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硬笔书法事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激发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的创作热情,打造高效、品牌、服务为一体的硬坛赛事,特举办第一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
现将征稿有关事宜公布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国硬笔书法江湖网
扬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
中国硬笔书法江湖网
协办单位:
四川大秦伟业传媒有限公司
泸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
广州随韵堂文化艺术中心
马功玉硬笔书法工作室
南京恒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中国书法家园网
中国书画家论坛
教师之友网
二、组织委员会
主 任:张 军
秘书长:梁桂东
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万传龙 马功玉 马东明 马兰奎 王洪宇
王登峦 朱玉华 孙大权 孙长英 李双和
吴喜强 辛学洲 汪莹涵 张明涛 陈 鸿
金熙俊 贺东祥 高 泓 唐于山 张谋含
黄孟全 黄德杰 崔永权 蓝霞飞 蔡良清
蔡绍坤 臧 磊 管季超 谭 绯 谭大林 熊黎明
三、评审委员会
由主办单位邀请书法名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名单暂不公布。
四、征稿对象
大赛设少儿组(17周岁以下)和成人组(18周岁以上)两大组别分别评选设奖。海内外硬笔书法家以及硬笔书法爱好者均可参赛。
为保证公平公正,少儿组按小低组(8岁)以下、小中组(9--- 10岁)、小高组(11---12岁)、初高中组年(13---17岁)划分为四个年龄段分别进行评奖。
五、征稿要求
1、成人组作品要求:书写工具、书体及创作形式不限。书写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联、赋、格言等均可,提倡自作诗词。作品件数不限,最大尺幅不超过四开,要求必须提供1件A4或16开尺幅的作品,竖式,以备入集之用。硬笔小印至少六方以上,可附边款,制成印屏投寄。(篆书作品及小印须附释文)。
2、少儿组作品要求:创作工具、书体不限,最大尺幅不超过A4,书写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联、赋、格言等均可(篆书作品须附释文)。
3、请在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工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出生年月、性别、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辅导老师姓名(少儿组)。集体组稿单位附参赛作者名单及相关信息,请在信封右上方注明“硬笔大赛成人组”或“硬笔大赛少儿组”字样。
4、参赛作品成人组需交参评费30元,少儿组需交参评费20元,海外参赛者成人、少儿均为20美元。未交参评费的作品不列入评选。(邮局汇款者,请将汇款单复印件连同参赛作品一同寄至大赛组委会)
六、作品评审
1、大赛评审委员会制定评审细则,并依据评审细则,公平、公正地进行评审。
2、评审工作分初评、复评、终评三级评选,确定获奖名单。
七、奖项设置
1、成人组:
特等奖5名,奖金1000元/人
金奖20名,奖金500元/人
银奖30名,奖金200元/人
铜奖200名,奖品为价值50元创作纸
2、少儿组:
特等奖30名,奖金200元/人
金奖100名,奖品为价值100元钢笔一支
银奖200名,奖品为价值50元钢笔一支
铜奖300名,奖品为价30元钢笔一支
优秀奖按来稿量的35%确定,另设鼓励奖若干名。
3、成人组少儿组所有获奖者均颁发证书。成人组特等奖作者直接进入下一届“笔墨先锋”杯赛评委库。少儿组所有参赛者均可获赠精美学生作品纸一套。所有获奖者均颁发证书。
4、依据投稿数量和书写水平,评选优秀组织奖与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颁发证书。
5、成人组获奖作品、少儿组特等奖作品将编入获奖作品集,入集作者赠送作品集一册。
八、征稿日期
自发布征稿启事之日起,截至2016年5月2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九、作品投寄及汇款方式:
1、请用挂号、邮局EMS或快递形式投寄作品,以确保作品安全准时到达。
作品投寄及邮政汇款地址:(225002)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扬子江北路444号南楼304室 梁桂东(收)
大赛热线电话:0514-89800307 17768578846
2、工行汇款账号:6222 0211 0801 0443 034 梁桂东
十、凡投稿参赛者均视为认同以上各项条款。第一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组委会拥有对本《征稿启事》的最终解释权。
第一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组委会
二〇一六年一月八日
一、活动目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万物生长的春天,开展“读书节”活动,旨在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全体师生畅游书海,享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丰厚生命底蕴。
二、活动主题:畅游书海享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丰厚生命底蕴
三、活动时间:20XX年4月9日————5月30日
四、参与对象:新湖小学全体师生
五、活动安排:
(一)发动阶段(4月9日—4月13日)
1、启动仪式:举行读书节开幕式,向全校发出倡议。(4月9日)
2、给每位老师下发借书卡,以班为单位到阅览室借阅图书。(4月11日)
3、各班完善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做好环境布置,营造班级浓郁的书香氛围。(4月13日检查)
(二)实施阶段(4月16日—5月30日)
重点开展七项活动:
1、“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4月9日————5月20日)【负责人:各班语文老师】
针对学生年段学龄特征,语文教师到学校阅览室选择喜欢的作品进行师生共同阅读。
