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谢姓名人励志故事 正文

谢姓名人励志故事

时间:2025-01-10 20:29:00

春联及意思

  春节历来是中国民间最重视的节日。春节来临,无论离乡的游子身在哪里,都会迫不及待的开启回家的旅途。回家看看父母,与亲朋故旧聚一聚。春节,当然是少不了春联的。

  春联及意思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下联中各有自对者。上联中“山明”可以与“水秀”成对,下联中“鸟语”可与“花香”相匹,兼之上下联本来对举,十分有意思。“酒绿灯红辞旧岁;莺歌燕舞庆新春”也与此相似的对联,“酒绿”与“灯红”、“莺歌”与“燕舞”自对。这种对联讲求了特殊的形式,其美也端在于其特殊。

  泽沾雨润,杨柳依依亲万户;民富物丰,财源滚滚涌三江。

  《诗经·小雅·采薇》有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既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写不舍之状。“财源滚滚涌三江”或“财源滚滚达四海”之类,为意欲发财致富者常用。一雅一俗,不妨略加留意,赏其得失。

  秦岭东西,梅放千枝报春早;大江南北,雪飞六曲兆年丰。

  《韩诗外传》曰:“凡草木之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盖雪花为六角形的晶体,遂以“六出”“六曲”形容之。此联方位对方位,数目对数目,也算工稳。

  百年大计,树人为本;万里长征,立志当先。

  适宜用于学校,其妙在于两面俱到。于国家,于学校,于教师而言,育人自然是重中之重,是为“本”。至于学生,发奋读书当以立志为首要之事,否则若鸟飞而不知所止,船行而不知所之,必入迷途,是以言“立志为先”。此联妙在喻义完足,两联缺一,即非美事

  鹿洞春风暖;鹅湖化日长。

  这是一副朱姓人家所用的传统春联。旧时读书人家对春联非常讲究,对联内容往往切合本家的姓氏,选取本姓历史名人的故事,以壮门楣;又含激励子孙、继往开来之意。该联用的就是南宋理学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典故。朱熹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字、乐律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其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影响很大。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所编《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鹿洞”,即白鹿洞书院,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朱熹任职南康军守时,曾亲自制定学规,并在此讲学。“鹅湖”,也是书院名称,在今江西铅山县北鹅湖山。南宋淳熙年间,朱嘉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讲学,后人立四贤堂以纪念,称为“鹅湖书院”。联语简练而极为切题,既用朱熹故事,又切春节时令,非常恰当。“鹿洞”与“鹅湖“、“春风”与“化日”以及“暖”与“长”之对,无不工稳。形式与内容俱佳,堪称名联。

  市场兴邦,城乡共富;科技振国,山海同春。

  联中叙四事。市场改革,科技兴邦,城乡建设,三者皆为国家大政方针,结联点明春节来临,字字有声,几无赘语。联共十六字,涵括甚广,此其长也。

  奋斗毕生,励志勤磨三尺剑;纵观今古,豪情雄唱大江东。

  三尺剑,剑长约三尺,故名。《史记·高祖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刘邦的'豪情于此流露。大江东,即苏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由于首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称。据载,苏轼欲知自己与词人柳永相较如何,遂问之,人言:柳词行于市井,而关西大汉喜手执铁板高唱“大江东去”。联中其实暗用了这个典故。此联对仗虽略欠工稳,然志意雄劲,亦可赏之。

  东山丝竹陶情早;春草池塘得句新。

  这是一副谢姓人家可通用的春联。上联用东晋大臣谢安典故。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士族出身,少年时就负重名,“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辞”(《晋书·谢安传》)。从此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的东山,纵情山水间,以丝竹(音乐)陶冶情操,并与友人畅游,与王羲之等人著名的“兰亭之会”就在此时。40多岁时,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宰相。曾成功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人望极重。成语“东山再起”一词即源出于此。下联用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典故。谢灵运是东晋谢玄之孙。入宋后任官之余,游历山川,吟哦不辍,其诗描写山水名胜,刻画自然景物,开创山水诗派。“春草池塘”,典出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呜禽。”该联选取历史上一武一文两位谢姓名人,既有史实,又有韵事,生动有趣,又切“春”字,为人称道。

