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好习惯经典名言一: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5.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6.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7.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9.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0.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11.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12.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13.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14.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
1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16.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17.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马克思
18.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19.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20.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21.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2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7.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2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9.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3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读书好习惯经典名言二:
1.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2.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6.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7.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8.懒人做工作,越懒越费力。
9.惰能致贫。
10.懒散能磨去才智的锋芒。
11.懒汉的头脑是魔鬼的工厂。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No.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No.2 有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扬。——刘心武
No.3 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葛洪
No.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No.5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郑耕老
No.6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No.7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No.8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No.9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No.10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
No.11 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No.12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No.13 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张月楼
No.14 劳于读书,逸于
No.15 读书,人才更加像人。——严文井
No.16 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陈伯吹
No.1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No.18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No.19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No.20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No.21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
No.22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No.23 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王永彬
No.25 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No.26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
No.27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No.2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No.29 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唐寅
No.30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No.31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No.32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No.33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No.34 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
No.35 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No.36 能读千赋,自能为之。——杨雄
No.37 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对联集锦》
No.38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No.39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No.40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No.4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No.42 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No.43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No.4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No.45 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No.46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No.47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No.48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No.49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No.50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No.51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No.52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No.53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No.54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No.55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No.56 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吴运铎。
No.5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No.58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No.59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
No.60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No.6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No.6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No.63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No.64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No.6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No.66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No.67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No.68 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No.69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No.70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No.71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No.72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No.73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No.74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No.75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No.76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No.77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No.7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No.79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对联集锦》
No.80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No.81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No.82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No.83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No.84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No.85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No.86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
意思:
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这句诗可以做为
诗句解释
此句意思是指: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表明了勤奋是学习的主要点。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他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代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儿不学。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赏析
关于本联的疑问:
人们经常引用或书写一副
王芸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大公报》社的一名编辑。他在工作之余,致力于研究中日关系史,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采访若干名流,著成并出版了一部近二百万字的皇皇巨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成为时人极推重的一位中日关系史专家。他为这部书所下功夫之大,委实令人惊叹。别的不说,单以平均每月完成六七万字定稿的写作速度,即非一般学者所能想见。当时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王芸生便口吟了这一副书山学海联。其意,自然是在强调学习与治学首先必须勤奋和不怕艰苦。可是这副联语究竟是王芸生自撰,还是他在复诵别人之作,我所见到的材料语焉不详。但不管怎么说,这副经王芸生之口而流传至今的联语,肯定是有毛病的。
毛病在哪里?就在上联的“路”和“径”字上。这两个字,音异而义同,出现在短短七个字的上联中,本身就显得笨拙、牵强而欠通,和下联音义皆异的“涯”和“舟”字相对,也太失水准。我想,不论是否王芸生所撰,只要是经他之口传出的,这么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怎么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揣度该联本意,可能是转述者无意间把上联的“路”和“径”这两个字念颠倒了。它原本应该念成——
书山有“径”勤为路。
为什么把颠倒后的“径”字打上引号呢?
因为还原了位置的这个“径”字,本应写作“尽”——当初念颠倒了,才错写成“径”的。现在纠正过来,顿然文从字顺,对仗工稳,几乎称得上天衣无缝了。你看——
书山有尽勤为路,
学海无涯苦作舟。
“ 学海”对“书山”,“无涯”对“有尽”,“苦作舟”对“勤为路”,不论声韵、词性、内涵、意境,无不字字工稳,处处贴切。这才应该是此联的本真!
可能有人一时还想不通。既是“学海无涯”,怎会又说“书山有尽”呢?这样岂不矛盾?其实,“学海”与“书山”,虽则有关,却非同一概念,二者是不可混为一谈的。学海之无涯,源于庄子的“知也无涯”,不论学习与研究,的确永无止境。而书山之有尽,则是就客观实际而言的,作为物质形态之书籍,总有其极限。别说是古人极言“学富五车”的那点儿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史典籍、诗词歌赋不难被饱学之士所遍览,就是在今天各种著述浩如烟海之际,不也可以用几台电脑加一堆光盘,便将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型图书馆的藏书都囊括殆尽么?
所以,“书山有尽”而“学海无涯”,正体现了事物的一种辩证统一关系。
邓遂夫著 《探源偶拾》
(邓遂夫 自贡人 知名的红学专家,著名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专职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其著述已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曾与魏明伦并称“自贡两大才子”。)
以上纯属其他读者玩弄的文字游戏,无中生有的,请读者自辨。
书山有路 勤为径 学海无涯 悟登舟 相对更合理!
《古文观止》一书,验证学有止,
这几句很简单理解:读书初看是没有路可走,只有勤奋才能开创一条路。学习知识就如一个人身在大海中一样,只有在里面悟出道理,学为所用,这样就好比一条属于自己的船。知识转化为智慧之船,人生里程的航行就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