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写字是心情铸就随意由来的文字,从没有当它是艺术作品,或怒伤或嫣笑都在我的红河谷上流淌,回过头翻阅感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叹——
早上的第一缕香魂
窗子没有禁止
柳絮的轻扬
鱼肚的相思
来的安详
终于放逐远方的神坛
靠近咫尺的磕捧
已千年的枫林
瞻仰梦一样的心流
世界一直涌动着反复不倒的.云集
我也顽强的环绕
它牡丹花一样的生机
时刻的灵通
经筒的转世
亦如飞天的壁画
婀娜出红霞的曼舞
我的目光
不得不分段
接递万缕的光澜
街舞转到孤岛上
连接一片沸腾的呐喊
谁给晨光蒙上一层阴霾的旗帜
眼帘处已经停止演练
格律的轨道
装出一抹灵犀的红粉
希冀明天换回昨天
我依旧在风里
打造一个全新的红鼎商人
不问世风
只赌注黄金万两
太阳烧红了我的心事
怎么度过今天的逻爨
蕲艾明天的幻神是否柔化流苏
旗舰明天的城堡
在荒漠上凌乱的错杀
黑云翻过的阳光
一个人愿意哭着奔跑
不愿意笑着影印红烛
天地何时挤占灵魂
盘点的几寸旭光
不得叛逃的禁锢
蓝天和雨相依的承受
彼此的交换
纯粹和反串同台绸缪的红河谷
星光的瑶池
水帘的错落
掌心放下两个天地的深壑
互相遥感
一抹醉烟春城上拂过
再也不说话
从无数个白天到无数个黑夜
河南。南阳
原文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简析
春渐暖,风渐软,闺中寂寞,没情没绪,连摇漾的柳丝,在感觉中也是无力的。每到月白风情、光满小楼之夜,伊难以成眠时,总会有刻骨铭心的相忆。
鉴赏
这是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词的第六首,表现思妇在玉楼苦于思忆而梦魂颠倒的情景。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诗歌主人公的身份。柳丝袅娜,正是暮春时节。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并且在明月朗照之下,景象非常清幽。春风沉醉,这应是春情生发的大好辰光。此景是思妇所见,却教她顿生悔恨之情。“春无力”三字描写春柳柔媚,反衬了主人公相思之久且深,暗示思妇的.痛苦不堪、心神恍惚而无可奈何的情态。三、四两句写送别情节。这应是思妇长久思忆而神魂飘荡中出现的梦境,是思忆当初送别情节在梦境中的再现。送君门外,行人已远,只见芳草萋萋,唯闻远处传来马嘶声。此种依依惜别的刹那情景,最是离人梦绕魂牵、永不会忘却的。
下阕又回到“玉楼”长夜中的景物。夜深人静,神思恍惚,空旷寂静,衬托了主人公的寂寞空虚。但见罗帷垂彩,翡翠斑烂,又见香销玉损,烛泪成堆。词人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独特的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这五、六两句就是范例,这不仅衬托出人物的特有心境,也暗示她的美人薄命。难怪陈廷焯评这两句说:“字字哀艳,读之魂销。”(《白雨斋词评》)末二句接着写拂晓时思妇梦醒时的所见所感。子规啼声惊醒了主人公,使她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子规啼于暮春花落之时,与开头“柳丝袅娜”相呼应。“残梦迷”正为前面之梦境点晴。“绿窗残梦迷”既写窗外春意盎然,又写主人公之感觉,窗外春草鲜美又使读者想见女主人公的娇好美丽。
此词写远离人悠悠行远,闺中人脉脉多情。物象精美,辞采清丽,情因景生,情景交融。篇幅虽短小,但又耐人寻味,表现了温词含蓄的特点。这是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词中较有特色的一首。诚如栩庄所说:“前数章时有佳句,而通体不称,此较清绮有味。”(《栩庄漫记》)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作。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①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①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②画桡:装饰华美的船桨。
1.对这首作品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
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身边人的谈话声,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
D.“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回忆过往,嗟叹今夕,词人离愁更浓,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阅读答案
1.选C得2分,选D得3分。(C项中“到达目的地”有误,D项中全词的最强音不是“自别后”句)
2.①对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
②漂泊江湖的孤独感。“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说明作者感到孤独;
③对故乡的思念。“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说明作者思念家乡;
④离别的痛苦感。“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说明作者对别离的痛苦。
(四点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注释