  梅呈五福;竹报三多。

  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老终命。见《尚书·洪范》。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见《庄子·天地》。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既能援引典故,使其意绪丰富,又用词简练,对仗工稳,此春联遂广为应用。

  迈步迎春,春风扑面;

  抬头见喜,喜气盈门。

  词人李清照十分赞赏欧阳修《蝶恋花》一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盖以为三“深”字连用,其用不同,殊为奇妙。此联“春”“喜”二字亦各连用,前后词性不同,颇与其相类。兼之一“迎”一“见”,前者有意,后者无意;前者“有我”,后者“无我”,对举工整且意绪丰美,此针顶联实为佳对。

  开拓财源,春来茂盛;改革经济,马到成功。

  此联暗含时限,春联自当用于春节,此无须赘言。联中曰“马到成功”,应为迎马年之时所撰。既可点明其年,又取成语,浑然一体,此其可赏之处。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一元”,凡指万事万物的开始。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谓一元者,大始也。”“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南朝宋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更新”,除旧布新。清代顾炎武《元日》诗“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构成较长的新春联,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等。

  人登寿域;世跻春台。

  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春为一岁之首。中国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语出《汉书·礼乐志》:“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康?”“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老子》:“荒兮其未央(无边无际。高亨注:犹云茫茫元极耳),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

  椒花献颂;柏酒浮春。

  这也是一幅典型的传统春联。联用二典:上联“椒花献颂”,典出《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正月初一)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再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椒花颂》后用来指代春节祝词。下联“柏酒”,即用柏叶浸制的水酒。按古代风俗,春节期间饮柏叶酒,可以祝寿、避邪。《汉官仪》卷下“正旦饮柏叶酒上寿。”《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从联语内容来看,紧切春节风俗题旨,饱含祝福,言约而意丰。从形式上来看,“椒花”与“柏酒”,属小类工对,为传统春联佳作。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现在鞭炮也俗称“炮仗”、“爆仗”。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人仍沿此燃放鞭炮的风俗。不少农村以初一起床早,爆竹大而长竞相攀比,燃放的时间早晚也有一比,以表示家庭兴旺、生活幸福。上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城市考虑安全问题,多以地方法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若干年后,又纷纷“解禁”,可见这民俗影响之深远。“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一元二气三阳泰;四序五福六合春。

  这是一副使用了数字入联和词语典故的传统春联。上联“一元”,指事物的开始,这里指一年之始。《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二气”,指阴气和阳气。《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三阳泰”,即三阳开泰。《易》中,农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冬至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下联“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律历志上》:“四序迁流,五行变易。”“五福”,五种幸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桓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六合”,指上下前后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间、整个天下。《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保留态度而不评价);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述说而不加评议)。”联语巧用数字,用典恰切,既合节日,又表达了对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鹿洞春风暖;鹅湖化日长。

  这是一副朱姓人家所用的传统春联。旧时读书人家对春联非常讲究,对联内容往往切合本家的姓氏,选取本姓历史名人的故事,以壮门楣;又含激励子孙、继往开来之意。该联用的就是南宋理学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典故。朱熹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字、乐律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其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影响很大。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所编《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鹿洞”,即白鹿洞书院,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朱熹任职南康军守时,曾亲自制定学规,并在此讲学。“鹅湖”,也是书院名称,在今江西铅山县北鹅湖山。南宋淳熙年间,朱嘉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讲学,后人立四贤堂以纪念,称为“鹅湖书院”。联语简练而极为切题,既用朱熹故事,又切春节时令,非常恰当。“鹿洞”与“鹅湖“、“春风”与“化日”以及“暖”与“长”之对,无不工稳。形式与内容俱佳,堪称名联。

  春联带横批

  1.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

  2.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

  3.家过小康欢乐日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

  4.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

  5.壮丽山河多异彩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

  6.财连亨通步步高日子红火腾腾起横批:迎春接福

  7.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8.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欢度春节

  9.大地歌唤彩云满园春关不住横批:春色满园

  10.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横批:欢度佳节

  11.千年迎新春瑞雪兆丰年横批:年年有余

  12.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13.共享锦绣年华相伴健康天使横批:福如东海

  14.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

  15.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16.大顺大财大吉利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

  17.占天时地利人和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

  18.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横批:心想事成

  19.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

  20.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

  21.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

  22.日日财源顺意来年年福禄随春到横批:新春大吉

  23.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

  24.创大业千秋昌盛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

  25.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

春联教案及深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春联教学设计三_课堂实录_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课前谈话:

  1.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来自什么地方?

