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叶倾城的《木秀于林,风必助之》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①学者谢泳在研究西南联大的时候注意到,当时同班的学生,后来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机遇上:“是机遇影响了才能,不是有才能就能得到机遇。有才能没有机遇,才能慢慢就没有了;而有机遇,没有才能慢慢也会发展出才能,获得成功。”
②同学少年的日子,大家都是纤纤小树,生长在同一片苗圃里。而后,大家渐渐分散到人生的大森林里,有些不幸落在低洼,有些却有缘栽种在山顶;有些栽在沃野中,有些留在沙土上。种在山顶的,比周遭的林木都高出一截,于是,更多的阳光照在它身上,春天的第一场雨也都给了它。
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错。狂风暴雨季节,它在风中凌乱,断了一地的枝丫。但,一年能有几次摧折之风?平常日子里,风把它的花粉传播,蜜蜂蝴蝶都飞来;借助风势,它的种子传播天下。而随着它越长越大,成为参天大树,小小的风对于它,连摧折都无能为力了。它得到的越多,其他树就得到越少——资源,不过就是一碗饭,你多吃一口,其他人就饿着。
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还没有两棵树之间来得大,毕竟人家还可能不同科不同纲不同属,而我们,都是人科人属智人种。所以,能流传千古的名言,普通人也说得出来;伟大的、撼动世界的发明,多是人曾心念一转间想到的。区别何在?不是说了什么,也不一定是谁说的,往往只取决于,你在什么位置上,风帮不帮你忙。
⑤就像如果树会说话,森林里也有窃窃私语,最矮的灌木丛,满腹心事只能说给小草听——小草可能还似听非听。而百年红松,才有资格发出松吟,好风凭借力,松涛入你梦。
⑥你要当灌木还是红松?想风不打头雨不打脸,还是笑傲风云?你是愿意湮没人海,默默无闻,还是成为参天大树,活出人生的丰盛美好?
⑦一切,都是人类自愿的选择。
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2:文章的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列举了几则格言,请运用本文的论证技法,任选一句从反面立论,并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
①万事开头难。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③大器晚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只有拥有机遇,才能发展才能,获得成功。(3分)
小题2:比喻论证。(1分)第②节用树木的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的结果也不同,来论证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的结果必然也不同。(2分)
小题3:示例:万事开头易。什么事情一开始都是比较简单、容易的,比如做事、学习都是如此。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就好像我们上学,从小学到大学,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复杂。所以,做事以及学习时,我们都要充满兴趣,保持信心,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地把事情进行下去。(4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小题2:
试题分析:议
小题3:
试题分析:在议论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只要设计合理即可。
作家名片
叶倾城,一个以散文随笔著称的新锐女作家。国内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纸杂志中有很高的转载率。著有《情感的第三条道路》、《住在内衣里》、《我的百合岁月》等多部散文集,《原配》、《麒麟夜》等多部长篇小说。
近年来,叶倾城以唯美浪漫而又不乏理性与深刻的文字征服了大量读者。她的散文多取材于平凡人生的真实感悟,以女性特有的感性、细腻和聪慧给读者带来愉悦和启迪。她曾谦虚地说:“从来没有写得很好过,也终生不可能写得非常好。但若这世界恒久是淡蔷色的秋,只希望我的文章可以是一场桂花雨,一小朵一小朵,芳香沁人地滴落,令世界也温柔可亲。”
“写作之于我,越来越像一桩宿命,一份天赐的枷锁,但我愿意背负这沉重,直至永远。”她如是说。为此,她笔耕不辍,期冀有朝一日成为文坛常青树。
她在自我介绍上说:如果你曾爱过我,你自然知道。如果你不曾,我该如何让你明白呢。
在这里,就让我们的心灵下“一场芳香沁人的桂花雨”,一起走近叶倾城质朴、可亲和灵动的精神世界。
人生智慧?意蕴无穷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叶倾城
学者谢泳在研究西南联大的时候注意到,当时同班的同学,后来的差别主要在机遇上:“是机遇影响了才能,不是有才能就能得到机遇。有才能没有机遇,才能慢慢就没有了;而有机遇,没有才能慢慢也会发展出才能,获得成功。”
同学少年的日子,大家都是纤纤小树,生长在同一片苗圃里。而后,大家渐渐分散到人生的大森林里,有些不幸落在低洼,有些却有缘栽种在山顶。种在山顶的,比周遭的林木都高出一截,于是,更多的阳光照在它身上,春天的第一场雨也都给了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错。狂风暴雨季节,它在风中凌乱,断了一地的枝丫。但,一年能有几次摧折之风?平常日子里,风把它的花粉远播,蜜蜂蝴蝶都飞来;借助风势,它的种子传播天下。而随着它越长越大,成为参天大树,小小的.风对于它,连摧折都无能为力了。它得到的越多,其他树就得到越少——资源,不过就是一碗饭,你多吃一口,其他人就饿着。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还没有两棵树之间来得大,毕竟人家还可能不同科不同纲不同属,而我们,都是人科人属人种。所以,能流传千古的名言,普通人也说得出来;伟大的、撼动世界的发明,多得是人曾心念一转间想到。区别何在?不是说了什么,也不一定是谁说的,往往只取决于,你在什么位置上,风帮不帮你忙。
就像如果树会说话,森林里也有窃窃私语,最矮的灌木丛,满腹心事只能说给小草听——小草可能还似听非听。而百年红松,才有资格发出松吟,好风凭借力,松涛入你梦。
你要当灌木还是红松?想风不打头雨不打脸,还是笑傲风云?你是愿意湮没人海,默默无闻,还是成为参天大树,活出人生的丰盛美好?
一切,都是人类自愿的选择。
(选自《格言》2009年第7期)
品后余香
三国魏人李康在《运命论》中写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种思想曾经制约了很多人,随大溜儿,不敢表现自己,藏匿于“鸡群”之中,不敢成为“鸡群之鹤”。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励,很多人常常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被淘汰。所以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展现自我,标新立异,渴望与众不同,社会也随之提供了很多平台,只要敢站在台上,就有机会实现梦想。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且读且思
1.三国魏人李康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本文作者却说:木秀于林,风必助之。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说法的?
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读完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木秀于林,风必助之》: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种思想曾经制约了很多人。而作者反其意而用之,给人以激励。2.文章运用形象的借喻手法,从木到林,描写了人生的境遇,人似于木,虽有形上的差别,却有神上的相似,谓之取材新颖,语言凝练深刻,富有表现力,深刻地写出了木与人的相似之处,强调了机遇对人的重要性。3.略。
【成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拼音】:mù xiù yú lín,fēng bì cuī zhī
【简拼】:mxylfbcz
【解释】: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示例】:~。辫亮于人,择而剪之。一场少年玩笑,因地位悬殊,便何其郑重。 金庸《鹿鼎记》第十二一回
【语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成语接龙
【顺接】:之乎也者 之乎者也 之子于归 之死不渝 之死靡二 之死靡他 之死靡它
【顺接】:不了了之 大而化之 淡然处之 淡然置之 等而上之 等而下之 等闲视之 笃而论之
【逆接】:八公草木 不祥之木 池鱼林木 触石决木 大兴土木 蜚瓦拔木 逢场竿木
【逆接】:木乾鸟栖 木人石心 木偶衣冠 木偶衣绣 木公金母 木凤衔书 木刻符契 木化九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