①稍觉:渐渐感觉到。
②拾翠:拾,拾取。翠,翡翠鸟的羽毛。指古代妇女出游时的嬉戏。
③蒹葭(jiānjiā):芦苇。
④画桡(ráo):彩绘的浆,泛指船桨。
⑤游宦:即宦游,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求官或做官。
⑥羁(ji)族:长期聚居他乡的一族。
⑦樯:桅杆。
⑧乡关:故乡
⑨榭:建筑在台上或水上的房屋。
⑩孤;少。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翻译
你独自靠着船舷向远处的岸边望去,淅淅沥沥的雨快要停歇了。天空中还是布满了黑云,让人觉得仿佛到了傍晚时分。水边的小洲上一片寂静,并没有采摘香草的女子。放眼望去,只见双双鸥鹭立在水边。一阵风拂过芦苇荡,芦苇轻轻摇晃,几点渔灯时隐时现。舟上两人在闲谈,一问“今晚宿在哪儿”?一手遥指远处,烟雨绿树中隐藏着一处村庄。
你四处为官,早已成了他乡客。闲倚桅杆凝思长久立。望,万水千山迷茫远近处。家乡在何处。子别后、亭台楼榭依旧在,不见人欢聚。想到此、肝肠寸断,离情苦。却听到,杜鹃声声叫:不如归去“,让你更添愁绪。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赏析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由北宋时期的柳永所著。本词乃是写诗人于舟中凝伫的触景伤情,在羁旅失意之中怀乡,心绪郁结;故其中所选的意象,没有春天的绚烂干农丽,而有秋日的萧疏淡远。通过对游宦思归的描写,反映了作者长年落魄、官场失意的萧索情怀。
柳永于宋仁宗景祜元年(1034)中进十,以后去江浙、关中等地任职;官位低微,郁郁不得志。本词有“游宦成羁旅”之句,可推想为入仕以后之作。
上片写景。先从远处着笔。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上阕头两句写江天过雨之景,发端“远岸收残雨”,句中词序颠倒实即“残雨收”:意谓远远的江岸一带,雨点疏疏稀稀的快停止了。雨快下完了,才觉得江天渐晚,则可推断出这场雨下了很长时间。孤舟因雨不能行驶,词人此时蜗居小舟,孤寂无依更可知,这就把时间、地点、人物的动作和心情都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了。紧接着,“雨残稍觉江灭暮”,一幅以江天为背景的寥阔画面,那是淡淡的水墨画,雨快停止,而天空开始黑下来了。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转换了另一个画面,诗人将视线从远岸收向较近的汀洲上。拾翠佳人,就是指在河边拾香草的女子。鸥鹭成双,词人却孤独寂寞地处在小舟之中。这一对照,就更显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汀洲之上,有鸥鹭以之为家,但拾翠者早已归去,虚拟作陪,更以“双双”形容“鸥鹭”,便觉景中有情。时间在流逝,天渐渐更黑了,随着诗人视线的变动,又展现出另一幅画面。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望几点”句,时间由日暮转向夜晚。诗人放眼望去,只见芦苇荡里,隐隐约约闪动着渔船上的灯火,一点又一点。渔灯已明,但由于是远望,又隔有蒹葭,所以说是“隐映”,这是远处所见。“停画桡”句,就是描绘自己所处之地,附近所闻。“道去程”二句,乃是舟人的语言和动作。“前村烟树”本属实景,而冠以“遥指”二字,又似虚写。此二句将船家对路途的安排,他们的神情、口吻以及隐约可见的江村勾勒了出来,用笔极其简练,而又生动、真切。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这是诗人耳中所闻,船停止了划桨,两个舟子在谈话:他们指着远方的前村烟树朦胧处,说今夜的行程就去那里。后一句词序颠倒且有省略,意谓(舟子)遥指前村烟树,道今夜去程(是那边):这是词的特殊语言。行文至此,从拾翠人回、鸥鹭双双立、渔人点点灯火归家、直至两舟子语今夜远村去程,无不触动诗人敏感的心,故下片自然地引出抒情。
下阕由今夜的去程而思至长年漂泊的艰苦。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过片“游宦成羁旅”,正面倾吐出旅愁,点明本词主旨:“短樯吟倚闲凝伫”,又是词序颠倒,正面写出舟中百无聊赖的生活。这句是诗人的立足点,原来上片诗人那些所见所闻,都是从“凝伫”而得。它起着总上启下的作用。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万水”两句,由“凝伫”转来,由于长久远眺,所见则“万水千山”,所思则“乡关何处”。句渲染出一片万水千山茫茫无际的景色,后句点明诗人的乡愁。“迷远近”虽指目“迷”,也是心“迷”。崔颢《黄鹤楼》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句正是语近意通。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自别后”以下,直接“乡关何处”,而加以发挥。“风亭”七字,回忆过往,嗟叹今夕。昔日良辰美景,胜地欢游,现在只有孤舟一人,乡情郁郁,而用一“孤”字将今昔分开,意谓亭榭风月依然,但人却不能欢聚,就把它们辜负了。想到这里,诗人离愁更浓,故接着唱出全词的最强音。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刚断肠”以下,紧接上文。乡思正浓,归日无期,而杜宇声声,劝人归去,愈觉不堪。杜宇不识人心,却劝人返,则无情而似有情;人不能归,而杜宇不谅,依旧催劝,徒乱人意,则有情终似无情。以听杜宇哀啼结束,更觉深情婉转、凄侧动人,用意层层深入,一句紧接一句,情深意婉而下笔有力,读来浸人心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