  2.读读名字

  3.谢谢大家

  一、谈话导入

  1.上午我请我们的班的朱老师,把春联这一课读正确,读流利,同时还要把生字词进行掌握,杨老师想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生字词还记得吗?自己读读。

  2.指名读

  3.这位同学哪个词语读错了,请大家纠正一下

  4.我们把所有的词语读一遍,声音响亮。

  5.学生齐读。

  6.从这些词语,你们知道什么?(师生交流)

  7.学生说:从抑扬顿挫这个词语,我们知道春联读起来很有味道……很有感情。

  8.看来,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是很扎实的。

  9.春联不但带来喜庆的气氛,还能让我们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春联中声律美,初步领会祖国文字的语言美,好吗?

  10.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

  二、新授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的一二两句话。(学生读)

  (1)他读得就像白水煮冬瓜,没有什么滋味。大家想像一下,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门上都张贴着大红春联,有什么感受?

  (2)学生说:应该是非常高兴的感觉;看上去特别幸福、温馨。

  (3)现在我们一起读读一二两句话,读出你们刚才说的感受,好吗?(学生齐读一二两句话。)

  2.大致地看叫做……各种各样写出了春联的……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写出了春联的……春联究竟多在哪,美在哪呢?我们一起读读下面的话

  (1)学生读:春联中有的……

  (2)同学们读得很好,是叫化子啃猪蹄――有滋有味。春联是一首歌,……春联是一幅画,……春联又是……,每当春节,我们华夏民族都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春联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诵读这令人陶醉的春联。

  (3)(课件出示)

  谁来读?(学生读电脑出示的春联,最后一条学生一起读)这是表示了……,表达了……刚才杨老师说的这些话都是文中的作者的感受,读了这样的春联,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读了……,我的感受是……”当然,也可以说我明白了、我懂得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4)学生自读(大声地读),读完请同学们自己先说说。(学生自说)

  (5)师生交流

  学生说:读了“梅开……”我感觉每家每户都在放鞭炮,非常热闹。

  学生说:“梅开春浪漫,竹报岁平安”……

  学生说:“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感到春天的美丽,树木绿荫荫的.,杏花红艳艳的。(说得真好……)

  学生说:“我也是说这一句,我感觉……”(说得不错)

  学说:“……百废兴”我长大了应该为祖国的建设努力。(一个比一个说得好)

  (6)下面请大家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里,一起读读好吗

  学生读

  (7)大家读得很好,杨老师也想读,你们也听一听,感受一些祖国的语言文字的音律美好吗?

  (8)(老师读)你们感受到了吗?

  老师和同学配合来读,老师读上联,下联学生读

  “又是……”(真好,韵律十足,很好)

  “日照……”

  “梅开……”

  就这样,同座位互相练练,就带着这种感觉读(学生自读)

  男生读上联,女生读下联。

  学生读--掉换一下读--学生读

  (9)读得很好,诵读春联是一种美的享受,写春联更是其乐无穷。教师板书:美的享受、其乐无穷。春联怎么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好好地想想。

  3.师生交流:春联怎么写?

  学生说:“春联上下联应该字数相等,词类相当”(你能不能根据例子来说呢?)

