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你能照成本出售你的经验,就永不需要养老金。
2、读,不能"一旦数行地囫囵吞枣""随读随忘",非慢慢咀嚼不可,下一番切实的苦功夫,咬文嚼字,一字一句地"求甚解"。读书不能"只凭自己的狭隘的兴趣",要博览,要多读。——朱自清
3、读书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林语堂
4、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毕沙列夫
5、学习文学技巧,自然不能忽视读书。读书,就是看别人怎样从生活自身里,找出了艺术的表现它自己的规律和方法。——王汶石
6、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8、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
9、多数的数学创造是直觉的结果,对事实多少有点儿直接的知觉或快速的理解,而与任何冗长的或形式的推理过程无关。——卢卡斯
10、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
1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12、非同一般的学习,学习非同一般。——张霄峥
13、越学习,越会发现自己无知。
14、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 作者:史密斯
15、在读某些书时,我们的`脑海主要为作者的思想所占据;而在读另一些书时,我们却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 [苏]爱伦堡
16、书和谚语一样都是从它们经历的年代所留下的印记和评价中获得重要价值的。——威·坦普尔
17、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18、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19、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
20、知识是种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21、书既然是药,就备有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可以置人于死地。这不是开卷未必有益吗?
22、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23、为了期末考,上个星期我必须不舍昼夜的读书。
24、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25、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作者:无名氏 出处:中吕朝天子志感
26、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作者:弥尔顿
27、学会读书就是点燃火把。
28、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取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卡耐基
29、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陈鹤琴
30、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31、"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感到不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32、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作者 谚语
33、好书是人类灵魂最纯洁的精华。 [英]卡莱尔
34、书是随时在近旁的参谋……——美·凯勒
35、万般皆下品,唯有念书高!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到用时方恨少。书籍是成功的阶梯,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7、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0、书患不能观耳,观则万卷非多,只字非寡 ——明 吴应萁
11、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高尔基
1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3、凡读书需识货,方不错用功夫 ——清 陆世仪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 ——巴金
21、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2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8、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
29、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严如玉。
30、以书为道,相隔万里也。 ——清 颜元
3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2、书要读懂,先要不懂 ——现代 闻一多
33、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
3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7、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
3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知识是取之不尽的财富,智慧是用之不竭的力量。
2、读书时,其中特别为自己喜欢的,便在题目上做个记号,再看第二次;尤其喜欢的,再看第三次;最喜欢的,一遇着偷闲的时候就常看看。——邹韬奋
3、古代有人对于必须精读的东西,采取抄写的方式来学习,抄它一次、二次、三次。这样誊抄其实也是一种精读的方式。对重要著作,读一本而能充分理解吸收,比读三本五本而印象浮光掠影,模模糊糊还是要好得多。——泰牧
4、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是须收拾此心,会专静纯一,且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如此,方是有本领。——朱熹
5、凡读一代之史,总是兼读数家,并且钻研杂记小书中的异说。——刘知几
6、读书要敢于提出问题来研究,不要为书所拘。要有批判力。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把脑袋仅仅当成仓库,读死书,死读书。要逐渐对书读出自己的独立评价和见解。不少人书是读得不少,可就是提不出自己的看法……要逐渐形成读书、观察、思考、钻研、创新的过程。——温元凯
7、现在许多地方"读书无用论"又在抬头,如果听之任之,后患将不堪设想……治理上一是要治穷,二是要治愚。二者都要靠知识,而读书又是取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不读书,穷则更穷,愚则更愚……不读书,没文化是无法在经济竞争中取胜的,不读书者很快就要受到缺乏知识的惩罚。——邓伟志
8、明察事理的人称为明智,明智的人则能以身作则。
9、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10、创新的功能——促使竞争生态结构的改变,它提供我们挑战传统的新观念,促使我们推动全球分工的新思维,技术整合的新方法,人才培育的新方法。——郭台铭
11、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幽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12、读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13、如果肯钻研,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马逸越
14、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15、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英]培根
16、感谢上帝,阿基里斯和唐吉诃德已经足够有名,这使我们得以免除阅读荷马和塞万提斯原著的劳苦。—— [法]朱尔勒纳尔
17、读书的两大收获: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不知道而且也没有的东西,这样收获到的`东西叫知识。二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着,现在被唤醒了,激活了,并且因此获得了生长、开花、结果的机会。这样收获到的东西,称之为智慧。
18、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李承鹏
19、我们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东西,象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很多东西。
2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1、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佚名
22、书籍陶冶情操。——佚名
23、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24、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2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处:三国志
26、读书和领悟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忙下,建立起自我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27、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28、"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9、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
30、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31、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金缨
32、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朱熹
33、文学之于人也,譬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服反为害。 [德]皮日休
34、机会是重要的,但吃苦是要害;本身不吃苦,机会再多也没用。 ——佚名
35、念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6、读书不行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