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2、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
3、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
4、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
5、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
6、无心者,无一切心也。
7、理者真空无碍之理,行者离相无尽之行。
8、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
9、本源清净心,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
10、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体。
11、法身遍虚空处,虚空中含容法身,不知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也。
12、若定言有虚空,虚空不是法身;若定言有法身,法身不是虚空;但莫作虚空解,虚空即法身;莫作法身解,法身即虚空;虚空与法身无异相,佛与众生无异相,生死与涅盘无异相,烦恼与菩提无异相,离一切相即是佛。
13、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法界耳。
14、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15、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6、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17、所谓心地法门,万法皆依此心建立,遇境即有,无境即无,不可于净性上转作境解。
18、法即不可说之法,佛即不可取之佛,乃是本源清净心也。
19、见有生,趣其灭,即落声闻道;不见有生,唯见有灭,即落缘觉道。
20、法本不生,今亦无灭,不起二见,不厌不忻,一切诸法唯是一心,然后乃为佛乘也。
【人物资料】
黄檗(?- 855年),别名黄櫱、黄檗希运,号称黄櫱禅师,是唐代靖州鹫峰(今江西省宜丰县黄檗山)大乘佛教高僧。
唐武宗会昌年间,当朝宰相裴休在并州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两次记载黄櫱禅师的语录,收录在《钟陵绿》(钟陵录)、《宛陵绿》(宛陵录)。后人整编进《传心法要》。
黄櫱禅师为宣城敬亭山广教寺之肇基者,史书记载,广教寺之肇基者,为晚唐之断际禅师希运,禅师系曹溪六祖之谪孙,初居高安黄蘖山,故又称黄蘖禅师。唐大中二年(848),裴休知宣州,迎断际禅师来宣,驻锡城内开元寺,第二年创建广教寺。
引导语:
古语名言名句
1、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6、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 处事》
8、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1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1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2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2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6、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27、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6、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3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3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4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4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4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4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4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4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47、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4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5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5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5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58、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59、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60、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陆游
6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2、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岳飞
63、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6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6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67、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东野
68、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
6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70、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
7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7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73、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74、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叶梦得
7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76、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苏轼
7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78、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
7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8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81、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袁枚
82、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多半苦中来。——曾国藩
8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古语名言名句
1. 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5. 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6.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7.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8.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9.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0.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1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4.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1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古语名言名句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4.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6.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7.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 (诗经秦风蒹葭)
8.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有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一天晚上散步归来,看见小偷光顾自己的茅舍,但找不到任何财物,便脱下自己的外衣,站在门口等待小偷出来,他怕惊动了小偷。
小偷出来遇到禅师,正感到惊愕之时,禅师说:“我的朋友,你走大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深了,带上这件衣服避寒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到小偷身上,小偷满脸羞愧,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望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照亮他下山的路。”
第二天,禅师在温暖阳光的抚摸下睁开眼睛时,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还有一则可以称得上异曲同工的小故事:在仙崖禅师的禅院中,有一个贪玩的学僧,他耐不住寺院的寂寞,常常在傍晚时分偷偷溜到后院高墙下,架起一张高脚凳,翻墙出去玩耍。
仙崖禅师发现后,没有惊动任何人。一次,学僧又翻墙出去了,仙崖禅师随后将凳子搬到一边,自己坐在墙下,等那学僧归来。夜深人静,学僧兴尽归来,不知墙下的凳子已被搬走,从墙上翻下时,感觉到脚下的凳子变软了,下来一看,原来是踩在仙崖禅师肩上,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跪在地上不敢言语。仙崖禅师把他拉起,并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着凉,快回禅房休息吧!”
学僧回房之后,心中忐忑不安,夜不能寐,担心禅师会当着所有学僧的面惩处自己。但事情一天天过去,禅师从来不提此事,更无他人知晓。学僧深感惭愧,从此再也没有私自外出,而是潜心修行,终成一代名僧。
如果你是禅师,你会怎样处置这两件事?我想,在第一个小故事里,一般人都会和小偷搏斗,或大喊捉贼;在第二个小故事里,一般人都会在众僧面前曝学僧的光,然后罚其面壁思过。
这样做的结果又会怎样呢?我想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在第一个故事里,小偷把禅师打伤或杀死,也可能是禅师将小偷打伤,但小偷日后对禅师进行报复;在第二个小故事里,学僧被罚后,觉得非常丢脸,心中闷闷不乐,无心修行,最终只能成为一名庸僧,或卷起包袱走人,还俗去了。
但两位禅师处事不同凡人,却以自己宽阔的胸襟,大智大慧地挽救了一个浪子,成就了一个名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犯了错误的人以沉默的宽容态度待之,是无声胜有声的最好教育方式。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宽容待人,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宽容是金,宽容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