  学生说:“绿柳舒眉辞旧岁……”它们的字数是一样的。

  两个同学的发言合在一块儿就很好了。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我们一起把这一小节来读一读。

  学生读

  同学们在祖国悠久的文化长河里,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春联,课前,杨老师搜集了几幅,不过比较乱,杨老师想请你们整理整理。

  (多媒体出示)

  先读读这些乱的春联。(学生读)

  想好了吗?上联“田园无限美”,对哪一句呢?(类似于联线的练习)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春联大家来看看,一起读读,然后填写下面的一段话。(老师出示了五对春联,然后在下面紧接着出了一个练习,如上联中的一个词语,对仗的是哪一个词语等等,春联中还描写了这样的一些内容如……)

  春联中还有一幅展现了祖国的美好景象……

  最后齐读完成的填空

  杨老师还有一幅未完成的春联,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出示:风抚千条柳(好像是的,抱歉,我的视力下降了不少,加上为了寻找电源,我一直是背对课堂,所以没有打出来,抱歉。总之,杨老师在这里进行的创作春联的训练)

  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点评(杨老师一边点评一边指导方法)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已经掌握了创作春联的方法,从词类相当的角度大家的词语都可以,但是杨老师想提高难度,从词语感情的角度,大家再想想哪个词语更加合适。

  学生说:雨润万朵花(为什么?)因为这个词语中包含了滋润的味道,包含了雨水对花朵的爱,让花朵长得更加娇艳。

  我们一起把这则春联读一遍。

  同学们,春联是我们民族的象征,那里有春联那里就有炎黄子孙的足迹,春联也是感情维系的方式,春联也是华夏的灵魂,那里有春联那里就有中国人的智慧。

  学了这篇课文,杨老师想问问大家课后大家想干些什么?

  师生交流:学生,老师进行鼓励和点评

  课后同学们想写就写,想读就读,想搜集就搜集。刚才我们在讲春联中的填词的时候先从词类的角度来写,后来从词语感情的角度,老师告诉大家更高层次的还有从声调的角度,这样春联读起来才来抑扬顿挫。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点评:

  好快的上课节奏,这篇课文听了好几次,觉得今天杨老师组织的教学最简约、最快节奏,在读了感受了春联几次之后,学生就开始为点评春联内容、创作春联忙碌起来了!

  这群学生是琅琊路小学分校的学生,不知道换成再普通一点的学生能不能适应好这样的节奏。

  课堂效率真的很高!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春联》教案之三,春联,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联的起源及发展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呢?在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在门的两侧贴上春联。那么为什么过春节要贴春联呢?它有什么用处?贴春联这一习俗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起源于何时?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历史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联发展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阉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课文内容: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如果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春联》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在良好情境中学习课文

  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伊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兴奋起来,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作好准备。再让学生融入浓浓的文化气息中,在这样的情境中赏读课文,品味春联内容之美与形式之美,感受汉民族语言文字魅力,了解中华民俗文化。

  二、赏读感悟,在阅读感悟中欣赏春联

  对春联丰富多彩、情致美好的内容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春联对仗之美、声律之美的品味,都要建立在学生对春联阅读、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在学生找到课文中的春联后就尽情地诵读这些透着美的文字,插上想像的翅膀,借助绚丽的图片,将春联描写的美妙意境描述出来,这是以读促悟。再引导学生带着理解读好这些对联,这是以悟促读。在读中领略春联所表现的丰富多彩、情致美好的内容。再接下来,让学生按照春联的内容来送春联就水到渠成了。在美美的朗读中,学生自然体会到了春联讲究对仗及具有声律美的特点,这时,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将这一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即可。语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积累,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美语言文字的机会。

  三、自主探究,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学完课文,我们应安排一系列练习,以巩固今天的所得。本课教学中安排了几个有意思的练习,在练习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春联内容丰富,对仗工整,读起来抑扬顿挫的特点,并掌握了使用文字的一些技巧。在练习中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些自我表现和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由平等、自主探究中自己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求得发展,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教学效果更好,更能激发他们课后再学习。

  四、拓展延伸,在联系中建立语文大课堂

  好的结尾会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结尾处要令学生对本课内容咀嚼不已,欲罢不能,促使他们在课后开展拓展阅读,使他们的文学品味得以提升。所以,学完课文,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来充实对文本的解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学语文、用语文,把生活看成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产生的情感更加立体、丰厚、久远。 另外对写春联的对仗、声律等知识的学习也作了灵活处理,显得有效而顺畅。我想,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应该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