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古代人生格言励志一韵文 正文

古代人生格言励志一韵文

时间:2025-01-12 17:16:09

导读:相信很多人都拥有自己的

最初的座右铭是什么

很多人都有座右铭,而且多是名人名言,用来激励自己并且可以在“座右铭”的鞭策下不断进步。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铭最初并非是一句话,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齐桓公死后,国人为他建造了庙堂,并在里面摆放了一种名叫欹器的盛酒器。有一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齐桓公庙堂,见到这种器皿,于是对学生们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了就又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决不可以骄傲自满。自满就好比欹器里装满了水,必然要倾斜倒覆。”孔子回去之后,也请人做了一个,放在座右警戒自己。可见,最初的“座右铭”确实是一种“物铭”,与欹器有关。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过一个欹器。

但可能是后来这种欹器失传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座右铭”便逐渐演化成了铭文,这便成了名符其实的警戒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了。

扩展阅读:

词目:座右铭

拼音:zuò yòu míng

详细解释

1.写在座位右边,作为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话。南朝梁萧统《文选·崔瑗(子玉)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南朝 梁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支遁》:"僧众百馀,常随禀学,时或有惰者,遁乃著座右铭以勖之。"白居易《<右铭>序》:" 崔子玉 《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

2. 泛指可作为格言以自励的文辞。陈毅《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面对人生的困境,很多年轻人把悟道名言:"自出生来无敌手,得道功成不强求!"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 警戒自己的文字。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字一般都是用韵的。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都是起着

然而,作为铭的一种,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齐桓公修了一座庙,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一次,孔子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铭,就是这种叫 "欹器"的酒器。

座右铭是铭文样式之一。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座右铭由来于此。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5、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6、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1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1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0、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2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4、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

2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2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30、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3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3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3、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34、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37、梦里遇奇士,高楼酣且歌。霸图轻管乐,王道探丘轲。大指如符券,微瑕互琢磨。相知殊恨晚,所得不胜多。——陆游《二月一日夜梦》

3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39、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汪洙《勤学》

40、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4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4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

4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4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4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6、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4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48、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4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5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51、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5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5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5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5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5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5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5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60、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6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63、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联》

6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6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6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6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6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69、忆昔如相识,公归自中都。时方擢上第,绿发青衫纡。论郊兄弟间,意气和笙竽。瑰文得要揽,快语相为娱。——王炎《壬子春罗端长赠别》

7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

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7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7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7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76、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7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7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

79、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8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8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8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8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4、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85、少小从军事袴鞾,只今庙算主通和。胡来复去兔三窟,民散未收蜂一窝。病觉风光于我薄,老知书册误人多。罪言著就深藏取,自笑狂生壮志蹉。——刘克庄《再和二首》

8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87、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88、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89、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90、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9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92、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杜甫《狂夫》

9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94、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9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9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9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9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

10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101、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贾岛《戏赠友人》

10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10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

10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105、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106、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零落篇章为世宝,平生风义见交情。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自古英豪皆若此,哭君徒有泪沾缨。——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

107、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李白《白马篇》

108、拂剑当年气吐虹,喑呜坐觉朔庭空。早知壮志成痴绝,悔不藏名万衲中。——陆游《观华严阁僧斋》

109、归老宁常逸,时时学荷鉏。室蜼无长物,圃尚有余蔬。壮志诚衰矣,贫居亦晏如。为农当世业,安用筑门闾。——陆游《自勉》

110、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随之一起入侵人们生活的,是基于这一平台的公共账号,据推测,其数量已经超过250 万个。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让“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在“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佐证着这样的观点。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 岁之前要明白的50 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不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

这不仅是微信的问题。清代书坊繁盛,但印什么不印什么,多基于利润得失,正如清人金缨《格言联璧》中所言的“售多利速”诀窍:“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小说”;康有为的诗证明此格局直到清末仍如此:“我游上海考书肆,群书何者销流多?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奈小说何。”而明代中期就开始的靠劣质模仿优秀作品而获利的“熊大木现象”,也让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芜杂多而精品少。现在,微信的公共账号如果把订阅数、关注度作为唯一追求,即便有精品,也很有可能会呈现出类似面貌。

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对于读者,或许是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而对于微信公共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需要的则是保持恒定的审美和价值,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诗人柏桦如此感慨。在他的眼里,“厚厚的书籍”“似乎在阅读,似乎在等候”,都是往昔幸福的回音。而在今天,这很可能已经变成了“长长的微信”“似乎在阅读,似乎在聊天”。——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幸福。