开展讲故事、交流读书心得、好书推荐等形式多样的班级读书会,5月每年级推选一节班级读书会进行展示,上交一份读后感。
2、“读书卡片制作比赛”(4月7日———4月11日)【负责人:各班美术老师、语文老师】
征集读书名言,制作精美书签;阅读经典名著,制作推荐书卡。
活动要求:各班自行组织学生进行小书签(1—3年级)、好书推荐卡制作比赛(4———6年级),指导学生把读书名言、格言警句、好书推荐内容等制作成漂亮的书签、卡片,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语文老师布置,美术老师指导设计图案,推荐部分优秀书签(每班10份)于4月月11日之前上交教导处,统一进行评比展示。
3、“读好书、写好字”硬笔书法比赛(4月20日)【负责人:z】
书写内容: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名家名段(具体内容年级会统一)
参赛对象:一~六年级整班参赛
参赛评委:z
4、诗文诵读表演大赛(5月11日)【负责人:z】
参赛要求:四至六年级各班精选美文或诗文集体表演朗诵,每班至少40人参加,表演形式灵活多样,展示班级诗文诵读成果。
参赛评委:语文备课组长、学生代表
5、课本剧表演大赛(5月17日、18日)【负责人:z】
参赛要求:1———3年级各班从经典课文或经典童话故事中选择一个排成课本剧,要求服装道具准备充分,学生语言动作表演到位,故事情节表演生动形象。
参赛评委:z
6、红领巾图书漂流活动(5月22日)
为了解决同学之间库存书籍浪费的问题,让学生手中的好书真正流动起来,我们将在校内操场举办3———5年级图书漂流活动,每班布置1-3个书籍“门市”,给书店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设计图书海报,由学生自己自主谈价砍价,学习交易(注意教育学生用卖书的钱再去买书,不要购买零食)。
7、一~六年级现场作文比赛(5月27日)【负责人:z】
参赛要求:现场命题作文,时间为60分钟,以年级为单位评奖项。
参赛评委:语文备课组长
(三)评比阶段(5月底)
1、七项活动分别设个人单项的一、二、三等奖,并将根据班级文化创设、活动开展情况及学生参赛情况评选出本届读书节的“书香班级”。
2、评选校“诵读之星”“读书之星”“书香家庭”。
六、活动意见:
1、红领巾广播及时报道信息,营造良好氛围。
2、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用我们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3、语文教师要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各班可以在学校读书节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的各类班级读书活动。提倡老师以“大声读”、“导读课”、“欣赏课”、“班级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以一定的指导,利用语文课认真上好“读书指导课”,做好班级读书活动的指导、交流、评比、表彰等工作。
4、要让学生的读书习惯能够保持下来,就必须把“书香校园”向“书香家庭”延伸。要充分利用“读书节”活动的平台,动员家庭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给学生良好的读书环境。
洋思中学的锐意进取,收获了“洋思之路”的教育神话。一时间,洋思中学门庭若市,“取经者”纷至沓来,自1996年起,每年到洋思中学的来访者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几乎每一个与洋思有关的字眼都挑动着“取经者”的神经,譬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这八个大字就高高悬挂在洋思中学的主教学楼上,这是洋思中学对社会和家长的承诺,“取经者”心领神会,于是又加了个“美丽的尾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来证明自己对教育的拳拳之心。殊不知,这句话,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这位理想主义的教育家,借此来向往一种教育境界,提倡一种“永不放弃,永远追求”的教育精神。
然而,就是这句美丽的教育期许,却频频将教师绑架上师能法庭,甚至拉进师德的审判场。“没有……只有……”的句式,对其沸沸扬扬的争论折射出人们对师生的关系、地位、作用存有困惑。
“被神话”者说
刚走进教师行列时,小李也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论的崇拜者。可如今,它却带给了他巨大压力。小李曾经就职于一所职业学校,学校领导以这句话来鞭策老师,要求每班的期末考试及格率达到90%,否则就扣钱。不少班级入学考试的及格率不到10%.仅一个学期就让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不受处罚,有的老师提前公布试题,或考试时帮助学生作弊,用不正当的手段提高合格率。
换了工作岗位后,在小李身边,依然有许多教师领着微薄的薪水,放弃学习提高的机会,在如何提高班级平均分上透支着时间与精力,只为证明自己是“会教”的老师。他们甚至不顾学生的天性,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只有一个——分数。可老师毕竟也只是凡人,不能点石成金,终究逃不过因教不好个别学生而沦为“不会教的老师的”命运。小李摇着头苦叹着:“个个学生都教好,这只能是老师心中美好的愿望。若你准备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那么,我向你致以我最诚挚的敬意,并轻轻地道一声:‘善待学生,也需要善待自己。”’
许多人对这句话表示赞同的同时,都会向小李例举海伦·凯勒的例子:在老师莎莉文的教导下,一个又聋又哑的小女孩,长大后不仅考入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这似乎是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最好证明。可是小李却不这么认为:“莎莉文老师的学生只有海伦·凯勒一人,而我们面对的往往是八九十人的班级,如果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老师哪有精力一个一个去为他们补课?莎莉文老师没有评职称的压力,不用考核,她能花好几天时间来教一个单词,可我们的学生一节课要掌握的单词,就有十几个。莎莉文常带着凯勒到大自然中学习知识,而我们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只能让学生坐在教室里,面对书本,边听老师讲解边想象。”
“海伦-凯勒只是个特例,而我们也无法成为莎莉文。”小李无奈地摇摇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在今天是将教师披上神的外衣,从此成为神仙,还是使教师迈上圣坛,从而成为神的牺牲?”
