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有关医生的励志小故事 正文

有关医生的励志小故事

时间:2025-01-12 23:00:44

  医生的经典励志故事篇一

  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并用最快的速度换上手术服。当他朝手术室走来时,男孩的父亲失控地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你难道不知道我儿子的生命正处在危险中吗?你难道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吗?”

  医生淡然地笑着说:“很抱歉,刚刚我不在医院,但我一接到电话,就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了。现在,我希望您能冷静一下,这样我也好去做我的工作。”

  “冷静?如果手术室里躺着的是你的儿子,你能冷静吗?如果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会怎么样?”男孩的父亲愤怒地说。

  医生又淡然地笑了,回答道:“我会默诵《圣经》上的一句话:‘我们从尘土中来,也都归于尘土,祝福是主的名字。’请为你的儿子祈祷吧!”

  “当一个人对别人的生死漠不关心时,才会给出如此轻巧的建议。”男孩的父亲嘀咕道。

  几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医生高兴地从手术室走出来,对男孩的父亲说:“谢天谢地,你的儿子得救了!”然而,还没有等到男孩的父亲答话,他便匆匆离去,并说:“如果有问题,你可以问护士!”

  “他怎么如此傲慢?连我问问儿子的情况这几分钟的时间他都等不了吗?”男孩的父亲对护士愤愤不平地说道。

  护士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的儿子昨天在一场交通事故中身亡了,当我们叫他来为你的`儿子做手术的时候,他正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现在,他救活了你的儿子,要赶去完成他儿子的葬礼。”

  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波折和磨难,站在自我立场的你可能并不知晓,你所看见的只是表象而已。

  医生的经典励志故事篇二

  “真的要修桥了,有人来勘察了。”日前,当笔者打通云南省福贡县“索道医生”邓前堆的电话之后,他高兴地告知这个好消息。邓前堆是福贡县拉马底村的医生,这个村子被怒江一分为二,仅有一条100多米长的索道连接村子两岸,怒江水急,峡谷极深,但邓前堆背着药箱在这条索道上来来往往已28年,为村民治病送药……

  “索道医生”邓前堆因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报道,“索道医生”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至今,邓前堆都不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伟大的事,不善言谈的他反复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

  百米溜索“掉下去就死定了”

  邓前堆这段时间很忙,因为当地昼夜温差大,不少村民感冒发烧。邓前堆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老医生”,不少外村人也来找邓医生看病,因为“信得过他”。诊所一天要接待五六个病人,在诊所给病人输完液,邓前堆还要出诊去看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病人。有些村民住得很远,经常要绕着山路走上1个小时才能到达一户人家。若需要打吊针,邓前堆就在旁等着,陪老人聊天。

  2月10日下午,邓前堆去了4个病人家,有些需要步行半小时,有些需要步行两个多小时,回到家已是深夜。

  邓前堆告诉笔者:“我们拉马底村共有1043位村民,分散住在怒江两岸的5座大山里,两岸各有3个生产队。村子东岸修有公路,交通相对方便,而村子西岸的病人若不能溜索过江,就需要绕一天的山路才能走到公路,所以一般小病他们不会去医院,需要我走村入户为村民打针送药。我家离诊所很近,只有1公里,但走到最远的村民家单程需要5个小时,天不亮就出门,到天黑才能回家。若是要给村民接种疫苗,我就把他们约到各自的生产队,集中接种。每3个月我会给全村儿童做体检,走完全村要花七八天时间。”

  最多的时候,邓前堆1个月得去对岸十几次。最近这几天没去,因为上个月底已经给村子对岸的孩子们打过疫苗,前几天也给对岸烧伤的开扒俄老伯换过膏药了。“索道有100多米,距江面约有30米高,以前的滑板是木头做的,拴不紧掉下去就死定了。后来滑板改成铁制的,比较牢固,可是摩擦力比较小,不容易刹住。”邓前堆说,“一次我因为速度太快刹不住,一下子撞到了对岸的柱子上,差点就撞死了,伤得走路都走不了。药箱里的玻璃瓶装注射剂也碎了不少,所幸剩了1个,刚好给人治病。我一年总要有七八次在半夜到对岸出急诊,天黑得不见五指,打着手电筒溜索是最危险的。”

  治病救人“比自己赚钱重要”

  两年前,邓前堆的工资每月只有100多元,而今工资提高到200多元。虽然收入微薄,但邓前堆常常为没有钱治病的村民垫付医疗费,“因为他们实在贫苦,可怜。”邓前堆说。渐渐地,他手上存了很多村民们的欠条,共计1000多元,在《新闻联播》播出后,这笔欠款已经由当地政府补偿。

  每月3日,邓前堆都要去乡卫生院订购药品,而购买药品的费用需要乡村医生贷款先行垫付,现在他还有7000多元的贷款没还。不过这段时间,他过得比较踏实,因为春节前就备足了常用药品。为何贷这么多款也要买药呢?“没有药,怎么算得上是个医生!”邓前堆说,“村里让我当村干部,说是工资高一点,但我不想当,我只想多学点医学知识,给家人和村民看病。后来又有一位老乡从广东回来,劝我一道出去打工,说是可以赚很多钱,我考虑了一下也没去,我觉得为村民减轻病痛远比自己赚钱重要,村子里的人平平安安就是我的心愿。”

