优秀散文父亲与烤红薯

  一日,和朋友在咖啡馆喝咖啡聊天,分别都聊到父亲,聊到烤红薯。对父亲如山般的爱,我们的双眼都感动得有些湿润。就是家乡那别人看起来很不起眼的烤薯,这当中却蕴含着一个父亲对子女无尽的爱。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朋友来自城东以北,我则来自城西以南,我们两个都来自农村,相隔近三百公里。

  我和朋友的家乡,都是西南的高山地区,典型的云贵高原土质,黄土夹杂着黑沙土,十分适宜红薯的种植和生长。

  每到春播时节,人们便把那红薯苗剪叶后杆插在土里,只要几场雨下来,那红薯在地里便是疯了似的长。到了七八月份的秋收季节,那茂盛的红薯藤下面的土里,便长出了硕大的果实。有的红薯的个头长大了去,是很多都要把土撑裂了的。

  很小的时候,就听父亲讲,别小看这红薯,它曾经救过全村几百口人的命!

  父亲告诉我说,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闹饥荒,有很多人没有饭吃,有很多地方还饿死过人。然而在我们那个村,人们就靠这红薯度过了那饿饭年代。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也就种了很多的红薯。到我年龄稍大能种地时,我也在地里种了很多红薯。

  那个时候,到每年冬天,我们便在父亲的带领下,把那土地翻犁了,在春天来时,我就把藏在地窖里的红薯种子刨出来,培在翻犁过的土地里育苗。清明过后,等下几场雨水,那红薯苗就长茂盛了。这时,我们就用镰刀把那红薯苗齐根割了背回家,再用剪刀把叶剪掉,留些枝枝叉叉的根茎和叶茎,又把那一米多长的藤剪断成四至五截,就杆插到冬天已翻犁好的土里。

  由于我们那里土地肥沃,杆插时也不用施放肥料,把藤苗杆插下去就行了,也不用锄草,任它自由的长,自由的结出果实。

  记得有一年干旱,到了夏至,老天仍然没有下雨。农谚说:“夏至不栽,冬倒四歪”。这一年的水稻是无法栽插下去了。

  水稻无法栽插下去,就意味着来年人们就要缺粮,就要饿饭。父亲和村民们无不对来年的吃饭问题忧虑万分。

  时令进了古历的六月,万般无奈的人们这时听从我父亲的主意,不种水稻,而是将稻田翻犁了,全部改种红薯。

  不想,这一年我们村的水稻颗粒无收,红薯却获得了大丰收。每家每户一年的红薯收入了五六千斤,有的人家还收了一万多斤。

  第二年,人们就又靠这红薯撑过了本来饥荒的一年。

  红薯丰收了,人们家里挖的地窖和屋子里装粮食的囤箩,也都装满了红薯。只要想吃了或饿了,就去取一两个来,或蒸、或煮、或烤,吃起来还别有一番香味。

  每一次我上学,在出门前,父亲都忘不了要烧一两个红薯放进我的书包里,背到学校去。一两节课下来,从书包里掏出那父亲烤的红薯来,吃上几口,清香扑鼻,羡煞了全班同学。

  那一年冬天,我考上了离家十里外的镇中学读初一。

  有一天,父亲步行十里山路来镇里的中学来看我。那天天很冷,寒风吹来,像鞭子一样抽打在人的脸上,生疼生疼。父亲一见到我,就从贴身的'衣裳里掏出两个烤红薯来对我说:“孩儿,天冷,赶紧把它吃了吧。”

  我接过父亲递过来的红薯,这么冷的天气,这红薯竟然还是热的。

  “爹,咱这红薯是你在镇里烤的吧?还是热的。”我问父亲。

  “不是,是爹在家里烤的。”父亲说:“我要走这十多里的山路,我怕这红薯冷了你吃了会生病,就一直放在胸口焐着。还好,还是热的……”

  那一刻,我不知道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吃完了父亲送来的烤火薯。我转身背过父亲霎那间,泪水湿透了我的衣襟。

  在和朋友两个多小时的长聊中,我们一直没有离开“父亲与烤红薯”这个话题。

  朋友说,她的父亲原来是她们那个镇的中学校长,现在七十多岁了,耳朵又失聪,别人在老人家面前说话,声音比平常提高十个分贝,她的父亲都不能听到,但是只要子女们轻轻说一句什么话,她的父亲都能听得真真切切。

  一次,朋友在她的父亲面前不经意间说了一句:“烤红薯真好吃!”被父亲听到了。也就从那一天起,她家每一顿吃饭,她的父亲都要烤一两个红薯放在餐桌上,看到女儿津津有味的吃着红薯,朋友的父亲就会高兴得像个孩子。就为这,朋友的父亲一直在为她烤红薯,三年了,一直没有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