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先秦礼仪制度的文章,分别著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其中《小戴礼记》经东汉郑玄注释后盛行不衰,成为通行本《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礼记》中有许多
礼记中的名言警句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
1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译文】凡是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
【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
【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礼记·儒行》)
【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51、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礼仪。
52、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之祸矣。(《礼记·乡饮酒义》)
【译文】尊让、清洁、恭敬,君子们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够尊让就不会争斗,洁敬就不会怠慢。不怠慢又不争斗,就会远离争执诉讼,不争执诉讼就没有的灾祸了。
53、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礼记·聘义》
【译文】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一、热爱、报效祖国
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
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宋?欧阳修)
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7、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 (宋?欧阳修)
释: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于谦)
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谨)
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12、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明?瞿式耜)
释: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13、未收皇家河
释: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
14、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宋?谢
释:因为民族的大义高于一切,为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忠君爱国的礼节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为国牺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1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
释: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要决心饿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待我们从头把国土收复回来,再去朝见皇上。
16、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 (元?萨都刺)
释:想到祖国的疆土需要猛士来保卫,我哪能长年呆在自己的家乡呢?
17、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唐?韩愈)
释:本想为国家清除有弊病的事情,怎么肯因为年老体衰而顾惜自己的晚年呢?
18、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明?张家玉)
释:大丈夫为国战死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这是英雄事,纵然就是死了也能使史册上留下好名声。
19、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 (管仲)
释:不为了自己所爱的亲人而危害国家,所以说国家比亲人还要亲近。
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戎轮台。 (宋?陆游)
释:僵卧在孤村自己并不觉得悲伤,还想着为国家去保卫边地要塞。
21、中华,中华,我所至爱,为国捐驱,死而不愧。 (清.徐
释:中华呀中华,我是最热爱的,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
22、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明?戚继光)
释:孤立无援地在海上战斗了十年,多么希望朝庭的支持。自己和将士们保卫祖国的一片心血,象洒向千峰的浓霜一般,把峰上的秋叶都染红了。
23、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杨继盛)
释: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在天地之间,赤胆忠心可照千古;活着时没能为国尽力,留下忠心也要报效国家。
24、九州难画华夷限,万死思回天地心。 (清?丘逢甲)
释:帝国主义不断侵占我国土,很难划分华夷的界限;自己为了拯救祖国的危亡,准备万死不辞。
2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南朝 .鲍照)
释:有危机的时候可以看出大臣们的气节,世乱的时候可以看出谁是忠良。(你看)前方的将士为了报效国家,不怕为国牺牲。
26、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唐?陈子昂)
释:感到边关多事之时自己思念要报效祖国,拔出宝剑离开乡里去从军保国。
27、一饭感恩无地报,此心许国已天知。 (宋?李伸之)
释:你请我吃饭喝酒示恩都没有用,因为我以身许国之心苍天已经早就知道了。
2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辛弃疾)
释:只要能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名垂于世,头生白发又有何妨。
29、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 (近代?宁调元)
释:自己愿以冲天的热血,来实现建立新的共和国的志向。
3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宋?陆游)
释:死了后一切事都成了空的,但我悲伤的是没见到祖国统一。等到宋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别忘了在祭奠时告诉我.
二、居官为政之要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宋.王禹戎)
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 )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
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 (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
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清.程祖洛)
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12、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 。 (唐.陆龟蒙)
释:吴王夫差做的每件事都足以丢弃国家,并不只因为西施胜过六宫嫔妃所造成灭亡的。
1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宋.李
释: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14、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列子.说符》)
释: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15、明主好要,暗主好详。 (荀子)
释:聪明的人爱好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好详尽罗索。
1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 (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汉.王符)
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1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
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19、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三国.诸葛亮)
释: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20、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 (《战国策》)
释: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
21、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 (三国.诸葛亮)
释:生气发怒的时候也不去侵犯没有罪过的人,高兴喜欢的时候也不迁就顺从那些该杀的人。
22、驽马驰,骏马悲;驽马肥,骏骨朽。 (清.梁佩兰)
释:骑着劣马跑时,骏马就会悲伤;把劣马养肥了,就使骏马的骨朽了。
23、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
释:对于国家有功的人,就是对他们奖赏千金,封赠提拔,也不应吝惜;没有功劳的人,对他们就是笑一笑这样的小表示、一件破旧的裤子,也不要轻以给予。
2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 (宋?杨时)
释: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25、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祖谦)
释: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2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宋.林
释: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27、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释: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
28、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 (明.方孝儒)
释:能够探讨出《诗经》的无穷含义,才会明白风雅颂是世间的好词。
29、只手遮天曾几时,万人有口终须说。 (明.瞿式耜)
释:想个人一手遮天曾经几时有长久的呢?人们都有口总会要说话的。
30、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宋.曾巩)
释:凌乱的柳条还未完全变成青黄色,借着东风的势就狂舞起来,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9、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30、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3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32、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
33、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34、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35、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36、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1、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4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47、“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48、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新格言
49、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清)王豫
50、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5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52、识字要读书,种地要养猪。——谚语
53、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英国)谚语
54、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汉)王符
5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56、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57、进学致和,行方思远。——字严
58、善读者日攻、日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清)郑燮
59、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欧洲)谚语
60、为学大病在好名。——(明)王守仁
61、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谚语
62、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63、有阅读能力而不愿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马克·吐温
64、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65、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元)陶宗义
66、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牛顿
67、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68、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69、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70、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清)袁牧
71、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72、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73、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华罗庚
74、区别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欢读书。
75、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谚语
76、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7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78、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唐)吴兢
79、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萧楚女
80、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81、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82、
83、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84、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8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春秋)孔丘
86、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高尔基
87、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匆地阅读一本书。——(英国)谚语
88、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89、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
90、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我们年轻时读了书,年老了又把它们记起。——赫兹利特
91、读书全靠自用功,先生不过引路人。——谚语
9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93、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鲁迅
94、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
95、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布尔韦尔·利顿
96、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达尔文
97、好学则老而不衰,可免好得之患。——(清)申涵光
9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99、记诵之法,学问之舟。——(清)章学诚
100、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101、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宋)司马光
102、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舒曼
10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104、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泰戈尔
105、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普希金
10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7、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108、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109、读书贵精不贵多。——书摘
110、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战国)荀况
111、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鲁迅
112、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雪莱
113、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114、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宋)朱熹
11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116、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117、不读诗书形体陋。——(清)吴嘉纪
118、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薛瑄
11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20、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清)黄宗羲
121、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华罗庚
122、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夸美纽斯
12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24、闲有余日,正可学问。——(明)陈继儒
125、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癫癫。——彼特拉克
12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27、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吕氏春秋》
12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陈独秀
129、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徬徨。——报摘
130、书是纯洁、美好的特殊世界,生活在其中,其乐无穷。——华兹华斯
131、非静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
132、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33、没有一本书可以疏忽地阅读而得到益处。——(意大利)谚语
134、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的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
135、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36、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137、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
138、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明)唐寅
139、爱好书籍的人,决不会缺乏真实的朋友、有益的顾问和愉快的伴侣。——伯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