  最大心愿

  “一直当一个乡村医生”

  不少人被“索道医生”邓前堆所感动。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目前,交通部和云南省已决定共同出资,建设拉马底村农用车吊桥;云南省将在“十二五”期间把全省的索道改变为能够通行机动车的桥梁;交通部表示,要加快改善西部贫困山区、边疆地区农村交通条件;近日,云南省卫生厅还通知开展学习优秀共产党员邓前堆活动……

  除了修桥,邓前堆还希望村子西岸也能有条公路,村民生活可以更方便一点。“现在,我们村的村民已经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如果看病花了20元钱,约有10元钱可以报销,大部分村民都能负担得起常见病的医疗费用。就是我自己,还想多学点医学知识,特别是骨科,比如关节复位之类,因为这里山多坡陡,村民容易摔伤。还有他们采药割草时容易受刀伤,我也想学着治好伤病。我希望能够一直当乡村医生,直到干不动为止。”

  医生的经典励志故事篇三

  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伤,让他们成为不一样的医生;那些世人皆无力摆脱的苦难,因此有了意义。

  最后变成你

  医生也有伤李惟阳是台湾宜兰地区著名的肝胆科医生,但他曾经有个奇特的愿望,是盖一座停车场,这是为了让儿子安安能尽情地看车。安安一出生便有顽固型癫痫及中度发展迟缓,他外表看似正常,但无法快跑、语言能力有限,平常最喜欢看马路上各种奔跑的车子,惟一认得的字是车。只不过,停车场的梦还来不及实现,3年前,6岁的安安因脑癌过世。

  “我们本来打算搬新家,要给安安更好的环境,有个大庭院……”那个宽阔的庭院本来是要让安安来“交朋友”的,这也是一个父亲的苦心,“他上幼儿园不太会讲话,朋友很少。我常看他一个人躲在角落不开心。有大空间,可以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一起玩。”

  既是医生,也是父亲,对李惟阳来说有时是一种拉扯。“我是医生,知道这些病治愈的几率有多低,所以这个时候我宁愿自己不是医生。”他的太太李昭仪是职能治疗师,长期辅导各种有障碍的孩子,也深知治疗有限,“我们和其他病患家属一样,几率再小,还是寄希望在那个极小的几率上。”既是患者,也是医者,在安安化疗期间,只要状况稍好,李惟阳夫妻就带着他去做早期治疗。他们坚信发展迟缓和癫痫在7岁神经发育完整之前,都能做到各种程度的改善。

  害怕忘记你

  生死是一道无法追问的难题,安安过世时,肿瘤压迫神经,导致一只眼睛始终无法闭上,“你知道最苦的是什么?是安安连痛都无法像正常小孩那样说出来,想到这个……”李惟阳哽咽了,他8月出了一本新书,写了行医这几年来遇到的病人,笔调十分轻松,想必这也是他疗愈自己的方式。

  时间可以疗愈人,有时却又比死亡更残忍。李昭仪说,儿子过世的前半年,她拼命把他的照片印在马克杯上,家里一整面墙都是他的照片,“我怕会忘了他,所以想做很多事去留下这个孩子的记忆。”她在宜兰开设了一个以安安为名,专对各种缺陷孩子的治疗工作坊,她电脑桌布是安安,电脑的保护程式是一张张与安安出游的照片。

  李惟阳翻开一本厚书:“安安一生下来就受苦,我希望这样的受苦有意义……”书中是各种癫痫的最新研究。有了这些,如果安安还在的话,受的苦就能比较轻了。他甚至打算成立一个迟缓照顾基金会,用另一个方式记住安安。

  反省副作用

  他提到安安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常处于发高烧的激烈状态,脑癌时化疗,严重拉肚子、口腔溃烂,李惟阳拿着医药字典在病床边,寻找哪种药物导致的副作用。医生通常眼中只看到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受苦、副作用,都被视为必要之恶。“但我现在不这么想,副作用和治愈疾病都很重要。我现在知道,病人的痛到底是什么了。”

  安安还有两个姐姐,李惟阳说,他现在比以前更粘着两个女儿,当女儿抱他的时候,他要女儿学安安那样拍着他的背,他也学安安讲话,学安安扁嘴的模样……为什么要把自己变成安安?

  “他带着我的基因,也是我身上的一块肉……”话才一半,李惟阳泣不成声。他的电脑里不再用安安的相片当桌面,他不需要这些。生死两茫茫,你穿不透死亡,看不见亡者的回应,你只能把自己变成了所爱的人,学他的动作,学他的语言,在每个动作和童言童语里反复温习亡者在世的细节,把自己变成了他,便不会忘了他,因为他从未离开。

  人一辈子不可能都是顺的,总会摊上点什么事情,金钱上的损失都是小事,早晚都会赚回来,就怕人留在坑里出不来,把自己的信心、梦想,以及良好的品质丢掉,那才是最致命的。为医生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