弟子三千,缘何贤人仅七十二?
中国的教育先贤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却只有七十二,那两千大几呢?有没有“教不好”的?史无所载。但就是这七十二知名弟子中,也有行事让老师不满意的:冉有、季路当了季孙氏的家臣,季孙氏打算攻打同邦小国颛臾,两个家臣不加阻拦,还予以支持,孔子非常生气,大加斥责。由此可见,天下至贤如孔子者,也没做到百分百的教育成功率,可想而知,果真还是有“教不好的学生”的。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充满差异的个体,他们智力水平有天壤之别,家庭教养有雅俗之分,经济状况有贫富之异,家长有为非作歹的暴徒,有清正廉洁的官员,有钻营奸猾的小人,有克斤扣两的奸商,有面朝黄土的'小民,有单亲家庭,有再婚家庭,有空巢家庭,不一而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社会也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孟母才会三迁。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长、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而是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如李镇西所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教育这一链条上的第一环,我们面对的学生是被加工过的半成品:同时孩子还潜移默化地受着社会的影响——这都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是从零开始。”就像一个质疑这句名言的教师说的那样:“若果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那为什么会出现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呢?既然‘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还抢什么‘优生’呢?而且是不择手段地抢?”
特级教师王燕在
当“会教”遭遇“不会教”
老师们有点冤,所谓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教育界的“至理名言”,时不时地将他们拉上师能、师德的审判席,教师们为避免被扣上“无能”、“无德”的“罪名”,一头扎进教学,虽然他们心中自知:哪个老师没见过“教不好的学生”?有几所学校没出现过所谓的“差生”?“至理名言”就像一条无形的枷锁,使这些“灵魂的工程师”们从此背上了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时间久了,他们也会抱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不是把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根源都归结为教育的失败,都归结为教师的‘不会教’?”
教育专家杨启亮教授当年在中学任教,曾遇到一个“差生”,哪怕最简单的课堂讲解,他都听得云里雾里,久而久之,对课堂再也没有什么兴趣。有一天,杨老师批改学生的作业,当翻到这名“差生”的作业本时,他眼前一亮:虽然答案没几个是对的,但字迹非常认真工整。杨老师灵机一动,以后的课堂上,这名“差生”如果实在听不懂,就让他坚持练字。结果这个“差生”毕业时拥有了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杨启亮至今还对这名“差生”那潇洒飘逸的硬笔书法记忆犹新,他说,在某种意义上,他教好了这名学生,他拥有了一笔美妙的书法,使人赏心悦目,这就是进步,这就是“教好”,就是“会教”。
事实上,家长和社会并非如此“宽容”,他们有他们的“会教”、“教好”的标准。众所周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教师“会教”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升学率上升,便是老师“会教”的最好证明。当一个“差生”练就了一笔好书法,当一个后进生第一次考试及格,当怯弱的学生从此不再自卑,当“娇娇女”学会自理……这些是否能作为证明老师“会教”的证据?李镇西无奈地摇摇头:“在现行的评价标准下,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而如果我们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教师和学生,绝大多数后进生都会有进步的,——不一定成为栋梁之才,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成为最好的自己。”而就是在唯成绩论的“会教”标准下,许多孩子成为了“教不好的学生”,许多老师成为了“不会教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对师生的关系、地位、作用作了新的阐释,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自主学习。“可被强塞给教师的至理名言‘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却片面地夸大了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的是教师凌驾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之上,是典型的教育万能论。”某老师对这句教育名言颇有微词,“这一谬论给中国当代教育评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学不好或者考试不及格,就是教师不会教的明证,其直接危害就是,部分教师受到来自社会、领导的巨大压力影响,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不惜误导学生的品德去片面地、不择手段地追求考试的高分数。你看,‘减负’的口号喊了若干年,学生的负担又何曾真的减下来了?”
某教育专家愤慨地表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用表示唯一选择的句式告诉人们:每一个学生都能被教好,都能考高分,都能上重点,将来也都能成名成家,成为社会精英人才。照这一推理,我们似乎还可以得出许多‘真理’:没有管不好的学校,只有不会管的校长;没有管不好的群众,只有不会管的干部;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没有管不好的治安,只有不会管的公安……推崇这句真理的人一定从大跃进时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等豪言壮语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得到过相当的启发。”
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和教育万能论,使原本“会教”的老师遭遇了“不会教”的尴尬。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老师们都是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信念去执教,他们忠诚于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关爱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都是将来的爱迪生、牛顿;他们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耕耘、默默奉献……所以,不要让这句“名言”成为师德“绑架”的理由。
一位老师说:“这句话的真理性在于:不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李镇西说:“如果教师用这句名言来自警自勉,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